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9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羟氯喹治疗狼疮性肾炎过程中肾小球内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
1
作者 李艳秋 王海潮 +4 位作者 郑晓杰 刘晓丹 刘雪 田淑艳 姚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1-404,413,共5页
目的筛选硫酸羟氯喹(HCQ)在治疗狼疮性肾炎(LN)过程中肾小球内差异表达的蛋白。方法60只雌性NZB/WF1小鼠饲养至28周龄时,选择蛋白尿3+~4+的40只小鼠,将其分为HCQ组和对照组。饲养至36周时,经胸主动脉灌注磁珠分离肾小球蛋白,应用双向荧... 目的筛选硫酸羟氯喹(HCQ)在治疗狼疮性肾炎(LN)过程中肾小球内差异表达的蛋白。方法60只雌性NZB/WF1小鼠饲养至28周龄时,选择蛋白尿3+~4+的40只小鼠,将其分为HCQ组和对照组。饲养至36周时,经胸主动脉灌注磁珠分离肾小球蛋白,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和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候选蛋白在2组小鼠肾小球中的表达。结果HCQ组和对照组相比共筛选出31个差异表达蛋白,包括24个上调蛋白和7个下调蛋白。结论HCQ治疗LN过程中RI和ENOA等蛋白在肾小球内表达差异明显,这些蛋白可能参与LN肾小球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是HCQ治疗LN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狼疮性肾炎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8
2
作者 甘露 李殿荣 +3 位作者 臧新 付春华 余龙江 栗茂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2-619,共8页
选用油菜品种08127,采用TCA-丙酮提取方法,pH4~7胶条和改进的IEF聚焦程序,得到较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建立了一种适合甘蓝型油菜的双向电泳体系。利用其他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幼苗、叶片和茎中的蛋白检验该实验体系,都能得到较好的蛋... 选用油菜品种08127,采用TCA-丙酮提取方法,pH4~7胶条和改进的IEF聚焦程序,得到较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建立了一种适合甘蓝型油菜的双向电泳体系。利用其他甘蓝型油菜品种的幼苗、叶片和茎中的蛋白检验该实验体系,都能得到较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结果。利用该实验体系比较甘蓝型油菜幼苗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双向电泳图,找到二者之间的差异点,选取部分点成功进行了质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蛋白质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蛋白质的电泳分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范国强 李有 +1 位作者 郑建伟 翟晓巧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2,共4页
对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同龄、同方位的病株健叶、病株病叶和健株健叶蛋白质进行了单向和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单向电泳结果表明 ,毛泡桐和白花泡桐病株健叶、病株病叶和健株健叶的蛋白质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 对毛泡桐和白花泡桐同龄、同方位的病株健叶、病株病叶和健株健叶蛋白质进行了单向和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研究。单向电泳结果表明 ,毛泡桐和白花泡桐病株健叶、病株病叶和健株健叶的蛋白质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明显的蛋白质凝胶扫描谱带分别有 2 2、2 0和 1 7以及 2 7、2 1和 2 2条 ;双向电泳结果表明 ,毛泡桐与白花泡桐在健株健叶、病株健叶和病株病叶蛋白质变化方面具有一定相似性 ,即在两种泡桐健株健叶和病株健叶中存在的一种pI6.8、MW2 4KD蛋白多肽在病株病叶中观察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丛枝病 蛋白质 电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蜂蜜蛋白质行为 被引量:14
4
作者 邓建军 焦霞 +4 位作者 杨海霞 王毕妮 程妮 高慧 曹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88-191,共4页
拟采用蛋白质电泳技术对蜂蜜的电泳行为进行分析,以探索蜂蜜蛋白质行为,为蜂蜜真伪鉴别开辟一条新途径,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蜂蜜与掺假蜂蜜蛋白质含量以及SDS-PAGE电泳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蜂蜜其蛋白质含量与电泳... 拟采用蛋白质电泳技术对蜂蜜的电泳行为进行分析,以探索蜂蜜蛋白质行为,为蜂蜜真伪鉴别开辟一条新途径,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蜂蜜与掺假蜂蜜蛋白质含量以及SDS-PAGE电泳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蜂蜜其蛋白质含量与电泳行为有明显的差异;掺假蜂蜜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真蜂蜜,但二者的SDS-PAG E谱图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蛋白质 电泳 掺假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雄花序发育初期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杨传平 姜静 +3 位作者 梁艳 刘桂丰 王大海 李慧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对发育初期 2个时期的白桦雄花序进行的蛋白质双向电泳 (two -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 -DE)研究结果表明 ,2个时期的 2 -DE图谱 ,有 2 75个蛋白点在表达上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其中 :16 2个蛋白点在 5月 31日雄花序 2 -DE图谱... 