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鲜大蒜与炸蒜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海涛 李萌 +3 位作者 孙杰 张宁 孙宝国 田红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5-1362,共8页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新鲜大蒜和炸蒜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定性、定量出39种和62种挥发物质。新鲜大蒜与炸蒜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杂环类、醚类和醛类化合物... 采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新鲜大蒜和炸蒜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定性、定量出39种和62种挥发物质。新鲜大蒜与炸蒜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杂环类、醚类和醛类化合物。利用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GC-O-MS)和气味活性值(OAV)发现:由于炸蒜油中的3-乙烯基-4H-1,2-二噻烯(新鲜大蒜98.366 ng/g,炸蒜油8.665 ng/g),2-乙烯基-4H-1,3-二噻烯(新鲜大蒜293.530 ng/g,炸蒜油18.522 ng/g),1,2-二硫杂-3-环戊烯(新鲜大蒜6.177 ng/g,炸蒜油0.050 ng/g)和二烯丙基二硫醚(新鲜大蒜18.024 ng/g,炸蒜油5.633 ng/g)含量相较于新鲜大蒜中的含量下降,导致蒜辛辣味、生蒜味减弱,而反,反-2,4-癸二烯醛(0.112 ng/g)的存在为炸蒜油提供了油炸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油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AFE) 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仪(GC-O-MS) 气味活性值(OAV) 香料与香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连续萃取蒜油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臧志清 周端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文提出乙醇溶剂浸出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CFCO2)萃取结合的提取蒜油的工艺路线。以此结合的工艺路线,从大蒜中获得的蒜油得率和品质与直接用SCFCO2萃取法相当,又可实现高压萃取釜不卸压的连续作业模式,便于实现工业化... 本文提出乙醇溶剂浸出与超临界二氧化碳(SCFCO2)萃取结合的提取蒜油的工艺路线。以此结合的工艺路线,从大蒜中获得的蒜油得率和品质与直接用SCFCO2萃取法相当,又可实现高压萃取釜不卸压的连续作业模式,便于实现工业化。实验测试表明:乙醇浸出液中蒜油在SCFCO2萃取过程中很稳定,损失少。萃取物中蒜素含量高,稳定易保存;表观透明、粘度小、蒜味浓烈,保持大蒜原有新鲜风味和药用成分。实验显示,SCFCO2提取蒜油的提取率与操作压力和CO2气量关系密切,萃取压力在10~14Mpa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工艺路线 蒜油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油蛋黄酱生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志祥 乔旭光 高绘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0-51,共2页
对蛋黄酱生产影响因素及其最佳生产工艺配方选择进行 了系统研究,从而为蒜油蛋黄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 依据。
关键词 蒜油 蛋黄酱 生产工艺 配方 调味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油的超临界CO_2-分子蒸馏分离纯化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陶宁萍 王赛赛 陈必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65-369,共5页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MD)将超临界CO2(SFE)萃取的蒜油进行纯化,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确定最佳工艺:进样速度1滴/s,蒸馏温度60℃,刮膜转速250r/min。纯化的蒜油挥发性成分仅有4种,二烯丙基...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MD)将超临界CO2(SFE)萃取的蒜油进行纯化,以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确定最佳工艺:进样速度1滴/s,蒸馏温度60℃,刮膜转速250r/min。纯化的蒜油挥发性成分仅有4种,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2-乙烯基-1,3-二硫杂-4-环己烯和3-乙烯基-1,2-二硫杂-5-环己烯;与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新鲜蒜油(F-GO)比较,SFE法是一种理想的制取蒜油的方法;蒜油放置30d(S-GO)后有效成分含量下降,导致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分子蒸馏 蒜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油蛋黄酱稳定性及其流变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徐志祥 乔旭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7-31,共5页
对蛋黄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流程、配方组合及品质指标。
关键词 蒜油蛋黄酱 稳定性 流变学 生产工艺 配方组合 品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蒜油中大蒜素的含量 被引量:5
6
作者 洪亮 张权 +1 位作者 陈文生 褚洪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81-84,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蒜油中的大蒜素含量。方法:蒜油样品经正己烷溶液溶解,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um),以乙腈∶水∶四氢呋喃(68∶30∶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5℃,用紫外检测器在225nm波长下测定蒜油中大蒜...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蒜油中的大蒜素含量。方法:蒜油样品经正己烷溶液溶解,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mm,5um),以乙腈∶水∶四氢呋喃(68∶30∶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5℃,用紫外检测器在225nm波长下测定蒜油中大蒜素含量。结果:大蒜素在16.0~80.0ug/m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8),最低检出限为2ng/mL,在低、中、高3个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8.4%~9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9%~0.73%。结论:该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蒜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测定蒜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0
7
作者 陶宁萍 杨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2-176,共5页
