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2阳性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不良反应与对策
1
作者 刘肖雨 李析胤 +2 位作者 赵琪 钱若溪 聂建云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17-622,共6页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临床获益。然而,其广泛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这...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作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突破,显著提升了患者的临床获益。然而,其广泛应用也伴随着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还可能威胁生命,迫使治疗中断。本文系统综述了ADC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副作用机制及其管理策略,重点探讨了恩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和德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deruxtecan,T-DXd)等药物引发的血小板减少、间质性肺病、心脏毒性等关键副作用的发生机制。基于临床数据提出早期监测与规范化干预措施,强调早期识别和规范化管理对降低不良反应风险的重要性。同时,探讨优化ADC设计以减少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乳腺癌 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任一萌 高媛 +6 位作者 孔淑华 赵进文 任丹丹 马艺超 刘舒 何云海 汪秋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00-407,共8页
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是由多糖和多酚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偶联形成的物质,具有比单一多糖或多酚更好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凝血、辐射保护、抗血小板、降血糖等,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是由多糖和多酚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偶联形成的物质,具有比单一多糖或多酚更好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抗凝血、辐射保护、抗血小板、降血糖等,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不同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不仅对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的提取率有影响,还会影响其酚糖组成的含量,进而影响其生物活性。由于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的结构复杂,目前尚未明确解析其结构及相互作用机制。本文对天然多糖-多酚偶联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资源,为酚糖偶联物在食品保健品与化妆品领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多酚 提取方法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链键接腺嘌呤的高分子核酸类似物对N-磷酰化氨基酸偶联尿苷反应的模板效应
3
作者 相红旗 胡建军 +4 位作者 江洋 杨成对 赵玉芬 苏炳禄 王光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72-1676,共5页
将高分子核酸类似物聚甲基丙烯酸 -β-( N7-腺嘌呤基 )乙酯加入到尿苷与 N-( O,O -二异丙基 ) -磷酰化丙氨酸的反应体系之中 ,研究其对此反应体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聚甲基丙烯酸 -β-( N7-腺嘌呤基 )乙酯参与了尿苷与磷酰化丙氨酸间的... 将高分子核酸类似物聚甲基丙烯酸 -β-( N7-腺嘌呤基 )乙酯加入到尿苷与 N-( O,O -二异丙基 ) -磷酰化丙氨酸的反应体系之中 ,研究其对此反应体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聚甲基丙烯酸 -β-( N7-腺嘌呤基 )乙酯参与了尿苷与磷酰化丙氨酸间的相互作用 ,并促进了具有较高离子密度、较大的流体动力学体积的大分子量产物及 Up U,Up Up U等寡核苷酸片断的生成 ,表现出明显的模板效应 .不含腺嘌呤的对应高分子则无此模板效应 ,聚甲基丙烯酸 -β-( N7-腺嘌呤基 )乙酯对尿苷与 N-( O,O -二异丙基 ) -磷酰化丙氨酸反应的模板效应并不是由于其高分子主链引起的 ,而应归因于其侧链所挂的腺嘌呤碱基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磷酰化氨基酸 核苷 高分子核酸类似 模板效应 侧链铡接腺嘌呤 尿苷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受体靶向的人血清白蛋白-叶酸偶联物的制备、标记及生物性能评价 被引量:3
4
作者 张亚东 庞燕 +3 位作者 陆洁 魏晓焱 杨文江 朱美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99-2004,共6页
