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聚糖包埋皂土树脂提高白葡萄酒蛋白质稳定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吕静 汪东风 +3 位作者 刘炳杰 李岩 徐莹 夏广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116,共5页
以壳聚糖和皂土为原料,制备了可回收的壳聚糖包埋皂土树脂,并研究了该树脂对白葡萄酒中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在酒精-水混合体系中稳定,可用于白葡萄酒的澄清与稳定。当树脂使用量为1.00g/100mL酒样,温度15.0℃,间隔振荡... 以壳聚糖和皂土为原料,制备了可回收的壳聚糖包埋皂土树脂,并研究了该树脂对白葡萄酒中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树脂在酒精-水混合体系中稳定,可用于白葡萄酒的澄清与稳定。当树脂使用量为1.00g/100mL酒样,温度15.0℃,间隔振荡36h时,葡萄酒稳定。树脂可重复使用3次,再生后仍能提高白葡萄酒的蛋白质稳定性。白葡萄酒经该树脂处理后,蛋白质含量降低约34%,总酚含量降低约30%,而对总糖、还原糖、酒精度和pH值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该实验为壳聚糖包埋皂土树脂应用于提高白葡萄酒的蛋白质稳定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皂土 树脂 白葡萄酒 蛋白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氨基酸突变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方正 李益洲 +3 位作者 肖嘉敏 李功兵 文志宁 李梦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4-558,共5页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单个氨基酸突变引起的蛋白质稳定性变化进行精确地预测,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对设计新的蛋白质及蛋白质工程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蛋白质网络拓扑特征的研究,发现网络拓扑特征... 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单个氨基酸突变引起的蛋白质稳定性变化进行精确地预测,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且对设计新的蛋白质及蛋白质工程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对蛋白质网络拓扑特征的研究,发现网络拓扑特征对于蛋白质突变稳定性影响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基于蛋白质网络拓扑特征的随机森林算法,能较好的对蛋白质单点突变所造成的稳定性改变进行预测,总准确率达到86%,MCC值达到0.67,并优于文献报道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突变 蛋白质稳定性 随机森林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氨基酸序列和模拟结构预测蛋白质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易华伟 唐晓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9,共7页
稳定性是蛋白质重要性质之一,工业用蛋白质需要良好的稳定性,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新功能的衍生也依赖于蛋白质的稳定性。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尤其是提高未知结构蛋白质的稳定性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传统的蛋白质改造方法如定向... 稳定性是蛋白质重要性质之一,工业用蛋白质需要良好的稳定性,进化过程中蛋白质新功能的衍生也依赖于蛋白质的稳定性。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尤其是提高未知结构蛋白质的稳定性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传统的蛋白质改造方法如定向进化费时费力,传统的理性设计则难以被其他研究者复制。虽然目前有很多蛋白质稳定性预测工具,但这些预测工具大多都需要预先测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因此结构未知的蛋白质的稳定性预测受到了限制。近年来,人们开发了一些利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模拟结构来预测突变对结构未知蛋白质稳定性影响的预测工具。介绍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蛋白质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稳定性 预测工具 氨基酸序列 蛋白质结构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蛋白酶对干白葡萄酒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梦园 董烁 +2 位作者 李婧 李辉 张军翔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55,共4页
研究菠萝蛋白酶对干白葡萄酒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以新鲜干白葡萄酒为试验材料,添加菠萝蛋白酶,通过测定葡萄酒的浊度、蛋白质稳定性、蛋白质含量,确定其最适添加量、作用温度和作用时间。结果表明,菠萝蛋白酶对两款酒样澄清的最佳添加... 研究菠萝蛋白酶对干白葡萄酒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以新鲜干白葡萄酒为试验材料,添加菠萝蛋白酶,通过测定葡萄酒的浊度、蛋白质稳定性、蛋白质含量,确定其最适添加量、作用温度和作用时间。结果表明,菠萝蛋白酶对两款酒样澄清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2.0 mg/L、2.5 mg/L,温度均为22℃,作用时间为24 h。菠萝蛋白酶可澄清干白葡萄酒,明显提高其蛋白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稳定性 菠萝蛋白 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泛素化酶USP29调控CBX6蛋白质稳定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茂鹤 陈肖霞 +2 位作者 黄文洋 陈睿 林韩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4-1481,共8页
