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基因BRD7对鼻咽癌蛋白质表达谱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彭聪 谭琛 +5 位作者 张秋红 王晓艳 周鸣 黄河 王蓉 李小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21-725,共5页
BRD7基因是与鼻咽癌相关的候选抑瘤基因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机制 ,将pcDNA3 1(+) /BRD7的表达质粒经脂质体导入HNE1细胞 ,RNA斑点杂交筛选出阳性克隆 ,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过表达BRD7的HNE1细胞内蛋白质 ,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BRD7基因是与鼻咽癌相关的候选抑瘤基因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机制 ,将pcDNA3 1(+) /BRD7的表达质粒经脂质体导入HNE1细胞 ,RNA斑点杂交筛选出阳性克隆 ,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过表达BRD7的HNE1细胞内蛋白质 ,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 ,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 .鉴定出 10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 ,包括精氨 (基 )琥珀酸裂解酶 ,TSA (thio specificantioxdant) ,Proteaseomeactivator2 8betasubunit (PA2 8)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2前体等 ,这些蛋白质涉及细胞生长 ,细胞代谢等很多相关事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蛋白质表达谱 BRD7基因 抑瘤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纯化的鼻咽癌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彭芳 汤参娥 +7 位作者 李茂玉 李萃 程爱兰 李峰 张鹏飞 李美香 肖志强 陈主初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建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蛋白质表达谱,为NPC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从NPC组织纯化NPC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LCM纯化NPC细胞的蛋... 目的:建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蛋白质表达谱,为NPC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技术从NPC组织纯化NPC细胞,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分离LCM纯化NPC细胞的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蛋白质,利用生物信息学资源构建NPC的2-DE蛋白质组数据库。结果:建立了NPC蛋白质2-DE参考图谱,2-DE图谱共显示(1312±30)个蛋白质点,共鉴定了427个蛋白质点,包括241个非冗余蛋白质,并构建了NPC的2-DE蛋白质组数据库,这些数据可从本实验室网站(http://www.xyproteomics.org)上进行查询。结论:首次建立了LCM纯化NPC细胞2-DE蛋白质表达谱,为NPC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蛋白质表达谱 蛋白质组数据库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二维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nanoLC-MS/MS分析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的蛋白质表达谱 被引量:3
3
作者 蒋淑磊 陈加飞 +1 位作者 赵树堂 卢孟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53,共11页
基于1DE的nanoLC-MS/MS方法分析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的蛋白质组,成功鉴定:14个蛋白质参与细胞分裂,7个转录因子,22个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质,31个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质,14个与细胞壁相关蛋白质。显示这些蛋白质相应基因参与形成层活动... 基于1DE的nanoLC-MS/MS方法分析毛白杨次生维管系统的蛋白质组,成功鉴定:14个蛋白质参与细胞分裂,7个转录因子,22个与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质,31个与细胞信号转导相关蛋白质,14个与细胞壁相关蛋白质。显示这些蛋白质相应基因参与形成层活动的调控,为进一步了解木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串联质 蛋白质表达谱 次生维管系统 毛白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图像软件分析TPA处理NIH3T3细胞前后的蛋白质表达谱差异 被引量:4
4
作者 沈新明 江培洲 +2 位作者 黄华 李欣 姚开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建立及优化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并应用图像软件分析伏波醇酯(TPA)刺激前后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系的蛋白质差异表达,为进一步鉴定与TPA生物学作用有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提取TPA处理前后的NIH3T3细胞总蛋白质,经双... 目的建立及优化聚丙烯酰胺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并应用图像软件分析伏波醇酯(TPA)刺激前后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系的蛋白质差异表达,为进一步鉴定与TPA生物学作用有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分别提取TPA处理前后的NIH3T3细胞总蛋白质,经双向电泳,硝酸银染色后用软件分析显示两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软件分析显示TPA刺激前后的细胞蛋白质有明显的差异表达。结论高质量的双向电泳设备、熟练的电泳操作和图像处理技能是寻找稳定可信的功能蛋白质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 图像软件分析 TPA处理 NIH3T3细胞 蛋白质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hotgun蛋白组学策略构建变形链球菌蛋白质表达谱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洪岩 张志民 +2 位作者 周延民 张红 李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2-824,共3页
