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烧干酪的工艺优化及对其在不同成熟期蛋白质降解的研究
1
作者 马晓蕊 瓮亚楠 +1 位作者 陈涛 魏超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为了开发干酪新品种,探究美拉德反应对炭烧干酪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其蛋白质降解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炭烧干酪的试验工艺条件,并对不同成熟期的炭烧干酪进行理化指标、蛋白质降解度、游离氨基酸以及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为了开发干酪新品种,探究美拉德反应对炭烧干酪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及其蛋白质降解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炭烧干酪的试验工艺条件,并对不同成熟期的炭烧干酪进行理化指标、蛋白质降解度、游离氨基酸以及蛋白酶活力的测定。最终结果表明,炭烧干酪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0%、加热温度95℃、加热时间3.0 h。实验结果表明,炭烧干酪在发酵过程中,pH和水分逐渐下降,蛋白质分解量和总游离氨基酸增加,蛋白酶活力和乳酸菌总数先增加后降低;在发酵中期,炭烧干酪的水分含量、脂肪以及蛋白质含量低于普通干酪,这是美拉德反应致使蛋白质和脂肪球膜蛋白发生变性,失去脂肪球膜的脂肪不稳定发生凝结,从而使得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炭烧干酪 蛋白质降解 理化指标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驱动蛋白质降解:溶酶体靶向降解技术前沿
2
作者 殷涵 李钰 +4 位作者 樊渝川 郭帅 黄渊余 李永 翁郁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9,共15页
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不同于小分子抑制剂的互补抑制作用机制,利用细胞内源性蛋白质降解途径完成许多“不可成药”靶蛋白的降解,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路径,其主要包括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溶酶体靶向嵌合体等。与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 靶向蛋白质降解技术不同于小分子抑制剂的互补抑制作用机制,利用细胞内源性蛋白质降解途径完成许多“不可成药”靶蛋白的降解,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路径,其主要包括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溶酶体靶向嵌合体等。与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依赖于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主要降解胞内蛋白质的机制不同,溶酶体靶向嵌合体利用细胞溶酶体途径实现胞外及膜蛋白的降解。核酸驱动的溶酶体靶向嵌合体作为新兴的生物医学技术,以核酸分子作为嵌合体的特定组分,在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临床价值。本综述主要介绍核酸驱动的溶酶体靶向嵌合体技术,包括其组成、优势,并重点介绍其主要应用。此外,本综述简要回顾了溶酶体靶向嵌合体的发展历程,使该技术的发展可以呈现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线,同时指出当前溶酶体靶向嵌合体发展中的不足和挑战,为后续深度研发指明方向。最后,针对当前溶酶体靶向嵌合体技术的开发进展及发展方向,对该技术目前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对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综合而言,核酸驱动的溶酶体靶向嵌合体技术为生物医学研究、药物开发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蛋白质降解 溶酶体靶向嵌合体 核酸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敬敬 师希雄 +3 位作者 范小宁 包晓明 陈骋 郭兆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0,共7页
为明确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规律,该文以猪后腿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原料肉、腌制中期、腌制末期、晾晒中期和成品5个加工阶段进行取样,测定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氮、非蛋白氮、蛋白质降解指数、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 为明确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规律,该文以猪后腿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原料肉、腌制中期、腌制末期、晾晒中期和成品5个加工阶段进行取样,测定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氮、非蛋白氮、蛋白质降解指数、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可溶性肽、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氮含量先稍降低后显著增加,非蛋白氮含量和蛋白质降解指数显著增加(P<0.05),在成品腊肉中达到最大值,且原料肉比成品腊肉分别低76.8%和74.24%;TCA-可溶性肽含量从原料肉中的5.79μmol Tyr/g增加到成品腊肉的19.11μmol Tyr/g。根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发现,总肽段数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腊肉降解产生的多肽主要来源于肌球蛋白、伴肌动蛋白、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另外,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非蛋白氮、蛋白质降解指数、TCA-可溶性肽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总肽段数先上升后下降,多肽主要来源于肌球蛋白、伴肌动蛋白、肌动蛋白和肌钙蛋白,蛋白质的降解可为风味物质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西腊肉 加工过程 蛋白质降解 多肽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鱼发酵过程中菌象变化和蛋白质降解研究
