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性耕作下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土壤呼吸、碳平衡及经济-环境效益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熊瑛 王龙昌 +3 位作者 赵琳璐 杜娟 张赛 周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53-1662,共10页
垄作和秸秆覆盖是实现西南丘陵区旱地农田稳产高产和固碳的适宜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探讨该保护性耕作模式下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土壤碳排放的特征,对平作无覆盖(T)、垄作无覆盖(R)、平作+秸秆半量覆盖(TS1)、垄作+秸秆半量覆盖(RS1... 垄作和秸秆覆盖是实现西南丘陵区旱地农田稳产高产和固碳的适宜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探讨该保护性耕作模式下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土壤碳排放的特征,对平作无覆盖(T)、垄作无覆盖(R)、平作+秸秆半量覆盖(TS1)、垄作+秸秆半量覆盖(RS1)、平作+秸秆全量覆盖(TS2)、垄作+秸秆全量覆盖(RS2)6种耕作模式下西南紫色土丘陵区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土壤呼吸、粮食产量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农田碳平衡及经济-环境效益,为量化评估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整个间套作系统内,蚕豆、玉米和甘薯全生育期内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3.704μmol·m^(-2)·s^(-1)、4.847μmol·m^(-2)·s^(-1)和4.606μmol·m^(-2)·s^(-1),垄作降低了3种作物的农田土壤呼吸速率(P<0.05),秸秆覆盖则增加了土壤呼吸(P<0.05),垄作和秸秆覆盖配合使用后土壤呼吸总量和微生物呼吸总量增加(P<0.05)。保护性耕作促进三熟制农田生态系统内作物固碳;土壤-作物系统碳平衡表现为碳汇,RS2、TS2、RS1、TS1、R分别较T高25.41%、25.37%、9.84%、26.74%、13.26%。与平作相比,垄作和秸秆覆盖提高了粮食产量,以RS2(17 460.45 kg·hm^(-2))最高,TS2(16 498.73 kg·hm^(-2))次之。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农田生产每千克籽粒释放CO_2量处理间表现为T(1.88 kg?kg^(-1))>TS1(1.83 kg?kg^(-1))>R(1.76kg?kg^(-1))>TS2(1.75 kg?kg^(-1))>RS1(1.69 kg?kg^(-1))>RS2(1.68 kg?kg^(-1))。垄作和秸秆覆盖提高了套作的经济-环境效益,秸秆覆盖量越高,经济-环境效益越好。从农田碳平衡和经济-环境效益综合考虑,垄作结合秸秆全量覆盖(RS2)具有最大的碳汇能力和最优的经济-环境效益,可以优先作为该地区农田实现固碳增汇减排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碳平衡 碳汇 经济-环境效益 蚕豆/玉米/甘薯三熟制 保护性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榨菜=玉米=甘薯”高效种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2
作者 周翠萍 崔健 宋永飞 《上海农业科技》 2013年第3期135-135,138,共2页
"蚕豆+榨菜=玉米=甘薯"是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做到了蔬菜作物与粮食作物、高秆作物与矮生作物的合理搭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达到了一年四种四收、周年高效的目的。现对该模式的产量效益、茬口配置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介... "蚕豆+榨菜=玉米=甘薯"是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做到了蔬菜作物与粮食作物、高秆作物与矮生作物的合理搭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达到了一年四种四收、周年高效的目的。现对该模式的产量效益、茬口配置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榨菜 玉米 甘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甘薯三熟套作施肥技术
3
作者 罗海彬 《农业科技通讯》 1997年第6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玉米甘薯 套作 施肥 三熟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旱地几种复种方式的周年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秀英 黄国勤 +1 位作者 苏艳红 刘隆旺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1期19-21,共3页
为了筛选合理优化的耕作制度,充分挖掘红壤旱地作物生产潜力。作者于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在江西农业大学红壤旱地上进行了几种复种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蚕豆-玉米/甘薯"的生产力、光能利用率和光合生产力及能量转... 为了筛选合理优化的耕作制度,充分挖掘红壤旱地作物生产潜力。作者于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在江西农业大学红壤旱地上进行了几种复种方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蚕豆-玉米/甘薯"的生产力、光能利用率和光合生产力及能量转化效率最高,其次是"蚕豆-大豆/甘薯",而"蚕豆-西瓜-玉米"和"蚕豆-西瓜-绿豆"两种复种方式的效益则相对较差。(2)经主成分分析,"蚕豆-玉米/甘薯"综合效益最佳,"蚕豆-大豆/甘薯"次之,二者能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保证增产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是比较适宜在旱地上推广应用的耕作制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复种 甘薯 蚕豆 玉米 周年生产 耕作制度 方式 生态经济效益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旱地一年三熟亩产粮食超千斤的经验
5
作者 章壬 程洪 关欣 《浙江农业科学》 1961年第8期376-377,共2页
桐庐县太平公社新春生产队,是一个山高、土薄、人多、地少的山区队。该队解放前总共只有35亩山地,年产粮食9,500斤;解放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粮食产量直线上升,特别是公社化以来,认真貫彻了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的方针,耕地面积逐年扩大,... 桐庐县太平公社新春生产队,是一个山高、土薄、人多、地少的山区队。该队解放前总共只有35亩山地,年产粮食9,500斤;解放后,在党的英明领导下,粮食产量直线上升,特别是公社化以来,认真貫彻了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的方针,耕地面积逐年扩大,复种指数迅速提高。1960年耕地面积扩大到165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产量 一年三熟 三熟制 耕作制度 玉米产量 春粮 甘薯 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