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Ephedra houttuynia Granule and Its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Anti-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Infection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1
作者 Zhang Huanqi Han Mingdong +3 位作者 Miao Yusong Xu Tianqiao Liang Xin Li Jicha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4年第2期76-85,共10页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n replace antibiotics that cause drug-resistance problems,which are currently necessary for disease control.In this paper,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named Ephedra hou...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n replace antibiotics that cause drug-resistance problems,which are currently necessary for disease control.In this paper,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named Ephedra houttuynia granule for the treatment of 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infection was prepared.Furthermore,its action mechanism was explored through network pharmacology.The optimal extraction and granulation processes of the compound were determined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method and L9 orthogonal test,and in the treatment experiment,Ephedra houttuynia granule showed a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on MG infection.In the study of network pharmacolog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e targets of Ephedra houttuynia granule against MG infection wer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fos proto-oncogene(FOS),prepro-coagulation factor II(F2),etc.,the gene ontology/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GO/KEGG)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gnaling pathways of neuroactive ligand receptor interaction,cAMP,IL-17,T cell receptor,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might involve in anti-MG infection.In conclusion,this study would provide a new idea for elucidating the action mechanism of other diseases in veterinary clinic,which had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 therapeutic mechanism network pharmacology Ephedra houttuynia granule granulating proc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活性成分的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璟 林丽华 +1 位作者 陈奕君 林洁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2期84-87,共4页
鱼腥草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对人体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概述了鱼腥草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功能,并对鱼腥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我国鱼腥草产业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腥草 活性成分 健康功效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菜属不同居群间比较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9-435,共7页
对采自四川、重庆、江苏等地蕺菜属的 2 5个不同居群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 :蕺菜属不同居群间的根、地上茎、地下茎、叶等器官在解剖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峨眉蕺菜与蕺菜解剖结构的种间差异不明显。文中还对蕺... 对采自四川、重庆、江苏等地蕺菜属的 2 5个不同居群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 :蕺菜属不同居群间的根、地上茎、地下茎、叶等器官在解剖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峨眉蕺菜与蕺菜解剖结构的种间差异不明显。文中还对蕺菜属不同居群间解剖结构差异与质量间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蕺菜 鱼腥草 峨眉蕺菜 比较解剖学 三白草科 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菜浸提液的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成 康蔓妮 +4 位作者 叶慧颖 史明敏 齐晓 刘謦松 陈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7-880,共4页
为了探究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浸提工艺以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浸提剂提取蕺菜叶中的活性成分,利用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测定蕺菜浸提液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浸提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 为了探究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浸提工艺以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一定浓度的乙醇为浸提剂提取蕺菜叶中的活性成分,利用邻二氮菲—Fe2+分光光度法测定蕺菜浸提液的抗氧化能力,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影响浸提工艺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采用L9(34)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确定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以羟自由基清除率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蕺菜活性成分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0(g:mL),70℃恒温回流条件下浸提2.0 h,该蕺菜浸提液对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83.54%。