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筋混凝土开裂角软化薄膜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季韬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1-516,共6页
开裂角介于固定角和转动角之间,是裂缝实际的开展方向角。通过建立平衡方程、协调方程、钢筋和混凝土本构方程、泊松比效应系数方程,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开裂角软化薄膜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拉应变与压应变的相互作用。本文还给出从应力到应... 开裂角介于固定角和转动角之间,是裂缝实际的开展方向角。通过建立平衡方程、协调方程、钢筋和混凝土本构方程、泊松比效应系数方程,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开裂角软化薄膜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拉应变与压应变的相互作用。本文还给出从应力到应变的计算方法,与传统从应变到应力的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须进行反复试算,计算简便。通过与8块钢筋混凝土薄板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提出开裂角软化薄膜模型及其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裂角软化薄膜模型 本构关系 泊松效应 钢筋混凝土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向耦合模原理光栅的薄膜模型研究
2
作者 余华清 姜向东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0-53,共4页
提出了将Round方法与薄膜理论相结合的多层薄膜模型,将光纤光栅看成一多层薄膜体系,每层薄膜用界面传输矩阵和膜层传输矩阵表示,将每层的传输矩阵相乘后得到光栅的总传输矩阵,用它分析了基于反向耦合模原理的各光纤光栅。数值计算结果表... 提出了将Round方法与薄膜理论相结合的多层薄膜模型,将光纤光栅看成一多层薄膜体系,每层薄膜用界面传输矩阵和膜层传输矩阵表示,将每层的传输矩阵相乘后得到光栅的总传输矩阵,用它分析了基于反向耦合模原理的各光纤光栅。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计算方法简单,而且和耦合模理论吻合得很好,可以用此模型来分析光纤光栅的各种参数对光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通信 光纤光栅 多层薄膜模型 传输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薄膜模型充气自动控制系统
3
作者 高泽普 沈超 +1 位作者 华军 陈佳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0-72,共3页
该文从某项目充气薄膜模型充气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过程出发,阐述了较低气压应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过程,以及实现过程压力稳定的处置措施。
关键词 充气薄膜模型 自动控制 PLC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薄膜干涉模型进行蝴蝶彩色效果物理绘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付坤 郑昌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2-1090,共9页
针对当前蝴蝶彩色效果绘制方法的真实感问题,提出一种应用薄膜干涉模型的真实感绘制方法.首先根据蝴蝶表面脊突结构构造多层薄膜模型;然后利用多层薄膜干涉原理模拟光在薄膜内部的多次反射、透射形成的混合散射特性,其中,菲涅尔公式被... 针对当前蝴蝶彩色效果绘制方法的真实感问题,提出一种应用薄膜干涉模型的真实感绘制方法.首先根据蝴蝶表面脊突结构构造多层薄膜模型;然后利用多层薄膜干涉原理模拟光在薄膜内部的多次反射、透射形成的混合散射特性,其中,菲涅尔公式被引入以解释反射或透射波的幅值变化,微表面散射因子被创造性地引入来模拟蝴蝶粗糙表面的各向异性特性;最后通过全波长光谱建模增强干涉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将该算法与光线追踪渲染框架相结合,构建了可应用于光线追踪器的波动双向散射分布函数干涉模型,以精确地模拟光的幅值和相位变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绘制出较为逼真的蝴蝶彩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彩色 薄膜干涉模型 菲涅尔公式 微表面散射 各向异性 波动双向散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直喷汽油机涡旋喷油器油束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剑 蒋德明 +1 位作者 廖世勇 王锡斌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9-292,共4页
根据燃油薄膜模型和表面波破碎理论,在KIVA3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计算缸内直喷汽油机高压涡旋喷油器油束特性的模型。对原模型进行了改进和简化,并加入了初始喷雾的计算模块。采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油束特性的主要参数,包括主喷雾和... 根据燃油薄膜模型和表面波破碎理论,在KIVA3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于计算缸内直喷汽油机高压涡旋喷油器油束特性的模型。对原模型进行了改进和简化,并加入了初始喷雾的计算模块。采用该模型可以计算出油束特性的主要参数,包括主喷雾和初始喷雾的贯穿度、油束索特平均直径(SMD)等,并应用此模型计算了高压涡旋喷油器在两种不同工况下的油束外形结构和油束特性参数。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经过改进的油束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燃油薄膜参数(包括薄膜厚度和速度);通过引入初始喷雾,使喷雾外形和索特平均直径的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喷汽油机 高压涡旋喷油器 油束模型 表面波破碎理论 燃油薄膜模型 燃油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化薄膜元理论的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纯扭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聪 李立峰 +1 位作者 王连华 石雄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7-106,共10页
