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LC7A11抑制铁死亡对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胜涛 徐淑娟 +3 位作者 贵鹏 李欣咛 隋玉涵 李朝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ND1)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通过SLC7A11调控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人成骨细胞hFOB1.19以及骨肉瘤细胞系Saos-2、U2OS、HOS和143B中SND1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敲减...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SND1)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通过SLC7A11调控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检测人成骨细胞hFOB1.19以及骨肉瘤细胞系Saos-2、U2OS、HOS和143B中SND1的表达水平。采用小干扰RNA敲减骨肉瘤细胞HOS和143B中SND1的表达(si-SND1),采用CCK8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探究SND1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调控骨肉瘤细胞中SND1以及SLC7A11基因的表达,探究SND1通过SLC7A1基因对骨肉瘤铁死亡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骨肉瘤细胞Saos-2、U2OS、HOS和143B中SN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成骨细胞hFOB1.19(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si-SND1转染显著降低HOS和143B细胞中SND1的表达水平(P均<0.01),且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克隆形成数量显著减少,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均<0.001)。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促进骨肉瘤HOS和143B细胞凋亡,而抑制剂Ferrostatin-1刺激上调细胞活性(P均<0.001)。敲减SND-1后使用Erastin可进一步降低骨肉瘤HOS和143B细胞活性,而使用Ferrostatin-1刺激后可显著恢复细胞活性(P均<0.001);Erastin处理后,si-SND1组细胞中铁离子和丙二醛表达增高,谷胱甘肽表达降低(P均<0.001)。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敲减SND1可以明显抑制143B裸鼠移植瘤的瘤体质量(P<0.001)。敲减SND1后骨肉瘤HOS和143B细胞中SLC7A11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均<0.001),且铁死亡水平升高(P<0.001,P=0.020)。结论骨肉瘤细胞中SND1表达显著增高,其可能通过上调SLC7A11的表达抑制铁死亡,进而促进骨肉瘤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葡萄球菌核酸酶样结构蛋白1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产物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介导细胞焦亡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赫名扬 王成志 +3 位作者 杨振耀 许宇飞 李东东 刘培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43-1051,共9页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与炎症小体密切相关,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是最常见的炎症小体,可通过上调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的表达,启动经典途径激...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与炎症小体密切相关,在肿瘤治疗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是最常见的炎症小体,可通过上调胱天蛋白酶-1(Caspase-1)和消皮素D(GSDMD)的表达,启动经典途径激活细胞焦亡。天然产物具有来源广泛、结构多样等特点,大量研究证明,天然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如皂苷类化合物柴胡皂苷-D、重楼皂苷VI等;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黄芩苷等;生物碱类化合物苦参碱、紫杉醇等;多糖类化合物香菇多糖、茯苓多糖等;酚类化合物姜黄素、大黄酚;萜类化合物葫芦素B以及天花粉蛋白、黄独素B等均具有通过调节NLRP3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受体蛋白3 细胞焦亡 肿瘤 胱天蛋白酶-1 消皮素D 皂苷类 黄酮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介质分泌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3
作者 刘博 巩志国 哈斯苏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0-5569,共10页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共生细菌,是一种胞内菌,其利用坏死性凋亡在人和动物宿主中引起多种疾病。本研究旨在了解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是否参与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共生细菌,是一种胞内菌,其利用坏死性凋亡在人和动物宿主中引起多种疾病。本研究旨在了解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是否参与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炎性反应,为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疾病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前后小鼠巨噬细胞中基因的变化;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Pam2CSK4与MLKL的对接方式及位点;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MLKL、p65、p38和ERK的磷酸化水平;通过ELISA方法检测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RANTES)和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巨噬细胞后可导致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且MLKL基因相关度较高(P<0.05)。分子对接预测结果显示,Pam2CSK4与MLKL蛋白结合良好,并与ARG-304、ARG-301、GLN-331和LYS-333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未刺激组相比,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可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中MLKL的磷酸化和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表明MLKL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MLKL对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65磷酸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而在Pam2CSK4刺激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65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在Pam2CSK4刺激15、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38磷酸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与C57BL/6J小鼠相比,Pam2CSK4刺激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RANTES分泌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SA113刺激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RANTES分泌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IL-10分泌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介质分泌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MLKL) 坏死性凋亡 转录组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结构蛋白Nsp1β的晶体结构揭示了一种新的金属依赖核酸酶