目的:建立变形链球菌蛋白质表达谱,为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变形链球菌总蛋白,溶液内酶解,肽段混合物在色谱上分离后shotgun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变形链球菌蛋白质表... 目的:建立变形链球菌蛋白质表达谱,为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变形链球菌总蛋白,溶液内酶解,肽段混合物在色谱上分离后shotgun鉴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变形链球菌蛋白质表达谱,共鉴定出752种蛋白质,其中高可信度298种,并利用Gene Ontology软件对其按分子功能和生物学途径进行归类。结论:变形链球菌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为变形链球菌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蛋白质表达谱 shotgun蛋白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结肠上皮蛋白质表达谱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果 郑杰 +6 位作者 陈主初 李明 李茂玉 张鹏飞 汤参娥 袁伟键 肖志强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6-701,共6页
目的:建立人正常结肠上皮的蛋白质表达谱。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20例人正常结肠上皮的总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 目的:建立人正常结肠上皮的蛋白质表达谱。方法: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20例人正常结肠上皮的总蛋白质,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MALDI-TOF-MS)和电喷雾串联质谱(electrosprayionizationtan-demmassspectrometry,ESI-Q-TOF)鉴定其表达的蛋白质,利用生物信息学资源对所鉴定蛋白质的功能和亚细胞定位等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人类正常结肠上皮蛋白质的2-DE参考图谱,2-DE图谱展示了1020±50个蛋白质点,代表162种非冗余蛋白质的204个蛋白质点被鉴定,其中37种蛋白质存在翻译后修饰,并按功能和亚细胞定位对162种蛋白质进行了初步分类,这些数据可从作者的网站(http://www.xyproteomics.org)上进行查询。结论:首次建立了人正常结肠上皮的蛋白质表达谱,为研究结肠上皮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过程提供了有意义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上皮 蛋白质表达谱 双向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泡球蚴在人体内蛋白质表达谱初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耀刚 李超群 +1 位作者 毋德芳 曹得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蛋白质和泡球蚴总蛋白表达谱。结果... 目的 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蛋白质和泡球蚴总蛋白表达谱。结果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kDa处,囊壁的蛋白质浓集在72kDa、26kDa和17kDa处,囊液的蛋白浓集在72kDa、43~55kDa、26kDa和17kDa;泡球蚴总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kDa、55~72kDa和26kDa处。结论 不同地区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不同亚种泡球蚴原头节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泡球蚴 蛋白质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性和基于亲和性的蛋白质表达谱在药理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佳胜 张鑫月 +2 位作者 刘俊宏 孟文琪 张玲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958,共8页
基于活性的蛋白质表达谱(ABPP)和基于亲和性的蛋白质表达谱(AfBPP)分析技术是以化合物为中心的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鉴定小分子药物和(或)毒物的直接作用靶点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明确直接作用靶点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小分子化合物的药... 基于活性的蛋白质表达谱(ABPP)和基于亲和性的蛋白质表达谱(AfBPP)分析技术是以化合物为中心的化学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鉴定小分子药物和(或)毒物的直接作用靶点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明确直接作用靶点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小分子化合物的药理毒理机制。本文简要介绍ABPP和AfBPP技术,并总结了近年来该技术在药物脱靶、毒物靶点鉴定方面的应用实例,如克雷诺拉尼、BIA 10-2474和奥利司他等药物的脱靶效应及VX、杀螟硫磷和丙烯醛等有毒化合物的直接作用靶点鉴定,以期对药理学、毒理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活性的蛋白质表达谱 基于亲和性的蛋白质表达谱 靶标鉴定 药物脱靶效应 毒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改变人肝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
