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群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敬辉 许媛 +3 位作者 肖婷 褚姝频 芮东明 姚克兵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9,共8页
【目的】阐明江苏丘陵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群(GG)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及抗性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GG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和敏感性;田间人工接种GG后再检测回分离菌株对药剂... 【目的】阐明江苏丘陵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p.)种群(GG)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及抗性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GG的抗药性流行动态和敏感性;田间人工接种GG后再检测回分离菌株对药剂敏感性的方法评价GG的抗药性流行演化;药剂作用标靶基因序列分析阐明抗性分子机制。【结果】2013年和2017年GG对多菌灵的EC50均值(ρ)分别为0.528 5 mg·L-1和7.787 8 mg·L^-1。GG对多菌灵的抗性菌株比率从2013年的2.34%上升至2017年的32.21%。2017年和2018年多菌灵接种抗性菌株处理的防效分别为0.64%和4.18%。回分离GG中抗性菌株/敏感菌株的比率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65.00%和68.18%,均高于接种比率50%。抗性菌株靶标基因(TUB2)第198位的谷氨酸突变成丙氨酸(E198A),或第200位的苯丙氨酸突变成络氨酸(F200Y)。【结论】江苏丘陵地区GG对多菌灵已形成抗药性流行。多菌灵持续施用是GG田间抗药性流行的驱动因子。GG抗性菌株标靶基因突变类型为E198A或F200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炭疽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监测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检测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敬辉 陈宏州 +2 位作者 肖婷 张文文 庄义庆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句容市的98株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结果表明:多菌灵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610~2.2991μg/mL之间,平均为0.5285μg/mL;敏感、中...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区分剂量法检测了采自江苏省句容市的98株葡萄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结果表明:多菌灵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0610~2.2991μg/mL之间,平均为0.5285μg/mL;敏感、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5.10%、43.88%和1.02%。区分剂量法检测结果表明: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菌株分别占51.02%、45.92%、3.06%和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多菌灵 抗药性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敬辉 陈宏州 +3 位作者 肖婷 吴祥 吉沐祥 庄义庆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3-166,共4页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4种杀菌剂对葡萄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硅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烯唑醇、吡唑醚菌酯、多菌灵、腈菌唑、啶酰菌胺、多抗霉素、嘧菌酯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258 6、0.338 0、0.376 4、0.571 6、0.5852、0.691 7、1.176 8、1.192 3、1.232 7、1.249 4、7.171 3、13.065 7、70.343 2、224.519 7μg/m L。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供试葡萄炭疽病菌对氟硅唑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杀菌剂 菌丝生长速率法 EC50 抑菌活性 敏感性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糖和有机酸对葡萄炭疽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丽 赵奎华 +4 位作者 刘长远 梁春浩 关天舒 王辉 汪琼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糖、酸、单宁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果糖有利于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当葡萄糖浓度达20%时,菌落直径最大,为7.4cm;孢子萌发率最高,为73.69%;果糖浓度达24%时,菌落直径最大,...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糖、酸、单宁对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和果糖有利于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当葡萄糖浓度达20%时,菌落直径最大,为7.4cm;孢子萌发率最高,为73.69%;果糖浓度达24%时,菌落直径最大,为8.4cm;孢子萌发率最高,为83.33%。苹果酸和酒石酸对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苹果酸和酒石酸浓度分别达4.0%和3.5%时,菌丝不生长,孢子萌发率为0。单宁对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当单宁浓度达1280mg·L-1时,菌落直径仅有1.9cm,孢子萌发率为9%。随着糖含量的减少和有机酸、单宁含量的增加,病菌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生长发育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醚菌酯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29
5
作者 叶佳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法检测了78株采自浙江省杭州、嵊州和嘉兴3地的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病菌已对甲基硫菌灵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抗性频率为51.3%,且均为高水平抗... 采用菌丝生长法检测了78株采自浙江省杭州、嵊州和嘉兴3地的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病菌已对甲基硫菌灵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抗性频率为51.3%,且均为高水平抗药性菌株;78个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EC50值在0.04~21.56μg/mL之间,平均为1.63μg/mL,其中L-58菌株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为21.6μg/mL。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处理对醚菌酯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无SHAM存在时,醚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EC50Q)值在0.03~436.55μg/mL之间,平均为27.77μg/mL;当SHAM的处理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EC50(EC50Q+S)值在0.01~15.20μg/mL之间,平均为4.40μg/mL。