4
作者 罗艳萍 熊莉 +2 位作者 何融瑄 蔡新媞 朱祥云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3期29-32,共4页
动态监测酸鱼制作过程中鱼块菌象、pH值、粗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肽含量、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水解指数。结果表明,在1~7周菌落总数持续增加,从2.4×104 CFU/g增长至3.8×107 CFU/g,在第3~4周增长速度最快,肠杆菌先增长再... 动态监测酸鱼制作过程中鱼块菌象、pH值、粗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可溶性肽含量、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水解指数。结果表明,在1~7周菌落总数持续增加,从2.4×104 CFU/g增长至3.8×107 CFU/g,在第3~4周增长速度最快,肠杆菌先增长再降低,第6周后未检测出,拐点出现在第4周。在1~7周pH值从6.82降至5.17,第3~4周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趋于稳定。粗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维持在20.68%~24.31%,在整个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肽不断增加。对了解酸鱼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有一定学术意义,同时也为酸鱼工业化生产优化风味、稳定产品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鱼发酵过程 菌象变化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盐用量对四川腊肉加工及贮藏过程中肌肉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平 杨勇 +8 位作者 曹春廷 巩洋 郭艳婧 吕舒 刘超楠 杨莎 李诚 胡滨 何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67-72,共6页
以不同食盐用量(食盐用量分别为原料肉质量的3%、4%、5%、6%、7%,用A、B、C、D、E来表示)腌制的四川腊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肌肉中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含量以及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 以不同食盐用量(食盐用量分别为原料肉质量的3%、4%、5%、6%、7%,用A、B、C、D、E来表示)腌制的四川腊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肌肉中非蛋白氮(non-protein nitrogen,NPN)、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s,FAA)含量以及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在加工贮藏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A、B、C组NPN含量较高;C组FAA含量最高,含量最高时达到11.75 mg/g;肌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在腊肉的腌制期和烟熏期大量降解,而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主要集中在分子质量大于99 k D的区域,A、B、C组的两种蛋白变化趋势一致,D、E组一致。结果表明:食盐用量会抑制蛋白质的降解,当食盐用量为肉质量的5%时,最有利于游离氨基酸的生成,并且腊肉中较低的食盐用量会缩短贮藏阶段肌浆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却延缓了肌原纤维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盐用量 四川腊肉 蛋白质降解 肌浆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化介导的非蛋白质降解功能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季武 郑丽娜 +1 位作者 王帮正 李晓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13-621,共9页
泛素因标记被26 S蛋白酶体降解的蛋白质而著名.然而近几年发现,泛素作用远不止此,不仅具有参与蛋白质降解这一重要"传统作用",还起着比先前想象更多变的、更精美的细胞调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细胞过程的多层面调节因子,具有许... 泛素因标记被26 S蛋白酶体降解的蛋白质而著名.然而近几年发现,泛素作用远不止此,不仅具有参与蛋白质降解这一重要"传统作用",还起着比先前想象更多变的、更精美的细胞调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细胞过程的多层面调节因子,具有许多重要的非蛋白质降解功能,包括DNA损伤修复、DNA复制、信号传导、转录调节、膜运输、胞吞、蛋白激酶活化、染色质重塑和病毒芽殖.这些功能涉及多聚泛素化和单泛素化及多泛素化.因此,泛素化异常可能涉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这些功能的了解可以拓展人们对泛素的认识,有助于对多种细胞过程的深入理解,也有助于相关新药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 蛋白质降解 多聚泛素化 单泛素化 多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稀态酱油酿造过程中蛋白质降解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丹 崔春 +1 位作者 王娅琴 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28,共5页