9
作者 张艳 范学工 +4 位作者 陈仁 肖志强 冯雪萍 田雪飞 陈朝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61-565,共5页
目的研究H.pylori作用后肝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通过对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与分析,以探讨H.pylori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肝细胞和H.pylori共培养,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H.pylori处理前后细胞总蛋白,筛选出差异表达... 目的研究H.pylori作用后肝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通过对差异蛋白质点的鉴定与分析,以探讨H.pylori对肝细胞的病理作用。方法采用体外肝细胞和H.pylori共培养,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H.pylori处理前后细胞总蛋白,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鉴定出7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包括整合素-β1、蛋白激酶C-α、LIM同源盒蛋白Lhx1、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β亚单位、PINCH蛋白、MAPK激酶3、Ras相关蛋白Rab-37等。这些蛋白质参与了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免疫、细胞生长、信号传导等众多事件。结论H.pylori可能通过介导这些蛋白质的上调而发挥对HepG2细胞的病理作用。这种蛋白质组的差异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H.pylori与人类肝胆疾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系HepG2 蛋白质表达谱 幽门螺杆菌 H.pylori 蛋白激酶C-Α 人肝 整合素β-1 MAPK激酶 基因表达调控 病理作用 s相关蛋白 差异表达 分析鉴定 表达上调 结果鉴定 电泳分离 Β亚单位 起始因子 细胞免疫 细胞生长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蛋白质表达谱分析与病毒学研究
10
作者 张金阳 宋玉竹 夏雪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9-354,共6页
活性蛋白质表达谱(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ABPP)分析技术是功能蛋白质组学的一种策略,属于化学蛋白质组学的一部分.它借助化学小分子从功能角度直接切入蛋白质组的研究,能够直接对蛋白质组中感兴趣的靶酶蛋白的活性进行检测... 活性蛋白质表达谱(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ABPP)分析技术是功能蛋白质组学的一种策略,属于化学蛋白质组学的一部分.它借助化学小分子从功能角度直接切入蛋白质组的研究,能够直接对蛋白质组中感兴趣的靶酶蛋白的活性进行检测,为药物的发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ABPP技术被认为是基于功能的新一代蛋白质组学技术.随着ABPP分析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展.最近一系列研究表明,今后ABPP分析技术可能成为病毒学研究的又一重要武器.本文综述了ABPP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蛋白质表达谱 病毒 相互作用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泡桐和毛泡桐丛枝病发生与蛋白质表达谱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雯宇 翟晓巧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1-169,共9页
为深入了解泡桐丛枝病发生与蛋白质变化的关系,以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健康、患丛枝病组培幼苗以及经15mg·L^(-1)和75mg·L^(-1)硫酸二甲酯(DMS)处理的患病组培幼苗为材料,采用iTRAQ技术研究这2个品种、8种材料的蛋白质表达谱变化... 为深入了解泡桐丛枝病发生与蛋白质变化的关系,以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健康、患丛枝病组培幼苗以及经15mg·L^(-1)和75mg·L^(-1)硫酸二甲酯(DMS)处理的患病组培幼苗为材料,采用iTRAQ技术研究这2个品种、8种材料的蛋白质表达谱变化。结果表明,12种蛋白质与泡桐丛枝病发生密切相关,其主要定位于叶绿体(7个,58.33%)和线粒体(3个,25%),功能与光合作用、蛋白质翻译、抗逆性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部分蛋白质的基因在mRNA的表达水平与iTRAQ测试的蛋白质翻译水平结果一致。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泡桐丛枝病发生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泡桐 毛泡桐 丛枝病 iTRAQ 蛋白质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MS策略建立十字花科黑腐病菌蛋白质表达谱的方法研究
12
作者 岑卫健 甘永亮 +3 位作者 于凯 付强 韦宇拓 姜伯乐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建立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用于分离、鉴定该菌的致病相关蛋白质。【方法】Xcc 8004经过液体培养,分别提取胞内蛋白质和胞外蛋白质,对所有蛋白质进行液体酶解,通过... 【目的】建立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平台,用于分离、鉴定该菌的致病相关蛋白质。【方法】Xcc 8004经过液体培养,分别提取胞内蛋白质和胞外蛋白质,对所有蛋白质进行液体酶解,通过强阳离子交换色谱预分离多肽混合物,预分离后的馏分采用EASY-nLC结合LTQ-Orbitrap质谱鉴定蛋白质表达谱。【结果】建立了基于bottom-up策略的蛋白质组鉴定方法,采用第一维离子交换预分离和第二维反相色谱分离结合,实现了高通量鉴定蛋白质组表达谱的技术体系。通过SEQUEST检索,在胞内蛋白质样品中共鉴定蛋白质数目为1595个,胞外蛋白质样品共鉴定蛋白质数目为1241个。【结论】建立的LC-MS/MS方法适合用于十字花科黑腐病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为研究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奠定了方法与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cc 蛋白质表达谱 LC-MS MS LTQ-Orbit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绦虫在人体内棘球蚴原头节、囊壁蛋白质表达谱分析
