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褐煤焦选择性吸附CO_(2)/CH_(4)分离性能的研究
1
作者 周思宇 刘全生 +2 位作者 周华从 李娜 班延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8-818,共11页
褐煤制备碳基吸附材料可以用于气体吸附分离领域,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立式管式炉上对芒来褐煤进行热解(600、700、800和900℃)处理获得焦样,利用多组分竞争性吸附分析仪对所制样品进行CO_(2)/CH_(4)(模拟含CO_(2)天然气... 褐煤制备碳基吸附材料可以用于气体吸附分离领域,因此,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立式管式炉上对芒来褐煤进行热解(600、700、800和900℃)处理获得焦样,利用多组分竞争性吸附分析仪对所制样品进行CO_(2)/CH_(4)(模拟含CO_(2)天然气)吸附分离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25℃、0.1 MPa条件下,800℃恒温2 h处理所得焦样(ML-8002)在单位质量条件下对CO_(2)和CH4吸附量分别达到0.48和0.70 mmol/g、分离系数为6.12、单位质量的分离时间可达418 s/g,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提高压力可大幅度提高其吸附分离效果,其中,在25℃,1 MPa压力条件下,单位质量的样品对CO_(2)和CH4吸附量分别达到1.98和6.63 mmol/g,选择性吸附分离效果最好。热力学分析及Langmuir-Freundlich模型动力学拟合结果表明,CO_(2)/CH_(4)以物理吸附为主,ML-8002焦样因形成了对CO_(2)具有更好选择性吸附能力的微孔(0.6−1.0 nm)为主的结构,更有利CO_(2)/CH_(4)的选择性吸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解 多孔炭材料 选择性吸附 CO_(2)/CH_(4)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改性MIL-53(Cr)选择性吸附分离二甲苯异构体
2
作者 裴星亮 叶翠平 +1 位作者 裴赢丽 李文英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8-267,共10页
MIL-53是一类吸附分离二甲苯异构体的重要材料,其中MIL-53(Cr)对邻二甲苯(OX)和对二甲苯(PX)具有较高的分离选择性,而对OX和间二甲苯(MX)选择性低。为了改善MIL-53(Cr)对OX和MX的选择性,利用碱前体KNO_(3)和金属中心Cr^(3+)之间的氧化... MIL-53是一类吸附分离二甲苯异构体的重要材料,其中MIL-53(Cr)对邻二甲苯(OX)和对二甲苯(PX)具有较高的分离选择性,而对OX和间二甲苯(MX)选择性低。为了改善MIL-53(Cr)对OX和MX的选择性,利用碱前体KNO_(3)和金属中心Cr^(3+)之间的氧化还原作用在MIL-53(Cr)上直接制备强碱性位点,以碱改性的MIL-53(Cr)为吸附剂,对OX、PX和MX进行液相吸附分离。结果表明,在MIL-53(Cr)中引入碱性位不改变材料的独特结构。由于引入的碱性位占用了部分金属位点,导致材料对二甲苯的吸附量有所下降。OX/PX的吸附选择性不变,而碱性位点的增加导致材料对MX的吸附阻力增大,吸附量减少,OX/MX的吸附选择性从MIL-53(Cr)的2.3提高到K-MIL-53(Cr)的4.1。K-MIL-53(Cr)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吸附循环5次,吸附量仅下降5.7%,且材料结构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位点 金属有机框架 二甲苯异构体 吸附分离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双水相用于糖和蛋白质的选择性分离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志勇 王键吉 +1 位作者 裴渊超 赵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87,共1页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双水相 蛋白质 选择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蛋白质固定相电色谱手性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叶明亮 邹汉法 +2 位作者 雷政登 吴仁安 倪坚毅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0-394,共5页
将牛血清白蛋白 (BSA)吸附于强阴离子交换固定相 (SAX)上用于电色谱手性分离。当SAX吸附BSA后 ,电渗淌度仅仅下降 2 6 3% ,而电渗流的方向没有改变。在该系统中电渗流的方向和阴离子的电泳方向一致 ,因而克服了一般蛋白质固定相不能分... 将牛血清白蛋白 (BSA)吸附于强阴离子交换固定相 (SAX)上用于电色谱手性分离。当SAX吸附BSA后 ,电渗淌度仅仅下降 2 6 3% ,而电渗流的方向没有改变。在该系统中电渗流的方向和阴离子的电泳方向一致 ,因而克服了一般蛋白质固定相不能分离酸性对映体的缺点。 1种中性对映体安息香和 4种阴离子性对映体色氨酸、华法令、非诺洛芬、酮基布洛芬获得了成功分离。当流动相含体积分数为 7%的乙腈时 ,死时间和D 色氨酸、L 色氨酸的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0 90 % ,0 87%和 0 96 % (n =2 1) ,说明该体系有很好的重现性。为了缩短分析时间 ,将正己酸作为顶替试剂加入流动相中 ,结果发现对映体的保留下降很快而手性选择性减小缓慢。此外 ,还考察了乙腈的体积分数对分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手性分离 蛋白质 吸附 正己酸 流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煤对大豆分离蛋白质的吸附特性研究
5
作者 汪广恒 周安宁 郭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2,共4页