旁路氧化的相对贡献值F最低为0,最高为155.47,平均为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敏感性检测 甲基硫菌灵 戊唑醇 醚菌酯 旁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杰 赵宝明 支月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测定产孢量,研究了葡萄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测定了8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25℃;菌落产孢能适应较广的pH...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测定产孢量,研究了葡萄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并测定了8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25℃;菌落产孢能适应较广的pH值,以pH值为3时产孢量最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6℃。菌落生长对光照的要求不严格,但以全暗条件最适宜产孢。在测试的碳源中,麦芽糖和蔗糖较适宜菌丝生长,乳糖最适宜产孢;氮源中以蛋白胨、酵母膏和牛肉膏较适宜菌丝生长,牛肉膏最适宜产孢。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氟啶胺、多菌灵、咪鲜胺锰盐和吡唑醚菌酯的毒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药剂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活性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研究
7
作者 关秀杰 郝宇 郝长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1期60-63,共4页
采用菌丝干质量法,研究黄柏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活性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筛选出抑菌活性较高的提取方法。以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为指标,研究黄柏活性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并开展田间药效试验,... 采用菌丝干质量法,研究黄柏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活性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筛选出抑菌活性较高的提取方法。以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率为指标,研究黄柏活性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病菌的室内抑制作用,并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评估黄柏活性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4种提取方法获得的黄柏活性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均有显著差异,随着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加,抑制率提高。超声波辅助醇提取法获得的提取物表现较优,提取物质量浓度为3×10^(4)mg/L处理对葡萄炭疽病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87.01%,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04×10^(4)mg/L,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高达100.00%。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醇提取法获得的提取物浸膏400倍液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最高,为87.67%,明显优于该浸膏800、1 000倍液,也明显优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各稀释倍数处理。黄柏活性提取物对葡萄炭疽病具有较优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活性提取物 葡萄炭疽 病菌 抑菌作用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蒋朝阳 于泽洋 +1 位作者 杨花 顾沛雯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2-1121,共10页
为明确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差异,于2022年6月至10月对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病样进行采集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种类;通过测定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确定最优碳... 为明确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差异,于2022年6月至10月对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病样进行采集分离,通过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病原菌种类;通过测定不同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确定最优碳氮源、最适pH及致死温度。研究表明,宁夏地区葡萄炭疽病的主要病原为毁灭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果生刺盘孢(C.fructicola)和暹罗刺盘孢(C.siamense)。毁灭炭疽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和乙酸铵;果生刺盘孢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源为麦芽糖和蔗糖,氮源为酵母膏和胰蛋白胨;暹罗刺盘孢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的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乙酸铵和蛋白胨。各菌株均在pH为4~10时生长良好,致死温度均为52℃。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对暹罗刺盘孢和果生刺盘孢抑菌活性最佳,EC_(50)值分别为0.3244μg/mL和0.3869μg/mL。综上,毁灭炭疽菌、果生刺盘孢和暹罗刺盘孢是葡萄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且不同炭疽菌菌种间生物学特性差异较大,该结论可为葡萄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种类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菌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徐杰 冀志蕊 +3 位作者 王娜 张俊祥 林云光 周宗山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2-890,共9页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代森锰锌、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有效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辽宁的6个葡萄...