对发育初期 2个时期的白桦雄花序进行的蛋白质双向电泳 (two -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 -DE)研究结果表明 ,2个时期的 2 -DE图谱 ,有 2 75个蛋白点在表达上有明显的质和量的变化。其中 :16 2个蛋白点在 5月 31日雄花序 2 -DE图谱中的表达量均高于 5月 2 8日 ,110个蛋白点的表达量低于 5月 2 8日 ;2个蛋白点为 5月 2 8日雄花序 2 -DE图谱所特有 ;1个蛋白点为 5月 31日雄花序 2 -DE图谱所特有。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获得与雄花序发育时期的相关蛋白 ,进而得到相关的特异基因 ,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白桦雄花序发育机理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雄花序 发育初期 蛋白质双向电泳 电泳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二维电泳分离技术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蕾 应万涛 +2 位作者 杨何义 蔡耘 钱小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7-31,共5页
对目前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蛋白质组研究中应用的主要分离技术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应用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针对二维凝胶电泳的缺陷,介绍了目前正在发展的几种替代技术。
关键词 蛋白质 二维凝胶电泳 等电聚焦 胶上差示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条锈菌侵染后小麦蛋白质的改变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跃建 姬红丽 +3 位作者 彭云良 高荣 高霞 刘世贵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5,共6页
在pH3~10和pH4~7条件下,用双向电泳研究了慢条锈病和高感条锈病2个小麦品种体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条锈菌侵入后,慢条锈病抗病品种川麦107和高感条锈病品种80-8体内的蛋白质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宽、窄2种pH条件下,2品种的蛋... 在pH3~10和pH4~7条件下,用双向电泳研究了慢条锈病和高感条锈病2个小麦品种体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条锈菌侵入后,慢条锈病抗病品种川麦107和高感条锈病品种80-8体内的蛋白质均发生了显著改变;在宽、窄2种pH条件下,2品种的蛋白质点都较多,但在窄pH下,蛋白质点的分离更好;2品种都诱导出了一些新的蛋白质;慢条锈病的川麦107比高感条锈病的80-8多产生了几个表达更强烈的非特异性抗性蛋白质,同时也多诱导出了2个新的特异性抗性蛋白质,其中一个的分子量是16.8kDa,pI值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双向电泳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花药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42
8
作者 陈蕊红 张改生 +2 位作者 刘卫 叶景秀 牛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09,共6页
以小麦单核期花药为材料,比较了两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TCA/丙酮法和酚提取法及不同的蛋白质裂解液组成对双向电泳的影响,并在蛋白质上样量和SDS-PAGE胶浓度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与优化。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提取法比用酚提取法提取的... 以小麦单核期花药为材料,比较了两种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TCA/丙酮法和酚提取法及不同的蛋白质裂解液组成对双向电泳的影响,并在蛋白质上样量和SDS-PAGE胶浓度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与优化。结果表明,采用TCA/丙酮提取法比用酚提取法提取的蛋白质所得的2-DE胶图谱上蛋白质点数增加,图谱背景也比较清晰;样品溶解于含有硫脲和TBP的蛋白质裂解液Ⅱ中,可显著提高蛋白质的溶解性,在2-DE图谱上可分辨出554个蛋白质点,比用蛋白质裂解液Ⅰ提取的蛋白多39个点。以TCA-丙酮法提取小麦花药组织中的蛋白,用蛋白质裂解液Ⅱ[7mol/L尿素、2mol/L硫脲、4%CHAPS、2%TBP、65mmol/L DTT、0.2%载体两性电解质(其中0.1%pH 3-10,0.1%pH4-6)]溶解蛋白,以pH4-7线性17cm的IPG胶条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在上样量为800μg,13%SDS-PAGE胶浓度下,蛋白质得到了更好的分离,2-DE图谱上可分辨出631个蛋白点,图谱质量最佳。优化后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适合于小麦花药全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药蛋白 蛋白质提取方法 蛋白质裂解液 双向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双向电泳图像分析 被引量:37
9