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PcG)是一类控制细胞命运和胚胎发育的转录抑制因子,主要以转录抑制复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PRC)的形式发挥功能。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chromobox protein homolog 6,CBX6)是PRC1的核心蛋白质亚... 多梳家族(polycomb group,PcG)是一类控制细胞命运和胚胎发育的转录抑制因子,主要以转录抑制复合物(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PRC)的形式发挥功能。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chromobox protein homolog 6,CBX6)是PRC1的核心蛋白质亚基之一,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更新分化、肿瘤发生发展和干细胞干性维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CBX6通过泛素-蛋白酶体依赖性途径降解,接着利用包含92个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DUB)基因表达文库进行筛选,发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9(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USP29)能够明显地稳定CBX6的蛋白质水平并延长其半衰期(P<0.05);免疫沉淀结果发现,CBX6通过其C-端结构域与USP29发生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USP29通过去泛素化CBX6调控CBX6蛋白质稳定性,且这个过程依赖于USP29本身去泛素化酶活性。细胞增殖结果还发现,USP29能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P<0.0001)。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筛选发现,USP29能够通过去泛素化CBX6来稳定CBX6蛋白质水平,且USP29能够抑制MCF7细胞增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盒蛋白质同源物6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9 去泛素化酶 蛋白质稳定性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在人纤维蛋白原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悦 王文晞 +3 位作者 姜红 郭江红 谢育媛 刘贝贝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6-400,共5页
目的采用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测定人纤维蛋白原制品热稳定性,并将稳定性结果与纯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对全国7家企业共21批样品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对产品纯度进行测定,将二者数... 目的采用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测定人纤维蛋白原制品热稳定性,并将稳定性结果与纯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对全国7家企业共21批样品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对产品纯度进行测定,将二者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法测定纯度最高与最低产品的组分分布。结果7家企业的产品热稳定性相差较大,蛋白质热变性中点温度(T m值)为51.20~53.31℃;21批样品纯度80.3%~95.9%;产品纯度与T m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0.729,P<0.05;企业F产品热稳定性最好,寡聚物少,纯度最高;企业A产品热稳定性最差,寡聚物多,纯度最低。结论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可以测定产品纯度与稳定性,为人纤维蛋白原产品保护剂的筛选和生产工艺优化提供相应数据参考,且能对不同企业产品的质量进行初步分析,仪器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检测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纤维蛋白 多功能蛋白质稳定性分析仪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稳定性计算设计与定向进化前沿工具 被引量:4
7
作者 阮青云 黄莘 +1 位作者 孟子钧 全舒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3年第1期5-29,共25页
天然蛋白质具有临界稳定性的特征,这种较低的稳定性使蛋白质结构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从而支持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然而,临界稳定性使得蛋白质遭受胁迫压力后极易发生错误折叠并失去功能,导致天然蛋白质往往无法满足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的需... 天然蛋白质具有临界稳定性的特征,这种较低的稳定性使蛋白质结构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从而支持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然而,临界稳定性使得蛋白质遭受胁迫压力后极易发生错误折叠并失去功能,导致天然蛋白质往往无法满足科学研究与工业应用的需求。此外,体内蛋白质在错误折叠后产生的聚集沉淀被认为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包括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等。因此,优化蛋白质的稳定性是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蛋白质的折叠与稳定性机制出发,聚焦于序列优化与折叠环境优化两种改善蛋白质稳定性的手段,综述了基于理性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改善蛋白质稳定性的研究方法,介绍了用于高通量筛选蛋白质稳定化突变体或折叠相关因子的定向进化技术。通过多项蛋白质序列改良、折叠环境优化的案例介绍,展示了蛋白质稳定化技术在蛋白质工程与生物医药领域的广阔应用,包括酶的稳定化设计、疫苗蛋白质的构象控制、分子伴侣与蛋白质聚集抑制剂的筛选、蛋白质稳态药物的开发等。最后,展望了蛋白质稳定化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前景,定制化的蛋白质稳定性检测技术将会迎来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折叠 蛋白质稳定性 蛋白质稳定化工程 理性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定向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预测