结果表明,蕺菜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能力,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浸提液 羟自由基 抗氧化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园套种蕺菜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磊 龙友华 +4 位作者 尹显慧 吴小毛 杨再福 张竹竹 舒然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为了提高猕猴桃果实产量与品质,在猕猴桃园以套种蕺菜、清耕和对照作为试验处理,测定不同时期猕猴桃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果实产量及品质,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套种蕺菜后猕猴桃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 为了提高猕猴桃果实产量与品质,在猕猴桃园以套种蕺菜、清耕和对照作为试验处理,测定不同时期猕猴桃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果实产量及品质,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套种蕺菜后猕猴桃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13.95%、7.92%和3.94%,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19.01%、28.89%和16.32%,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17.02%、12.63%、17.57%和7.98%,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7.14%和7.68%,维生素C、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提高7.97%、18.29%、2.09%、12.37%和14.18%。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套种蕺菜后猕猴桃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中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与磷酸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放线菌数量与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土壤速效磷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与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真菌数量与维生素C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干物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负相关。维生素C含量与土壤蔗糖酶活性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磷酸酶活性显著负相关。套种蕺菜有利于提高猕猴桃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增加猕猴桃果实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套种 蕺菜 土壤酶活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菜的矿物元素测定及其饮料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肖玫 刘彪 赵仁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3-76,共4页
在食品工业步入天然、高科技时代,蕺菜具有应用价值和良好前景犤1犦。本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蕺菜的9种矿物元素含量,对蕺菜饮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饮料的最佳组合方式为A2B2C2D4E3,即澄清... 在食品工业步入天然、高科技时代,蕺菜具有应用价值和良好前景犤1犦。本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蕺菜的9种矿物元素含量,对蕺菜饮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饮料的最佳组合方式为A2B2C2D4E3,即澄清的蕺菜汁用量35%,蔗糖5%,蜂蜜2.2%,柠檬酸0.4%,柠檬酸钾0.3%,水为57.1%。通过小试,还确定出产品最适稳定剂配方为0.12%CMC和0.10%海藻酸钠复合使用。此外还简述蕺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一切为蕺菜饮料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饮料 蕺菜 矿物元素 毛细管电泳法 蕺菜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菜属植物富钾基因型的筛选 被引量:3
7
作者 邹宇婷 吴卫 +2 位作者 代沙 曾建威 李静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0-264,共5页
在低钾土壤培养和营养液培养的条件下,采用植株含钾量、吸钾速率和钾素利用率并结合植株根系形态特征,对蕺菜属(Houttuynia Thunb.)16份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富钾能力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峨眉蕺菜W01-86以及蕺菜W01-34和W01-71在低钾土壤培... 在低钾土壤培养和营养液培养的条件下,采用植株含钾量、吸钾速率和钾素利用率并结合植株根系形态特征,对蕺菜属(Houttuynia Thunb.)16份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富钾能力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峨眉蕺菜W01-86以及蕺菜W01-34和W01-71在低钾土壤培养和溶液培养时植株含钾量分别高于9.0%,5.50%,吸钾速率大于1.50μmol/(g.h),低钾土壤培养和溶液培养时的钾素利用率分别高于2.50,0.30g/g,为富钾基因型;W01-4和W01-99低钾土壤培养和溶液培养时的植株含钾量分别低于8.5%,5.0%,吸钾速率小于0.65μmol/(g.h),低钾土壤培养和溶液培养时的钾素利用率分别低于2.00,0.30g/g,为低钾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蕺菜 富钾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菜汁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熊善柏 杨铁贵 +2 位作者 赵思明 岳琦 赵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1,共2页
对蕺菜汁饮料生产工艺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蕺菜地上茎或地下茎叶为原料,经100℃烫漂1min后破碎、榨汁,再用复合果胶酶澄清处理,最后经调配、精滤、灌装和灭菌等过程可制成风味独特的蕺菜汁饮料。
关键词 鱼腥草汁 蕺菜 菜汁饮料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9
9
作者 李铮铮 伍钧 +1 位作者 唐亚 杨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441-5446,共6页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铅、锌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b浓度的增加,鱼腥草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但无显著变化。Zn在一定浓度下能提高鱼腥草叶绿素含量,而在高浓度Zn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急...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铅、锌及其交互作用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Pb浓度的增加,鱼腥草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但无显著变化。Zn在一定浓度下能提高鱼腥草叶绿素含量,而在高浓度Zn胁迫下,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鱼腥草叶片中SOD、POD和CAT3种酶活性都是随着Pb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随着Zn浓度的增加,SOD和CAT也是先上升后下降,POD则是逐渐上升。Pb-Zn交互作用增加了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对SOD和P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对CAT活性影响不明显。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单一Pb、Zn对鱼腥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大于Pb、Zn二者的共同作用,其中高浓度Zn对鱼腥草的伤害作用最大,而当溶液Pb处理浓度达到400mg/L时,鱼腥草仍能正常生长,说明鱼腥草具有较强的耐Pb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 鱼腥草 叶绿素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菜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黎晓英 魏麟 +1 位作者 伍贤进 饶力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526-13528,共3页