作者 贾宇峰 林秋霞 +2 位作者 郭尧君 郭鹞 刘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6-250,共5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接近完成 ,蛋白质组 (proteome)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其中高分辨率的双向电泳(two 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 ,2 DE)技术使对组织或细胞的整个蛋白质组的综合分析成为可能 .近年来这一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接近完成 ,蛋白质组 (proteome)研究成为新的热点 .其中高分辨率的双向电泳(two 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 ,2 DE)技术使对组织或细胞的整个蛋白质组的综合分析成为可能 .近年来这一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 ,特别是图像分析系统 ,算法更为先进 ,功能日益强大 ,操作也更简便 ,为大规模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使用新一代的 2D图像分析系统 ,对离体培养的雪旺氏细胞的蛋白质样品双向电泳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探讨了在图像扫描、点检测、背景消除、匹配、结果报告和数据分析各步中的技术问题 ,并报告了进行 2D图像分析的体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蛋白质 图像分析 软件 雪旺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分析中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良和应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新 王伯良 +6 位作者 张宗友 兰梅 王吉村 药立波 陈南春 金建平 樊代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蛋白质 蛋白质 双向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 双向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催青后期胚胎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钟伯雄 陈金娥 +2 位作者 颜新培 徐孟奎 梁建设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7-642,共6页
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家蚕Bombyxmori催青后期胚胎蛋白质图谱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头胸分化期(戊3)、反转期(己1)、毛瘤发生期(己2)、点青期(己3)、转青期(己4)和孵化期(己5)胚胎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共检测到209个特异蛋白斑... 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家蚕Bombyxmori催青后期胚胎蛋白质图谱的变化。研究发现:在头胸分化期(戊3)、反转期(己1)、毛瘤发生期(己2)、点青期(己3)、转青期(己4)和孵化期(己5)胚胎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中共检测到209个特异蛋白斑点,其中己3和己4两个胚胎出现的特异蛋白斑点数在整个催青期胚胎中为最多,分别达55和77个。与催青前期胚胎出现的特异蛋白斑点变化规律相似,这些特异蛋白斑点大多也是在随后邻近的胚胎发育中消失。推测这些特异蛋白可能与相应胚胎的形体特征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蛋白质 双向电泳 图谱分析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明云 冀德伟 +2 位作者 吴海庆 陈炯 史雨红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通过对不同裂解液配方、等电聚焦程序和上样量等条件的对比试验,建立和优化了大黄鱼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相关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裂解液中添加Tris和TBP,聚焦时适当延长除盐时间,提高聚焦电压和功率,能显著提高双向电泳图谱的分... 通过对不同裂解液配方、等电聚焦程序和上样量等条件的对比试验,建立和优化了大黄鱼肝脏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相关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裂解液中添加Tris和TBP,聚焦时适当延长除盐时间,提高聚焦电压和功率,能显著提高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而17 cm pH 5-8 IPG胶条的最佳上样量为2.0 mg。通过相关条件优化提高了大黄鱼肝脏蛋白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为大黄鱼肝脏蛋白质组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肝脏 蛋白质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双向凝胶电泳蛋白质检测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5
13
作者 秦慧 刘霆 +5 位作者 柳斌 宋鑫 黄欣 杨金亮 赵霞 魏于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68-172,共5页
本研究对蛋白质染色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求获得满足蛋白质组研究所需的适宜的蛋白质检测法。实验采用2-D电泳分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全蛋白及1-D电泳分离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物,从蛋白质检测的灵敏性、质谱兼容性、操作的简便性... 本研究对蛋白质染色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求获得满足蛋白质组研究所需的适宜的蛋白质检测法。实验采用2-D电泳分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的全蛋白及1-D电泳分离蛋白质分子量标准物,从蛋白质检测的灵敏性、质谱兼容性、操作的简便性等角度,比较了传统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胶体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改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和银染法4种蛋白质着色法对凝胶分离蛋白质的检测影响,探讨了影响蛋白质染色与鉴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银染检测灵敏度最高,但质谱鉴定相容性差,鉴定率近10%;改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灵敏度也高,可达4ng/spot,质谱鉴定率可接近55%。结论:改良考马斯亮蓝染色法的蛋白质检测灵敏度高,与质谱兼容好,能满足蛋白质组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检测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银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上样方式对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质量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丁勤学 刘进 +4 位作者 胡潇华 李申 赵和平 黄凌云 何大澄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9-242,共4页