4
作者 Xue F 胡小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98,共1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PRRS)的病原,PRR...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属于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PRRS)的病原,PRRS的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为PRRSV基因组编码的第2个蛋白质,Nsp1可以通过C末端的木瓜蛋白酶样半胱氨酸蛋白酶(papain-likecysteine protease,PCP)将自己从Nsp2下游切割下来。虽然已知Nsp1与病毒毒力有关,但其在病毒感染过程的确切作用仍不清楚。本试验描述了PRRSV Nsp1天然的同型二聚体晶体结构,通过采用一个类似组装了几个已知核酸酶的折叠(其在体外用锰离子可激发较强的核酸酶活性)来研究了PRRSV Nsp1N末端的体系结构。通过标记的核酸酶,识别Nsp1的关键特性:具有C端木瓜蛋白酶样半胱氨酸蛋白酶区域(负责将Nsp1β从Nsp2上自行解离下来),连接NTD和PCP的接头(LKD),以及C末端的延展区(CTE),推测其位于PCPβ区域的结合位点相对较稳定。综合以往关于核定位的报道,多关注于Nsp1β的自处理模式及预测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为开发多靶位新药提供了模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结构蛋白Nsp1β 核酸酶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阴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汤绚丽 杜园园 +4 位作者 余瑾 叶田 朱虹 陈银凤 李晓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阴性膜性肾病共1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HSD7A及NELL1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116例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THSD7A阳性23例,NELL1阳性9例,其中两者双阳性1例。THSD7A阳性较阴性者IgG4阳性率更高(P=0.010);膜性肾病Ⅰ期占比更少,Ⅱ期占比更多(P=0.002);基底膜增厚更明显(P=0.034)。NELL1阳性较阴性者C1q及IgG2的阳性率更低(P=0.029,P=0.001);炎细胞浸润更多(P=0.033);多部位沉积物更少(P=0.001);基底膜增厚更不明显(P<0.001);不典型膜性肾病比例更低(P=0.010)。继发因素分析显示THSD7A阳性者有1例确诊为乙状结肠癌,NELL1阳性者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生存分析提示THSD7A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6),而NELL1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15),两指标单一阳性组间比较显示NELL1单一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THSD7A单一阳性组(P<0.001)。结论THSD7A及NELL1阳性膜性肾病更倾向于原发性膜性肾病,且无恶性肿瘤提示价值,但对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蛋白-1 M型磷脂酶A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β结构域蛋白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靖 冯滢滢 +5 位作者 王涛 张柯 李玲 冀全博 徐小洁 叶棋浓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β亚基胞外结构域(ED)和胞内激酶(PK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扩增IGF1Rβ-ED和GST-IGF1Rβ-PK... 目的构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β亚基胞外结构域(ED)和胞内激酶(PKD)结构域的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活性。方法用PCR方法从乳腺cDNA文库中扩增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基因编码序列,将其正确插入pGEX-KG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sate表达后,用GST-Sepharose 4B珠子纯化融合蛋白,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最后用GST pull-down技术检测纯化蛋白与已知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驱动的细胞运动调节蛋白(MEMO)的相互作用。结果构建得到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得到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的外源基因插入片段,测序后与目的序列一致;在Rossate菌中诱导表达出与预期位置相符的目的蛋白,并经过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成功表达;纯化得到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两个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证明蛋白GST-IGF1Rβ-PKD可以和MEMO相互作用。结论成功克隆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基因,并获得活性良好的GST-IGF1Rβ-ED和GST-IGF1Rβ-PKD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GF1R) β亚基胞外结构 β亚基胞内蛋白激酶结构 原核表达 纯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驱动的细胞运动调节蛋白(ME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促进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陈怡楠 郑旸 +1 位作者 曾汉林 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14,共11页
