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蛋白质Tat转运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6-328,共3页
蛋白质Tat转运系统不同于细菌中普遍存在的Sec转运系统 ,而与植物叶绿体中蛋白质转运的ΔpH依赖系统相似 .通过Tat系统转运的蛋白质底物含有特征性的双精氨酸保守序列核心S/T R R x F L K的信号肽 ,其h区的疏水性低 ,c区有由高赖氨酸、... 蛋白质Tat转运系统不同于细菌中普遍存在的Sec转运系统 ,而与植物叶绿体中蛋白质转运的ΔpH依赖系统相似 .通过Tat系统转运的蛋白质底物含有特征性的双精氨酸保守序列核心S/T R R x F L K的信号肽 ,其h区的疏水性低 ,c区有由高赖氨酸、高精氨酸构成的避开Sec系统信号 ,信号肽和成熟蛋白质的组成对蛋白质的转运都有影响 .TatA、TatB、TatC和TatE四种蛋白质参与了大肠杆菌的Tat转运系统 .被转运的底物蛋白质绝大多数为与细菌厌氧呼吸有关的含氧化还原辅因子的酶 ,并以折叠形式转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蛋白质tat转运系统 双精氨酸保守序列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膜糖转运系统的蛋白质互作调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军 殷莎 +2 位作者 汪澈 崔震海 胡凯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研究表明,在生物体中,糖的跨膜转运是由糖转运系统介导的,该系统由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或非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构成。细胞膜的糖转运不仅受构成转运系统的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还受蛋白质互作调节。糖转运蛋白家族成员能够形成同源寡聚体... 研究表明,在生物体中,糖的跨膜转运是由糖转运系统介导的,该系统由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或非糖转运蛋白家族蛋白构成。细胞膜的糖转运不仅受构成转运系统的蛋白基因表达的调节,还受蛋白质互作调节。糖转运蛋白家族成员能够形成同源寡聚体、异源寡聚体,还能与一些非糖转运蛋白发生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膜糖转运系统 转运蛋白 蛋白质互作 寡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T蛋白及其转导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榕 伍思霖 +2 位作者 王霞 王凯 苟兴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6-468,共3页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一种结构,由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与胶质细胞紧密连接组成的细胞层组成。其功能是将血液与脑组织相对分开,是存在于脑和脊髓内的一个动态的调节界面,从而... 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一种结构,由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与胶质细胞紧密连接组成的细胞层组成。其功能是将血液与脑组织相对分开,是存在于脑和脊髓内的一个动态的调节界面,从而维持大脑、脊髓稳定的内环境。在机体正常情况下,BBB严格地控制血液进入脑细胞外液的物质,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到了一个重要的屏障作用。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疾病时,在临床治疗中,很多药物,尤其是蛋白质药物不能通过BBB,因此BBB成了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究的一个瓶颈,它的存在限制了蛋白质药物在中枢神经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蛋白质药物 tat barrier 应用 技术 转导 白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的蛋白质消化及肽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Brian J.Bequette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4,共3页
经过动物胃消化的食糜进入小肠后,在胰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的作用下,开始产生可吸收终产物。然后通过具有吸收功能的上皮细胞刷状缘膜上表达的水解酶将肠腔里的养分进一步消化。肠道上皮细胞通过位于肠上皮细胞刷状... 经过动物胃消化的食糜进入小肠后,在胰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等)的作用下,开始产生可吸收终产物。然后通过具有吸收功能的上皮细胞刷状缘膜上表达的水解酶将肠腔里的养分进一步消化。肠道上皮细胞通过位于肠上皮细胞刷状缘膜上的各种转运蛋向来吸收被消化的终产物。20世纪50年代之前,普遍认为氨基酸是日粮蛋白质在动物机体消化吸收的唯一终产物,并且氨基酸的吸收有其特定的转运系统。事实上,整个机体的各种细胞的营养需求大不相同,并且存在大量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转运赁门:转运系统是由各种具有识别、结合及跨膜转运一个或多个底物的蛋闩质组成,而这些转运蛋白主要仔在于整个机体内皮细胞及上皮细胞基底和顶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消化 动物机体 吸收利用 肠上皮细胞 转运系统 跨膜转运 肠道上皮细胞 吸收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Tat转运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静 张明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3,共3页
TatA、TatB和TatC是大肠杆菌Tat转运酶的组成成分。研究表明各Tat蛋白具有不同的功能区域,TatA和TatB蛋白功能重要的位点位于N末端的穿膜片断、其后的双极性α-螺旋和铰链区。TatC的序列保守性低,N末端穿膜片断和位于胞质内的第一环区... TatA、TatB和TatC是大肠杆菌Tat转运酶的组成成分。研究表明各Tat蛋白具有不同的功能区域,TatA和TatB蛋白功能重要的位点位于N末端的穿膜片断、其后的双极性α-螺旋和铰链区。TatC的序列保守性低,N末端穿膜片断和位于胞质内的第一环区对转运是必需的。Tat转运酶各成分相互结合成复合物形式并相互依赖。TatA在细胞中高表达并自身聚合形成数量不等的同聚物,具有稳定TatBC复合物的作用,TatB有稳定TatC的功能,TatB和TatC两者结合形成二聚体。实验表明,TatA复合物形成转运通道,TatBC复合物通过TatC蛋白识别底物的信号肽并与底物结合,再在TatB介导下与TatA复合物结合形成具有活性的转运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tat蛋白质转运系统 tat转运 tat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细胞周质底物结合蛋白gsiB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中山 向泉桔 +1 位作者 王海燕 张义正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5-511,共7页