蛋白质组技术难点之一是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细胞或组织的蛋白信息.双向电泳蛋白斑点数目直接反映了实验蛋白质组信息的完整性.除样品制备外,蛋白上样方式对双向电泳图谱的质量和完整性有直接的影响.实验论文从以下3个方面考察不同的蛋... 蛋白质组技术难点之一是如何获取尽可能多的细胞或组织的蛋白信息.双向电泳蛋白斑点数目直接反映了实验蛋白质组信息的完整性.除样品制备外,蛋白上样方式对双向电泳图谱的质量和完整性有直接的影响.实验论文从以下3个方面考察不同的蛋白上样方式对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即:水化上样与杯上样;一次上样与重复上样;以及酸性端加样与碱性端上样.实验结果发现;蛋白上样量较大时,杯上样方式的图谱斑点数目较水化上样方式明显增多;样品蛋白浓度较高时,稀释多次上样明显优于一次性浓缩蛋白上样;蛋白裂解液(MCF-7乳腺癌细胞)在酸性端加样对偏碱性蛋白的分离未发现明显优势.相反,在等电聚焦伏小时(Vh)足够的前提下,碱性端加样对偏碱性端蛋白反而有利,表现为斑点数目较多,而且等电点方向拖尾减轻.实验结果对提高双向电泳的质量以及相关蛋白质组信息的完整性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电泳 上样方式 杯上样 蛋白质 电泳图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黧豆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9
15
作者 吴庆丰 王崇英 +2 位作者 王新宇 李志孝 王亚馥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30-1336,共7页
以山黧豆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蛋白质的不同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于样品制备.对IPG胶条的选择,第一向等电聚焦和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电泳程序及参数、染色方法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比较和条件优化.结果显示:采用TCA-丙酮沉... 以山黧豆叶片为材料,比较分析了蛋白质的不同提取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于样品制备.对IPG胶条的选择,第一向等电聚焦和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电泳程序及参数、染色方法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比较和条件优化.结果显示: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蛋白质,裂解液中加入Tris-base作为蛋白酶抑制剂,等电聚焦电泳时延长低电压的电泳时间(30 V1、2 h,500 V1、h,1 000 V2、h)以促进盐离子泳出的方法对山黧豆叶片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并用考马斯亮蓝和银染复合染色法进行凝胶染色,能够获得蛋白点清晰的双向电泳图谱,说明用优化后的方法建立起的山黧豆叶片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蛋白质样品制备质量好,电泳分辨率高,完全适合于进一步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黧豆 蛋白质提取 SDS-PAGE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红星苹果花芽蛋白质提取及双向电泳的改良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朱志勇 曹尚银 +3 位作者 徐小彪 郭俊英 陈玉玲 薛华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9-552,共4页
以新红星苹果花芽为材料,探索适合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其双向电泳的条件。采用物理和化学2种方法充分裂解植物组织细胞,并用低温操作加入PVP等去除植物大量的酚类物质,最后离心去除不溶性杂质的苹果蛋白质组双向电泳(2-DE)样品制备方法,... 以新红星苹果花芽为材料,探索适合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及其双向电泳的条件。采用物理和化学2种方法充分裂解植物组织细胞,并用低温操作加入PVP等去除植物大量的酚类物质,最后离心去除不溶性杂质的苹果蛋白质组双向电泳(2-DE)样品制备方法,第1向为ISO-DALT等电聚焦,第2向为垂直平板SDS-PAGE。通过对样品制备、双向电泳参数的选择及染色等方面进行优化,电泳图谱可分辨出蛋白质斑点数在519个以上,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0~97.0ku,主要分布为14.0~67.0ku;等电点约为3.5~9.0,主要分布在4.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蛋白质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菜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梁文裕 王星 +2 位作者 焦广飞 张喜娟 陈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50-1556,共7页