为解决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在纯扭作用下的全过程受力问题,基于软化薄膜元模型(SMMT),结合该桥型的结构及受力特点,建立了一组充分满足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及材料本构关系的方程组,根据波形钢腹板未屈服与已屈服两种情况,方程中分... 为解决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在纯扭作用下的全过程受力问题,基于软化薄膜元模型(SMMT),结合该桥型的结构及受力特点,建立了一组充分满足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及材料本构关系的方程组,根据波形钢腹板未屈服与已屈服两种情况,方程中分别以剪力流连续与剪应变连续来描述钢腹板与混凝土翼板之间的协调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求解上述方程组的程序框图,由此建立了针对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的纯扭全过程分析模型。对8根已有试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的全过程扭矩-扭率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包括开裂前的上升段及达到极限状态后的下降段,同时二者在开裂和极限状态下的扭矩与扭率值也非常接近,由此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 软化薄膜模型 纯扭 全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纯扭全过程分析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周聪 李立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5-875,共11页
为准确预测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PCCBGCSWs)在纯扭作用下的全过程受力行为,基于软化薄膜元理论提出了改进软化薄膜元模型(ISMMT).首先,对ISMMT的平衡、变形协调和材料本构方程以及通用求解程序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波形... 为准确预测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PCCBGCSWs)在纯扭作用下的全过程受力行为,基于软化薄膜元理论提出了改进软化薄膜元模型(ISMMT).首先,对ISMMT的平衡、变形协调和材料本构方程以及通用求解程序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波形钢腹板、预应力及普通钢筋均处于弹性阶段时的简化求解程序框图,该简化程序仅有一层迭代循环;最后,完成了一根PCCBGCSWs试件的纯扭模型试验,通过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扭矩-扭率曲线、波形钢腹板和混凝土翼缘板剪应变、预应力和普通钢筋应变等结果,将试验结果与ISMMT预测的理论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将简化求解程序和通用求解程序的求解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ISMMT不仅能准确预测PCCBGCSWs在纯扭作用下的全过程扭矩-扭率曲线,还能模拟各构件的应变发展历程,包括混凝土翼缘板、波形钢腹板、预应力和普通钢筋等;运用ISMMT预测本文模型梁的纯扭全过程受力行为时,若采用通用求解程序进行计算,所需的总迭代次数可高达7.9×10^(6)次,采用简化求解程序最少为5次,最多也仅为193次,可极大提高求解效率;本文ISMMT为PCCBGCSWs的纯扭全过程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 纯扭 改进软化薄膜模型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沉积钌薄膜的微观结构及生长过程 被引量:4
8
作者 沈月 余登德 +5 位作者 王书明 许彦亭 王传军 施晨琦 闻明 杜风贞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52,共9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通过改变基底温度、溅射时间、基底形貌,制备不同参数的钌薄膜。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钌薄膜均没有明显的择优取向。随着溅射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致密性不断提高,表面由平整向起伏型结构转变,晶粒尺寸出现先增大后减小...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通过改变基底温度、溅射时间、基底形貌,制备不同参数的钌薄膜。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的钌薄膜均没有明显的择优取向。随着溅射温度的升高,薄膜的致密性不断提高,表面由平整向起伏型结构转变,晶粒尺寸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晶粒尺寸小幅增加,晶粒由圆形状演变为致密的长条状。在表面形貌较平坦的基底上更易获得光滑而致密的钌薄膜。在此基础上,研究并讨论了不同基底形貌上钌薄膜的生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薄膜 微观形貌 薄膜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维结构铁电材料光电性能和铁电薄膜红外焦平面列阵器件物理研究(英文)
9
作者 于剑 褚君浩 汤定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系统研究了晶粒尺寸对铁电性、相结构、晶格动力学和光致发光等性质的影响。研究了择优取向钛锆酸铅铁电薄膜异质结构的取向机理、光学常数以及电学性质。
