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接免疫荧光法及蛋白质印迹法对肺癌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晴 仲人前 +3 位作者 范列英 高春芳 薛昌 孔宪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5-317,F003,共4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细胞内定位及荧光图形特点,探索自身抗体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检测 77份肺癌以及 140份不同年龄段正常人血清中自身抗体。提取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蛋白抗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对81份肺癌患者及52份正常人血清进行分析。结果:肺癌组和对照组的自身抗体阳性率有显著差别,两组人群的自身抗体阳性率皆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5),在不同年龄段,肺癌组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和对照组在自身抗体荧光图形、靶抗原细胞内定位上均有明显不同。74份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到阳性条带(74/81,91.4%),显著高于对照组(31/52,61.5%),其中大多数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不同,并发现82.7%(67/81)的肺癌患者具有针对相对分子质量初步鉴定为6.5万的靶抗原的阳性条带,该条带仅在22.2%(12/52)的正常人中查及。结论:肺癌患者血清的自身抗体谱与正常人生理性自身抗体谱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谱不同,进一步研究其靶抗原本质及其生物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自身抗体 蛋白质印迹地 间接免疫荧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溶胶-凝胶包埋法分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及渗透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茉 何锡文 +3 位作者 秦磊 李文友 陈朗星 张玉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8-504,共7页
分别以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3种蛋白质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在Nylon微孔滤膜表面覆盖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层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支撑膜的表面... 分别以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3种蛋白质为模板分子,采用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在Nylon微孔滤膜表面覆盖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层的分子印迹复合膜,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发现支撑膜的表面及内部微孔表面均被一层丙烯酰胺凝胶所覆盖.对用不同蛋白为模板制备的分子印迹膜进行了这3种蛋白的单一组分和双组分混合溶液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各蛋白底物在印迹膜上的渗透规律是特异性的识别位点和尺寸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异性识别位点会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从而使其渗透速度减慢;尺寸效应主要体现在底物蛋白的体积越小其渗透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膜 膜渗透机理 蛋白质分子印迹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艺峰 王立莹 +2 位作者 刘洲 曾珊珊 徐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129,共4页
首先制备了壳聚糖的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再以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的共混物为功能单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质,制备了一种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物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模板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 首先制备了壳聚糖的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再以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的共混物为功能单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质,制备了一种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物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模板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30.8倍;对不同蛋白质的吸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对比蛋白质,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模板蛋白质BSA的效果;并且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 分子印迹 蛋白质印迹聚合物 蛋白质选择性吸附与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在本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欣 赵玉红 +3 位作者 石建党 赵立青 李小菊 张伟英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5-198,253,共5页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尝试将其改造成适于本科教学实践的实验内容,即在基础性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免疫印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这一综合性实验。根据学生的理论和操作...