为建立适用于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对发菜蛋白质的提取、裂解、上样量、IEF及SDS-PAGE电泳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发菜蛋白质主要分布在pH4~7范围内,采用改良TCA法可提高提取液中蛋白... 为建立适用于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对发菜蛋白质的提取、裂解、上样量、IEF及SDS-PAGE电泳等关键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发菜蛋白质主要分布在pH4~7范围内,采用改良TCA法可提高提取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和双向电泳图谱的分辨率,裂解液含60mmol/LDTT,24cm IPG胶条上样量1.5mg时不仅提高了蛋白质的溶解性,而且改善了双向电泳的分离效果,得到近800个蛋白点,且蛋白点清晰,图谱分辨率较好。采用优化后的双向电泳体系提高了发菜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分辨率和重复性,建立起一套适用于发菜蛋白质组分析的双向电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菜 双向电泳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遗传型与生理型雄性不育花药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卫 陈蕊红 +1 位作者 张改生 牛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63-1068,共6页
为了研究小麦雄性不育蛋白表达机制,以具有异质同核的3个亲本:即遗传型不育系ms(S)-西农1376、对应的保持系(A)-西农1376和生理型(化学杀雄剂SQ-1诱导)雄性不育系ms(A)-西农1376为材料,利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发... 为了研究小麦雄性不育蛋白表达机制,以具有异质同核的3个亲本:即遗传型不育系ms(S)-西农1376、对应的保持系(A)-西农1376和生理型(化学杀雄剂SQ-1诱导)雄性不育系ms(A)-西农1376为材料,利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发育到单核后期的花药全蛋白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320~350个清晰的蛋白点。结果表明:遗传型和SQ-1诱导的生理型不育系蛋白质图谱与正常保持系在蛋白质(多肽)表达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发现有几种蛋白质的表达有明显的特异性,两个不育材料2D胶上共有几个明显的特异蛋白点,而在保持系中未发现;两个不育材料又分别具有自己的特异蛋白表达,不育机理不同;比较分析可知,不育系中某些蛋白的表达受到了抑制,并开启了与花药败育有关的特定蛋白的表达,可能使物质能量代谢受阻导致雄性不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花药蛋白质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麸蛋白质的Osboren分类及SDS-PAGE电泳分析 被引量:36
19
作者 冯明珠 何聪芬 +1 位作者 赵华 董银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9,共3页
根据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了燕麦麸中蛋白质含量,40~60目之间的燕麦麸蛋白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9.42%;并对其进行Osboren蛋白质分类以及分类后各类蛋白质组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燕麦麸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占蛋白质总量依... 根据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了燕麦麸中蛋白质含量,40~60目之间的燕麦麸蛋白质含量最高,平均为19.42%;并对其进行Osboren蛋白质分类以及分类后各类蛋白质组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燕麦麸中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占蛋白质总量依次为63.40%、15.18%、8.18%、13.24%。SDS-PAGE电泳分析各类蛋白的组成结果表明,燕麦麸中清蛋白含量最高且蛋白质亚基分布广泛。清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溶解性好,易于消化吸收,为优质的营养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麸 蛋白质 Osboren分类法 SDS—PAGE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凝胶电泳比较三种常用蛋白质提取方法 被引量:25
20
作者 翁瑜 曾群力 +1 位作者 姜槐 许正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1-694,共4页
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提取效率直接影响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的分辨率.为探索建立适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条件,比较目前在双向凝胶电泳中常用的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对MCF-7细胞总蛋白的提取效率.MCF-7细胞经培养后... 组织(或细胞)的蛋白质提取效率直接影响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2-DE)的分辨率.为探索建立适用于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条件,比较目前在双向凝胶电泳中常用的3种蛋白质提取方法对MCF-7细胞总蛋白的提取效率.MCF-7细胞经培养后,分别采用M-PER试剂、标准裂解液或含硫脲裂解液提取其总蛋白质,然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并根据凝胶上蛋白质斑点的丰度和分布特点判断所得双向电泳图谱的质量,以确定MCF-7细胞蛋白质提取的相对最佳方法.结果显示,M-PER试剂法得到的图谱分辨率较低,蛋白质主要集中分布在分子量15~70 kD,pH 4.7~6.3的范围内;标准裂解液法得到的图谱分辨率有所提高,蛋白质分布比M-PER试剂法得到的图谱广;硫脲裂解液法得到的图谱是三者中分辨率最高的,尤其是高丰度蛋白和高分子量蛋白分离效果比前两者好.结果表明,在3种常用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中,硫脲裂解液对细胞蛋白质的溶解性最佳,相对更适合于提取MCF-7细胞的蛋白质,并与双向凝胶电泳条件更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提取 双向凝胶电泳 MCF-7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