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根真菌接种提高植物抗盐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丽萍 许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3,25,共3页
介绍了盐胁迫下菌根对植物的影响,并且探讨了菌根提高植物抗盐性的机理。
关键词 菌根真菌 菌根植物 抗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能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2
作者 徐静 董宽虎 +1 位作者 高文俊 郝鲜俊 《草业与畜牧》 2010年第6期5-8,共4页
丛枝菌根真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内生菌根,能够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论述了盐渍环境下AMF对植物耐盐能力的影响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机制:增加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改善盐害造成的营养亏缺情况;通过累积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来提... 丛枝菌根真菌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内生菌根,能够提高植物的耐盐能力。论述了盐渍环境下AMF对植物耐盐能力的影响及其对植物的作用机制:增加植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改善盐害造成的营养亏缺情况;通过累积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植物的渗透调节能力;增强盐胁迫下的植物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在分子水平上调节某些蛋白酶来提高植物的耐盐性。在以上基础上,还对该问题的研究前景提出了设想,为盐碱地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菌根植物 耐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清远石灰岩3个植物群落菌根及土壤AMF孢子多样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莫惠芝 庄雪影 《广东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9-15,共7页
以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石灰岩山区风水林、次生草坡和旱作耕地的退化植被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3个植物群落常见植物的菌根感染率和根际土丛枝型菌根真菌(AMF)孢子的密度和丰富度。结果如下:在所检测的29种常见植物中,除凹头苋(A... 以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石灰岩山区风水林、次生草坡和旱作耕地的退化植被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3个植物群落常见植物的菌根感染率和根际土丛枝型菌根真菌(AMF)孢子的密度和丰富度。结果如下:在所检测的29种常见植物中,除凹头苋(Amaranthus blitum)外,其余植物均具有典型的丛枝型菌根结构;次生草坡植物的菌根感染强度和频度均较高,风水林次之,旱作耕地杂草的菌根感染强度和频度相对较低;在3个植物群落土样中共分离出70种AMF孢子,以球囊霉属(Glomus)最为丰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次之;林相保护较完整、植物较丰富的风水林拥有最丰富的AMF孢子类型和最高的密度,而结构退化、物种贫乏的次生草坡和旱作耕地中的AMF孢子类型少,密度也明显降低。研究表明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其根际土AMF孢子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密切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型菌根真菌 石灰岩山区 菌根植物 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及其在石灰岩地区植物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运雷 麦志通 +2 位作者 罗静 陈伟玉 蔡开朗 《热带林业》 2017年第4期25-28,共4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能与绝大部分植物根系形成互利共生体的微生物,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之一。石灰岩加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AMF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在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总结了AMF结构特点、...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能与绝大部分植物根系形成互利共生体的微生物,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之一。石灰岩加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退化。AMF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在石灰岩地区植被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总结了AMF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其在石灰岩山地植物恢复中应用,并探讨了AMF在石灰岩地区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对石灰岩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石灰岩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峰峰 赵玉洁 +2 位作者 谢凤行 周可 李亚玲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6期66-70,共5页
介绍了我国盐碱土中的AM真菌资源和AM真菌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内生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理,最后对耐盐性机理的研究前景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 内生菌根真菌 菌根植物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内生细菌物种多样性及其促生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张萍 宋希强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2-98,共7页
内生细菌影响兰科植物菌根形成和共生关系的稳定性,在兰科植物的生活史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生细菌通过分泌植物激素、采用光合作用、生物固氮或促进矿质营养的循环以及产生铁载体、合成其他活性物质等途径来促进兰科植物生长发育。综述... 内生细菌影响兰科植物菌根形成和共生关系的稳定性,在兰科植物的生活史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生细菌通过分泌植物激素、采用光合作用、生物固氮或促进矿质营养的循环以及产生铁载体、合成其他活性物质等途径来促进兰科植物生长发育。综述了兰科植物内生细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及其对兰科植物的促生机理,基于兰科植物与共生微生物的密切关系,认为内生细菌间、内生细菌与兰科植物菌根真菌间的互作是揭示兰科植物与内生细菌互作机理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兰科植物菌根真菌 激素 生物固氮 铁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根外菌丝对重金属铅的吸收与转运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小霞 韦满 +2 位作者 程康 唐明 张好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7-134,143,共9页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根外菌丝对重金属铅的吸收及转运能力,为明确AMF根外菌丝的铅转运能力提供依据。【方...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根外菌丝对重金属铅的吸收及转运能力,为明确AMF根外菌丝的铅转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菌根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寄主)和非菌根植物油菜(Brassica napus)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室培养系统(菌根室-施铅室-非菌根室)进行研究,其中菌根室种植蒺藜苜蓿并进行AMF处理,包括接种Ri、Fm和未接种对照(CK)3个处理;施铅室(中间隔室)设置0和800 mg/kg 2个铅处理;非菌根室种植油菜,试验共设CK、Ri、Fm、Pb、Ri×Pb、Fm×Pb 6个处理,研究铅胁迫下2种AMF根外菌丝对植物生长及铅离子富集的影响。【结果】(1)与CK处理比,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3.55%和256.98%,铅胁迫对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2)0 mg/kg铅胁迫下,2种AMF均能够与蒺藜苜蓿形成良好共生关系,Fm和Ri处理菌根侵染率达到90%以上。Fm和Fm×Pb处理侵染根段丛枝丰度分别是Ri和Ri×Pb处理的8.75和2.51倍。(3)与Ri处理比,Ri×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提高231.57%,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降低49.56%;与Fm处理比,Fm×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提高314.09%,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降低21.09%。(4)Ri×Pb、Fm×Pb处理蒺藜苜蓿地上部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3.60和8.45倍,根系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7.45和217.87倍;Fm×Pb处理油菜根系铅含量是CK处理的62.15倍。【结论】AMF根外菌丝能够直接吸收并转运铅至寄主植物根部,并可能借由“外排”效应将铅运输至非菌根植物根系,且Fm促进植物生长及根外菌丝吸收转运铅的能力显著高于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根外菌丝 铅转运 菌根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