为深入研究大肠杆菌谷胱甘肽转运系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对该系统中的gsiB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条件的优化。根据大肠杆菌谷胱甘肽转运系统中底物结合蛋白gsiB基因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到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利用SLIC(Sequence and lig... 为深入研究大肠杆菌谷胱甘肽转运系统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对该系统中的gsiB基因进行了克隆和表达条件的优化。根据大肠杆菌谷胱甘肽转运系统中底物结合蛋白gsiB基因序列,利用PCR方法扩增到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利用SLIC(Sequence and ligation–independent cloning)方法直接将其插入pWaldo-GFPe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Waldo-GFP-GsiB。将重组质粒转化不同的大肠杆菌表达菌株进行诱导表达,通过改变培养温度和IPTG浓度等条件,得到了能够大量表达目标蛋白的重组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BL21(DE3)是gsiB基因表达的最佳宿主菌;18℃低温诱导培养有利于gsiB基因的大量表达;0.1mmol/LIPTG足够诱导gsiB基因表达,增加IPTG浓度(0.1mmol/L~1.0mmol/L)并不能明显地促进gsiB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目标蛋白质有表达,其分子量大小与预期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谷胱甘肽转运系统 细胞周质底物结合蛋白 gsiB基因 基因表达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tch信号转导与调控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庆军 胡若真 +1 位作者 邵健忠 项黎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8-203,共6页
Notch是一个进化上十分保守的跨膜受体蛋白家族 ,它可以通过与表达配体的相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转导信号 ,从而决定动物系统发育过程中多种细胞的“命运” .Notch信号转导过程包括Notch受体与配体的结合、Notch受体的酶切活化、可溶性NIC... Notch是一个进化上十分保守的跨膜受体蛋白家族 ,它可以通过与表达配体的相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转导信号 ,从而决定动物系统发育过程中多种细胞的“命运” .Notch信号转导过程包括Notch受体与配体的结合、Notch受体的酶切活化、可溶性NICD转移至细胞核并与CSLDN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 ,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Notch活性水平、时间和空间分布受到包括配体、蛋白质转运、泛素化降解等多水平内源性和外源性诱导因素的调节 .系统介绍了Notch信号转导通路的分子组成、Notch信号激活的生化机制、Notch信号的多水平调节以及与部分相关疾病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信号转导 调控 跨膜受体蛋白 动物系统发育 配体 蛋白质转运 泛素化 生物化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交感神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与心肌纤维化调节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丁宇 李世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8-1301,共4页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对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7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同源同系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手术组(行颈交感神经节切除术)10只,饲养7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功...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交感神经对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7周龄无特定病原体级同源同系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手术组(行颈交感神经节切除术)10只,饲养7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生物医学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胶原组织Ⅰ、心肌胶原组织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mRNA。结果手术组全心质量、左心室质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P<0.01)。手术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55±0.14)mmvs(1.84±0.18)mm,P=0.001;(1.52±0.10)mmvs (1.83±0.17)mm,P=0.000]。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NET mRNA表达明显升高,心肌胶原组织Ⅲ和CTGF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心脏交感神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具有调节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NET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神经系统 高血压 心肌病 肥厚性 胶原Ⅰ型 胶原Ⅲ型 去甲肾上腺素质膜转运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