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血管生成因子调控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翳生成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1
作者 胡泽玉 赵芳 +3 位作者 陈晶 林也 蔡雄 刘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1406,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血管新生,形成侵袭性的血管翳,最终导致骨侵蚀和软骨破坏,对关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因子、黏附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血管新生,形成侵袭性的血管翳,最终导致骨侵蚀和软骨破坏,对关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因子、黏附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基质金属蛋白质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在RA进展中具有刺激血管翳形成的作用。近年来,多种中药展现出抑制血管翳形成的作用。该文通过阐明促血管生成因子在RA中的作用机制,并对中药通过上述机制发挥抑制血管翳形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治疗RA提供更多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翳 促血管生成因子 中药 分子机制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中药学平台探讨前胡挥发油对哮喘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泽文 李贝妍 +7 位作者 乔连生 毕诗杰 徐真真 刘超群 刘艳霞 田佳叶 余彬 张燕玲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230-2238,共9页
目的:基于系统中药学平台(SYSTCM)和体外实验,探究前胡挥发油对哮喘的主要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YSTCM预测前胡挥发油的潜在药效并采用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炎症损伤模型进行验证;利用反向药效团筛选发掘前胡挥发油抗哮喘的... 目的:基于系统中药学平台(SYSTCM)和体外实验,探究前胡挥发油对哮喘的主要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YSTCM预测前胡挥发油的潜在药效并采用人支气管上皮(16-HBE)细胞炎症损伤模型进行验证;利用反向药效团筛选发掘前胡挥发油抗哮喘的潜在作用靶点,并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潜在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阐释前胡挥发油抗哮喘的潜在机制。利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靶点可靠性并筛选前胡抗哮喘潜在关键成分。结果:SYSTCM对前胡挥发油59个成分进行药效预测,其中42个成分可发挥抗炎药效,可能是其抗哮喘作用的关键药效。16-HBE炎症损伤模型实验表明,前胡挥发油低中高剂量均具有抗炎药效,初步验证了平台预测结果。反向药效团筛选获得55个潜在作用靶点,PPI筛选得到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B)、酪氨酸蛋白激酶2(JAK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等5个潜在关键靶点。GO和KEGG富集显示,前胡挥发油主要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PPARG信号通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发挥抗哮喘作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验证靶点可靠性并发现棕榈酸甲酯、油酸、新植二烯、正十一烷等可作为潜在关键成分。结论:前胡挥发油可通过抗炎发挥抗哮喘作用,其潜在机制为棕榈酸甲酯、油酸等作用于GSK3B、JAK2、PPARG等靶点调控PI3K-AKT、PPARG、EGFR相关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中药 前胡 挥发油 哮喘 抗炎 分子动力学模拟 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合物舒达吡啶与克拉霉素药物代谢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琦 王宇津 +2 位作者 王雪钰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探究新药舒达吡啶对肝酶的作用情况,以及与克拉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取大鼠肝微粒体/人肝微粒体,加入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探针底物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舒达吡啶、克拉霉素工作溶液,取上清液进行液... 目的:探究新药舒达吡啶对肝酶的作用情况,以及与克拉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取大鼠肝微粒体/人肝微粒体,加入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探针底物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舒达吡啶、克拉霉素工作溶液,取上清液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以标准曲线法计算体系中代谢物浓度,计算代谢物的生成量,根据溶剂对照组的变化量,计算剩余活性。结果:在人肝微粒体试验条件下,舒达吡啶在0.1、0.5、1.5、5、10、25、50、100μmol/L的浓度下,对CYP1A2、CYP2B6、CYP2C8、CYP3A4/5显示微弱抑制强度,对CYP2C9、CYP2C19和CYP2D6显示中等强度或强抑制作用;CYP2C9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_(50))为5.533μmol/L,CYP2C19为<0.1μmol/L,CYP2D6为15.59μmol/L。在大鼠肝微粒体试验条件下,舒达吡啶在0.1、0.5、1.5、5、10、25、50、100μmol/L浓度下,对CYP1A2、CYP2B6、CYP2C9、CYP3A4/5显示微弱抑制强度,对CYP2C8、CYP2C19和CYP2D6显示中等强度抑制作用;CYP2C8的IC_(50)为49.70μmol/L,CYP2C19为10.06μmol/L,CYP2D6为17.55μmol/L。在人肝微粒体试验中,克拉霉素在1、2、5、10、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下,对舒达吡啶有抑制作用,IC_(50)为22.74μmol/L;在大鼠肝微粒体试验中,克拉霉素在1、2、5、10、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下,对舒达吡啶有轻微抑制作用,IC_(50)为85.61μmol/L。结论:在人肝微粒体中,舒达吡啶对CYP2C9和CYP2D6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在大鼠肝微粒体中,舒达吡啶对CYP2C19和CYP2D6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在人肝微粒体中,克拉霉素对舒达吡啶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克拉霉素 舒达吡啶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4
作者 刘晗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52-1555,共4页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黄素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消炎、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离子浓度及转运、抗氧化和自由基、影响...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大黄素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消炎、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离子浓度及转运、抗氧化和自由基、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酶活性、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该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离子转运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5
