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体温扩增的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
作者 林志伟 王帅 +5 位作者 蔡杰 聂丹丹 李涛 李红娜 杨艳歌 袁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9-225,共7页
为实现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快速检测,基于体温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并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onM... 为实现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快速检测,基于体温扩增技术——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并根据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bonM基因序列设计和筛选了ERA检测引物和探针,分别建立ERA显色法、荧光法、试纸条法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并评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以及在市售样品检测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对3株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型菌株均有扩增,其他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以及其他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均无扩增,说明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良好。3种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0^(-2)ng/μL,灵敏度较好。采用建立的3种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对15份市售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2份,检出率为13.3%。该结果与国标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说明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建立的基于体温扩增技术的显色法、荧光法和试纸条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37℃体温扩增15 min左右即可获取检测结果,且裸眼可视,可为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的现场可视化快速筛查提供新型简便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致病变种 酶促等温扩增技术 可视化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实时荧光PCR检测的研究
2
作者 蔡彦秋 查杰 +1 位作者 沐阳 陈辉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0期44-47,共4页
目的:建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根据16S~23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利用Oligo7设计TaqMan探针及引物,并验证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15株标准菌株,只有唐菖蒲伯克霍尔德... 目的:建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核酸检测方法。方法:根据16S~23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利用Oligo7设计TaqMan探针及引物,并验证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检测15株标准菌株,只有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呈阳性,验证了此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实验中得出菌液灵敏度为5.8×10~2 CFU·mL^(-1),DNA灵敏度为7.2×10^(-4) ng·μL^(-1)。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方法可用于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的快速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实时荧光PCR 特异性 灵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抗血管性痴呆的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玉芳 杨瑞林 +1 位作者 高媛 徐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37-543,共7页
血管性痴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痴呆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及健康。研究发现石菖蒲是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最高频的核心中药,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确... 血管性痴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主要的痴呆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及健康。研究发现石菖蒲是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最高频的核心中药,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确切优势。石菖蒲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主要有效成分α-细辛醚、β-细辛醚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成为研究热点。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可在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促进药物通过血脑屏障;清除自由基与提高抗氧化物质以抗氧化应激;调节炎症因子以抗炎;清除β-淀粉样蛋白以调节神经可塑性;调节神经递质以保护胆碱能神经;减少细胞凋亡保护海马神经元等方面发挥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本文对石菖蒲抗血管性痴呆的药理机制进行综述,为石菖蒲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及循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血管性痴呆 细辛醚 药理机制 血脑屏障 氧化应激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的鉴别 被引量:5
4
作者 易春 艾伟霞 《北方药学》 2012年第8期104-104,共1页
