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乳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及其对乳制品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晶 韩清波 陈连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24-626,共3页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牛乳中主要的内源酶,它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和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抑制剂等构成了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任何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因素都可以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牛乳中主要的内源酶,它与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和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抑制剂等构成了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任何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因素都可以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从而对乳制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如UHT奶的凝胶化、变苦及干酪成熟、风味变化等。除了热处理会使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发生变化外,高压处理、外源蛋白酶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乳品品质产生作用。对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动力学变化的研究,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变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研究乳品品质变化提供了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酶 纤维蛋白溶解酶体系 动力学方程:乳品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溶解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志良 张皙 +3 位作者 许迅 孙晓东 王方 吴迺川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 (简称纤溶酶 )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 (PVD)。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 8、4、4只 ,均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 1U和透明质酸酶 2 0U ,B组纤溶酶 1U ,C组... 目的 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 (简称纤溶酶 )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 (PVD)。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A、B、C三组各 8、4、4只 ,均右眼为实验眼 ,左眼对照。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内注射纤溶酶 1U和透明质酸酶 2 0U ,B组纤溶酶 1U ,C组透明质酸酶 2 0U ,对照眼均注射BSS液。术后 7天内行B超、ERG、扫描及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 扫描电镜确诊A组实验眼完全性PVD 10 0 %,B组实验眼部分性PVD 75 %,C组实验眼及对照眼无PVD。实验及对照眼ERG振幅无明显下降 (P >0 0 5 ) ,透射电镜等检查无眼内毒性。结论 纤溶酶 1U联合透明质酸酶 2 0U兔玻璃体腔内注射能诱导出完全性PVD ,且无眼内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酶 透明质酸 玻璃体后脱离 PVD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发酵食品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 被引量:3
3
作者 施庆珊 陈仪本 +1 位作者 欧阳友生 谢小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49-453,共5页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溶解血纤维蛋白凝块的药物。近年来在许多不同的亚洲传统酿造食品如日本纳豆、豆腐、泡菜、韩国大豆酱、食用磨菇酱、发酵虾酱和酱油等中均发现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并且从中分离纯化出这种酶。本文重点介绍纳豆激酶、... 纤维蛋白溶解酶是溶解血纤维蛋白凝块的药物。近年来在许多不同的亚洲传统酿造食品如日本纳豆、豆腐、泡菜、韩国大豆酱、食用磨菇酱、发酵虾酱和酱油等中均发现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并且从中分离纯化出这种酶。本文重点介绍纳豆激酶、豆豉纤溶酶和发酵虾酱等纤溶酶的生物化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酶 发酵食品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溶解酶SPFE-I的溶栓活性及纤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秦芸桦 张涛 江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12-413,417,共3页
采用体外实验和SDS-PAGE电泳法对纤维蛋白溶解酶SPFE-I的溶栓活性、抗凝活性及纤溶机理进行了研究。体外实验证明,该酶终浓度为0.12U/mL时具有体外抗凝血作用,血块在1.5U/mL酶液中的溶解率为72%;采用SDS-PAGE电泳法研究发现,该酶可以水... 采用体外实验和SDS-PAGE电泳法对纤维蛋白溶解酶SPFE-I的溶栓活性、抗凝活性及纤溶机理进行了研究。体外实验证明,该酶终浓度为0.12U/mL时具有体外抗凝血作用,血块在1.5U/mL酶液中的溶解率为72%;采用SDS-PAGE电泳法研究发现,该酶可以水解纤维蛋白原的β、γ链,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形成纤维蛋白溶解酶,并降解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酶-I 溶栓 纤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溶解酶对干酪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白英 萨仁高娃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28,共4页