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尝试将其改造成适于本科教学实践的实验内容,即在基础性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上开设"免疫印迹法检测目的基因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这一综合性实验。根据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水平以及本科实验教学特点,对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进行了优化,并采取研讨式分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深入、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素养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蛋白质印迹筛选HBsAg转录后调节因子表达克隆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庆丽 黄志明 +1 位作者 邵静 黄志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5-78,共4页
RNA结合蛋白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RNA蛋白质印迹(Northwesternblot)是近年来国外建立的筛选这类因子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这一方法从肝细胞株HepG2cDNA文库中成功筛选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转录后调节片段互相作用蛋白表达克隆.结... RNA结合蛋白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RNA蛋白质印迹(Northwesternblot)是近年来国外建立的筛选这类因子的重要方法之一.应用这一方法从肝细胞株HepG2cDNA文库中成功筛选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转录后调节片段互相作用蛋白表达克隆.结果显示:该蛋白与探针结合特异性强,经三轮筛选后,100%克隆为阳性克隆;PCR和EcoRⅠ酶切初步鉴定,编码该蛋白的cDNA长约1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蛋白质印迹 HBSAG PRE 调节因子 分离 P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纤维支撑蛋白质印迹海藻酸钙凝胶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
6
作者 宋云飞 魏梦梦 +3 位作者 陈甜 焦蕊 孙平平 赵孔银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0,共6页
以海藻酸钠(Na Alg)为印迹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分子,以聚丙烯(PP)无纺布为支撑体,制备了PP无纺布支撑的BSA分子印迹海藻酸钙水凝胶膜(PP-s-Ca Alg MIP).同时不加蛋白质制备了非印迹膜,记为PP-s-Ca Alg NIP.通过扫描电镜(SEM... 以海藻酸钠(Na Alg)为印迹材料,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分子,以聚丙烯(PP)无纺布为支撑体,制备了PP无纺布支撑的BSA分子印迹海藻酸钙水凝胶膜(PP-s-Ca Alg MIP).同时不加蛋白质制备了非印迹膜,记为PP-s-Ca Alg NIP.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对PP-s-Ca Alg凝胶膜进行表征,测定了其在生理盐水中的溶胀性能.讨论了不同Na Alg浓度制备的PP-s-Ca Alg水凝胶膜在不同缓冲液中对BSA的释放.研究了不同缓冲液下不同Na Alg浓度制备的PP-s-Ca Alg MIP膜和NIP膜对BSA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PP-s-Ca Alg MIP膜对BSA的吸附量明显优于PP-s-Ca Alg NIP膜;与对比蛋白质相比,PP-s-Ca Alg MIP对模板蛋白质的吸附量更多,表明其具有一定的吸附选择性;PP-s-Ca Alg MIP膜制备简单,成本低,生物相容性好,可用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分子印迹 海藻酸钙凝胶膜 聚丙烯无纺布 释放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印迹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汪渊 朱华庆 +7 位作者 张素梅 王雪 伍权 储兵 陈厚早 卜丽佳 周青 桂淑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5-246,F003,共3页
关键词 印迹 蛋白质/方法 化学发光 角膜 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金属离子配合物蛋白质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丁利斌 王艺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利用壳聚糖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功能单体,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下,采用简单方便的滴加成球法制备出牛血清白蛋白印迹聚合物。通过环境扫描电镜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蛋白质吸附实验对其印迹效... 利用壳聚糖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功能单体,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下,采用简单方便的滴加成球法制备出牛血清白蛋白印迹聚合物。通过环境扫描电镜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蛋白质吸附实验对其印迹效果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模板蛋白质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21.9倍,显示出较明显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牛血清白蛋白 分子印迹聚合物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印迹技术升级版(WB 2.0)的概念与设想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柳 史佳楠 刘国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7-924,共8页