[目的]针对蕺菜ISSR的反应特点,建立稳定可靠的ISSR分子指纹标记反应体系,为进一步研究蕺菜的居群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筛选引物并设定影响蕺菜ISSR反应各因素的浓度,检测ISSR不同反应体系的扩增效果;通过分析非特异性条带的... [目的]针对蕺菜ISSR的反应特点,建立稳定可靠的ISSR分子指纹标记反应体系,为进一步研究蕺菜的居群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筛选引物并设定影响蕺菜ISSR反应各因素的浓度,检测ISSR不同反应体系的扩增效果;通过分析非特异性条带的产生原因并进行条件优化,建立蕺菜ISSR稳定可靠的反应体系。[结果]建立了可用于蕺菜ISSR-PCR分析的最适宜反应体系。Taq酶质量、退火温度、Mg^(2+)浓度、dNTP浓度均对ISSR反应结果具有较大影响。[结论]建立的蕺菜ISSR反应体系具有省时、经济、简便、扩增条带清晰而稳定以及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蕺菜的居群鉴别及居群分子生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蕺菜 ISSR—PC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嵋蕺菜营养成分及抑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俭 伍贤进 +3 位作者 李胜华 张琼丽 魏麟 罗玥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0-131,177,共3页
目的:研究峨嵋蕺菜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挥发性油的抑菌效果,观察其异地栽培后形态的变化,为评价这一蕺菜属新物种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峨嵋蕺菜引种栽培到湖南怀化后的形态特征,测定其地上、地下部分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含量... 目的:研究峨嵋蕺菜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挥发性油的抑菌效果,观察其异地栽培后形态的变化,为评价这一蕺菜属新物种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峨嵋蕺菜引种栽培到湖南怀化后的形态特征,测定其地上、地下部分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含量;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其地上、地下部分挥发性油对6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峨嵋蕺菜在湖南怀化栽培4年后形态特征无明显变化;地上部分总糖、脂肪、VC、蛋白质、黄酮的含量分别为7.1%、6.38%、70.46mg/100g、12.35%、11.80mg/g,地下部分的含量则分别为12.6%、6.25%、51.62mg/100g、10.20%、3.09mg/g;峨嵋蕺菜挥发油对于所有受试细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八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比较明显,但对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很不显著,地上部分挥发性油的抑菌效果略好于地下部分。结论:峨嵋蕺菜与鱼腥草在营养成分含量和挥发性油抑菌效果方面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嵋蕺莱 鱼腥草 形态特征 营养成分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峨眉山不同山峪和海拔高度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居群挥发油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24
12
作者 刘雷 吴卫 +2 位作者 郑有良 黄春燕 刘仁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39-2250,共12页
以分布于峨眉山不同山峪不同海拔(500-1800m)的17个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居群及生长地土样作为试验材料,按土壤农化分析常规方法对土壤pH值及土壤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用水蒸馏法提取植株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 以分布于峨眉山不同山峪不同海拔(500-1800m)的17个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居群及生长地土样作为试验材料,按土壤农化分析常规方法对土壤pH值及土壤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用水蒸馏法提取植株地上部分的挥发油,并用GCMS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峨眉山鱼腥草生长地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对鱼腥草的生长极为有利。从所有居群中共鉴定出35种化合物,各居群挥发油成分组成及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月桂烯作为四个山峪唯一共有的主要成分在各居群中均能检测到,且在各居群中的平均含量最高。乙酸龙脑酯和trans-β-罗勒烯的含量与海拔高度间分别存在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不同山峪以及海拔高度对各居群挥发油成分和含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偏相关分析发现土壤微量元素对鱼腥草挥发油共有成分合成与积累的作用大于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中以有效钼的影响最为显著,大量元素中以速效钾的影响最为显著。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了对挥发油共有成分含量影响显著的土壤营养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挥发油 居群 海拔 生态因子 土壤养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菜汁饮料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善柏 杨铁贵 +2 位作者 赵思明 岳琦 赵山 《湖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2期62-63,共2页
蕺菜汁饮料生产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 ,以蕺菜地下茎或地上茎叶为原料 ,经 1 0 0℃烫漂 1min后破碎、榨汁 ,再用复合果胶酶澄清处理 ,最后经调配、精滤、灌装和灭菌等过程 ,可制成风味独特的蕺菜汁饮料。
关键词 蕺菜汁饮料 生产工艺 保健饮料 热烫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挥发油抗大肠埃希菌的活性成分和机制研究
14
作者 翟亚森 刘晓会 +5 位作者 杨天波 高瑾 胡文毅 武艺 彭媛媛 赵琳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8-95,共8页
该研究考察鱼腥草挥发油(Houttuynia essential oil,HEO)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活性,探讨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从HEO中共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 该研究考察鱼腥草挥发油(Houttuynia essential oil,HEO)对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活性,探讨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从HEO中共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HEO对E.coli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5.3 mg/mL和7.1 mg/mL;相比对照组,亚抑菌浓度HEO暴露对E.coli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分析表明,不同浓度(0.1~1.0 MIC)HEO可导致菌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凹陷,甚至破裂,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并显著降低胞内蛋白质、核酸及活性氧水平,且存在显著量效关系。通过整合网络分析和贪心算法的系统研究,发现芳樟醇、茴香脑、黄樟素、樟脑、桉叶油醇可能是HEO抗E.coli的主要活性成分,涉及的靶点包括PTGS2、CYP1A2、MAOB、PARP1、ACHE、AR、DRD2、IDO1、MAOA、TRPV1等。研究结果为鱼腥草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天然抗菌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挥发油 大肠埃希菌 抗菌机制 网络分析 贪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茎节数、株距和覆土深度对蕺菜茎段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须文 王积涛 《长江蔬菜》 2011年第22期36-38,共3页