以高盐稀态酱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酿造过程中酱液的全氮、氨基酸态氮、肽分子量分布的变化情况,结合其与pH值、总酸、盐含量以及酱醪蛋白酶活力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其蛋白质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环境温度30℃左右,盐水浓度24°Bé/2... 以高盐稀态酱油为研究对象,分析酿造过程中酱液的全氮、氨基酸态氮、肽分子量分布的变化情况,结合其与pH值、总酸、盐含量以及酱醪蛋白酶活力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其蛋白质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环境温度30℃左右,盐水浓度24°Bé/20℃条件下,在发酵前15天各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中性和酸性蛋白酶活力与全氮和氨基酸态氮的变化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不同发酵阶段样品肽分子量以3~10ku为主,约占60%~70%。在发酵前15天,各肽段所占总肽量比例变化显著,之后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或略有变化。在整个酿造过程中酱液肽分子量分布整体上呈现一种复杂的动态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蛋白质降解 蛋白酶活力 肽分子量分布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豉、腐乳蛋白质降解物限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娟 丁晓雯 +1 位作者 秦樱瑞 曾艺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0-215,共6页
目的:测定豆豉、腐乳中包括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三甲胺、硫化氢、生物胺在内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含量,确定豆豉、腐乳中蛋白质的腐败程度,为生产更安全的豆豉、腐乳等发酵豆制品提供依据。方法:参考GB/T... 目的:测定豆豉、腐乳中包括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三甲胺、硫化氢、生物胺在内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含量,确定豆豉、腐乳中蛋白质的腐败程度,为生产更安全的豆豉、腐乳等发酵豆制品提供依据。方法:参考GB/T 5009.44—2003《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 5009.179—2003《火腿中三甲胺氮的测定》、GB/T 16489—1996《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及其他文献分别对样品中TVB-N值、三甲胺及硫化氢等进行测定。结果:豆豉中TVB-N值、总生物胺、腐胺、三甲胺及硫化氢的含量分别为8.20~372.72 mg/100 g、15.67~2 057.56 mg/kg、ND^276.03 mg/kg、0.26~10.43 mg/100 g及1.22~27.27 mg/kg;腐乳中的含量分别为95.33~652.94 mg/100 g、11.38~2 406.95 mg/kg、11.38~1 147.32 mg/kg、0.42~4.31 mg/100 g及0.27~3.72 mg/kg。结论:腐乳、豆豉中TVB-N、三甲胺、硫化氢、生物胺等腐败变质物质大量生成,影响此类食品的可食用性。可初步将TVB-N值、腐胺、总生物胺及三甲胺含量作为腐乳的腐败变质标志物;TVB-N值、总生物胺及三甲胺含量作为豆豉的腐败变质标志物,结合生产环节确定此类物质的限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腐乳 蛋白质降解产物 挥发性盐基氮 三甲胺 硫化氢 总生物胺 腐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对牦牛肉色、微观结构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骋 韩玲 +1 位作者 余群力 张巨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0-297,共8页
牦牛肉经过冻融处理后(T0:新鲜牦牛肉;T1:冻融1次;T2:冻融2次),分别在4℃冷藏7 d,并在1、3、5、7 d测定其表面色泽(L*、a*、b*)、肌红蛋白氧化状态、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硫代巴比妥酸值、解冻损失率、蛋白质降解程度和肌纤维微观结... 牦牛肉经过冻融处理后(T0:新鲜牦牛肉;T1:冻融1次;T2:冻融2次),分别在4℃冷藏7 d,并在1、3、5、7 d测定其表面色泽(L*、a*、b*)、肌红蛋白氧化状态、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硫代巴比妥酸值、解冻损失率、蛋白质降解程度和肌纤维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T0组牦牛肉在冷藏过程中a*值和b*值显著降低,氧合肌红蛋白逐渐氧化为高铁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还原能力显著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值和解冻损失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肌球蛋白重链(200 k Da)、副肌球蛋白(97 k Da)、肌动蛋白(45 k Da)发生降解。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T1组和T2组牦牛肉在冷藏7 d后a*值分别比T0组显著降低了13.42%和20.02%,b*值则降低了9.94%和16.22%,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降低了26.30%和53.53%,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升高了18.03%和45.46%,硫代巴比妥酸值升高了20.55%和30.30%,解冻损失率升高了43.71%和121.14%(P<0.05)。T2组肌肉中蛋白质降解更明显,而肌纤维结构破坏程度也随冷冻-解冻次数增加而加重。综上可知,冻融循环会促进牦牛肉色劣变和脂质氧化、加速蛋白质降解、破坏肌肉结构、加剧汁液流失从而降低牦牛肉的品质。因此,减少运输和贮藏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对保护牛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冻融循环 肉色 蛋白质降解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降解指示冷藏罗非鱼片品质劣变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寿春 钟赛意 +2 位作者 李平兰 马长伟 杨信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1-245,共5页