以人血清白蛋白为连接剂和药物载体,制备了人血清白蛋白-叶酸偶联物(HSA-FA),其偶联数n≈3.以SnCl2·H2O作为还原剂,采用直接标记法制备99mTc-HSA-FA标记配合物,其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0%.体外细胞结合实验结果表明,99mTc-HSA-FA能被... 以人血清白蛋白为连接剂和药物载体,制备了人血清白蛋白-叶酸偶联物(HSA-FA),其偶联数n≈3.以SnCl2·H2O作为还原剂,采用直接标记法制备99mTc-HSA-FA标记配合物,其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0%.体外细胞结合实验结果表明,99mTc-HSA-FA能被叶酸受体高表达的KB细胞特异性摄取.荷瘤S180小鼠体内生物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与99mTc-HSA相比,99mTc-HSA-FA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其在肿瘤中的放射性浓集明显增加(t=12.03,P<0.05),并表现出较高的摄取[(4.37±1.12)%ID/gat1h]和滞留[(3.40±0.69)%ID/gat4h];经注射过量稳定配体使99mTc-HSA-FA受到抑制后,其在肿瘤和肾中的摄取明显降低(t=24.17和17.87,P<0.05),表明人血清白蛋白-叶酸偶联物对叶酸受体有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受体 叶酸-人血清白蛋白 99mTc-HSA-FA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在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丽芳 李伟岭 +3 位作者 江兆玲 王米 郑文丽 薛飞群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1-83,共3页
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进行荧光光谱鉴定。结果显示,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的荧光光谱与其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相比均发生变化,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 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进行荧光光谱鉴定。结果显示,对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的荧光光谱与其半抗原和载体蛋白相比均发生变化,苯甲酸-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和苯胺-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合成成功。研究表明,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鉴定半抗原-载体蛋白偶联物的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半抗原-载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疗”时代从乳腺癌分子分型探讨抗体-药物偶联物的临床价值及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雪儿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3-1082,共10页
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及三阴性型4种分子分型。然而既往的分子分型方法导致处... 乳腺癌的发病率目前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癌具有高度异质性,可分为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过表达及三阴性型4种分子分型。然而既往的分子分型方法导致处于HER2低表达状态患者的治疗选择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的飞速发展,使HER2低表达乳腺癌患者获得了新的治疗选择,并促进了当前国内外指南中对HER2表达状态判定标准的更新——基于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技术,将HER2的表达分为HER2阳性(IHC 3+或IHC 2+/ISH+)、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ISH-)以及HER2阴性(IHC 0)3种情况。ADC是一种由连接子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物质偶联而成的免疫偶联物。在乳腺癌领域,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以HER2为靶点的ADC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德曲妥珠单抗(T-DXd)以及以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TROP2)为靶点的ADC戈沙妥珠单抗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获益。随着DESTINY-Breast03等Ⅲ期临床试验发现T-DXd在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优于T-DM1(完全缓解率约为T-DM1的2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为T-DM1的4倍),T-DXd现今已经替代T-DM1成为HER2阳性乳腺癌二线治疗唯一推荐的药物,也是脑转移局部治疗后二线治疗的选择。Ⅲ期临床试验DESTINY-Breast04证实T-DXd同样可使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获益,这进一步改变了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并支持重新定义HER2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必要。Ⅲ期临床试验ASCENT证实戈沙妥珠单抗可显著改善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生活质量,且Ⅱ期临床试验NeoSTAR发现该药在TNBC新辅助治疗中也可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目前T-DM1、T-DXd和戈沙妥珠单抗均已在国外和中国陆续获批上市。其他如HER3-DXd、Dato-DXd及中国研发的纬迪西妥单抗(RC48)等ADC药物也正在乳腺癌等肿瘤中广泛地开展临床研究。此外,尚有多种其他分子靶点的ADC仍正在积极地研发中。本文旨在从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ADC药物治疗出发,介绍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ADC在乳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3-萘-18-冠-6单元的共轭高分子对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器 被引量:4