目的·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FADD促进HNSC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 ... 目的·检测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Fas-associated protein with death domain,FADD)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FADD促进HNSCC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GEPIA 2数据库分析肿瘤组织中FADD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对HNSCC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staining,IHC),探究FADD在正常、不典型增生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构建稳定低表达FADD的人HNSCC Fadu、HSC3细胞株,并通过蛋白印迹实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方法进行验证;使用LiveCyte活细胞追踪系统、克隆形成、细胞活力检测等方法探究FADD对HNSCC细胞增殖水平的调控作用;使用免疫共沉淀串联质谱(co-immunoprecipitation mass spectrum,Co-IP/MS)鉴定与FADD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应用CRISPR/Cas9技术、LiveCyte活细胞追踪系统、蛋白印迹实验等方法对与FADD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行进一步机制研究。结果·数据库分析显示FADD在头颈鳞癌中显著高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染色表明FADD在HNSCC患者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现递增趋势。在HNSCC细胞中敲低FADD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形成克隆数减少。Co-IP/MS结果显示,FADD与CUT样同源盒1(CUT-like homeobox 1,CUX1)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敲低FADD后CUX1表达水平升高。同时,在HNSCC细胞中敲除CUX1能够显著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敲除CUX1可部分逆转FADD低表达引起的增殖抑制。结论·FADD在HNSCC中具有显著促癌作用,并与不良预后相关。FADD可通过与CUX1发生相互作用降低其表达水平进一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相关死亡结构蛋白 CUT同源盒1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样蛋白1(UHRF1)的水平可抑制肾癌769-P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2
8
作者 焦点 郑甲 +6 位作者 魏铭 郑国旭 席文锦 秦卫军 杨安钢 王禾 温伟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利用针对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样蛋白1(UHRF1)的小干扰RNA(siRNA)在肾癌769-P细胞中下调UHRF1的表达,探讨其对769-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人UHRF1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针对UHRF1的siRNA,用脂质体将其瞬时... 目的利用针对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样蛋白1(UHRF1)的小干扰RNA(siRNA)在肾癌769-P细胞中下调UHRF1的表达,探讨其对769-P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人UHRF1的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针对UHRF1的siRNA,用脂质体将其瞬时转染入769-P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UHRF1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UHRF1的蛋白水平;利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UHRF1 siRNA可显著抑制UHRF1的mRNA和蛋白水平,下调769-P细胞UHRF1水平后,细胞增殖显著减弱,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结论下调UHRF1的表达可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植物同源结构域和环指结构域泛素蛋白1(UHRF1) 小干扰RNA(siRNA) 肾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3、6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 被引量:9
9
作者 杨美琪 刘维新 +4 位作者 来爽 兰雨桐 李虹 邓秋萍 陈轶楠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以肠道受累为主并可伴发肠外表现的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肠道黏膜受累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可被多种因素调控,其中炎症小体发挥了关键作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目前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以肠道受累为主并可伴发肠外表现的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肠道黏膜受累的部位及损伤程度可被多种因素调控,其中炎症小体发挥了关键作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是一类多元化的家庭模式识别受体,是消化系统炎症反应及宿主防御体系的重要介质,能够调节炎症性肠病及结肠炎相关肿瘤的发病率,是肠道疾病中的关键调节因子。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其重要成员NLRP 1、NLRP 3、NLRP 6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更为密切,可能与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分泌有关。本文着重阐述了NLRP 1、NLRP 3、NLRP 6在炎症性肠病中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受体蛋白 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炎性体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健强 王燕 +3 位作者 盘艳君 喻思扬 曾高峰 赵国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性体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0)、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n=49)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n=55)。用酶联免...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性体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20)、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n=49)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n=55)。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18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免疫印迹分别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SREBP-1、NLRP1和半胱天冬酶(Caspase-1)的RNA和蛋白表达,分析SREBP-1表达水平与NLRP1、Caspase-1、IL-1β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ACS组和SAP组血浆IL-1β、IL-18表达和hs-CR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且ACS组患者较SAP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S组和SAP组PBMCs内SREBP-1、NLRP1和Caspase-1的RNA和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且ACS组患者较SAP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REBP-1表达水平与NLRP1、Caspase-1、IL-1β和IL-18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SREBP-1与NLRP1炎性体表达升高,且二者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受体蛋白1炎性体 冠状动脉疾病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多糖通过上调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抑制炎性牙周膜细胞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的表达及活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蔡红宣 王正安 +5 位作者 张赞 戴晶怡 司为幸 符起亚 杨静文 田亚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2-670,共9页