通过测定蛋白分解菌、蛋白降解产物、蛋白溶解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带变化反映蛋白降解作用对冷藏罗非鱼片腐败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分解菌、pH值、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与... 通过测定蛋白分解菌、蛋白降解产物、蛋白溶解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带变化反映蛋白降解作用对冷藏罗非鱼片腐败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分解菌、pH值、氨基态氮含量的变化与肌肉蛋白降解程度具有良好对应关系。当蛋白分解菌少于6.10(lg(CFU/g))时,pH值呈弱酸性,氨基态氮含量无明显增加,肌原纤维蛋白和肌浆蛋白的SDS-PAGE条带模式无明显变化。当蛋白分解菌不少于7.60(lg(CFU/g))时,pH值呈中性至弱碱性,氨基态氮快速增加,SDS-PAGE条带开始扩展分解,蛋白降解作用持续增强。当肌原纤维蛋白SDS-PAGE中中45~29kD处第3条带消失,并在小于等于29kD处出现新条带时是鱼肉腐败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罗非鱼片 蛋白质降解 品质劣变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蛋白质降解和脯氨酸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显强 张宇斌 +1 位作者 王家远 乙引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3-5,共3页
玉米幼苗经 Na Cl胁迫处理后 ,脯氨酸含量上升 ,蛋白质含量减少 ;但经环己酰亚胺处理后 ,蛋白质受阻 ,而脯氨酸却变化甚微。因此 。
关键词 玉米 幼苗 叶片 蛋白质降解盐胁迫 脯氨酸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糖葡萄球菌对风鸭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许慧卿 汪志君 +1 位作者 蒋云升 王畏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3-155,162,共4页
以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为发酵剂加工风鸭,研究其在风鸭加工过程中对肌肉蛋白降解的影响。用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质的降解规律,同时比较加工初期及末期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并以不接菌样品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 以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为发酵剂加工风鸭,研究其在风鸭加工过程中对肌肉蛋白降解的影响。用SDS-PAGE电泳分析蛋白质的降解规律,同时比较加工初期及末期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并以不接菌样品为对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木糖葡萄球菌促进了肌浆蛋白与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显著增加了游离氨基酸的总量;产鲜氨基酸的总量和比例均显著增加;必需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和苦味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比例显著下降。总之,木糖葡萄球菌是一种优良的发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糖葡萄球菌 风鸭 蛋白质降解 游离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剂对风干羊肉理化特性变化和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波 李开雄 +2 位作者 卢士玲 李宝坤 王庆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97-200,204,共5页
以新疆传统风干羊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与未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分析发酵剂对风干羊肉的理化特性及蛋白质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与对照组相比,水分活度差异不显著,pH下降显著(p<0.05),在... 以新疆传统风干羊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与未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分析发酵剂对风干羊肉的理化特性及蛋白质降解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与对照组相比,水分活度差异不显著,pH下降显著(p<0.05),在成熟后的风干羊肉的pH为4.86,水分活度值为0.658,TVB-N和蛋白质的含量整体都低于未接种发酵剂的风干羊肉,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6.636mg/100g,总蛋含量最低值为6.44%。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在风干羊肉成熟过程中逐渐降解,接种发酵剂风干羊肉的蛋白质降解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风干羊 蛋白质降解 肌浆蛋白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熟干酪的非发酵剂乳酸菌筛选及其对干酪浆模型蛋白质降解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周蕊 李晓东 潘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135,共5页
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菜中分离筛选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并研究其对干酪浆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应用ROGOSA琼脂从东北农家酸菜中分离菌株,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复筛,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筛选菌株,最后研究筛选菌株对... 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酸菜中分离筛选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并研究其对干酪浆蛋白质降解的影响。