7
作者 缪谦 黄辉 +2 位作者 黄小波 徐颖 成义祥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182-2188,共7页
能发射蓝绿色荧光的共轭高分子由单体1,4-二溴-2,3-萘-18-冠-6(M-2)与1,4-二乙烯基-2,5-二丁氧基苯(M-3)通过Pd催化的Heck偶联反应合成制得。通过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高分子对金属离子的响应性质,其中Hg2+能使高分子荧光淬灭、吸... 能发射蓝绿色荧光的共轭高分子由单体1,4-二溴-2,3-萘-18-冠-6(M-2)与1,4-二乙烯基-2,5-二丁氧基苯(M-3)通过Pd催化的Heck偶联反应合成制得。通过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高分子对金属离子的响应性质,其中Hg2+能使高分子荧光淬灭、吸收增强,但AsⅢ、Pb2+和K+对高分子的荧光光谱改变很小。结果表明以2,3-萘-18-冠-6作为荧光团和识别位点的共轭高分子可作为有效识别Hg2+的荧光化学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18--6 共轭高分子 荧光化学传感器 HECK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法测定4种真菌毒素与载体蛋白偶联物的结合比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莹 王希春 +3 位作者 金福源 何成华 郑浩 张海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3,共5页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由3种真菌毒素伏马菌素B1(FB1)、赭曲霉毒素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与两种载体蛋白...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对由3种真菌毒素伏马菌素B1(FB1)、赭曲霉毒素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与两种载体蛋白卵清白蛋白(OVA)、血清白蛋白(BSA)分别偶联制备得到的4种小分子-载体蛋白偶联物FB1-OVA、FB1-BSA、OTA-BSA、DON-OVA的偶联结合比进行测定,并与紫外吸收光谱法进行比较。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得偶联物FB1-OVA、FB1-BSA、OTA-BSA、DON-OVA的结合比分别为5:1、11:1、3:1、0;紫外吸收光谱法测得OTA-BSA的结合比为4.4:1,DON-OVA的结合比为3.4:1,无法测定FB1-OVA、FB1-BSA结合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 真菌毒素 载体蛋白 结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紫杉醇的大黄酸偶联物胶束对MCF-7细胞的毒性与细胞摄取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晓颖 王夏英 +2 位作者 邱梁桢 欧阳惠枝 徐伟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37,共5页
通过MTT法评估了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CR偶联物)和载紫杉醇(PTX)的CR偶联物胶束(PTX/CR偶联物胶束)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CR偶联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PTX/CR偶联物胶束24 h内表现出优于Taxol?的抗肿瘤活性。通过包载环... 通过MTT法评估了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CR偶联物)和载紫杉醇(PTX)的CR偶联物胶束(PTX/CR偶联物胶束)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CR偶联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PTX/CR偶联物胶束24 h内表现出优于Taxol?的抗肿瘤活性。通过包载环境响应型荧光探针P4,考察了共载P4和PTX的CR偶联物胶束[(P4+PTX)/CR偶联物胶束]在MCF-7细胞中的摄取情况,结果显示,MCF-7细胞对其具有较好的摄取效果,(P4+PTX)/CR偶联物胶束组与其加维拉帕米组摄取量无显著性差异,提示CR偶联物胶束可以保护其所载荧光探针和/或药物不被P-gp外排到细胞外。该研究结果为CR偶联物及PTX/CR偶联物胶束的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 聚合胶束 抗肿瘤 细胞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AZT-氟喹诺酮偶联物体外抗HIV-1及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晶 Dharmarajan Sriram +1 位作者 张高红 郑永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体外测定两种AZT-氟喹诺酮偶联物SRLZ和SROZ的抗HIV-1活性及抗菌活性。