目的:鉴别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方法:通过别名、来源、产地、性状、功效来区分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结果:正确区分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结论:有些中药的药名虽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其性状、来源及功效却大不相同,用科... 目的:鉴别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方法:通过别名、来源、产地、性状、功效来区分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结果:正确区分石菖蒲、水菖蒲、九节菖蒲。结论:有些中药的药名虽只有一、两字之差,但其性状、来源及功效却大不相同,用科学的方法鉴定,以保证中药品种的正确,使临床应用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菖蒲 九节菖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测多评法测定石菖蒲中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 被引量:2
5
作者 赵俊赫 霍志鹏 +3 位作者 连玉姣 邱守昊 王玉 张依倩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石菖蒲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方法选用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 C_(18)(5μm,4.6 mm×150 m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以α-细辛醚为内标,计算β-细辛醚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石菖蒲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含量。方法选用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 C_(18)(5μm,4.6 mm×150 m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以α-细辛醚为内标,计算β-细辛醚的相对校正因子,测定其含量。结果β-细辛醚、α-细辛醚的R^(2)均为0.9999,表明两成分进样浓度在相应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β-细辛醚和α-细辛醚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9%和100.24%,RSD分别为2.04%和2.06%。一测多评法所得结果与外标法无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用于石菖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一测多评法 Β-细辛醚 Α-细辛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级重大项目菖蒲盖景区农旅融合亚高山草场修复与养护
6
作者 胡齐攀 刘美玲 易小林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介绍重庆市酉阳县菖蒲盖亚高山草场概况,以及草场存在的水土流失、植被退化、景观效果不佳等问题。藉此提出清杂、整地、灌溉排水、土壤改造、植草等对草场加以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以及相应的草场维护和景观养护措施。通过实施生态修复... 介绍重庆市酉阳县菖蒲盖亚高山草场概况,以及草场存在的水土流失、植被退化、景观效果不佳等问题。藉此提出清杂、整地、灌溉排水、土壤改造、植草等对草场加以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以及相应的草场维护和景观养护措施。通过实施生态修复,认为初步取得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场修复 养护 草场景观 整地 植草 菖蒲盖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实验结果分析
7
作者 谢芳 刘智勇 陈惠云 《北方药学》 2024年第8期1-3,7,共4页
目的:对石菖蒲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借助水蒸馏法得到石菖蒲根茎部位挥发油,以GC-MS技术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挥发油中相应成分含量。结果:经过分析,结果显示挥发油中化合物种类超过一百多种... 目的:对石菖蒲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借助水蒸馏法得到石菖蒲根茎部位挥发油,以GC-MS技术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挥发油中相应成分含量。结果:经过分析,结果显示挥发油中化合物种类超过一百多种,共有25种相对含量高于0.01%的化合物,占总量92.37%,含量较高的2种分别为α-细辛醚,比例为32.29%,β-细辛醚,比例为53.59%。α-细辛醚回收率为100.2%,β-细辛醚回收率为103.1%,α-细辛醚以及β-细辛醚重复性、精确性以及稳定性均未超过2%。测定时间持续20分钟,石菖蒲挥发油5个批次β-细辛醚含量为(534.82±1.50)mg/g,α-细辛醚含量(57.04±0.69)mg/g。结论:对石菖蒲挥发油应用GC-MS技术进行鉴定,发现α-细辛醚以及β-细辛醚均为主要成分,含量最高的是β-细辛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彩芳 方兴 +1 位作者 王娇 杜春云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88-91,共4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提高认知功能、改善脑缺血和控制精神行为为主。近些年来中药在治疗VCI的基础及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石菖蒲是最为突出的,...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以提高认知功能、改善脑缺血和控制精神行为为主。近些年来中药在治疗VCI的基础及研究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其中石菖蒲是最为突出的,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等作用。现代研究证明石菖蒲中含有挥发油成分以及生物碱类、黄酮类、有机酸等非挥发性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可诱导血管性认知障碍细胞凋亡,调节神经元信号等多种活性,从而达到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作用。基于以上几点对石菖蒲在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方面的影响及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合理应用、科学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血管性认知障碍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抑制GABA-T活性成分研究
9
作者 方成维 麻秀萍 +1 位作者 陈亮 李倩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3,共8页
目的:打开制约中药中GABA-T配体快速筛选方法的瓶颈。方法:建立中空纤维配体垂钓方法筛选石菖蒲挥发油中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抑制成分。在响应面法优化石菖蒲挥发油酶辅助提取工艺基础上,将GABA-T溶液注射入中空纤维的管腔中,作... 目的:打开制约中药中GABA-T配体快速筛选方法的瓶颈。方法:建立中空纤维配体垂钓方法筛选石菖蒲挥发油中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抑制成分。在响应面法优化石菖蒲挥发油酶辅助提取工艺基础上,将GABA-T溶液注射入中空纤维的管腔中,作为“诱饵”垂钓出石菖蒲挥发油中的潜在活性成分,并验证其GABA-T抑制活性。结果:石菖蒲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添加量3165 U/g、酶解时间1.8 h、酶解温度45℃,此时石菖蒲挥发油收率可达到2.56%,最终鉴定出51个化合物,主要包括烯烃、醇类、醚类、酮类、酚类、酸类等。将3 mg/mL的GABA-T溶液注射入U型中空纤维管的空腔,共孵育160 min,封口后置于石菖蒲挥发油中进行60 kHz超声垂钓20 min,联合LCMS-IT-TOF系统进行分析,成功筛选出的α-细辛醚对GABA-T活性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IC50为57.9μg/mL。结论:建立的中空纤维配体垂钓方法稳定可行、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中空纤维 配体垂钓 γ-氨基丁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石菖蒲与伪品水菖蒲的红外光谱鉴别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欢欢 陈龙梗 +3 位作者 王元媛 吕文倩 杨青山 程旺兴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7年第3期159-164,共6页