采用静态吸附法探讨了神府煤粉(SFC)对大豆分离蛋白质(SPI)的吸附特性。研究了SPI溶液初始质量浓度(3.0—12.0 kg/m3)、温度(20、30、40、50℃)、pH值(4.0—9.0)等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12 h,适宜的pH值为6.0。SF... 采用静态吸附法探讨了神府煤粉(SFC)对大豆分离蛋白质(SPI)的吸附特性。研究了SPI溶液初始质量浓度(3.0—12.0 kg/m3)、温度(20、30、40、50℃)、pH值(4.0—9.0)等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12 h,适宜的pH值为6.0。SFC对SPI吸附过程为非自发的放热过程,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蛋白质分子主要通过C O和NH与煤大分子结构中的OH和C O对应形成2个活性位点的氢键作用,吸附于煤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大豆蛋白质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艺峰 王立莹 +2 位作者 刘洲 曾珊珊 徐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129,共4页
首先制备了壳聚糖的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再以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的共混物为功能单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质,制备了一种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物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模板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 首先制备了壳聚糖的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再以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的共混物为功能单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质,制备了一种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物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模板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30.8倍;对不同蛋白质的吸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对比蛋白质,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模板蛋白质BSA的效果;并且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 分子印迹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 蛋白质选择性吸附与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吸附分离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军 桂红星 《热带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59-63,共5页
简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总结近年来蛋白质的吸附理论及分离技术研究成果。
关键词 蛋白质 吸附 分离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功能分离膜及其在蛋白质纯化中应用研究”项目通过天津市科委验收
8
作者 郭建辉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9-59,共1页
由我校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张玉忠教授主持完成的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吸附功能分离膜及其在蛋白质纯化中应用研究”,于2007年12月29日通过了由天津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
关键词 蛋白质纯化 吸附功能 天津市 分离 应用 科委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对牛血清/牛血红蛋白质混合物的分离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校迎军 张玉忠 李泓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以亲水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膜吸附剂基质材料,阳离子树脂D061为功能树脂,采用相转换法制备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采用连续循环膜吸附工艺研究了这种膜吸附剂对蛋白质混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061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 以亲水性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为膜吸附剂基质材料,阳离子树脂D061为功能树脂,采用相转换法制备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采用连续循环膜吸附工艺研究了这种膜吸附剂对蛋白质混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D061树脂填充EVAL中空纤维膜吸附剂对牛血清蛋白(BSA)、牛血红蛋白(Hb)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随着树脂填充量的增加膜吸附剂对蛋白质的吸附容量增加,当树脂填充量为65%时,膜吸附剂对BSA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69.26 mg/g,Hb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45.29 mg/g;pH值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影响很大,pH=7.0时,分离系数在3.8左右,能够将BSA、Hb蛋白质混合物进行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附 中空纤维膜 EVAL 蛋白质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在离子交换介质中的动态吸附性能 被引量:12
