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杂交种与亲本雌穗花器官形成期蛋白差异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宝健 宋方威 +3 位作者 冯万军 隋志鹏 孙其信 倪中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5-854,共10页
为探讨玉米穗粒数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的花器官形成期雌穗为材料,采用高通量的2-DE和MALDI TOF MS技术,建立蛋白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在检测到的1290个蛋白... 为探讨玉米穗粒数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豫玉22及其亲本综3和87-1的花器官形成期雌穗为材料,采用高通量的2-DE和MALDI TOF MS技术,建立蛋白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质谱鉴定。结果显示,在检测到的1290个蛋白点中,有114个(8.84%)在杂交种与亲本之间的表达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表现单亲沉默、偏高亲、中亲表达、偏低亲、杂种上调、杂种下调、亲本特异和杂种特异表达模式的蛋白点分别为27、25、15、13、11、11、10和2个。另外,成功鉴定出其中的104个差异表达蛋白点,涉及代谢、信号转导、能量、转录、蛋白质合成、蛋白运输与储藏、细胞生长与分裂、细胞结构、抗病防御、次生代谢、转座子及功能未知和假定蛋白等12个功能类别。玉米杂交种与亲本蛋白在丰度上的明显差异及涉及多个功能类别,可能与玉米穗粒数杂种优势的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雌穗 杂种优势 蛋白差异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组织和胰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金红 狄扬 +2 位作者 陈耀辉 傅德良 杨芃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2-307,共6页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生物质谱技术,对12对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品、3个胰腺良性疾病样品、3个正常胰腺组织样品的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了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发现了30个差异...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生物质谱技术,对12对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品、3个胰腺良性疾病样品、3个正常胰腺组织样品的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和鉴定,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了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发现了3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MALDI-TOF-MS/MS技术对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鉴定,共有24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15个蛋白质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9个蛋白质表达下调.这些蛋白质与胰腺癌的发生相关,可能成为胰腺癌的分子标志物和药物治疗的靶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蛋白质组差异表达 双向凝胶电泳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凯 蒋晨 +4 位作者 陈奇 陈勇辉 陈海戈 叶惟靖 黄翼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84-688,共5页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不同分期的膀胱癌患者治疗和预后有明显不同。本研究旨在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建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invasive bladder can...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不同分期的膀胱癌患者治疗和预后有明显不同。本研究旨在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建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invasive bladder cancer)的差异蛋白质表达谱,并鉴定获得相关蛋白。方法:对30例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及2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进行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即利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分离二者总蛋白质后,经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鉴定差异蛋白质。结果:比较分析了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的2-DE图谱,找到差异蛋白质点,对60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分析。结论:成功鉴定了43个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的差异蛋白,其中一些与肿瘤的生长、黏附、凋亡以及浸润转移相关,为进一步揭示膀胱癌进展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蛋白质组学 差异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的蛋白质组学
4
作者 张娟 卜旺雨 齐义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0-1108,共9页
大部分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差,是导致我国华北地区ESCC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亟需筛查ESCC特异性、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以期用于ESCC早期诊断、个体化分... 大部分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差,是导致我国华北地区ESCC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亟需筛查ESCC特异性、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以期用于ESCC早期诊断、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价.与相对稳定、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组不同,蛋白质组具有时空变化特性,由此构成生命活动复杂性的物质基础.在病理情况下,蛋白质组能够精确反映患病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因此为疾病的监测提供了窗口.本文总结了ESCC蛋白质组研究现状及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谱,并探讨了ESCC候选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蛋白质组 蛋白差异表达谱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