方法通过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HIV-1 p24抗原测定等方法检测急性感染中化合物对HIV-1实验株、临床分离株的抑制作用和对慢性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复制影... 目的体外测定两种AZT-氟喹诺酮偶联物SRLZ和SROZ的抗HIV-1活性及抗菌活性。方法通过合胞体抑制、HIV-1感染细胞保护、HIV-1 p24抗原测定等方法检测急性感染中化合物对HIV-1实验株、临床分离株的抑制作用和对慢性感染细胞中的病毒复制影响;通过体外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实验检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AZT-氟喹诺酮偶联物SRLZ和SROZ能抑制HIV-1实验株诱导的合胞体形成,减少病毒感染细胞的死亡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SRLZ和SROZ对HIV-1临床分离株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SRLZ和SROZ对HIV-1的抑制活性与AZT相近;AZT-氟喹诺酮偶联物也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其MIC值与其相应的阳性药物相近。结论SRLZ和SROZ有很好的抗HIV-1活性和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T氟-喹诺酮 HIV-1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HIV-1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二亚胺钯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Suzuki偶联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新生 姚云 +3 位作者 刘睿智 杨海清 刘欢 申东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0-607,共8页
设计合成并表征了3个具有不同骨架结构的α-二亚胺钯配合物,并在有氧条件下催化不同溴代芳烃与芳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重点考察了配合物骨架结构、碱性强度、溶剂极性和不同反应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α-二亚胺类钯配合物能... 设计合成并表征了3个具有不同骨架结构的α-二亚胺钯配合物,并在有氧条件下催化不同溴代芳烃与芳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重点考察了配合物骨架结构、碱性强度、溶剂极性和不同反应温度对催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α-二亚胺类钯配合物能催化Suzuki偶联反应,采用质子溶剂、无机碱,以及较高反应温度都有利于偶联反应的进行,能够高效制备一系列联芳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钯配合 SUZUKI反应 溴代芳烃 芳硼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臭氧辐射的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瑶 金晓冬 +3 位作者 孙诗兵 吕锋 田英良 赵志永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7,共11页
随着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界面性能成为影响其综合表现的重要因素。紫外-臭氧辐射法(UVO)是一种简单经济的表面改性工艺,可激发高分子表面分子链,从而赋予其不同于本体性能的表面特性(如表面润湿性、与其他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等),也... 随着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界面性能成为影响其综合表现的重要因素。紫外-臭氧辐射法(UVO)是一种简单经济的表面改性工艺,可激发高分子表面分子链,从而赋予其不同于本体性能的表面特性(如表面润湿性、与其他材料的界面相容性等),也为进一步的界面偶联提供反应位点。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在电子、生物医疗等领域中采用UVO工艺改性不同种类高分子材料(聚酯类高分子材料、聚烯烃高分子材料、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胶、纺织材料)表面的研究现状及相应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改性高分子材料表面与不同种类硅烷偶联剂(甲基丙烯酰氧基、环氧基、氨基、巯基硅烷偶联剂)的反应条件及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最后,对UVO工艺未来可能的应用空间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紫外-臭氧 表面改性 界面性能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杯[4]芳烃-β-环糊精偶联物合成及凝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俊生 杨李霞 +3 位作者 张晓梅 石亮 疏瑞文 罗再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64-1068,共5页