以石菖蒲为研究对象,采集了8个不同产地的石菖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石菖蒲的叶、根茎和根3个部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石菖蒲主要吸收峰在3 366、2 925、1 738、1 643、1 411、1 152、1 078和1 018cm^(-1)附近,不同产地的石菖... 以石菖蒲为研究对象,采集了8个不同产地的石菖蒲,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对石菖蒲的叶、根茎和根3个部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石菖蒲主要吸收峰在3 366、2 925、1 738、1 643、1 411、1 152、1 078和1 018cm^(-1)附近,不同产地的石菖蒲的红外光谱的整体峰形相似,但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有差异。同一产地石菖蒲的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及其特征性化学成分有差异,其中根茎在1 152、1 078和1 021cm^(-1)处,淀粉的特征吸收峰比较显著;根在1 640和1 512cm-1处,蛋白质的特征吸收峰更加明显;叶在763cm-1处吸收峰不明显,说明叶中草酸钙含量少或无。同时研究了石菖蒲和伪品水菖蒲,通过比较1 640和1 512cm-1附近吸收峰可知,水菖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石菖蒲高。红外光谱在石菖蒲不同产地、不同部位和真伪的鉴别中,揭示了整体化学成分,提供了有机大分子、无机小分子等特征性成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菖蒲 鉴别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菖蒲提取β-细辛醚和菖蒲烯酮对两种储粮害虫的触杀活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衍章 华红霞 +1 位作者 杨长举 唐庆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3-87,共5页
采用药膜法,测试了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根茎提取β-细辛醚和菖蒲烯酮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和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成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β-细辛醚和菖蒲烯酮对两种试虫均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 采用药膜法,测试了石菖蒲Acorus gramineus Soland根茎提取β-细辛醚和菖蒲烯酮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和谷蠹Rhizopertha dominica (Fab.)成虫的触杀活性。结果表明:β-细辛醚和菖蒲烯酮对两种试虫均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用170.32μg/cm2处理试虫72 h后,β-细辛醚对玉米象和谷蠹的校正死亡率为分别为95.92%和100.00%,菖蒲烯酮对玉米象和谷蠹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16%和98.66%。β-细辛醚和菖蒲烯酮以不同比例混合使用对两种试虫均可起到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当β-细辛醚和菖蒲烯酮以4∶1混合使用时,对两种试虫的触杀活性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作为一种优良的杀虫植物,石菖蒲以粗提物来防治储粮害虫更具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Β-细辛醚 菖蒲烯酮 储粮害虫 触杀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菖蒲属三种药材的横切面组织构造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晓燕 陈发奎 +2 位作者 郭允珍 刁桂芬 杜震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95-298,共4页
对菖蒲属三种药材石菖蒲、水菖蒲和钱蒲进行了药材横切面组织构造鉴别和蒲层色谱鉴别,结果表明菖蒲属三种药材特征非常相近。
关键词 菖蒲 菖蒲 钱蒲 横切面组织构造 薄层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乌县菖蒲——白面石地区干热岩资源潜力分析
13
作者 陈姗姗 宋炉生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3期122-127,共6页
为探明江西省寻乌县菖蒲—白面石地区的干热岩资源潜力,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地热温泉出露点和花岗岩体进行了采样测试,采用体积法估算了有利区的干热岩资源量。结果表明:该地区位于南武夷... 为探明江西省寻乌县菖蒲—白面石地区的干热岩资源潜力,对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地热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地热温泉出露点和花岗岩体进行了采样测试,采用体积法估算了有利区的干热岩资源量。结果表明:该地区位于南武夷山隆起裂隙型带状热储区,岩浆岩规模大、侵入活动频繁,深部热储温度平均为112.47℃,岩体放射性生热率为4.4μw/m^(3),估算的干热岩资源量为43.5亿t标准煤。研究表明,寻乌县菖蒲—白面石地区干热岩资源潜力巨大,建议进一步勘查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乌县 菖蒲—白面石地区 干热岩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唐菖蒲的两种杆状病毒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国际翔 王丽霞 +2 位作者 李文清 刘丹 毕庶春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3期63-63,共1页
唐菖蒲(Gladilus hybidus Hort)病毒病是危害唐菖蒲生长的重要病害。从全国21个城市的花卉调查其表现症状主要有:斑驳花叶、条斑花叶、皱缩变型、植株矮化及混合症状型。其中以花叶型和花叶混合型最普遍。由于病毒病的危害,造成种球退... 唐菖蒲(Gladilus hybidus Hort)病毒病是危害唐菖蒲生长的重要病害。从全国21个城市的花卉调查其表现症状主要有:斑驳花叶、条斑花叶、皱缩变型、植株矮化及混合症状型。其中以花叶型和花叶混合型最普遍。由于病毒病的危害,造成种球退化、植株变态,使艳丽多姿、花叶并美的唐菖蒲花卉失去了观赏的价值。本文就沈阳地区栽培唐菖蒲的两种混合症状病株,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超薄切片技术及其病毒的提纯,进行了电镜观察。其结果,从两种混合症状病株的浸渍液中,用免疫电镜法都观察到球状病毒粒体;从斑驳皱缩花叶型病株粗提取物中还观察到一种直杆状病毒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杆状病毒 电镜观察 菖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湿米粉类食品中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风险监测研究