应用ROGOSA琼脂从东北农家酸菜中分离菌株,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法进行复筛,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筛选菌株,最后研究筛选菌株对干酪浆蛋白水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酸菜中筛选出一株可以促进干酪成熟的非发酵剂乳酸菌S-1,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ubsp.plantarum ST-Ⅲ),此菌株产酸能力低,具有较高的自溶度与氨肽酶活力,在干酪浆模型成熟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蛋白水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 促熟 酸菜 非发酵剂乳酸菌 筛选 鉴定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和AMPK活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延超 朱荣 +1 位作者 许寿生 王瑞元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探讨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将36只SD大鼠进行一次跑台运动,坡度5%,运动强度25 m/min,运动时间60 min。取样为运动前、运动0.5、1 h,运动后1、2、6 h等6个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 为探讨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将36只SD大鼠进行一次跑台运动,坡度5%,运动强度25 m/min,运动时间60 min。取样为运动前、运动0.5、1 h,运动后1、2、6 h等6个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ATP质量摩尔浓度;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腓肠肌中AMPK活性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腓肠肌中MuRF1、MAFbx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运动0.5 h到运动后即刻,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与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升高(P〈0.05),运动后1、2、6 h组,腓肠肌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与安静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ATP质量摩尔浓度各组变化不大,差异没有显著性。(2)AMPK活性在运动0.5 h后开始升高,运动后2 h达到最高,运动后6 h开始下降但还高于对照组。(3)与安静组比较,运动0.5 h组、运动1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差异没有显著性;运动后1 h、2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分别升高1.98、3.57和1.95、2.55倍;运动后6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说明:一次性大强度耐力运动后1~6 h,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可能增强,其原因可能是AMPK活化,促进MAFbx mRNA、MuRF1 mRNA基因表达,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泛素蛋白连接酶 蛋白质降解 大鼠 腺苷一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草鱼肉理化特性和蛋白质降解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汪雨 王志耕 +2 位作者 程华平 梅林 薛秀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30,共6页
研究了乳酸片球菌、乳杆菌-Lo3、乳杆菌-B5407和清酒乳杆菌4种不同乳酸菌在发酵草鱼肉时鱼肉理化特性及蛋白质降解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后,鱼肉pH值迅速由最初的6.25降至2d时的5.06~5.40,对照组则为5.98;接种发酵剂... 研究了乳酸片球菌、乳杆菌-Lo3、乳杆菌-B5407和清酒乳杆菌4种不同乳酸菌在发酵草鱼肉时鱼肉理化特性及蛋白质降解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后,鱼肉pH值迅速由最初的6.25降至2d时的5.06~5.40,对照组则为5.98;接种发酵剂的草鱼肉的TBA和TVB-N值的上升较缓慢,整个发酵过程中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腌制草鱼肉的蛋白质在发酵期发生了轻微的降解,游离氨基酸略有增加;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量显著增加,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了强烈的水解,接菌组的蛋白降解显著多于对照组,其中,接种乳酸片球菌和乳杆菌-B5407组降解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发酵 理化变化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粉及食盐添加量对发酵酸肉蛋白质降解及γ-氨基丁酸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成龙 袁军 +1 位作者 刘淑贞 周才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02-206,共5页
以新鲜猪瘦肉为原料,研究米粉及食盐添加量对发酵60 d成品酸肉蛋白质降解及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酸肉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取高GABA含量的酸肉。结果表明:米粉和食盐添加量可影响蛋... 以新鲜猪瘦肉为原料,研究米粉及食盐添加量对发酵60 d成品酸肉蛋白质降解及γ-氨基丁酸(γ-amino butyric acid,GABA)含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对酸肉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取高GABA含量的酸肉。结果表明:米粉和食盐添加量可影响蛋白质降解及GABA的形成,制备高GABA含量酸肉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米粉添加量12.73%、食盐添加量4.74%、发酵温度16.50℃。此时发酵60 d的成品酸肉中GABA含量最高为282.36 m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酸肉 发酵条件 蛋白质降解 响应面法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运动对大鼠骨骼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朱荣 马延超 王瑞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4-419,426,共7页