13
作者 曹得萍 樊海宁 +2 位作者 毋德芳 白海燕 赵海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5-577,582,共4页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 目的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表达谱,进一步利用2DE和MALDI-TOF质谱分析技术对原头节和囊壁蛋白质构成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结果在原头蚴、囊壁组织的双向电泳图中,各蛋白点通过MALDI-TOF-MS检测,原头蚴和囊壁分别有40个蛋白质点和8个蛋白质点得以初步鉴定,包括有:(1)细胞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2)代谢相关酶类:苹果酸脱氢酶;磷酸丙糖异构酶;脯氨酸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类胡萝卜脱氢酶;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3)物质转运相关蛋白:载脂蛋白A-I;(4)应激反应蛋白(HSP70,HSP20相关蛋白)。结论初步鉴定了寄生人体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囊壁组织中的部分蛋白质点,其中,原头蚴中共有40个蛋白点,囊壁中有8个蛋白点。这些蛋白可能与细粒棘球蚴运动、生长、发育、代谢调控等方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棘球蚴原头节 囊壁 蛋白质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磷饥饿前后根系蛋白质组差异表达谱建立及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冯万军 李振兴 +4 位作者 郭宝健 彭惠茹 姚颖垠 倪中福 孙其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0-790,共11页
以耐低磷的小麦基因型洛夫林10号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质谱鉴定,分析了正常磷供应和无磷处理7d后根系中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差异,以期为深入探讨小麦响应磷胁迫的分子机理提供蛋白水平上的数据和资料。研究发现,在可重复检... 以耐低磷的小麦基因型洛夫林10号为材料,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质谱鉴定,分析了正常磷供应和无磷处理7d后根系中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差异,以期为深入探讨小麦响应磷胁迫的分子机理提供蛋白水平上的数据和资料。研究发现,在可重复检测到的1144个蛋白点中,有87个在磷胁迫处理前后发生了明显的表达改变,占总数的7.6%,包括磷胁迫前特异表达、磷胁迫后特异表达、磷胁迫后上调和磷胁迫后下调表达等4种差异表达模式。在87个差异表达蛋白点中,有39个通过质谱技术被成功鉴定,涉及到代谢、细胞生长和分裂、转录和翻译、抗病、信号转导、转座元件及未知功能蛋白等功能类别,说明小麦可能通过细胞的代谢状态和基因表达改变来适应磷胁迫,进而维持体内磷含量的平衡状态。最后,还对差异表达点与磷胁迫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营养 蛋白质表达 根系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多种癌变组织中3种蛋白质的表达谱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玳玮 王筠 +6 位作者 赵宋礼 曾健 胡铭慧 许特 江波涛 董蕾 盛司潼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53-261,共9页
在口腔、食管和结直肠癌病灶中,TATA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因子1(TATA-box binding protein associated factor 1 like,TAF1L)、stomatin家族蛋白1(stomatin-like protein 1,STOML1)和stomatin家族蛋白2(stomatin-like protein 2,STOML2)存... 在口腔、食管和结直肠癌病灶中,TATA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因子1(TATA-box binding protein associated factor 1 like,TAF1L)、stomatin家族蛋白1(stomatin-like protein 1,STOML1)和stomatin家族蛋白2(stomatin-like protein 2,STOML2)存在异常表达.为探究它们在消化系统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利用6种消化道肿瘤(食道、胃、结肠、直肠、肝脏和胰腺)及癌旁组织的微陈列芯片,通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对分析TAF1L、STOML1和STOML2这3种蛋白质在癌与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及与癌变的关联.结果发现,STOML2在食道、胃、结肠、直肠、肝脏和胰腺这6种消化系统癌组织中均呈显著性高表达(P<0.001),而同一家族成员STOML1则仅在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P<0.005).另外,除胰腺癌灶外,TAF1L在其余5种消化系统癌组织中也呈现高表达(P<0.005).同时,TAF1L、STOML1和STOML2这3种蛋白质均与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关键蛋白质MMP9有共定位现象.由此表明,3种蛋白质TAF1L、STOML1和STOML2在多种癌组织中可能具有广泛的促癌作用.