8
作者 陶林节 徐凡丁 +2 位作者 郭宇 龙建纲 鲁卓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72-1985,共14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最显著的成果为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设计,该成果于2024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可以预见,对蛋白质各类物理和化学属性的精准预测将是蛋白质预测领域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在近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最显著的成果为蛋白质结构预测和设计,该成果于2024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可以预见,对蛋白质各类物理和化学属性的精准预测将是蛋白质预测领域下一阶段的重要发展方向。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在深入了解生命活动机制、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物技术产业中酶制剂的生产、生物传感器研发以及蛋白质药物制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的精准预测将大幅提升蛋白质相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产业发展效率。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预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从生物实验测定方法、传统能量函数计算方法到现代机器学习预测方法。重点讨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尤其是深度神经网络、图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等前沿算法在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预测中的突破。深入讨论了突变稳定性预测的核心挑战,如数据集质量与数量不平衡、模型过拟合及蛋白质动态性的建模等难题。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框架,助力突变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预测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蛋白质热力学稳定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添加物结合真空渗透处理对冻藏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罗翌元 陈梁 +2 位作者 齐贺 张宾 房传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1,共7页
以南美白对虾虾仁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海藻糖、海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真空渗透处理虾仁,考察第0、30、60、90天虾仁肌肉解冻损失率、热力学特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及... 以南美白对虾虾仁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海藻糖、海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真空渗透处理虾仁,考察第0、30、60、90天虾仁肌肉解冻损失率、热力学特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肌原纤维蛋白表面疏水性及第90天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变化,探讨不同添加物结合真空渗透处理对冻藏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蒸馏水处理相比,添加焦磷酸钠、三聚磷酸钠、海藻糖、海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结合真空渗透处理可有效降低虾仁解冻损失率、提高蛋白质低温稳定性和抑制肌原纤维蛋白冷冻变性。其中,海藻糖、海藻胶寡糖、卡拉胶寡糖的冷冻保护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可为天然抗冻剂的研究和使用提供基础,同时也为虾仁产品新型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真空渗透 糖类 蛋白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辅料啤酒中蛋白质疏水性与蛋白质泡沫稳定性的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荣锟 李佳泰 +5 位作者 王金晶 郑飞云 钮成拓 刘春凤 李永仙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6-70,共5页
着重探讨了添加大米辅料对啤酒中蛋白质疏水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米辅料添加量从10%增加到30%,疏水性指数从118. 86逐渐减少至103. 87,而泡沫稳定性由62. 14%增加到68. 25%。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着重探讨了添加大米辅料对啤酒中蛋白质疏水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米辅料添加量从10%增加到30%,疏水性指数从118. 86逐渐减少至103. 87,而泡沫稳定性由62. 14%增加到68. 25%。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啤酒中来源于大米的蛋白质,发现大米啤酒中蛋白质Z含量较小而且含有一定量的RAG2蛋白,从而对啤酒泡沫稳定性形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 大米辅料 疏水性 蛋白质泡沫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冻结温度保持牛肉蛋白稳定性抑制水分态变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侠 孙圳 +2 位作者 杨方威 张春晖 谢小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8-245,共8页