10
作者 姚善泾 关怡新 俞丽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3-669,共7页
研究了离子交换介质 CM-Sepharose FF 对几种不同的蛋白质——溶菌酶、木瓜蛋白酶、牛血清蛋白的动态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溶液粘度、初始蛋白浓度及吸附剂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参数会对吸附剂的动态吸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 研究了离子交换介质 CM-Sepharose FF 对几种不同的蛋白质——溶菌酶、木瓜蛋白酶、牛血清蛋白的动态吸附性能,考察了pH值、溶液粘度、初始蛋白浓度及吸附剂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参数会对吸附剂的动态吸附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蛋白质也都显示了相似的规律。采用两相阻力模型描述了蛋白质在离子交换介质的动态吸附性能,计算得到了蛋白质在吸附剂颗粒中的扩散系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蛋白质吸附过程的传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离子交换介质 动态吸附性能 扩散系数 溶菌酶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CH_(4)/N_(2)分离的多吸附位点超微孔MOF
11
作者 郭彭涛 王婷 +2 位作者 薛波 应允攀 刘大欢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04-2312,共9页
开发用于纯化非常规天然气中甲烷(CH_(4))的吸附剂,对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CH_(4)和N_(2)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似,这使得高性能吸附剂的设计成为巨大的挑战。以低极性芳香族咪唑环配体1H-苯并咪唑-5-羧酸构建超微... 开发用于纯化非常规天然气中甲烷(CH_(4))的吸附剂,对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CH_(4)和N_(2)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相似,这使得高性能吸附剂的设计成为巨大的挑战。以低极性芳香族咪唑环配体1H-苯并咪唑-5-羧酸构建超微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i-BZZA),有望实现CH_(4)/N_(2)混合的高效分离。该材料孔表面具有密集的氮杂环和氧原子,可作为CH_(4)的强结合位点。Ni-BZZA的超微孔道为CH_(4)提供了强大的约束性作用,在298 K和0.1 MPa下呈现出优异的CH_(4)吸附量(39.1 cm^(3)·g^(-1))和CH_(4)/N_(2)(体积比50/50)选择性(8.6)。在模拟工业条件下进行的穿透实验证实Ni-BZZA可以高效分离CH_(4)/N_(2)混合物。Ni-BZZA具有优异的CH_(4)吸附量和CH_(4)/N_(2)选择性,说明其在非常规天然气中富集CH_(4)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 天然气 选择性 吸附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钼分离吸附剂的选择性判据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文强 何利华 赵中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36-2242,共7页
借鉴浮选药剂与矿物作用的亲固能计算方法,得到钨钼分离体系吸附剂与被吸附基团的吸附能计算公式。基于逐级均分法计算出钨钼分离过程中主要原子团的基团电负性,发现钼原子团(??24SMo Oxx)的基团电负性随着x的增加而减小,其与钨氧原子团... 借鉴浮选药剂与矿物作用的亲固能计算方法,得到钨钼分离体系吸附剂与被吸附基团的吸附能计算公式。基于逐级均分法计算出钨钼分离过程中主要原子团的基团电负性,发现钼原子团(??24SMo Oxx)的基团电负性随着x的增加而减小,其与钨氧原子团(2?4WO)的电负性差异也逐渐增大。通过吸附能计算公式得到钨钼原子团在不同吸附剂上的吸附能,表明吸附剂极性越低,其对四硫代钼酸根的吸附能力越强。从而预测系列化合物对钼硫原子团选择性吸附的强弱,并被选择性沉淀法及实验室实验印证。本研究中吸附剂的分子设计思路有望为新型钨钼分离试剂的开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分离 基团电负性 选择性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选择性吸附分离镍、钴新过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小平 王海北 +2 位作者 王宏岩 黄凯 李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97-1508,共12页
本文以成型壳聚糖为吸附剂进行溶液中Ni-Co的分离,通过Ni^2+和Co^2+与壳聚糖上氨基的络合能力差异达到Ni^2+、Co^2+分离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NaOH与壳聚糖醋酸溶液可制备出粒度约为60m的层状成型壳聚糖;成型壳聚糖对Ni^2+、Co^2+的吸... 本文以成型壳聚糖为吸附剂进行溶液中Ni-Co的分离,通过Ni^2+和Co^2+与壳聚糖上氨基的络合能力差异达到Ni^2+、Co^2+分离的目的。结果表明:利用NaOH与壳聚糖醋酸溶液可制备出粒度约为60m的层状成型壳聚糖;成型壳聚糖对Ni^2+、Co^2+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经吸附焓变计算发现成型壳聚糖对Ni^2+的吸附为吸热反应,而对Co^2+的吸附为放热反应;吸附机理表明,壳聚糖上的氨基和羟基与Ni^2+、Co^2+发生结合反应。以萃取分离后得到的高Co^2+低Ni^2+溶液为原料,成型壳聚糖吸附后溶液中Ni^2+含量由73×10^-6降低至30×10^-6,实现杂质的深度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选择性分离 壳聚糖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雌酚酮的选择性分离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裕卿 赵学明 王榕树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5,2,共6页