关键词 BaTiO3纳米晶 尺寸效应 相变 择优取向铁电薄膜异质结构 铁电薄膜红外焦平面列阵分布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介质理论在研究碳纳米管力学性能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晓宇 黄再兴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4-330,共7页
综述连续介质理论在微尺度力学,尤其是在碳纳米管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介绍近期发展的用于模拟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各种连续介质模型的理论框架与典型算例。重点阐明各连续介质模型实现宏微观关联的基本思想,详述碳纳米管的桁架... 综述连续介质理论在微尺度力学,尤其是在碳纳米管力学性质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介绍近期发展的用于模拟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各种连续介质模型的理论框架与典型算例。重点阐明各连续介质模型实现宏微观关联的基本思想,详述碳纳米管的桁架模型、Yakobson和Ru等人的壳模型(shellmodel)、Arroyo和Belytschko的薄膜模型(membranemodel)以及Tadmor、Ortiz和Phillips的准连续介质理论;归纳、总结这些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主要结论及其局限性;分析指出它们所涉及的理论推导与数值算法中的一些关键因素;简要介绍这些理论在微尺度力学中的应用。最后,预测连续介质理论应用于微尺度现象分析的发展趋势,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力学性能 准连续介质理论 模型 薄膜模型 Born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作用植物细胞膜振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曹辉 徐晨 雒祜芳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7,共5页
运用声学基本理论并结合植物种子细胞膜结构特点,提出单层平面矩形薄膜模型.推导出细胞膜振动的频率方程,在一定的细胞膜表面张力、面密度和膜大小的情况下,得到了计算植物种子细胞膜的共振频率的方法.此方法对超声育种中声参数的确定... 运用声学基本理论并结合植物种子细胞膜结构特点,提出单层平面矩形薄膜模型.推导出细胞膜振动的频率方程,在一定的细胞膜表面张力、面密度和膜大小的情况下,得到了计算植物种子细胞膜的共振频率的方法.此方法对超声育种中声参数的确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育种 细胞膜振动 共振频率 矩形薄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黑洞视界面附近熵密度的讨论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庆苗 张建华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67-368,共2页
利用带有电荷与磁荷的直线加速动态黑洞的熵密度 ,得到了任一时刻黑洞视界面附近沿某一方位角的熵密度总是正比于该处视界温度的三次方的结论。发现直线加速动态黑洞视界面附近的熵密度不仅与时间有关 。
关键词 黑洞 视界 薄膜模型 熵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整体单极动态黑洞Dirac场的熵
13
作者 韩亦文 刘文彪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5-327,共3页
采用薄膜brickwall方法,计算了动态整体单极黑洞Dirac场的熵.结果表明,通过对时间依赖的截断因子作适当的选择,仍可获得黑洞熵与其视界面积成正比的结论.还发现当黑洞退化为静态时,与已有的结果是吻合的.
关键词 动态黑洞 薄膜模型 DIRAC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聚酰亚胺含油材料的储油性能及摩擦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邱优香 王齐华 +1 位作者 王超 王廷梅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8-543,共6页
通过冷压热烧结技术制备了多孔聚酰亚胺(PI)材料,利用其多孔结构分别浸渍不同性质的润滑油M1、M1001和P200得到3种PI含油材料.研究了多孔PI材料的微观结构,并考察了PI含油材料的储油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多孔PI材料呈现"... 通过冷压热烧结技术制备了多孔聚酰亚胺(PI)材料,利用其多孔结构分别浸渍不同性质的润滑油M1、M1001和P200得到3种PI含油材料.研究了多孔PI材料的微观结构,并考察了PI含油材料的储油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多孔PI材料呈现"墨水瓶"型贯通孔结构,孔径分布较窄约为1.6μm,孔隙率为26%,3种PI含油材料的含油率只与所含润滑油密度相关,而油保持率大小则随着润滑油黏度的增大而增大;在摩擦过程中3种PI含油材料的摩擦系数均稳定且小于0.1,对于含润滑油M1和M1001的PI含油材料其摩擦系数随着转速的提高而增大,而含P200的PI含油材料的摩擦系数却随着转速的增大而明显降低.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多孔PI含油材料的纳米薄膜润滑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聚酰亚胺含油材料 含油性能 摩擦磨损 纳米薄膜润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匀加速直线运动黑洞的熵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晗 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8,共6页
采用薄膜brick-wall模型,计算了Kinnersley度规表述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黑洞的熵.对于加速黑洞,时空具有轴对称性,视界面上各点的温度不是一个常数,首先计算视界面每一点的熵密度,再对视界面积分得到总熵.