采用质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成熟期干酪质构特性及微观组织状态进行测定,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对成熟期干酪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干酪的质构特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成熟期干酪样品质构特性指标变化明显(P<0.05)... 采用质构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成熟期干酪质构特性及微观组织状态进行测定,研究纤维蛋白溶解酶对成熟期干酪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组干酪的质构特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成熟期干酪样品质构特性指标变化明显(P<0.05)。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酪中脂肪颗粒趋于凝聚,且在120 d时从凝胶网络结构中游离出来,同时干酪空隙略微减小,使得干酪组织结构更加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酶 干酪 质构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cillus sp.nov SK006中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6
作者 秦芸桦 沐万孟 江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24,共3页
利用PCR技术从Bacillus sp.nov SK006中扩增得到纤维蛋白溶解酶(Fibrinolitic enzymes,FE)基因的DNA片段,将其连接到pMD-T载体上,经测序后克隆至载体PET-22b(+),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得到的重组菌能高效表达FE。诱导表达后,SDS-PAG... 利用PCR技术从Bacillus sp.nov SK006中扩增得到纤维蛋白溶解酶(Fibrinolitic enzymes,FE)基因的DNA片段,将其连接到pMD-T载体上,经测序后克隆至载体PET-22b(+),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得到的重组菌能高效表达FE。诱导表达后,SDS-PAGE显示,重组FE分子量约为28 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纤维蛋白溶解酶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者纤维蛋白溶解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齐新 刘克强 +3 位作者 刘丽 黄繁嫱 刘丽芸 李家增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9年第2期67-68,10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首次AMI者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U)溶栓治疗,测定溶栓前、及溶栓后0.5、6、12、24、72小时的血浆总体纤维蛋白溶解活力(G...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各指标的变化.方法 首次AMI者26例,男性17例、女性9例,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U)溶栓治疗,测定溶栓前、及溶栓后0.5、6、12、24、72小时的血浆总体纤维蛋白溶解活力(GFC)、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G)、组织型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因子(t-PA)及其抑制因子(PAI)水平.结果(1)血浆Fg、PLG浓度在尿激酶静脉注射后6小时显著降低至治疗前的50%,在24~72小时又逐渐回升至治疗前水平,72小时Fg浓度超过治疗前(P<0.05);血浆GFC、PAI则在治疗后0.5小时立即升高至峰值水平,在6~72小时迅速下降甚至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而t-PA水平在治疗后有所升高但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2)溶栓治疗后临床再灌注与无再灌注组血浆GFC的峰值水平及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浆GFC水平比其他指标更能揭示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对体内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机制,溶栓治疗后血浆总体纤维蛋白溶解活力被激活的程度及时间是决定临床再灌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溶栓治疗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治疗后 t—PA 再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 水平 纤维蛋白溶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肾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的纯化和部分鉴定
8
作者 王黄儒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11-15,共5页
采用肝素—Sepharose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自鼠肾提取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产率5.1×10^(-5)%。在还原和非还原状态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电泳酶谱分析均呈单一区带,证实产物仍保持单链状态。测得其分子量为70000。纤维平板... 采用肝素—Sepharose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自鼠肾提取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酶,产率5.1×10^(-5)%。在还原和非还原状态下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电泳酶谱分析均呈单一区带,证实产物仍保持单链状态。测得其分子量为70000。纤维平板试验和无纤维蛋白溶酶原纤维平板试验证实其活性依赖于纤维蛋白溶酶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纤维蛋白原激活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溶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凝血-纤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锐 魏文宁 +3 位作者 沈迪 王爱莲 刘仲萍 杨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2-364,共3页