目的 探讨炎性微环境下巴戟天多糖(MOP)对牙周膜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4),模型组采用正畸丝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3周后每... 目的 探讨炎性微环境下巴戟天多糖(MOP)对牙周膜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模型组(n=24),模型组采用正畸丝结扎法建立牙周炎模型,3周后每组各处死6只大鼠,Micro-CT检测确认建模成功。剩余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自然恢复组、生理盐水(NS)组和MOP组。MOP组于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腭侧注射MOP [200 mg/(kg·3d),50μL,持续4周],NS组注射等体积NS,牙周炎自然恢复组不做任何处理。取大鼠左上颌骨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牙周膜细胞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IRT1、NLRP3表达量。体外培养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CCK-8检测MO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第4代细胞分为对照组、炎症组(10μg/mL脂多糖)及实验组(5μmol/L MOP,5μmol/L MOP+10μg/mL脂多糖)。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SIRT1和NLRP3表达变化,免疫沉淀及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NLRP3乙酰化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18含量。采用Prism 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体内实验中,MOP组较牙周炎自然恢复组和NS组NLRP3表达下降,SIRT1表达升高(P<0.05),炎细胞浸润减少。在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炎症组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增高(P<0.05),SIRT1表达降低(P<0.01);MOP能上调炎症细胞SIRT1表达(P<0.05),降低NLRP3表达及其乙酰化水平(P<0.05),减少上清液中IL-1β、IL-18含量(P<0.01)。结论 炎性牙周膜细胞SIRT1表达降低,NLRP3表达升高;MOP干预能促进SIRT1表达,导致NLRP3表达受抑制,同时通过去乙酰化作用使NLRP3乙酰化水平下降,从而NLRP3活性降低,由此发挥抑制炎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巴戟天多糖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NOD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1(LRIG1)增强顺铂诱导的人垂体瘤细胞凋亡
12
作者 周林裕 包春燕 +2 位作者 胡骁 代永庆 包志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结构域1(LRIG1)在人垂体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并观察过表达LRIG1后对顺铂(DDP)诱导的垂体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垂体瘤患者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的LRIG1... 目的探讨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结构域1(LRIG1)在人垂体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并观察过表达LRIG1后对顺铂(DDP)诱导的垂体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45例垂体瘤患者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中的LRIG1表达,分析LRIG1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选取原代分离培养的人垂体瘤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LRIG1基因过表达质粒p EGFP-N1-LRIG1转染进细胞中,筛选LRIG1过表达的细胞,同时选取转染空质粒p EGFP-N1的细胞作为对照组。两组细胞均经20μg/m L DDP诱导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和Bcl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垂体瘤患者肿瘤组织中LRIG1阳性率显著低于瘤旁组织,且LRIG1在侵袭性肿瘤表达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LRIG1后,DDP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显著降低、BAX、caspase-3的水平显著增加,而Bcl2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过表达LRIG1增加DDP诱导的人垂体瘤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蛋白结构域1(LRIG1) 顺铂 垂体瘤 表达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基因LACC1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加重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焦俊萍 鲍军强 +2 位作者 史慧敏 高超 田书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9期1006-1013,共8页
目的探讨漆酶基因LACC1对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①采购C57BL/6J LACC1基因敲除(LACC1-/-)小鼠20只,野生型小鼠2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各15只,... 目的探讨漆酶基因LACC1对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①采购C57BL/6J LACC1基因敲除(LACC1-/-)小鼠20只,野生型小鼠20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各15只,比较两组小鼠的脑梗死体积。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脑组织中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水平,采用微阵列分析外周血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表达谱及探讨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②制备小鼠小胶质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模型,并通过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上调及抑制LACC1的表达,明确LACC1对脑梗死体外模型炎症和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p-AMPK、NLRP3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IL-1β、IL-6、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TNF-α水平。结果MCAO/R模型野生型小鼠组脑梗死体积比例为(21.38%±4.06%),LACC1-/-小鼠组脑梗死体积比例为(19.0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同时LACC1-/-小鼠脑组织中p-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NLRP3蛋白表达水平受到抑制。OGD/R细胞模型中,LACC1的下调抑制了NLRP3蛋白的表达、增加了p-AMPK蛋白的表达。OGD/R细胞模型中,LACC1的过度表达增加了IL-1β、IL-6、INF-γ、TNF-α、MDA和ROS生成,降低了CAT和SOD的水平(P<0.05)。