为进一步明确肉品工业中不同冷冻温度对肉品品质的影响,探究了-18、-23及-38℃冻结后解冻(4℃)对牛肉蛋白稳定性及水分态变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 为进一步明确肉品工业中不同冷冻温度对肉品品质的影响,探究了-18、-23及-38℃冻结后解冻(4℃)对牛肉蛋白稳定性及水分态变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低场核磁共振波谱(low file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及H质子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技术,对比分析了-18、-23及-38℃冻结后解冻(4℃)过程中牛肉冻结—解冻曲线、蛋白质热稳定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水分态变、解冻汁液流失等指标,研究了3种温度条件下冻结—解冻过程中蛋白质稳定性与水分态变规律。结果表明,牛肉的冻结点温度为-1.1℃,冻结温度越低,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所用的时间就越短,而肉样解冻至中心温度为4℃时所需时间也越长;-38℃冻结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抗变性能力与热稳定性较好;冻结后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发生部分程度的变性,而解冻后牛肉蛋白又会发生复性;冻结导致牛肉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显著升高(P<0.05),而解冻后牛肉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显著降低(P<0.05)。FTIR、LF-NMR及MRI等结果相互佐证,表明-38℃冻结牛肉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稳定性最好,解冻后蛋白质复性、水分回吸,不易流动水态变成自由水的趋势显著低于-23和-18℃冻结(P<0.05),解冻汁液流失也最少(P<0.05)。试验结果揭示了冻结温度对牛肉蛋白质稳定性及水分态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 温度 蛋白质稳定性 水分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剂的分子体积和极性表面积分率对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2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夫锋 纪络 董晓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13-2820,共8页
渗透剂对蛋白质的稳定能力不仅与其极性表面积分率(fpSA)有关,而且也与其分子体积(V)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渗透剂稳定蛋白质能力的分析,需要同时考虑渗透剂的fpSA和V.为了考察渗透剂的fpSA和V对稳定蛋白质能力的影响,本文以胰凝乳蛋白酶抑... 渗透剂对蛋白质的稳定能力不仅与其极性表面积分率(fpSA)有关,而且也与其分子体积(V)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渗透剂稳定蛋白质能力的分析,需要同时考虑渗透剂的fpSA和V.为了考察渗透剂的fpSA和V对稳定蛋白质能力的影响,本文以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2(CI2)为模型蛋白,首先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考察了数种典型渗透剂对CI2热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模拟数据计算得到了渗透剂影响蛋白质热稳定性的一维结构参数;然后利用统计学双参数拟合,同时引入渗透剂的fpSA和V,建立了用于分析渗透剂稳定蛋白质能力的模型;最后利用模型分析了渗透剂的fpSA和V与其稳定蛋白质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定义并计算得到的一维结构参数能够较好地描述在热变性条件下渗透剂对CI2的稳定能力;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很好地分析渗透剂对蛋白质的稳定能力;并且由于V和fpSA二次项的引入,可大大提高仅以fpSA为参数的模型的精度;另外,渗透剂对蛋白质的热稳定能力与其V成正比;由于拟合公式中引入了fpSA二次项,在fpSA小于0.7时,fpSA与渗透剂的稳定能力呈现负相关,但当fpSA大于0.7时,其与渗透剂的稳定能力反而呈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蛋白质稳定性 渗透剂 极性表面积分率 分子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成熟过程中羊肉食用品质及蛋白稳定性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燕超 刘满顺 刘永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5-210,共6页
研究陕北横山羊肉宰后48 h内,不同部位肉块嫩度、持水性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在宰后4、8、12、24、48 h取背最长肌(HQ)和腹部肌肉(LQ),测定了剪切力、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肌原纤维蛋白降解... 研究陕北横山羊肉宰后48 h内,不同部位肉块嫩度、持水性等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在宰后4、8、12、24、48 h取背最长肌(HQ)和腹部肌肉(LQ),测定了剪切力、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肌原纤维蛋白降解聚合情况。随着宰后时间延长,两类肉样剪切力在4~8 h显著增大(p<0.05),12 h之后显著减小(p<0.05);肉样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和肌浆蛋白溶解度均显著增加(p<0.05);肉样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4~12 h显著减小(p<0.05)而12 h之后逐渐增加(p<0.05)。在宰后过程中,HQ肉样剪切力、汁液流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小于LQ肉样(p<0.05),肌浆蛋白溶解度显著高于LQ组(p<0.05);在宰后12 h内,HQ肉样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低于LQ组(p<0.05),但20 h之后反超且显著高于LQ组(p<0.05)。两类肉样肌原纤维蛋白的SDS-PAGE电泳结果与溶解度变化趋势一致。宰后2 d内,横山羊肉的嫩度逐渐趋于嫩化,持水性减弱,稳定性减弱;背最长肌羊肉较低品质肉的嫩度和持水性较优、蛋白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山羊肉 宰后成熟 嫩度 持水性 蛋白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初级团聚体分散体在多价反离子作用下的再稳定性和分形结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魏丹 蒋赣 +1 位作者 苏秋岚 夏正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585-3595,共11页