将N-(2-胺乙基)-氨基去氧-β-环糊精分别与对四叔丁基-25,27-二羟基-26.28-二乙氧羰基甲氧基杯[4]芳烃β化合物1)及其上沿甲酰化衍生物(化合物2)反应,得到了分别在下沿和上沿连有β-环糊精片段的两个杯[4]芳烃-(-环糊精偶联物,化合物3... 将N-(2-胺乙基)-氨基去氧-β-环糊精分别与对四叔丁基-25,27-二羟基-26.28-二乙氧羰基甲氧基杯[4]芳烃β化合物1)及其上沿甲酰化衍生物(化合物2)反应,得到了分别在下沿和上沿连有β-环糊精片段的两个杯[4]芳烃-(-环糊精偶联物,化合物3和化合物4。新化合物4的结构经~1HNMR、FT-IR及MS(Maldi-tof)确证。研究了化合物3和化合物4在DMSO/H_2O中形成超分子凝胶的最低凝胶化浓度、相转变温度及凝胶温敏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和化合物4可在体积比分别为1和0.5的DMSO/H_2O溶剂中形成凝胶,最低凝胶浓度分别为50mg·cm^(-3)和58mg·cm^(-3);该浓度下的相转变温度分别为35℃和40℃。经流变学研究,两个凝胶均具有温敏性。初步研究了化合物3形成的凝胶对四种染料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β-环糊精 合成 分子凝胶 温敏性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氨酸脱氢酶催化底物偶联法合成α-酮异己酸
14
作者 丰险 穆晓清 +1 位作者 聂尧 徐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8-704,共7页
构建了亮氨酸脱氢酶(LeuDH)催化的底物偶联反应体系,打破氧化脱氨反应平衡,同时制得高附加值的α-酮异己酸(α-KIC)和L-2-氨基丁酸,并实现辅酶NAD^+的高效循环再生.基于LeuDH的底物专一性和催化动力学参数,考察了不同酮酸底物对于底物... 构建了亮氨酸脱氢酶(LeuDH)催化的底物偶联反应体系,打破氧化脱氨反应平衡,同时制得高附加值的α-酮异己酸(α-KIC)和L-2-氨基丁酸,并实现辅酶NAD^+的高效循环再生.基于LeuDH的底物专一性和催化动力学参数,考察了不同酮酸底物对于底物偶联反应效率的影响,选择转化率最高的2-丁酮酸作为偶联底物,使α-KIC产率由单步氧化反应的2. 75%提高至66. 82%.通过考察底物浓度、pH值、NH_4^+浓度和辅酶NAD^+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偶联反应效率的影响,使α-KIC产率进一步提高至83. 25%,同时辅酶NAD^+的总转化数(TTN)达到5. 88×105.通过改变底物L-亮氨酸和2-丁酮酸的摩尔比,能够将α-KIC的产率进一步提高至92. 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脱氢酶 辅酶再生 α-酮异己酸 L-2-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对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15
作者 邢孔萍 倪冬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2-14,共3页
酮戊二酸(α-KG)是戊二酸的两种带酮基衍生物中的一种,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及谷氨酸脱氨基的酮酸产物。因此,其在葡萄糖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参与肌肉蛋白质代谢主要与哺乳动物雷帕霉... 酮戊二酸(α-KG)是戊二酸的两种带酮基衍生物中的一种,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及谷氨酸脱氨基的酮酸产物。因此,其在葡萄糖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参与肌肉蛋白质代谢主要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G-蛋白偶联受体(GPR)的激活密切相关。本文就α-KG的生理功能及其在体内的基本代谢过程,调控肌肉代谢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广α-KG在饲料生产中的使用及深入研究α-KG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戊二酸 蛋白质合成 哺乳动雷帕霉素靶蛋白 G蛋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偶联物的合成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日生 高文霞 +1 位作者 邓胜松 徐琪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5-208,共4页
以右旋糖酐和乙酰水杨酰氯为原料,合成了高分子偶联物右旋糖酐 阿司匹林,并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缚酸剂、右旋糖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胺和吡啶均可作为该酯化反应... 以右旋糖酐和乙酰水杨酰氯为原料,合成了高分子偶联物右旋糖酐 阿司匹林,并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缚酸剂、右旋糖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反应温度和物料比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乙胺和吡啶均可作为该酯化反应的缚酸剂,而浓氢氧化钠水溶液则不适合;乙酰水杨酰基的接入率随右旋糖酐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减小,但随乙酰水杨酰氯与右旋糖酐的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当选用Mw=20 000的右旋糖酐、缚酸剂三乙胺,反应温度在 60℃左右、m(乙酰水杨酰氯) /m(右旋糖酐 ) =3. 06时,乙酰水杨酰基的接入率和其有效转化率分别为 9. 30%和 3 .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旋糖酐-阿司匹林 右旋糖酐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DP蛋白偶联技术在抗原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琪璇 李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S1期36-40,共5页