结论LACC1可能通过AMPK/NLRP3途径加重小鼠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这可能为脑梗死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及其相关并发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C1 脑梗死 炎症反应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NOD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3炎症小体的活化调节与牙周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冷 王骏 +1 位作者 赵蕾 吴亚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0-714,共5页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质内的多蛋白质复合体,由其核心成分感知病原体和宿主危险信号后组装而成,通过激活半胱氨酸天冬酰胺特异蛋白酶-1致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成熟...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位于细胞质内的多蛋白质复合体,由其核心成分感知病原体和宿主危险信号后组装而成,通过激活半胱氨酸天冬酰胺特异蛋白酶-1致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成熟与分泌参与免疫炎症反应。牙周病是由宿主和微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局部炎症反应,而IL-1β又是牙周炎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IL-1β的成熟和分泌与NLRP3炎症小体密切相关,且牙周致病菌可调节该炎症小体的表达及活化,因此NLRP3炎症小体对牙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的生物学功能、活化机制及其在牙周病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小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3 半胱氨酸天冬酰胺特异蛋白 酶-1 白细胞介素 牙周疾病 免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VEGFR2胞外1-4IgG样结构域的原核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15
作者 王伟 殷小涛 +4 位作者 李云奇 田仁礼 阎瑾琦 高江平 于继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获得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Ⅱ型受体(mVEGFR2)胞外1-4IgG样结构域融合蛋白并验证其免疫原性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RT-PCR法从孕龄14 d的Balb/c小鼠胚胎组织中扩增mVEGFR2D1-4基因,测序正确后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2a,构建重组质... 目的获得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Ⅱ型受体(mVEGFR2)胞外1-4IgG样结构域融合蛋白并验证其免疫原性及生物活性。方法利用RT-PCR法从孕龄14 d的Balb/c小鼠胚胎组织中扩增mVEGFR2D1-4基因,测序正确后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42a,构建重组质粒pET-42a-mVEGFR2D1-4。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用Western blotting鉴定后,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ELISA法检测纯化蛋白的抗原活性,并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检测该融合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阻断作用。结果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扩增出目的基因mVEGFR2D1-4;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pET-42a-mVEGFR2D1-4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化后可以成功诱导并纯化出大小与预期一致的蛋白;Western blotting证实纯化的蛋白能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ELISA检测显示纯化后的mVEGFR2D1-4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并且体外细胞培养试验证实其能阻断VEGF对HUVEC的促增殖作用。结论成功获得mVEGFR2D1-4/GST融合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及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研究以VEGFR2为靶点的抗肿瘤主动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Ⅱ型受体 1-4IgG结构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调节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16
作者 陈光华 庞宗林 +1 位作者 杨云心 李惠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0-1704,1713,共6页
目的:探讨厚朴酚(MG)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厚朴酚(MG)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组)、MG组、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组(Nec-1组)、厚朴酚+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组(MG+Nec-1组)。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肝脏病理组织形态;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血清ALT、AST、AMY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IL-1β、IL-6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AP组胰腺和肝细胞水肿、出血,炎症细胞增加,血清ALT、AST、AMY和肝组织TNF-α、IL-1β、IL-6以及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SAP组比较,MG组和Nec-1组胰腺和肝损伤明显减轻,血清ALT、AST、AMY和肝组织TNF-α、IL-1β、IL-6以及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值均显著下降(P<0.05),MG组和Nec-1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Nec-1对SAP的效果优于MG和Nec-1。结论:MG通过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减轻SAP大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蛋白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体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曹运兰 胡龙江 宋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01-806,共6页