动态光散射的研究发现,牛血清白蛋白初级团聚体(BSA-PAs)的分散体在三价反离子钇离子(Y3+)作用下,团聚出现再稳定现象,即反离子浓度较低时BSA-PAs团聚速度较慢,增大反离子浓度团聚速度加快,再进一步增加反离子浓度其团聚速度反而又变慢... 动态光散射的研究发现,牛血清白蛋白初级团聚体(BSA-PAs)的分散体在三价反离子钇离子(Y3+)作用下,团聚出现再稳定现象,即反离子浓度较低时BSA-PAs团聚速度较慢,增大反离子浓度团聚速度加快,再进一步增加反离子浓度其团聚速度反而又变慢了。经分析,BSA-PAs在高离子浓度下的再稳定性现象是由于过多的三价反离子与BSA-PAs表面结合导致表面偶极子增加所产生的短程排斥性水合力所致。小角光散射仪的静态光散射(SLS)和透射电镜(TEM)测试结果表明BSA-PAs团聚体在低和高反离子浓度时生成结构疏松的纤维状团聚体,在中间浓度时生成结构致密的球形团聚体,SLS和TEM进一步验证了高离子浓度时短程水合力的产生。这种短程水合力只在蛋白质带电或极性区域产生,它只能保护这些区域以免团聚发生,却不能保护两端的疏水性区域,所以BSA-PAs两端在反离子诱导团聚时相互连接生成纤维状团聚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稳定性 团聚 DLVO理论 水合力 光散射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不同部位牛肉保水性变化和蛋白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左惠心 温彬 +4 位作者 罗欣 朱立贤 牛乐宝 张一敏 毛衍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51,共7页
为探究宰后不同部位牛肉保水性存在差异的原因,该研究以成熟1、2、3、5和7 d的冷却牛背最长肌、半膜肌和腰大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失水率、蛋白质化学作用力以及蛋白质稳定性的变化和差异进行分析,阐述3种部位冷却牛肉成熟过程中保水... 为探究宰后不同部位牛肉保水性存在差异的原因,该研究以成熟1、2、3、5和7 d的冷却牛背最长肌、半膜肌和腰大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失水率、蛋白质化学作用力以及蛋白质稳定性的变化和差异进行分析,阐述3种部位冷却牛肉成熟过程中保水性及蛋白质特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成熟前5 d离子键作用力变化不显著(P>0.05),成熟第7天显著升高(P<0.05);3种部位中,氢键和疏水性相互作用力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不同,且不同部位之间的差异也不相同。但在较长的成熟时间内,3种部位牛肉的离子键、氢键和疏水性相互作用力差异不大。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显示,成熟期间腰大肌的T _(maxpeak) I由55.03℃显著降低至54.14℃(P<0.05),T _(maxpeak) II的均值为63.56℃,腰大肌的焓变值DH_(peak) I和DH_(peak) II具有相同趋势,均显著低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P<0.05),表明腰大肌蛋白质更易发生变性,且肌球蛋白和肌浆蛋白的蛋白质变性程度更高。蛋白质变性程度不同可能是导致不同部位牛肉保水性存在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牛肉 不同部位肉 保水性 化学作用力 蛋白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设计提高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恒 黄申 +1 位作者 冯旭东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05-2211,共7页
采用同源序列比对策略和脯氨酸效应的设计策略,以同源建模的三维结构为基础,结合定点突变技术,对重组产紫青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PGUS-E)进行理性设计,获得了2个热稳定性明显提高的突变体PGUS-E I130V和PGUS-E G280P,再将突变位点进行... 采用同源序列比对策略和脯氨酸效应的设计策略,以同源建模的三维结构为基础,结合定点突变技术,对重组产紫青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PGUS-E)进行理性设计,获得了2个热稳定性明显提高的突变体PGUS-E I130V和PGUS-E G280P,再将突变位点进行组合获得突变体PGUS-E I130V+G280P。相比PGUS-E,PGUS-E I130V、PGUS-E G280P和PGUS-E I130V+G280P在60℃下的半衰期T1/2分别比原始酶的23 min提高3.5倍,5倍和5.5倍,达到82 min,117 min和128min。突变体的动力学参数Kcat/Km值分别为1.534×107 mol-1·L·min-1,1.368×107mol-1·L·min-1和1.283×107 mol-1·L·min-1,与原始酶(1.316×107 mol-1·L·min-1)接近,对底物的亲和力基本不变。结果表明在蛋白质构象不稳定的区段中引入脯氨酸,以及在相应位置引入嗜热菌的氨基酸,均可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醛酸苷酶 分子模拟 动力学 蛋白质稳定性 理性设计 同源比对 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活性结构在水合离子液体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晓莉 李代禧 魏冬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35-2041,共7页