以雌酚酮为模板剂 ,以丙烯酰胺和对乙烯基苯甲酸为单体合成出用于分离雌酚酮的新型复合吸附剂。对制备该吸附剂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 :该吸附剂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对雌酚酮的最大静态吸附容量为 14 .6mg/ g ;最大比... 以雌酚酮为模板剂 ,以丙烯酰胺和对乙烯基苯甲酸为单体合成出用于分离雌酚酮的新型复合吸附剂。对制备该吸附剂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 :该吸附剂具有三维网状结构 ;对雌酚酮的最大静态吸附容量为 14 .6mg/ g ;最大比表面积为 2 6 4m2 /g ;最大孔径分布为 12nm左右 ;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 8h ;符合Langmiur等温吸附规律。因此对雌酚酮具有较好的记忆选择性能、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吸附 制备 雌酚酮 选择性分离 记忆材料 吸附 解吸 抗雄激素类新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在NDG系列色谱填料中吸附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祥 钱杰生 +1 位作者 何志敏 余国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34-138,共5页
蛋白质在NDG系列色谱填料中吸附平衡的研究王志祥,钱杰生,何志敏,余国琮(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南京210018)(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天津300072)关于蛋白质在NDG系列色谱填料中的吸附平衡,目前尚未见报道。... 蛋白质在NDG系列色谱填料中吸附平衡的研究王志祥,钱杰生,何志敏,余国琮(东南大学化学化工系,南京210018)(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天津300072)关于蛋白质在NDG系列色谱填料中的吸附平衡,目前尚未见报道。蛋白质分子多为生物大分子,结构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色谱填料 吸附平衡 色谱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笼的合成及其在色谱分离和选择性吸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罗爱芹 孙琛瑜 +2 位作者 汤波 侯慧鹏 孙立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2-530,共9页
金属有机笼(metal organic cages,MOCs)作为新型多孔材料的一种,具有几何形状可调、空腔结构多样、易于修饰等特点,目前在传感、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有着较多的应用,其合成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同时基于MOCs的选择性吸附和色谱分离应... 金属有机笼(metal organic cages,MOCs)作为新型多孔材料的一种,具有几何形状可调、空腔结构多样、易于修饰等特点,目前在传感、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有着较多的应用,其合成方法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同时基于MOCs的选择性吸附和色谱分离应用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本文总结了近几年MOCs的合成方法与在选择性吸附和色谱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笼 有机合成 选择性吸附 色谱分离 固定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阳离子交换磁性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蛋白质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茂芳 张博 +2 位作者 胡娅琪 唐一梅 张育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5-420,共6页
本研究首先制备了磁性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然后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聚丙烯酸修饰在其表面,得到了一种新型阳离子交换磁性吸附剂。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吸附剂进行了表征。以溶菌酶和细胞色素c为模型蛋白,采... 本研究首先制备了磁性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然后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将聚丙烯酸修饰在其表面,得到了一种新型阳离子交换磁性吸附剂。通过红外光谱、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吸附剂进行了表征。