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基于抗体的特异性了解蛋白质的表达特征.该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最常用技术之一.但目前WB手工操作多、实验流程难规范、一般只能用于同一WB分析内不同样品中目标蛋白质丰度的定性或相... 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基于抗体的特异性了解蛋白质的表达特征.该技术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最常用技术之一.但目前WB手工操作多、实验流程难规范、一般只能用于同一WB分析内不同样品中目标蛋白质丰度的定性或相对定量,难以在不同实验室间进行WB数据比较.本文简要回顾了WB发展的历程,提出了升级版蛋白质印迹(WB 2.0)的概念,介绍了包括数字化、标准化、自动化、微量化、通量化以及基于内参的归一化建立数据库等为核心内容的设想.展望了WB 2.0的应用前景,提出在WB 2.0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开放的蛋白质表达特征数据库,成为继基因组、转录组等数据库之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支撑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印迹 WB 2.0 抗体 蛋白质表达特征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埋法蛋白质分子印迹的材料和洗脱方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雨亭 郑晶晶 +1 位作者 方桂杰 谢卫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5-790,共6页
本文总结了蛋白质分子印迹技术中包埋法常用印迹材料的特点,及各种洗脱方式在分子印迹技术中的应用情况。引用文献63篇。
关键词 蛋白质分子印迹 包埋印迹 洗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多聚甲醛固定对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的改良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忠权 陆文 艾恒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87-1193,共7页
蛋白质免疫印迹(protein immunoblot,或Western blo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蛋白质表达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方法.前期的研究发现,使用低浓度(0.4%)多聚甲醛在蛋白质免疫印迹封闭环节前做膜固定,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检测效果.... 蛋白质免疫印迹(protein immunoblot,或Western blo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蛋白质表达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方法.前期的研究发现,使用低浓度(0.4%)多聚甲醛在蛋白质免疫印迹封闭环节前做膜固定,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检测效果.本文通过设置多聚甲醛的不同浓度和固定时间,进一步探索其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中的应用.结果发现,低浓度(≤0.4%)多聚甲醛处理30 min,能明显提升蛋白质的检测效率.通过检测不同大小蛋白质的固定效果发现,大分子量的蛋白质使用多聚甲醛固定效果不明显,中等分子量和小分子量的蛋白质的固定效果较佳.综上研究表明,在中等或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中,封闭环节前加入低浓度多聚甲醛固定,可以提高蛋白质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免疫印迹 多聚甲醛 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印迹羧化多壁碳纳米管/CaAlg水凝胶膜及其修饰的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欣悦 郭智龙 +5 位作者 董鹏 谢慧珂 张世潮 江坚盛 赵孔银 侯彦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117,共7页
文中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海藻酸钠(NaAlg)为功能单体,掺杂羧化多壁碳纳米管,经CaCl2溶液交联制备了BSA分子印迹羧化多壁碳纳米管/海藻酸钙(CMWCNTs/CaAlg)复合水凝胶膜(MIP),同时不用模板制备了非印迹膜(NIP),研究了CMWCNTs含... 文中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海藻酸钠(NaAlg)为功能单体,掺杂羧化多壁碳纳米管,经CaCl2溶液交联制备了BSA分子印迹羧化多壁碳纳米管/海藻酸钙(CMWCNTs/CaAlg)复合水凝胶膜(MIP),同时不用模板制备了非印迹膜(NIP),研究了CMWCNTs含量对膜力学性能的影响;膜厚度、洗脱液pH值对BSA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MIP膜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当CMWCNTs的质量为NaAlg的2%时,水凝胶膜同时具备良好的抗溶胀性能和力学性能。膜厚度控制在0.2mm,洗脱液pH值为7.4时,MIP膜对BSA的吸附量最大,为35.04mg/g。将MIP膜负载于裸碳电极表面,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测试表明,MIP膜修饰电极对BSA表现出较高的选择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分子印迹 海藻酸钙水凝胶 羧化多壁碳纳米管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蛋白质印迹技术研究低温胁迫对木薯叶片抗氧化酶的影响
13
作者 欧文军 安飞飞 +1 位作者 杨龙 李开绵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44-949,共6页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木薯叶片抗氧化酶表达水平的影响,运用蛋白质印迹技术,选用中国主栽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5℃低温胁迫7 d期间叶片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 为研究低温胁迫对木薯叶片抗氧化酶表达水平的影响,运用蛋白质印迹技术,选用中国主栽木薯品种华南205(SC205)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5℃低温胁迫7 d期间叶片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4种酶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胁迫前期,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酶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SOD及GR在胁迫3 d时表达量最高,APX在胁迫5 d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OD在胁迫4 d的表达水平最高。达到最高值后,APX及SOD表达水平呈下降后又上升趋势,而GR及POD的表达水平则一直下降。该研究结果和方法可为进一步认识木薯耐低温的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低温胁迫 蛋白质印迹技术 叶片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缓冲液对蛋白质印迹的影响