15
作者 陈嘉聪 温晓裕 李嫚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1期144-147,共4页
湿米粉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传统食品,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易受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湿米粉类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及销售环节中的应用,实现对唐菖蒲... 湿米粉作为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传统食品,其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易受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污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对公共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湿米粉类食品生产、加工、贮存及销售环节中的应用,实现对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风险的有效监测与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实时监控系统,结合数据分析,为湿米粉类食品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风险监测 食品安全 实时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菖蒲类在中国的观赏应用史、种与品种的进化史及其传统盆养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树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6-61,共6页
该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花卉之一,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盆景、盆栽植物素材之一的菖蒲类在中国的观赏应用史、种与品种的进化史以及传统盆养技术分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值得信赖的结论,填补了中国在此项研究方面... 该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花卉之一,同时也是比较重要的盆景、盆栽植物素材之一的菖蒲类在中国的观赏应用史、种与品种的进化史以及传统盆养技术分别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值得信赖的结论,填补了中国在此项研究方面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菖蒲 观赏园艺 盆景艺术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水市唐菖蒲切花反季节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刚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54-56,共3页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 Hort)是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别名十样锦、剑兰、十三太保,是世界著名切花之一,被誉为“切花之王”。目前天水市唐菖蒲生产多为常规栽培,大量切花生产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节商品用花,... 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 Hort)是鸢尾科唐菖蒲属多年生球根花卉,别名十样锦、剑兰、十三太保,是世界著名切花之一,被誉为“切花之王”。目前天水市唐菖蒲生产多为常规栽培,大量切花生产集中在7—9月份,冬、春季节商品用花,大多以外地调运上市为主。近年来,随着城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季节栽培技术 菖蒲切花 天水市 切花生产 球根花卉 常规栽培 多年生 菖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菖蒲等3种鸢尾属湿地植物抗旱性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秋花 吴雪梅 +3 位作者 吴家森 周莉青 邵力 沈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481-3481,3492,共2页
在可控条件下研究了3种鸢尾属湿地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MDAS、OD含量的变化。根据这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菖蒲>玉蝉花>花菖蒲。这一结果与3种鸢尾属湿地植物的实际表... 在可控条件下研究了3种鸢尾属湿地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叶片叶绿素、细胞膜透性、游离脯氨酸、MDAS、OD含量的变化。根据这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菖蒲>玉蝉花>花菖蒲。这一结果与3种鸢尾属湿地植物的实际表现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蒲 菖蒲 玉蝉花 干旱胁迫 抗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菖蒲药用品种浅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启程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2期23-,共1页
关键词 菖蒲 菖蒲 九节菖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体中芦苇和菖蒲浮床氮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邓志强 李旭辉 +2 位作者 阎百兴 张燕 吕兑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58-2263,共6页
以小兴凯湖水为原水配制不同富营养化程度的污水,比较了芦苇和菖蒲浮床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植物根系特征和植物吸收氮总量与氮去除效率和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氮去除的主要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芦苇和菖蒲浮床对TN均... 以小兴凯湖水为原水配制不同富营养化程度的污水,比较了芦苇和菖蒲浮床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分析了植物根系特征和植物吸收氮总量与氮去除效率和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氮去除的主要途径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芦苇和菖蒲浮床对TN均有较强的净化能力,在TN浓度分别为9.63、4.58mg·L^-1的污水中,芦苇浮床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5%和84.2%,菖蒲浮床的去除效率分别为89.9%和82.8%,植物吸收对氮去除的贡献率为36.4%~77.1%。两种污水中,芦苇浮床在生长末期前2d对TN的平均去除速率分别为4.20、1.77mg·L^-1·d^-1,显著高于菖蒲浮床的1.75、1.04mg·L^-1·d^-1。两种植物的根系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3个指标均与TN去除速率呈正相关关系(R≥0.826,P〈0.01),根系发达程度是影响TN去除速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净化能力 芦苇 菖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