实验以川芎嗪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酶活性的影响来探讨其活血化瘀机理.结果表明:川芎嗪对凝血过程中的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生成及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川芎嗪对纤溶酶原无直接激活作用,但能加速或增... 实验以川芎嗪对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酶活性的影响来探讨其活血化瘀机理.结果表明:川芎嗪对凝血过程中的凝血活酶和凝血酶的生成及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川芎嗪对纤溶酶原无直接激活作用,但能加速或增加尿激酶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或者增强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作用.因而川芎嗪对凝血-纤溶系统酶活性的影响是其活血化瘀机制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凝血 尿激 纤维蛋白溶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最佳组合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琪 韩静 严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导大鼠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应用的最佳浓度,为下一步进行药物玻璃体溶解术后白内障动物模型的药物剂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健...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透明质酸酶诱导大鼠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确定纤溶酶和透明质酸酶联合应用的最佳浓度,为下一步进行药物玻璃体溶解术后白内障动物模型的药物剂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健康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6只,右眼均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内注射纤溶酶0.15U+透明质酸酶5U,B组注射纤溶酶0.25U+透明质酸酶5U,C组注射纤溶酶0.50U+透明质酸酶5U,左眼玻璃体内均注射眼用平衡盐液10μL。注药前后常规行裂隙灯、直接眼底镜检查观察眼部一般情况,7d后处死动物并摘取眼球标本做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玻璃体视网膜内界膜和视网膜组织结构的情况。结果各组实验眼裂隙灯检查均未发现明显眼内炎症反应。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各组实验眼均有不同程度PVD的发生,其中A组出现部分性PVD占5/6,完全性PVD占1/6;B组出现部分性PVD占1/3,完全性PVD占2/3;C组均出现完全性PVD,发生率为100%;对照眼均未见PVD发生。A、B、C3组实验眼出现完全性PVD的总发生率为61.1%(11/18),与3组对照眼(0/18)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组实验眼出现完全性PVD的发生率为100%(6/6)与A组实验眼16.67%(1/6)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光学显微镜检查各组注射眼均未发现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结论玻璃体内联合注射0.50U纤溶酶和5U透明质酸酶诱导玻璃体液化和完全性PVD发生的效果最好,对眼内组织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酶 透明质酸 玻璃体液化 玻璃体后脱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云 张柏根 张纪蔚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278-282,共5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发病机制 细胞外基质 蛋白溶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疱疮基础研究新进展
12
作者 陈谦明 李秉琦 贾问炬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40-344,共5页
目前认为寻常性天疱疮(PPV)的光镜病理特点均是由有特征性的超微结构改变发展而来;天疱疮抗原为糖蛋白,而且可能就是上皮细胞间的粘合物质;天疱疮抗体以IgG类为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组织中的IgG抗体对PPV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 目前认为寻常性天疱疮(PPV)的光镜病理特点均是由有特征性的超微结构改变发展而来;天疱疮抗原为糖蛋白,而且可能就是上皮细胞间的粘合物质;天疱疮抗体以IgG类为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组织中的IgG抗体对PPV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抗细胞间粘合物质的抗体,已建立PPV动物模型;人类白细胞抗原研究表明PPV患者HLA-DR_4表达频率增高;在(束束)层松解的病理机制中,抗原抗体的交叉结合可能是原发性的,而纤维蛋白溶解酶和补体的作用可能是继发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超微结构 免疫学 蛋白溶解酶 病理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龙肽对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贺伟 王占彬 +1 位作者 杨少哲 毛薇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年第4期61-63,共3页
地龙又名蚯蚓(earthworm),为常用的动物类中药,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地龙肽是地龙体内小分子量多肽的总称,种类繁多,生物学功能复杂多样。人们已从地龙体内提取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如纤维蛋白溶... 地龙又名蚯蚓(earthworm),为常用的动物类中药,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临床应用广泛。地龙肽是地龙体内小分子量多肽的总称,种类繁多,生物学功能复杂多样。人们已从地龙体内提取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肽类,如纤维蛋白溶解酶、催产素相关肽、肌肉运动活性肽、抗菌肽等。由于地龙肽对蛋白质有较强的水解活性,可以将蛋白质变为易被机体吸收的小分子活性多肽和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多肽 动物类 地龙 纤维蛋白溶解酶 小分子量 生物学功能 临床应用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沙蚕工厂化苗种繁育与规模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洪欣 车轼 +2 位作者 明秀云 王淑生 刘志海 《河北渔业》 2007年第1期29-36,共8页