14
作者 周建 王小行 +1 位作者 高小平 mail.sc.cninfo.net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1-332,共2页
利用三种转移缓冲液 ,分别以半干和湿转法 ,检测癌基因产物Bcl 2 ,并获得不同强度的印迹结果 .不含SDS的转移缓冲液转移效果明显优于含SDS的转移缓冲液 ,且SDS含量越高印迹带越弱 ;此外 ,半干转移与湿转相比 ,可大大缩短转移时间 。
关键词 蛋白质印迹 转移缓冲液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免疫印迹快速测定猪肺炎支原体抗原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车巧林 胡芳 +2 位作者 沈晓红 董彦鹏 靳蒙蒙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第1期14-18,共5页
为建立快速测定猪肺炎支原体抗原含量的方法,试验应用P46单抗建立不同CCU含量的猪肺炎支原体抗原蛋白免疫印迹图谱,测定不同批次的猪肺炎支原体抗原CCU含量,并与Western blot(WB)测定的CCU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曝光5 s,107 CCU/mL含量以... 为建立快速测定猪肺炎支原体抗原含量的方法,试验应用P46单抗建立不同CCU含量的猪肺炎支原体抗原蛋白免疫印迹图谱,测定不同批次的猪肺炎支原体抗原CCU含量,并与Western blot(WB)测定的CCU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曝光5 s,107 CCU/mL含量以上的猪肺炎支原体抗原在46 kDa处有条带,且条带粗细、明暗程度随着CCU含量的增高而增强;中试生产的7批抗原中,有3批抗原CCU和WB 2种方法测定的含量相同,两批抗原测定的含量基本相同;两批抗原测定的含量有差异,但差值在1.5~5.0倍之间。结果表明,WB可用于猪肺炎支原体抗原含量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免疫印迹 快速测定 猪肺炎支原体 抗原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U-Box蛋白质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浩 李莉云 +3 位作者 白辉 曹英豪 王宪云 刘国振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08-1214,共7页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U-Box基因,其编码蛋白大部分是泛素系统中决定底物特异性识别的E3蛋白,其构象与RING-finger极其相似.U-Box蛋白质能促进底物蛋白泛素化降解,对细胞内异常蛋白的降解及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稻基因组... 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U-Box基因,其编码蛋白大部分是泛素系统中决定底物特异性识别的E3蛋白,其构象与RING-finger极其相似.U-Box蛋白质能促进底物蛋白泛素化降解,对细胞内异常蛋白的降解及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稻基因组中有77个U-Box蛋白质,系统了解它们的表达可为功能研究提供数据.制备针对水稻U-Box蛋白质的抗体,了解水稻中U-Box蛋白质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信息,为功能研究积累数据.选取了4个水稻U-Box蛋白质,其共同结构特点为U-Box结构在N端,C端有ARM结构.用计算机软件预测抗原决定簇,细菌体系体外表达、纯化U-Box蛋白质的片段,免疫动物制备多克隆抗体,用Westernblotting检测U-Box蛋白质在水稻品种93-11苗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分蘖期根和茎、孕穗期剑叶和幼穗、开花期剑叶和穗子、成熟期剑叶和种子中的表达,并与EST数据库中公布的U-Box蛋白质EST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体外克隆表达后,获得了纯化的蛋白质,制备的抗体特异性强,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可见一条明显的主带,其中Os06g01304和Os12g38210两个蛋白质的表观分子质量与预测分子质量相符,Os01g66130和Os08g01900两个蛋白质的表观分子质量低于预测分子质量.4个U-Box蛋白质在水稻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或部位基本上是组成型表达,且表达量接近.对NCBI上公布的来自274个文库100万条以上的EST进行分析,可以看出4个U-Box蛋白质EST的数量分布大致均匀,与Westernblotting结果揭示的组成型表达平行,与ATPase、HSP81-3、EGF-1alpha和RuBisCo等对照基因相比,U-Box基因的EST数目相对很少,说明它们属于低丰度转录的基因.选取了4个水稻U-Box蛋白质,通过抗原决定簇预测,表达片段蛋白,制备了特异性抗体,证明了这一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利用抗体对水稻不同发育时期材料进行蛋白质表达谱研究,发现这些U-Box蛋白质呈组成型表达,与EST数据揭示的结果具有平行性.所制备的抗体也为相关功能研究,如免疫共沉淀、ChIP-on-chip、Pull-down以及在抗病、抗逆反应中U-Box蛋白质的表达等,积累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U—Box 蛋白质表达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射线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定德 陈杞 +5 位作者 韩玲 蔡建明 傅志超 李百龙 黄越承 林亚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42-744,共3页
目的 :探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总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35 3只 BAL B/ c小鼠分为照射组及对照组 ,照射组经 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 ,病理证实出现白血病者为癌变组 ,未出现任何肿瘤者为未癌变组 ;对照... 目的 :探讨γ射线体外诱发的白血病小鼠胸腺细胞总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变化。方法 :35 3只 BAL B/ c小鼠分为照射组及对照组 ,照射组经 6 0 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 ,病理证实出现白血病者为癌变组 ,未出现任何肿瘤者为未癌变组 ;对照组为正常 BAL B/ c小鼠 ,未经γ射线照射 ,与照射组同步喂养。分离胸腺细胞 ,应用免疫沉淀法及 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 结果 :癌变组胸腺细胞中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总体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未癌变组 ,尤以相对分子质量 (4 7.5~ 83)× 10 3及 32 .5× 10 3附近蛋白变化最为明显 ;相对分子质量为 35× 10 3的蛋白在癌变组中酪氨酸磷酸化明显 ,而在对照组及未癌变组中未检测到磷酸化的发生。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Γ射线诱发 小鼠 胸腺细胞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 免疫沉淀法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蛋白质印迹杂交检测人和猪的旋毛虫感染