以溶菌酶和细胞色素c为模型蛋白,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该吸附剂对蛋白质的吸附性能,并测定了静态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吸附剂对蛋白质的最佳吸附时间为1 h,缓冲液的最佳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对溶菌酶和细胞色素c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37.5、204.5μg/mg,而对牛血清白蛋白几乎不产生吸附。因此,吸附剂对碱性蛋白质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最后,将吸附剂用于鸡蛋清中溶菌酶的分离纯化,获得了较高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交换 选择性 蛋白质 分离纯化 氨基磁性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择性吸附实现有机染料分离的一种金属有机框架薄膜材料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邢以晶 李赏 +1 位作者 朱从懿 郭伟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0-1017,共8页
采用层层喷涂法(layer-by-layer),在经过16-巯基十六烷基酸(—COOH基团)表面处理的镀金硅基体表面,定向生长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薄膜材料(HKUST-1 SURMOF),并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表征其结构和形貌,同时利用动态UV-vis技术分析该薄膜... 采用层层喷涂法(layer-by-layer),在经过16-巯基十六烷基酸(—COOH基团)表面处理的镀金硅基体表面,定向生长了一种金属有机框架薄膜材料(HKUST-1 SURMOF),并利用XRD、SEM等分析手段表征其结构和形貌,同时利用动态UV-vis技术分析该薄膜材料选择性吸附亚甲基蓝(MB)和核固红(NFR)染料分子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MB和NFR的混合溶液中,HKUST-1 SURMOF薄膜可以对含有噻嗪结构的MB分子显示出较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而很难吸附不含噻嗪结构的NFR分子,基于上述现象可以利用这种新型薄膜材料实现有机染料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吸附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染料分子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分离乙烷/乙烯的烷烃选择性吸附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博 陈晓霏 +1 位作者 赵思尧 周欣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255-4267,共13页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材料,聚合级乙烯工业纯化的关键挑战是去除其中的乙烷杂质,这一步骤难度大、能耗高。近年来,以乙烷选择性吸附剂为核心的吸附分离纯化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该技术可在温和工况下高选择...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材料,聚合级乙烯工业纯化的关键挑战是去除其中的乙烷杂质,这一步骤难度大、能耗高。近年来,以乙烷选择性吸附剂为核心的吸附分离纯化技术快速发展,并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关注。该技术可在温和工况下高选择性分离出乙烯中的乙烷杂质,显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乙烷选择性吸附剂(特别是乙烷选择性MOFs)的研究进展,并归纳阐释其选择性吸附机理。同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可行的乙烷选择性吸附剂的设计策略,指出当前开发高效乙烷选择性吸附剂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分离 选择性 乙烷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剂羟乙基磷酸四钠在水镁石与白云石浮选分离中的选择性吸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宫秀峰 姚金 +3 位作者 杨斌 印万忠 付亚峰 王余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574-2586,共13页
本研究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捕收剂、羟乙基磷酸四钠为抑制剂,开展了水镁石与白云石的浮选分离试验。微浮选试验表明,在羟乙基磷酸四钠作用下,白云石的可浮性大幅下降,水镁石可浮性略有降低,两种矿物的可浮性差异显著;其中,在十二烷基磺... 本研究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捕收剂、羟乙基磷酸四钠为抑制剂,开展了水镁石与白云石的浮选分离试验。微浮选试验表明,在羟乙基磷酸四钠作用下,白云石的可浮性大幅下降,水镁石可浮性略有降低,两种矿物的可浮性差异显著;其中,在十二烷基磺酸钠浓度为30 mg/L、羟乙基磷酸四钠浓度为100 mg/L时,水镁石和白云石单矿物取得了73.91%的最大浮游差,同时白云石的浮选回收率仅为11.98%。接触角与动电位分析表明,羟乙基磷酸四钠选择性显著降低白云石的润湿性与荷电性,轻微影响水镁石的润湿性与可浮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羟乙基磷酸四钠在白云石表面吸附强烈,它存在时十二烷基磺酸钠在白云石表面的吸附能力很弱;但羟乙基磷酸四钠在水镁石表面的吸附能力较弱,无法影响十二烷基磺酸钠在水镁石表面的吸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羟乙基磷酸四钠选择性地与白云石表面暴露的Ca位点结合,进而阻碍了十二烷基磺酸钠对白云石吸附,使白云石的可浮性处于较差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镁石 白云石 羟乙基磷酸四钠 选择性吸附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