以蒜油挥发性成分的总峰面积及总峰面积与峰数的比值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萃取头、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及解吸时间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效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85μmPA萃取头、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35min、解吸时间3min,结果表明... 以蒜油挥发性成分的总峰面积及总峰面积与峰数的比值为评价指标,比较了不同萃取头、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及解吸时间对固相微萃取的萃取效率的影响,得到最佳萃取条件:85μmPA萃取头、吸附温度40℃、吸附时间35min、解吸时间3min,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技术有效地吸附了蒜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共确定27种成分,并且不需溶剂,分析简单、快速、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挥发性成分 蒜油 超临界CO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蒜中提取蒜油 被引量:6
8
作者 鲁信元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7期18-1,共1页
一、前言大蒜又叫胡蒜,是香辛类蔬菜之一。我国是大蒜的主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主要产区在江苏、山西、山东、新疆、河南、东北等地。鲜蒜及各种加工制品除供国内消费外,还大量出口于日本及东南亚。日本及东南亚市场上... 一、前言大蒜又叫胡蒜,是香辛类蔬菜之一。我国是大蒜的主要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主要产区在江苏、山西、山东、新疆、河南、东北等地。鲜蒜及各种加工制品除供国内消费外,还大量出口于日本及东南亚。日本及东南亚市场上的80%的大蒜是我国出口的。大蒜初产品出口价格较低,但把它精制成大蒜油、大蒜粉就能大大提高创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油 提取 调味品
全文增补中
3种萃取方法炸蒜油特征风味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皓月 李萌 +4 位作者 朱庆珍 陈海涛 孙宝国 张宁 张玉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0-187,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法、同时蒸馏提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对...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法、同时蒸馏提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extraction,SDE)法与溶剂辅助风味蒸发(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SAFE)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对炸蒜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用SAFE分析得到83种化合物,用SPME分析得到31种化合物,而用SDE分析仅得到27种化合物。对比发现SAFE法对炸蒜油中香味物质的提取更为全面。采用SAFE方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分析,共检测出54种具有气味的化合物。SAFE法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酯类化合物和独有的醚类化合物使得其测定结果更接近炸蒜油的风味。SAFE法分析的结果通过稀释嗅闻得到香气稀释因子不小于9的风味化合物共29种,对其中关键的14种用标准品通过外标法进行准确定量后进行重组实验,确定了生蒜香气、咸香、油炸香、焦糊香、青香、辛辣气这6种香气为炸蒜油的特征香气,重组样品在青香和辣味上仿真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油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同时蒸馏提取法 稀释嗅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油制取方法
10
作者 陈茂春 《农村新技术》 2003年第12期44-44,共1页
用大蒜制取的蒜油,是优良的调味品。其制取方法如下。1.原料选择:选用无虫蛀、无霉烂的优质大蒜。2.预处理:将大蒜瓣去皮,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送入65~75℃的热风炉烘干。3.
关键词 蒜油 制取方法 真空浓缩 净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油对急性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峙 张鹏 +2 位作者 范正富 高礼 刘福玉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9期597-599,共3页
目的 :探讨蒜油对急性高原条件下大鼠血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低压氧舱复制急性高原大鼠模型 ,观察蒜油对其部分生化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作用。结果 :蒜油引起急性高原大鼠模型动脉血氧分压 (PaO2 )、血氧饱和度 (SaO2 )增高 (P <... 目的 :探讨蒜油对急性高原条件下大鼠血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低压氧舱复制急性高原大鼠模型 ,观察蒜油对其部分生化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作用。结果 :蒜油引起急性高原大鼠模型动脉血氧分压 (PaO2 )、血氧饱和度 (SaO2 )增高 (P <0 .0 5 ) ,肺动脉压 (PAP)降低 (P <0 .0 1) ,主动脉收缩压 (SAP)、左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dp dtmax)降低 (P <0 .0 1) ,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增加 (P <0 .0 1) ,血浆NO水平部分提高。结论 :蒜油可阻止急性高原大鼠模型PaO2 、SaO2 降低 ,降低肺动脉高压 (HPAP)及心肌耗氧量 ,纠正自由基代谢失衡 ,增加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油 高原条件 血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大蒜加工技术
12
作者 张志焱 陈栋基 《农村新技术》 1998年第9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加工技术 脱水 蒜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开发出不同风味的新型油脂
13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82,共1页
日本开发出不同风味的新型油脂,既给食物烹调以新奇感,又能适应各种嗜好口味者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生姜风味油:在玉米色拉油中,加20%磨碎的姜糊,搅拌加热到100℃,使水蒸发,再加热到17℃,保持数分钟,冷却、过滤,... 日本开发出不同风味的新型油脂,既给食物烹调以新奇感,又能适应各种嗜好口味者的需要,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生姜风味油:在玉米色拉油中,加20%磨碎的姜糊,搅拌加热到100℃,使水蒸发,再加热到17℃,保持数分钟,冷却、过滤,再加入生姜香精油即可。蒜风味油:在玉米色拉油中,加10%蒜糊、搅拌加热到100℃,使水分蒸发,再加热到130℃,保持数十分钟,冷却、过滤,再加入蒜精油,即制成蒜香味油。葱风味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 日本 玉米色拉 风味 饮食生活 水分蒸发 再加热 水蒸发 香精 生姜 搅拌 冷却 过滤 烹调 食物 口味 香味 制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米鸡生产技术
14
作者 徐清正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10期43-43,共1页
一、原料配方糯米650克、香菇75克、鸡翅200克、方腿25克、冬笋150克、五花肉100克、蒜油10克、猪油40克、老抽20克、生抽20克、干荷叶150克、盐3克、味精3克、糖16克、胡椒粒2克、淀粉200克、水200克、虾米适量。二、制作流程1.前处理... 一、原料配方糯米650克、香菇75克、鸡翅200克、方腿25克、冬笋150克、五花肉100克、蒜油10克、猪油40克、老抽20克、生抽20克、干荷叶150克、盐3克、味精3克、糖16克、胡椒粒2克、淀粉200克、水200克、虾米适量。二、制作流程1.前处理鸡翅加少许盐腌制,蒸熟。五花肉、方腿、香菇切片,冬笋切片焯水。干荷叶用温水浸泡片刻,洗净,剪去多余的部分,撕成同样大小的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配方 干荷叶 蒸熟 方腿 鸡翅 制作流程 蒜油 虾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