为了制备多功能复合避孕疫苗,利用异型双功能试剂N-琥珀酰胺-3-(2-吡啶二硫)-丙酸酯(SPDP)对复合抗原的构建进行了试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抗原的偶联是成功的。葡萄球菌A蛋白(SPA)和牛血清白蛋白(BS... 为了制备多功能复合避孕疫苗,利用异型双功能试剂N-琥珀酰胺-3-(2-吡啶二硫)-丙酸酯(SPDP)对复合抗原的构建进行了试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表明抗原的偶联是成功的。葡萄球菌A蛋白(SP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被偶联到同一载体破伤风类毒素(TT)上,复合抗原的平均表观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5。该法有可能用于制备多功能复合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蛋白 N-琥泊酰胺-3-(2-吡啶二硫)-丙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蒜酶缀合物的合成及联合蒜氨酸原位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春霞 朱丽 +4 位作者 李心雨 木塔力甫·艾买提 伊力亚尔·尼加提 李新霞 关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1-727,共7页
合成叶酸-蒜酶缀合物(FA-Alliinase),采用宫颈癌HeLa细胞考察其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抑制肿瘤生长活性。采用两种方法合成叶酸-蒜酶缀合物FA-AlliinaseⅠ和FA-AlliinaseⅡ,测得两种缀合物的偶联比分别为12和31,选择高偶联比的FA-Alliin... 合成叶酸-蒜酶缀合物(FA-Alliinase),采用宫颈癌HeLa细胞考察其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和抑制肿瘤生长活性。采用两种方法合成叶酸-蒜酶缀合物FA-AlliinaseⅠ和FA-AlliinaseⅡ,测得两种缀合物的偶联比分别为12和31,选择高偶联比的FA-AlliinaseⅡ,对其结构进行初步的表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FA-AlliinaseⅡ有约50%的蒜酶活力;激光共聚焦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到FA-AlliinaseⅡ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靶向性,MTT法测得FA-AlliinaseⅡ联合蒜氨酸后对HeLa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以蒜氨酸计IC50为(127.6±2.3)μmol/L。该研究为类前药叶酸-蒜酶缀合物的合成优化提供了较为直接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蒜酶缀合 靶向性 抗肿瘤活性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金属配合物和质子酸在可见光下催化喹啉与异喹啉的偶联反应
19
作者 张金相 王琳 +2 位作者 武可书 刘鲲 王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了优化喹啉和异喹啉化合物的偶联反应,降低反应成本,以可见光为能源,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邻菲啰啉碳硼烷双二苯基膦一价铜配合物(Cu1)和质子酸为双催化剂,引发2-甲基喹啉和N-苯基四氢异喹啉的偶联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 为了优化喹啉和异喹啉化合物的偶联反应,降低反应成本,以可见光为能源,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邻菲啰啉碳硼烷双二苯基膦一价铜配合物(Cu1)和质子酸为双催化剂,引发2-甲基喹啉和N-苯基四氢异喹啉的偶联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Cu1的用量为3.0μmol,质子酸的种类为间甲基苯甲酸,其用量为6.0μmol,溶剂为甲醇与乙腈的等体积混合物(各1.0 mL),反应时间为35 h.在此条件下,选用分别带有不同取代基的2-甲基喹啉和四氢异喹啉为反应底物,成功合成了15种化合物,产率为27%~91%.结果表明,在Cu1和质子酸的催化下,可见光可以成功引发喹啉和异喹啉的偶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 可见光 2-甲基喹啉 N-苯基四氢异喹啉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
20
作者 蔡昕明 赵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1-533,共3页
通过RT-PCR扩增得到了人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Protein-coupledreceptorki-nase,GPK5)的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并将该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10μ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IG)诱导培养下表达,通过分离纯化,得... 通过RT-PCR扩增得到了人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Protein-coupledreceptorki-nase,GPK5)的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并将该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在10μmol/L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IG)诱导培养下表达,通过分离纯化,得到部分纯化的GRK5蛋白。体外活性测定表明,纯化后的GPK5能够特异性地磷酸化视紫红质。动力学常数Km=4.3μmol/L,Vmax=25nmol/(mg·min),与文献报道的从真核表达系统中纯化得到的GRK5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受体激酶-5 基因表达 蛋白质纯化 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