以蕺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比较播种茎段的茎节数、栽植株距和覆土深度3个因素及其3个水平对蕺菜地下茎茎节发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栽培因素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蕺菜茎段出芽数、鲜苗质量、幼苗根系活力和幼苗CAT活性的... 以蕺菜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比较播种茎段的茎节数、栽植株距和覆土深度3个因素及其3个水平对蕺菜地下茎茎节发芽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栽培因素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蕺菜茎段出芽数、鲜苗质量、幼苗根系活力和幼苗CAT活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播种蕺菜茎段的节数,其次为覆土深度,栽植株距的影响最小;影响幼苗PPO活性的最主要因素是播种蕺菜茎段的覆土深度,茎节数的影响次之。筛选出的最佳栽培因素组合为茎段节数4节、栽植株距9 cm、覆土深度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蕺菜 正交试验 茎节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辣椒间套蕺菜的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龙正权 杨辽生 《中国果菜》 2010年第7期4-5,共2页
蕺菜(Houttuymia cordata Thunb),别名鱼腥草、蕺耳根、折耳根、猫耳朵,为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西南及周边地区以地下根状茎及嫩茎叶供食,一般野生于潮湿的沟旁田坎及山坡林地。凉拌生食、炒食,也可作... 蕺菜(Houttuymia cordata Thunb),别名鱼腥草、蕺耳根、折耳根、猫耳朵,为三白草科(Saururaceae)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西南及周边地区以地下根状茎及嫩茎叶供食,一般野生于潮湿的沟旁田坎及山坡林地。凉拌生食、炒食,也可作汤、煎、包馄饨或腌渍加工等。蕺莱耐连作,多年连续种植亦不会发生病害。且由于耐荫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栽培 蕺菜 早熟辣椒 多年生草本植物 技术 间套 三白草科 周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菜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阳霞 李能芳 《长江蔬菜》 2002年第12期8-9,共2页
介绍了蕺菜的营养价值,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开发利用途径,并简介了其栽培技术。
关键词 蕺菜 营养价值 利用途径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总黄酮通过调控TLR2/NF-κB信号通路改善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陆宏龙 赖飞娥 +1 位作者 黄洪 覃艺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6-1433,共8页
目的研究鱼腥草总黄酮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手术刀片于Balb/c小鼠角膜上皮层划“#”字并接种I型单纯疱疹病毒(I type herpes simplex virus,HSV-1)... 目的研究鱼腥草总黄酮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手术刀片于Balb/c小鼠角膜上皮层划“#”字并接种I型单纯疱疹病毒(I type herpes simplex virus,HSV-1)构建HSK模型。将鉴定成功的HSK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鱼腥草总黄酮低(75 mg/kg)、高(300 mg/kg)剂量组和高剂量鱼腥草总黄酮+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激动剂Pam3CSK4(0.3 mg/kg)组,另设置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及给药期间,每日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小鼠角膜病变情况,并进行评分。给药结束后,HE染色观察小鼠角膜病理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IL-4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角膜组织中TLR2、兔抗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角膜水肿、溃疡及新生血管,角膜病变损伤严重,存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INF-γ与IL-2水平显著降低,而IL-4和IL-6水平显著升高,角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表达水平及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鱼腥草总黄酮低、高剂量组小鼠角膜损伤得到改善,角膜病变评分显著降低,血清中INF-γ与IL-2水平显著升高,IL-4和IL-6水平显著降低,角膜组织中TLR2、MyD88蛋白表达水平及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比值显著降低(均P<0.01)。然而,TLR2激动剂Pam3CSK4可部分逆转鱼腥草总黄酮对HSK小鼠角膜炎及免疫失衡的改善作用。结论鱼腥草总黄酮可有效改善HSK小鼠角膜损伤,调节免疫反应,抑制炎症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LR2/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I型单纯疱疹病毒 鱼腥草总黄酮 免疫反应 TLR2/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蕺菜间套夏秋反季节菜豆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辽生 《蔬菜》 2010年第6期7-9,共3页
蕺菜以地下根状茎和嫩茎叶供食,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其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人工种植好管理,蕺菜间套反季节菜豆可使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关键词 生产技术规程 反季节蔬菜 无公害食品 高效栽培 菜豆 夏秋 间套 蕺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蕺菜的人工防病栽培初报
20
作者 王家国 《蔬菜》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21,共2页
蕺菜又名鱼腥草、侧耳根、猪鼻孔,主要野生分布于日本、印度和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潮湿的田埂、沟旁。蕺菜除含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份外,还含有蕺菜碱、桷斗皮苷等保健物质,具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 蕺菜又名鱼腥草、侧耳根、猪鼻孔,主要野生分布于日本、印度和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潮湿的田埂、沟旁。蕺菜除含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成份外,还含有蕺菜碱、桷斗皮苷等保健物质,具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祛风的作用。它的肉质根腥香脆嫩,近年来已成为我国一些地方必不可少的高档蔬菜.由于消费需求的增加,野生采挖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贵州、四川等地已有人工栽培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蕺菜 人工防病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