目的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体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共130例,分为... 目的探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体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共130例,分为单纯冠心病组(n=40)、单纯2型糖尿病组(n=20)、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n=40)及正常对照组(n=30)。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浆。采用RT-q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IL-1β含量。结果单纯冠心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LRP3、ASC、Caspase-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ASC、Caspase-1 mRNA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而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NLRP3蛋白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同时,测得单纯冠心病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血浆中IL-1β含量分别为(24.05±1.00)、(22.86±1.66)、(26.85±1.45)ng/L,较正常对照组(12.53±2.79)ng/L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血浆中IL-1β含量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结论 NLRP3炎性体的异常激活可促进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其可能成为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受体蛋白3 炎性体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与Toll样受体4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信号通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可 项文平 +2 位作者 王林 刘国荣 潘晓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80-782,共3页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病灶、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灶和脑萎缩等异常信号[2]。在我国脑小... 脑小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1]。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腔隙性病灶、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近期皮质下小梗死灶和脑萎缩等异常信号[2]。在我国脑小血管病占缺血性脑卒中的46%[3]。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脑小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脑小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暂时集中于内皮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破坏、慢性缺血低灌注和炎性反应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小血管疾病 TOLL受体4 血脑屏障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1Β NLR家族 蛋白结构域包含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LR)在免疫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紫薇 孙雯洁 +6 位作者 丁亚鑫 马瑞雪 吕云华 刘梓谕 侯诗源 刘蓉蓉 吴兴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9-736,共8页
固有免疫中的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LR)家族对免疫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X1(NLRX1)和含CRAD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 固有免疫中的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LR)家族对免疫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X1(NLRX1)和含CRAD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C3)是NLR家族中的关键成员,它们与免疫代谢之间的关联成为研究的新焦点。NLRP3的激活可促进炎性小体的组装,导致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激活,进而引发炎症反应。NLRC3则能抑制核因子κB(NF-κB)和干扰素基因刺激物/TANK结合激酶1(STING/TBK1)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及炎性小体的形成,进而调控免疫反应。而NLRX1则通过调节Ⅰ型干扰素、NF-κB信号传导以及自噬等过程,对免疫应答进行精细调控。这些NLR成员不仅参与病原体的识别,更与免疫代谢的调控密切相关。对NLR家族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免疫代谢的奥秘,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代谢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受体(NLR) 含pyrin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受体家族蛋白3(NLRP3) 含CRAD结构域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受体家族蛋白3(NLRC3)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受体X1(NLRX1)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状结构域受体1通过调控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
20
作者 赵为陈 何春远 +4 位作者 赵宗彪 张峰森 夏一淼 王法财 李婷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5-2332,共8页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 目的 探究盘状结构域受体1 (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对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s),首先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诱导组(high glucose,HG),采用33 mmol·L^(-1) D-glucose处理48 h构建HUVECs功能障碍。碘化丙啶染色(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随后,实验分为C ontrol组、HG组、HG+DDR1 NC组、HG+DDR1 siRNA组。转染DDR1 siRNA 24 h后观察HG对HUVEC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LDH、IL-1β、IL-18水平;PI检测细胞焦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DDR1、NF-κB/NLRP3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HG组细胞eNOS含量降低,VCAM-1、ICAM-1含量升高,细胞活力及迁移能力降低,DDR1、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且LDH、IL-1β、IL-18水平及细胞焦亡率均增加(P<0.05)。与HG组相比,DDR1siRNA能够促进eNOS分泌,降低VCAM-1、ICAM-1、LDH、IL-1β、IL-18水平,增加细胞活力和迁移能力,降低p-NF-κB、NLRP3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抑制高糖诱导的HU VECs焦亡(P<0.05)。结论基因沉默DDR1能够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抑制NF-κB/NLRP3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焦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内皮功能障碍 高糖 盘状结构域受体1 细胞焦亡 核转录因子-κB/NOD受体蛋白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