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代森锰锌、戊唑醇、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4种常用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有效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辽宁的6个葡萄产区的120个葡萄炭疽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辽宁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戊唑醇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为0.6771~2.6910 mg·L^-1,平均EC50值为1.4749 mg·L^-1,29.17%的菌株对戊唑醇表现出抗药性,沈阳地区葡萄炭疽抗性频率最低为16.67%,葫芦岛地区葡萄炭疽最高抗性频率为45%;代森锰锌对供试菌株的EC50值为11.1565~65.9343 mg·L^-1,平均EC50值为19.8346 mg·L^-1,28.33%的菌株对代森锰锌表现出抗药性,其中,葫芦岛地区葡萄炭疽菌对代森锰锌抗性频率最高,达45%;葡萄炭疽病菌供试群体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较强,平均EC50值分别为0.0115 mg·L^-1和0.0611 mg·L^-1,不同地区的EC50值差异并不明显,且未在试验中发现抗性菌株。【结论】葡萄炭疽病菌对戊唑醇和代森锰锌表现出中低的抗药性;对咪鲜胺和苯醚甲环唑敏感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代森锰锌 戊唑醇 咪鲜胺 苯醚甲环唑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葡萄炭疽病菌群体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闫莉春 钱亚明 +3 位作者 王西成 王壮伟 王博 吴伟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0-337,共8页
为明确江苏省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群体对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戊唑醇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和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江苏省7个地区的68株葡萄炭疽病菌对上述4种药剂的敏感性,建... 为明确江苏省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群体对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戊唑醇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和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来自江苏省7个地区的68株葡萄炭疽病菌对上述4种药剂的敏感性,建立敏感基线,并分析菌株抗性水平和抗性频率。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和戊唑醇对供试68株葡萄炭疽病菌的EC_(50)范围分别为0.03~1.20、0.05~3.48、0.14~1.20 mg/L和0.50~12.30 mg/L;对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分别为(0.53±0.032)(1.00±0.15)mg/L和(0.38±0.024)mg/L。68株菌株对戊唑醇的EC_(50)平均值为3.61 mg/L,因敏感性频率分布不符合建立敏感性基线要求,故未建立敏感性基线。供试菌株对苯醚甲环唑均表现为敏感,对吡唑醚菌酯和咯菌腈呈现一定的低抗水平,抗性频率分别为4.41%和3.03%;对戊唑醇呈低抗和中抗水平,抗性频率分别为16.18%和5.88%。该研究为防控江苏省葡萄炭疽病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杀菌剂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锌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抑菌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莉春 钱亚明 +3 位作者 王西成 王壮伟 王博 吴伟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38-142,共5页
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这2种病害的主要措施,但病原菌抗药性的逐年加重使防治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寻求新的高效防治策略迫在眉睫。微纳锌是一种新型抑菌材料,为明确新型材料微纳锌对... 葡萄炭疽病和白腐病是严重危害葡萄生产的两大主要病害,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这2种病害的主要措施,但病原菌抗药性的逐年加重使防治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寻求新的高效防治策略迫在眉睫。微纳锌是一种新型抑菌材料,为明确新型材料微纳锌对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室内测定其在不同浓度下对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利用显微观察统计葡萄炭疽病菌在不同浓度微纳锌作用下的产孢率,明确其对炭疽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锌处理浓度为800、267 mg/L时对白腐病菌具有致死作用,导致其在PDA平板上无法生长,抑菌率达到100%,浓度为89 mg/L时抑菌率仍可达到56.49%,微纳锌对白腐病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为57 mg/L;微纳锌处理浓度为800、267 mg/L时对炭疽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0%、65.8%,有效抑制中浓度EC为113 mg/L;微纳锌处理浓度为800 mg/L时炭疽病菌孢子完全不能萌发,抑制率为100.0%,处理浓度为267、89、30、10 mg/L时对炭疽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依次为88.0%、63.0%、48.0%、21.8%。因此,研究结果表明,微纳锌能够显著抑制葡萄炭疽病菌和白腐病菌菌丝生长,降低炭疽病菌孢子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锌 葡萄 炭疽病菌 白腐病菌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茉莉酮酸酯对感染炭疽病菌的葡萄的内源脱落酸、茉莉酸和芳香类挥发物的影响
12
作者 周洲 《中国果业信息》 2015年第8期52-52,共1页
据《Scientia Horticuh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6.001),来自日本千叶大学的Shanshan Wang等人研究了施用茉莉酸(JA)衍生物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感染炭疽病原菌(Glomerella... 据《Scientia Horticuh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dx.doi.org/10.1016/j.scienta.2015.06.001),来自日本千叶大学的Shanshan Wang等人研究了施用茉莉酸(JA)衍生物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对感染炭疽病原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葡萄的内源脱落酸(ABA)、茉莉酸、芳香类挥发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浆果浸在PDJ 0.4mM溶液中,之后接种菌种,25℃下存放12天。结果表明,施用PDJ减小了病斑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茉莉酸丙酯 挥发物质 脱落酸 茉莉酮酸酯 炭疽病菌 施用 葡萄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葡萄炭疽菌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45
13