关键词 生态养殖技术 沙蚕科 苗种繁育 纤维蛋白溶解酶 规模化 工厂化 渤海湾 天然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止血环酸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15
作者 蔡惠玲 《医药导报》 CAS 1988年第1期34-35,共2页
自从1893年Dastre发现纤维素溶解现象以来,对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min)与炎症的研究有不少报告。1962年,罔本氏等发现止血环酸(tranexamic acid),并根据纤维蛋白溶解酶与炎症关系的理论,而将本品广泛应用于出血、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自从1893年Dastre发现纤维素溶解现象以来,对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min)与炎症的研究有不少报告。1962年,罔本氏等发现止血环酸(tranexamic acid),并根据纤维蛋白溶解酶与炎症关系的理论,而将本品广泛应用于出血、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报告提到,止血环酸可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佐佐木等认为,正常扁桃体组织中存在着纤溶能抑制物质,而在急性扁桃体炎时该组织中的抗纤溶作用降低,提示上呼吸道感染时投用抗纤溶作用的制剂可以取效。止血环酸是具强力的抗纤溶酶作用的药物,据此,作者对止血环酸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感染 炎症 病理 止血环酸 纤维蛋白溶解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乳房炎对绵羊乳成分变化的影响
16
作者 G.Leitner 栗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4年第12期44-44,共1页
笔者研究了隐性乳房炎对同腺体水平绵羊产奶量及其成分的影响机制。采用 36头单侧乳房被经过标记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以色列 -阿萨福奶绵羊 ,选择另一侧未被感染的乳房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被感染一侧乳房的产奶量显著低于另... 笔者研究了隐性乳房炎对同腺体水平绵羊产奶量及其成分的影响机制。采用 36头单侧乳房被经过标记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的以色列 -阿萨福奶绵羊 ,选择另一侧未被感染的乳房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 :被感染一侧乳房的产奶量显著低于另一侧的产奶量 (分别为 0 .36和 0 .76kg/次挤奶 ) ,奶中体细胞记数和 N-乙酰 -β-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高于另一侧。被感染的乳腺中的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另一侧的乳腺 ,而纤溶酶原活性及其与纤维蛋白溶解酶的比例却显著降低。Ca2 +浓度差异不显著 ,但被感染乳腺中 Ca2 +活性却显著降低 ,月示蛋白胨浓度是未被感染乳腺中的 2 .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乳房炎 绵羊 乳成分 产奶量 体细胞记数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 纤维蛋白溶解酶 钙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鹅曲霉菌病的防制
17
作者 李世常 《北方牧业》 2015年第21期28-28,共1页
曲霉菌病是水禽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又名霉菌性肺炎。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在鸭鹅主要发生于幼龄鸭鹅,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很高,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鹅多为散发。本病在我国南方较多发生,北方多见于地面育雏的鸭鹅群。最常见... 曲霉菌病是水禽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又名霉菌性肺炎。多种禽类和哺乳动物均可感染。在鸭鹅主要发生于幼龄鸭鹅,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很高,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鹅多为散发。本病在我国南方较多发生,北方多见于地面育雏的鸭鹅群。最常见且致病性最强的为烟曲霉菌,其孢子在自然界分布较广泛,常污染垫草及饲料(图1)。除此之外,也可能由其他曲霉引起感染,如黄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菌病 致病性 烟曲霉菌 急性经过 蛋白溶解酶 鹅群 真菌病 急性病例 干酪样 霉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和抗凝血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18
作者 雍锐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56-62,共7页
凝血和抗凝血是血液系统的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生理性防御反应,对机体都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凝血反应是防止小血管损伤后的出血,从而避免失血。抗凝血反应是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发生凝固,从而保证血流的通畅。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血液的... 凝血和抗凝血是血液系统的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生理性防御反应,对机体都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凝血反应是防止小血管损伤后的出血,从而避免失血。抗凝血反应是防止血液在血管内发生凝固,从而保证血流的通畅。在一般正常情况下,血液的凝固主要是:小血管受损后,首先出现血管的收缩反应,阻碍血流,从而产生暂时性的止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临床意义 凝血因子 小血管 凝血机制 抗凝血系统 胶原组织 纤维蛋白溶解酶 外源性凝血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