关键词 匀加速直线运动 黑洞 brick-wall方法 视界面 时空线元 薄膜brick-wal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冲杆试验技术的在役火电机组高压导汽管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耿进锋 马东方 +2 位作者 徐亮 王延清 吴克华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9-172,共4页
采用小冲杆蠕变试验技术对某火电机组高压导汽管道开展566℃温度下的蠕变试验,得到了不同应力水平下挠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了获得该材料的稳态蠕变特性,采用了Chakrabarty薄膜延伸模型和逆向有限元法对小冲杆蠕变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采用小冲杆蠕变试验技术对某火电机组高压导汽管道开展566℃温度下的蠕变试验,得到了不同应力水平下挠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了获得该材料的稳态蠕变特性,采用了Chakrabarty薄膜延伸模型和逆向有限元法对小冲杆蠕变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获得了Norton方程中的材料参数A和n。同时对单轴蠕变试验与小冲杆分析试验获得的材料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小冲杆蠕变试验分析结果与单轴蠕变试验结果基本符合,但不同的分析方法获得的结果精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冲杆试验 蠕变特性 Norton方程 薄膜延伸模型 逆向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tical model to explor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春良 耿魁伟 +1 位作者 罗兰娥 杨迪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98-603,共6页
The effect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_(OC)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as explored by an analy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V_(OC)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logar... The effect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_(OC)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as explored by an analy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V_(OC)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logarithm of illumination intensity under usual illumination. There are two critical values of the interface state density(D_(it)) for the open-circuit voltage(V_(OC)), D_(it)^(crit,1) and D_(it)crit,2(a few 1010 cm^(-2)·e V^(-1)). V_(OC) decreases remarkably when D_(it) is higher than D_(it)^(crit,1). To achieve high V_(OC), the interface states should reduce down to a few 1010 cm^(-2)·e V^(-1).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density of states in the conduction and valence band edges of c-Si,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cells fabricated on n-type c-Si wafers is about 22 mV higher than that fabricated on p-type c-Si wafers at the same case. V_(OC)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a-Si:H doping concentration at low doping level since the electric field over the c-Si depletion region is reduced at low doping level. Therefore, the a-Si:H layer should be doped higher than a critical value of 5×10^(18) cm^(-3) to achieve high V_(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ells a-Si:H/c-Si heterojunctions open-circuit volt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nite element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Vickers indentation testing on Al_2O_3 with diamond-like carbon coating
18
作者 ZHAI Jian-guang WANG Yi-qi +1 位作者 KIM Tae-gyu SONG Jung-i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175-1181,共7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Vickers indentation testing of the Al2O3 ceramic coated by diamond-like carbon(DLC) layer were conducted.The numerical analysis was implemented by a two-dimensional f...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Vickers indentation testing of the Al2O3 ceramic coated by diamond-like carbon(DLC) layer were conducted.The numerical analysis was implemented by a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FE) axis symmetry model.FE analysis results gave insight into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DLC films coated on brittle ceramic(Al2O3) substrates.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field was used to locate the most expected area for crack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during the Vickers indentation test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dian crack initiates in the interface under indenter,before ring crack occurs as the indenter presses down.Finally,the plastic deformation appears when the indenter penetrates into the substrate.The thicker DLC coating increases the Vickers hardness and fracture tough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kers indentation testing finite element diamond-like carbon AL2O3 fracture tough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h-BN content on properties of Ni-Cr/h-BN composite 被引量:1
19
作者 韦小凤 王日初 +2 位作者 冯艳 彭超群 朱学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1334-1339,共6页
Ni-Cr/h-BN self-lubricating composities were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P/M) method.The effects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h-BN)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Ni-Cr/h-BN composites ... Ni-Cr/h-BN self-lubricating composities were prepared by powder metallurgy (P/M) method.The effects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h-BN) content on th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Ni-Cr/h-BN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The corresponding frictional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the lubricant h-BN films on the surfaces of the Ni-Cr/h-BN composites.The results show that,when the content of h-BN increases from 5% to 15% (mass fraction),the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Ni-Cr/h-BN composite decreases from 96.670 MPa to 17.319 MPa,and the hardness (HB) decreases from 33 to 14.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Ni-Cr/h-BN composite decreases firstly from 0.385 to 0.216,and then increases to 0.284,while the wear rate decreases firstly from 4.14×10-9 kg/(N·m) to 1.35×10-9 kg/(N·m),then increases to 2.36×10-9 kg/(N·m).The best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can be obtained between 10% and 12% h-BN ad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r/h-BN composite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solid lubricating film friction coefficient wear r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cuum deposited film growth,morphology and interfacial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2,7-dioctyl[1]benzothieno[3,2-b]benzothiophene(C8-BTBT)
20
作者 WEI Jun-hua NIU Dong-mei GAO Yong-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041-1061,共21页
Interface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rovide great diversity of film morphology and device performance.We retrospect the substrate mediated vacuum film growth of benchmark high mobility material 2,... Interface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rovide great diversity of film morphology and device performance.We retrospect the substrate mediated vacuum film growth of benchmark high mobility material 2,7-dioctyl[1]benzothieno[3,2-b]benzothiophene(C8-BTBT)and the interface electronic structures.The film growth of C8-BTBT molecules is diversified depending on the substrate-molecule and molecule-molecule interactions.On atomic smooth substrates C8-BTBT film grows in layer-by-layer mode while on coarse substrate it grows in islands mode.The initial molecular layer at dielectric,semiconductor and conductive substrates displays slight different lattice structure.The initial molecule orientation depends on the substrate and will gradually change to standing up configuration as in bulk phase.C8-BTBT behaves as electron donor when contacting with dielectric and stable conductive materials.This usually induces a dipole layer pointing to C8-BTBT and an upward bend bending in C8-BTBT side toward the interface.Although it is air stable,C8-BTBT is chemically reactive with some transition metals and compounds.The orientation change from lying down to standing up in the film usually leads to decrease of ionization potential.The article provides insights to the interfac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nd suggestions for optim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C8-BTBT based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e film morphology packing configuration growth mode electronic structure chemical reaction interface dipo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