作者 陈聃 时浩杰 +2 位作者 吴慧明 徐志宏 张传清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5-668,共4页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和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浙江省临安市、诸暨市和金华市的3个葡萄... 【目的】了解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和甾醇脱甲基抑制剂(DMI)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为其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浙江省临安市、诸暨市和金华市的3个葡萄重要产区的108个葡萄炭疽病菌株对甲基硫菌灵和戊唑醇的抗药性,并对甲基硫菌灵敏感和抗药性菌株中的β-tubulin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和比较。【结果】所采集菌株群体对甲基硫菌灵的抗药性频率为37.04%,且均为高水平抗药性菌株(Ben HR),Ben HR对多菌灵和乙霉威表现双重抗药性,其β-tubulin基因的第200位密码子从TTC突变为TAC,导致第200位氨基酸从苯丙氨酸(Phe)突变为络氨酸(Tyr)。所采集菌株群体共检测到33个(30.56%)对戊唑醇表现低水平抗药性的菌株。【结论】浙江地区葡萄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乙霉威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对DMIs类杀菌剂戊唑醇的抗药性发展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菌 甲基硫菌灵 乙霉威 戊唑醇 抗药性 β-tubul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正坪 胡俊 +1 位作者 高翔 周洪友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36-39,共4页
笔者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的影响,同时,对其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该菌营养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均为10~35℃,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在pH 3... 笔者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的影响,同时,对其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该菌营养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均为10~35℃,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营养生长最适pH为5~6,分生孢子产生最适pH为3~4;光照处理对该菌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孢子产生略有促进作用;该菌在含有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能良好生长,且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0;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影响;分生孢子在1%麦芽糖液滴中萌发率最高;饱和湿度下和水滴中分生孢子萌发最好.致死温度为60℃30 min或65℃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菌生物学 特性研究 枸杞 分生孢子萌发 营养生长 最适PH 致死温度 炭疽病菌 环境条件 温度范围 光照处理 最适温度 光照条件 麦芽糖 PH3 葡萄 培养基 产孢量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地区葡萄炭疽菌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文斐 柴伟国 +3 位作者 忻雅 来文国 阮松林 裘劼人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10期2034-2035,2043,共3页
分离到一个杭州地区葡萄炭疽菌菌株,并研究了不同营养类型培养基、pH值、光照对其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比蔗糖更利于病原菌生长和产孢,该病菌最适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适宜pH是5.0~9.0,菌丝生长最适pH... 分离到一个杭州地区葡萄炭疽菌菌株,并研究了不同营养类型培养基、pH值、光照对其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比蔗糖更利于病原菌生长和产孢,该病菌最适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上生长,适宜pH是5.0~9.0,菌丝生长最适pH为7.0,pH 8.0最适合产孢。光照能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炭疽病菌 病原分离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及其防治
16
作者 孙执中 《果农之友》 2003年第10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葡萄 炭疽 防治 症状 病菌 发病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的套袋防治
17
作者 谭波 孙德堂 +1 位作者 郭晓伟 李剑波 《中国果菜》 2013年第7期36-36,共1页
葡萄是烟台地区主要水果品种,因其外观美、口感好、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果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几年葡萄炭疽病发生比较普遍,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我们于2011年开始对葡萄炭疽病进行了防效... 葡萄是烟台地区主要水果品种,因其外观美、口感好、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果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几年葡萄炭疽病发生比较普遍,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我们于2011年开始对葡萄炭疽病进行了防效试验,其中采取套袋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可降低炭疽病的发生,而且还能防止病菌侵染和减少农药对果面的污染,同时还可防止鸟害等。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 防治 套袋 经济效益 烟台地区 防效试验 病菌侵染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18
作者 何桂芹 《河北农业科技》 2007年第8期23-23,共1页
1发病症状 一般只发生在着色或近成熟期的果实上,但是病菌能侵染绿果、蔓、叶和卷须等,而且组织上不表现明显的症状。
关键词 发生与防治 葡萄炭疽 发病症状 成熟期 侵染 病菌 卷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的套袋防治
19
作者 谭波 孙德堂 +2 位作者 郭晓伟 李剑波 韩明健 《烟台果树》 2013年第3期54-55,共2页
葡萄是烟台地区主要水果品种,因其外观美、口感好、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高。近几年葡萄炭疽病发生比较普遍,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我们于2011年开始对葡萄炭疽病进行防效试验.其中套袋是... 葡萄是烟台地区主要水果品种,因其外观美、口感好、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高。近几年葡萄炭疽病发生比较普遍,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我们于2011年开始对葡萄炭疽病进行防效试验.其中套袋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仅降低炭疽病的发生.而且还能防止病菌侵染和减少农药对果面的污染.以及防止鸟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 防治 套袋 经济效益 烟台地区 病菌侵染 防效试验 消费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烂果病防治措施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卫燕 《河北果树》 2011年第3期46-46,共1页
1病因 1.1病菌侵染引起“烂果病”的病害主要是白腐病、炭疽病,特殊年份还包括黑腐病。主要侵染葡萄的果实、穗轴,造成烂果、烂穗。白腐病、黑腐病病菌还会侵染葡萄枝蔓,形成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枝叶枯死,树势衰弱,影响当年和第2... 1病因 1.1病菌侵染引起“烂果病”的病害主要是白腐病、炭疽病,特殊年份还包括黑腐病。主要侵染葡萄的果实、穗轴,造成烂果、烂穗。白腐病、黑腐病病菌还会侵染葡萄枝蔓,形成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枝叶枯死,树势衰弱,影响当年和第2年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枝蔓 烂果病 病菌侵染 防治 白腐病 黑腐病 炭疽 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