由于3种蛋白质在多种癌组织的表达水平不同,说明它们各自存在着组织特异性,且具有不同的功能使命,需进一步研究TAF1L、STOML1和STOML2这3种蛋白质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各自的分子病理学潜能,如能将它们打造成用于精准诊疗和预后判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此研究结果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诊断 消化道肿瘤 蛋白质表达谱 恶性肿瘤 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tomatin家族蛋白1 stomatin家族蛋白2 TATA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体基因编码蛋白质在水稻叶片生长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兰金苹 李莉云 +6 位作者 贾霖 曹英豪 白辉 陈浩 刘胜南 吴琳 刘国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52-660,共9页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细胞器.目前,多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已经获得,对叶绿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人们也已经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但对叶绿体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表达还所知甚少.用蛋白质印迹实验系统地检测了15...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细胞器.目前,多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已经获得,对叶绿体内发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人们也已经有相当深入的了解,但对叶绿体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表达还所知甚少.用蛋白质印迹实验系统地检测了15个叶绿体基因编码蛋白质在水稻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其中7个与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具有相似的模式,其表达量随叶片生长而增加,一般在孕穗期、开花期达到最高峰,在成熟期叶片下降,这种模式与水稻生长对光合作用的需求有明显相关性.4个与DNA复制相关的RNA聚合酶在苗期叶片中表达量达到最高,说明这些聚合酶在较早时期发挥作用.4个NADH脱氢酶蛋白质的表达呈2种不同的模式,其中亚基2和4在种子萌发后的早期叶片中就达到最高峰,亚基5和7的最高峰出现在中后期,反映了它们之间功能上的不同.实验结果直观且相对定量地揭示了叶绿体编码蛋白质的表达与叶片生长之间的关联关系,为深入了解其功能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体 蛋白质表达谱 基于抗体的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绿体蛋白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白辉 王宪云 +6 位作者 曹英豪 李晓明 李莉云 陈浩 刘丽娟 朱健辉 刘国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88-995,共8页
在植物中,叶绿体是负责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对叶绿体内的各种生物过程人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知识,但对叶绿体蛋白质的表达还所知甚少.为了解水稻叶绿体蛋白质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尝试基于抗体的水稻蛋白质组学策略.选取了10个水... 在植物中,叶绿体是负责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对叶绿体内的各种生物过程人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知识,但对叶绿体蛋白质的表达还所知甚少.为了解水稻叶绿体蛋白质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尝试基于抗体的水稻蛋白质组学策略.选取了10个水稻叶绿体基因,利用表达的蛋白质或合成的抗原决定簇片段制备了抗体,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了相应蛋白质在5个发育时期的根、茎、叶及穗组织中的表达.发现10个蛋白质均在叶片中表达,在根中不表达.与原初反应相关的叶绿素A/B结合蛋白1和2(CAB1和CAB2)、与电子传递相关的放氧增强蛋白1(OEE1)及与活性氧清除相关的过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2-CysP)和硫氧还蛋白(Trx)在茎中表达.而在卡尔文循环中发挥作用的Rubisco活化酶(RC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PA)和景天庚酮糖-1,7-二磷酸酶(SBPase)蛋白质在茎中不表达.在穗中,这些蛋白质的表达时序不同,CAB2和2-CysP在穗发育的全程表达,CAB1和OEE1在中后期表达,而卡尔文循环中的蛋白质只在中期表达.有意思的是,卡尔文循环中的蛋白质表达模式相似,这一结果从蛋白质表达水平支持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此外,实验还揭示了可能的蛋白质修饰、二聚体及不同的转录本现象.将目标基因的表达谱与转录谱进行比较,发现二者间有一定的平行性,但也有明显的区别.以水稻叶绿体蛋白质为对象,直观并相对定量地揭示了它们的表达模式,为阐释其功能提供了信息,也为基于抗体的水稻蛋白质组学策略提供了一个初步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体 光合作用 蛋白质表达谱 基于抗体的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蛋白质水平上的组织和诱导表达特征(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甜 杨晓东 刘进元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2,共6页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分子,了解蛋白质在有机体中的时空分布对于正确解析蛋白质的功能十分重要.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直接还原膜上脂类过氧化物的抗氧化酶,在保护生物膜免受过氧化损伤方面有着重...