18
作者 王蕾(编译) 《中国猪业》 2012年第12期72-72,共1页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病,是由旋毛虫属寄生虫引起的,该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为了确诊,需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检测验证人和猪血清样品EUSA检测阳性样品,因为ELISA检测结果有许多假阳性。这个研究的目的是鉴定在感染人和猪的血清中大量存... 旋毛虫病是人畜共患病,是由旋毛虫属寄生虫引起的,该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为了确诊,需用蛋白质印迹杂交检测验证人和猪血清样品EUSA检测阳性样品,因为ELISA检测结果有许多假阳性。这个研究的目的是鉴定在感染人和猪的血清中大量存在的旋毛虫特异抗原,界定一个检测旋毛虫的特异方法[通过蛋白质印迹杂交(westernblots)检测方法检测感染宿主血清],可以将假阳性血清与真阳性血清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感染 蛋白质印迹 杂交检测 血清样品 异性 印迹杂交 阳性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方法初步研究喉癌相关基因LCRG1的功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章晓鹏 肖志强 +6 位作者 李萃 李建玲 余艳辉 欧阳咏梅 冯雪萍 张鹏飞 陈主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8-516,共9页
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的喉癌相关基因LCRG1,对不表达该基因的喉癌细胞系(Hep-2)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软件分析推测,LCRG1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地研究LCRG1的功能,应用RT-PCR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经多次传代的Hep... 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的喉癌相关基因LCRG1,对不表达该基因的喉癌细胞系(Hep-2)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软件分析推测,LCRG1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地研究LCRG1的功能,应用RT-PCR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经多次传代的Hep-2/LCRG1细胞,仍表达LCRG1,且LCRG1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抽提Hep-2/LCRG1和Hep-2/pcDNA3.1(+)细胞系总蛋白质,应用固相pH梯度(IPG)双向凝胶电泳(2DGE),结合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的免疫印迹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Hep-2/LCRG1和Hep-2/pcDNA3.1(+)细胞系的总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合免疫印迹反应、软件分析和质谱技术识别并鉴定了13个差异反应的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等过程.推测LCRG1可能是通过调节这些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去磷酸化状态,参与细胞增殖、代谢和凋亡等过程的调控,而发挥抑瘤作用.这为全面、真实地揭示LCRG1抑瘤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RG1基因 Hep-2/LCRG1细胞系 Hep-2/pcDNA3.1(+)细胞系 双向凝胶电泳 MALDI-TOF-MS 免疫印迹 酪氨酸磷酸化蛋白质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细胞中p53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巍 肖志强 +8 位作者 陈主初 李建玲 张鹏飞 冯雪萍 易红 余艳辉 唐新科 刘清萍 梁宋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28-634,共7页
鼻咽癌中p5 3基因突变罕见 ,但绝大部分鼻咽癌中存在p5 3蛋白过表达 /聚集且功能失活 .然而 ,到目前为止p5 3蛋白失活的机制仍然不清楚 .为揭示鼻咽癌中p5 3蛋白功能失活的机制 ,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富集鼻咽癌细胞系HNE1和HNE2的p5 ... 鼻咽癌中p5 3基因突变罕见 ,但绝大部分鼻咽癌中存在p5 3蛋白过表达 /聚集且功能失活 .然而 ,到目前为止p5 3蛋白失活的机制仍然不清楚 .为揭示鼻咽癌中p5 3蛋白功能失活的机制 ,采用免疫共沉淀技术分别富集鼻咽癌细胞系HNE1和HNE2的p5 3结合蛋白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对免疫沉淀复合物进行分离 ,从胶中切取p5 3结合蛋白条带 ,胶内酶解后进行电喷雾串联质谱 (LC ESI MS/MS)分析 ,得到相应的肽序列标签 (peptidesequencetags ,PST) ,通过搜索数据库在鼻咽癌细胞系中鉴定了 9个p5 3结合蛋白 .分别是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家族成员GRP 78和GRP 75、HSP90家族成员GRP 94、核纤层蛋白A/C (LaminA/C)、α actinin 4、Ezrin/Cytovillin、DNA复制准许因子 /MCM3蛋白 (DNAreplicationlicensingfactor/minichromosomemaintenance 3protein ,MCM3)、CD98/ 4F2heavychain和蛋白激酶C (PKC) .并用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技术对HNE1细胞蛋白条带 3鉴定的p5 3相互作用蛋白之一HSP78进行了验证 .首次在鼻咽癌细胞中鉴定了 9个p5 3结合蛋白 ,为阐明鼻咽癌中p5 3蛋白聚集及失活的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和线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鼻咽癌 免疫共沉淀 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相互作用蛋白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