目的:观察1次大强度运动后骨骼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组成成分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该途径在运动后骨骼肌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体重190~220 g,跑台运动适应3天,休息1天,取6只为安静对照,其余大鼠进行1次1小时跑台运动(... 目的:观察1次大强度运动后骨骼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组成成分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该途径在运动后骨骼肌蛋白质降解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体重190~220 g,跑台运动适应3天,休息1天,取6只为安静对照,其余大鼠进行1次1小时跑台运动(25 m/min,5%坡度)。运动0.5小时即刻、运动1小时即刻、运动后1小时、运动后2小时、运动后6小时,分别选6只大鼠取腓肠肌,用Real-Time PCR法测定泛素、MuRF1、MAFbx mRNA含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泛素化蛋白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肌肉3-MH含量。结果:运动0.5、1小时即刻至运动后6小时,腓肠肌泛素mRNA含量与安静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小时运动后1、2和6小时,腓肠肌MAFbx和MuRF1 mRNA含量较安静时显著升高(P<0.01,P<0.05)。1小时运动后6小时,腓肠肌泛素化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安静时(P<0.01)。运动0.5小时、1小时即刻和运动后6小时,腓肠肌3-MH含量显著高于安静(P<0.01)。结论:1次大强度运动后,骨骼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基因表达升高,骨骼肌收缩蛋白降解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强度运动 骨骼肌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蛋白质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成熟温度对牦牛乳硬质干酪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雪梅 梁琪 +2 位作者 张卫兵 张炎 包振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了了解提高成熟温度对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与苦味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了5、10、15℃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苦味程度的变... 为了了解提高成熟温度对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降解与苦味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了5、10、15℃成熟牦牛乳硬质干酪在1~6个月成熟过程中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和苦味程度的变化,并利用RP-HPLC对p H值4.6可溶性氮提取物肽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熟温度和时间显著影响干酪成熟过程中以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等所体现的蛋白质降解程度。提高成熟温度导致p H值4.6可溶性氮含量、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等增加,特别是15℃在成熟早期能较快增加干酪12%TCA可溶性氮含量、5%PTA可溶性氮含量。RP-HPLC分析显示从5℃提高到15℃时,干酪p H值4.6可溶性氮提取物亲水性肽含量增加,疏水性肽含量降低。除5、10、15℃成熟2个月干酪具有非常轻微的苦味之外,15℃成熟干酪比5、10℃成熟干酪具有较强苦感,成熟4个月后,10、15℃成熟干酪具有中等较强苦味,且差异不显著(P≥0.05)。该研究为加快牦牛乳硬质干酪成熟提供了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温度 牦牛乳硬质干酪 蛋白质降解 苦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剂对发酵香肠蛋白质降解及多肽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冯美琴 余頔 孙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97-104,共8页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NJ201作为混合发酵剂制作发酵香肠,以自然发酵为对照。通过测定理化指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NJ201作为混合发酵剂制作发酵香肠,以自然发酵为对照。通过测定理化指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多肽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研究混合发酵剂对发酵香肠蛋白质降解情况,并以体外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及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值评价发酵香肠粗肽及小分子多肽(<3 kDa)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混合发酵剂接种组非蛋白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SDS-PAGE结果分析,2组发酵香肠的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均发生降解,接种组的蛋白降解程度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低分子质量(<20 kDa)条带处出现明显累积;接种组粗肽及小分子多肽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及FRAP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小分子多肽可能是发酵香肠多肽抗氧化能力的主要贡献者;同时发酵剂促进发酵香肠中游离氨基酸的释放。接种该混合发酵剂制作发酵香肠能促进蛋白质降解,得到更多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肽,从而有助于通过内源性抗氧化肽抑制发酵香肠的氧化,降低生产成本,延长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剂 发酵香肠 蛋白质降解 抗氧化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