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分子,了解蛋白质在有机体中的时空分布对于正确解析蛋白质的功能十分重要.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HGPx)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够直接还原膜上脂类过氧化物的抗氧化酶,在保护生物膜免受过氧化损伤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采用Westernblot技术,分析了水稻PHGPx(OsPHGPx)在水稻不同组织以及多种胁迫条件下的蛋白质表达特征.结果表明,OsPHGPx在成熟水稻植株内主要分布于叶组织中,以旗叶中含量最高,而在水稻幼苗中则在茎及叶组织中均检测到较强的杂交信号.OsPHGPx在幼苗中的表达受到H2O2和NaCl的强烈诱导,但植物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较弱.H2O2和NaCl的诱导效果呈现出时间及剂量的相关性,当用0.5mmol/LH2O2处理12h或用500mmol/LNaCl处理24h,此时OsPHGPx表达量达到最大值.对H2O2清除剂二甲基硫脲处理的水稻幼苗,外源H2O2的再处理并不能诱导OsPHGPx的表达,而NaCl的诱导效果并不受影响,说明H2O2可能并不介导NaCl诱导OsPHGPx的表达.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OsPHGPx在水稻中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磷脂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蛋白质表达谱 氧化胁迫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支气管上皮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及其癌变各阶段组织2-DE图谱的建立
19
作者 吴晓英 肖志强 +5 位作者 陈主初 李萃 李建玲 冯雪萍 易红 李茂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 :改良、优化支气管上皮组织的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 ,建立人支气管上皮癌变过程各阶段组织的2 DE图谱 ,为识别鉴定肺鳞癌癌变相关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筛选人支气管正常上皮、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和上皮浸润癌组织标本。... 目的 :改良、优化支气管上皮组织的蛋白质样品制备方法 ,建立人支气管上皮癌变过程各阶段组织的2 DE图谱 ,为识别鉴定肺鳞癌癌变相关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筛选人支气管正常上皮、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和上皮浸润癌组织标本。改良的脱氧胆酸 三氯醋酸 (deoxycholate trichloroaeticacid ,DOC TCA)法提纯支气管上皮总蛋白质 ,应用固相 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各阶段组织的总蛋白质 ,凝胶经银染显色后 ,用ImageMaster 2D软件分析双向电泳图谱。结果 :应用改良的DOC TCA法提纯的支气管上皮总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 ,可获得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的人支气管上皮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正常上皮、鳞状化生、不典型增生和浸润癌 4种组织凝胶的蛋白质点数依次为 1 1 90± 6 3,1 2 2 7± 6 9,1 2 72± 71 ,1 32 6± 82。选取同例鳞状上皮化生组织进行 3次重复性检测 ,3块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为 1 2 1 6± 75 ,平均匹配点数为 1 0 82± 6 7,匹配率达 89.3% ,且 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 ,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IEF方向的偏差为 (0 .835± 0 .2 4 7)mm ,在SDS PAGE方向上的偏差为 (0 .92 1± 0 .1 0 4 )mm。结论 :改良的DOC TCA沉淀法是一种较好的支气管上皮组织蛋白质样品制备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支气管上皮 癌前病变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下紫花苜蓿品种胞质蛋白质变化的比较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雁 毕玉芬 +2 位作者 车伟光 王荟 邵辰光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18,共6页
为探明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胞质蛋白质的影响,以35/30℃(白天/夜间)为高温,25/20℃(白天/夜间)为对照,以光化学效率为高温胁迫耐受力的指标,比较阿尔冈金(Algonguin)、赛迪10(Sardi 10)和德钦(Deqin)3个紫花苜蓿品种胞质蛋白质... 为探明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紫花苜蓿胞质蛋白质的影响,以35/30℃(白天/夜间)为高温,25/20℃(白天/夜间)为对照,以光化学效率为高温胁迫耐受力的指标,比较阿尔冈金(Algonguin)、赛迪10(Sardi 10)和德钦(Deqin)3个紫花苜蓿品种胞质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阿尔冈金的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最快,赛迪10下降最慢;阿尔冈金是热敏型,赛迪10是耐热型,德钦的耐热性中等。在胁迫第28d,赛迪10的胞质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而德钦和阿尔冈金的胞质蛋白质含量下降发生在胁迫第21d。3个品种的55kDa和32kDa胞质蛋白质在高温胁迫下均发生降解,阿尔冈金降解最为严重。3个品种在高温胁迫下表达25kDa、22kDa和18kDa胞质蛋白质的程度不同,其中25kDa和22kDa在赛迪10中表达量较其他两个品种大。此外,德钦紫花苜蓿在高温胁迫下具有特异的20kDa胞质蛋白质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高温胁迫 光化学效率 蛋白质含量 蛋白质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