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可修饰的分子结构以及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应用于蛋白质的稳定性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微量热法,研究热敏性蛋白药物胰岛素在不同水质量分数下水合离子液体中活性结构的稳定性,并深入分析离子液体与胰岛... 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可修饰的分子结构以及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应用于蛋白质的稳定性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及微量热法,研究热敏性蛋白药物胰岛素在不同水质量分数下水合离子液体中活性结构的稳定性,并深入分析离子液体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水分子与蛋白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水质量分数低于25.00%时,胰岛蛋白的热变性温度能保持在68℃以上。且通过模拟分析得出,含水量25.00%的水合离子液体体系中,大量阴、阳离子在胰岛蛋白表面聚集,并通过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在其表面,从而对蛋白质的活性结构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效果。结合宏观实验研究及微观动力学计算阐释了不同水含量的离子液体稳定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并为离子液体对蛋白质的稳定作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胰岛素 水质量分数 蛋白质稳定性 分子模拟 微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胰岛素结构稳定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晓莉 李代禧 魏冬青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215-5221,共7页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稳定性研究。选用热敏性蛋白药物胰岛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层面上研究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对胰岛素结构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与...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溶剂,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稳定性研究。选用热敏性蛋白药物胰岛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分子层面上研究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对胰岛素结构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与纯水体系相比,在常温下离子液体能够有效地稳定胰岛素的分子结构,且体系中阴离子的氢键碱性越弱,阳离子的烷基链越短,对胰岛素分子结构的稳定作用越强。并深入分析不同烷基链长度的二氰胺类离子液体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相较于长烷基链离子液体,短烷基链离子液体与胰岛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揭示了后者能更好地维持和稳定胰岛蛋白的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胰岛素 蛋白质稳定性 相互作用能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拥挤试剂对人肌肌酸激酶稳定性的影响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智敏 李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8-473,共6页
为了更加真实地模拟细胞内环境,在人肌肌酸激酶(HCK)的去折叠环境中同时加入了大分子拥挤试剂(葡聚糖)和小分子渗透剂(蔗糖),采用酶活性、荧光发射谱和溶液浊度检测等方法研究肌酸激酶在含有蔗糖和葡聚糖的混合拥挤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 为了更加真实地模拟细胞内环境,在人肌肌酸激酶(HCK)的去折叠环境中同时加入了大分子拥挤试剂(葡聚糖)和小分子渗透剂(蔗糖),采用酶活性、荧光发射谱和溶液浊度检测等方法研究肌酸激酶在含有蔗糖和葡聚糖的混合拥挤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肌酸激酶盐酸胍变性过程中,蔗糖不仅抑制肌酸激酶酶活性的丧失,还稳定肌酸激酶的构象,而葡聚糖对肌酸激酶保护能力相对较弱.对于热变性过程,相同质量浓度的蔗糖和葡聚糖能同等程度地减缓肌酸激酶活性的丧失,并抑制聚沉的产生.在葡聚糖和蔗糖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两者的保护作用可以累加,并共同维持肌酸激酶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拥挤 人肌肌酸激酶 蛋白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成熟对山羊肉理化性质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于红 马晓琳 +1 位作者 刘永峰 张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4-30,共7页
为探讨山羊宰后48 h内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性质规律,分别对宰后0、12、24和48 h山羊背部最长肌的质构特性(TPA)、pH、保水性、肌浆(原)蛋白溶解度以及差异蛋白动态变化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成熟过程中的肉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宰后... 为探讨山羊宰后48 h内成熟过程中的理化性质规律,分别对宰后0、12、24和48 h山羊背部最长肌的质构特性(TPA)、pH、保水性、肌浆(原)蛋白溶解度以及差异蛋白动态变化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成熟过程中的肉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宰后时间点的延长,山羊肉的pH在48 h内显著下降(P<0.05),且在6.5~5.5之间;滴水流失率在宰后0~24 h显著增加(P<0.05),但蒸煮损失率却在12 h后下调(P<0.05);山羊肉成熟中前24 h红度(a;值)与亮度(L;值)显著升高(P<0.05),而黄度(b;值)却无显著差异(P>0.05);在宰后12 h内,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显著下降(P<0.05),随后逐渐增加(P<0.05),而肌浆蛋白溶解度随着宰后时间延长逐渐增大(P<0.05);山羊肉宰后48 h内的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与0 h对比,12 h组的差异表达蛋白总共有13个,24 h共有26个差异表达蛋白,48 h有69个差异表达蛋白,且在0~48 h间能量代谢相关酶上调表达,24~48 h内影响羊肉气味的相关蛋白上调表达。山羊肉在宰后24~48 h的成熟期间,肉质的嫩度、颜色和口感较为优越,此时对山羊肉进行加工和储存,可以为山羊肉的品质提供基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肉 成熟时间 嫩度 保水性 蛋白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