作者 吴琴 高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9-762,共4页
氧化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和自由基、抗病毒、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细... 氧化苦参碱是中药苦参的主要有效单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氧化苦参碱药理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多,特别对其抗炎、抗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高度关注。这些作用主要是通过抗氧化和自由基、抗病毒、影响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细胞凋亡等途径实现的。该文对其对肝脏、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炎症因子 细胞凋亡 抗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附子治疗大肠杆菌感染型犊牛腹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钱英红 张静 +4 位作者 赵俊利 刘向敏 吉鹏华 王超 张兴夫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6期94-102,共9页
该文通过TCMSP数据库对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并确定其主要成分的潜在靶点,于GeneCard和Dis-GeNET查找犊牛腹泻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附子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键靶点,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DAVD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 该文通过TCMSP数据库对附子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并确定其主要成分的潜在靶点,于GeneCard和Dis-GeNET查找犊牛腹泻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附子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关键靶点,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DAVD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对分子和靶点对接,并运用Py MOL对分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表明:从该中药复方中筛选出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包括石防风素、苯甲酰萘普林、新糖尿酸B、 11,14-二十碳二烯酸等,这些药物成分主要作用靶点426个,犊牛腹泻的相关靶点1330个。附子防治奶牛乳房炎有136个预测靶点,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胱天蛋白酶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核激素受体、基质金属蛋白激酶9等。对上述136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发现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类固醇的结合、锌离子结合等细胞组分;细胞外基质、胞浆和细胞核等分子功能,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内分泌失调、 TNF信号通路、 IL-17信号通路和癌症等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复方双黄连主要活性成分Deltoin和Benzoylnapelline均与关键靶点IL-6、CASP3具有良好的连接活性。可见,附子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共同来防治大肠杆菌引起的犊牛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犊牛腹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超 巩志国 +10 位作者 刘鑫煜 赵佳敏 杨效林 王钰 于琢雅 白云洁 曹金山 刘博 张双翼 毛伟 高瑞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2-3852,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组成的中药复方进行分析及预测,探究该复方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和Herb数据库对中药复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行挖掘,于Ge...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组成的中药复方进行分析及预测,探究该复方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和Herb数据库对中药复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行挖掘,于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查找奶牛乳房炎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该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关键靶点,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运用PyMOL对分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中药复方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山奈酚、七叶苷原、槲皮素、香豆素等,这些药物成分主要作用靶点370个,奶牛乳房炎的相关靶点216个。该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有32个预测靶点,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趋化因子8(CXCL8)、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抑制基因(TP53)和Toll样受体4(TLR4)等。对上述32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发现与正向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和正向调控IL10产生等生物过程,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外间隙等细胞组分,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和受体连接等分子功能,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P1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癌症等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主要活性成分山奈酚和槲皮素均与关键靶点CXCL8和EGFR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由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组成的中药复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共同防治奶牛乳房炎。本研究为兽医临床应用该中药复方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奶牛乳房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逆转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晓玲 贾战生 张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5,共6页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虽然目前尚未研发出能被广泛接受和有效的化学或生物制剂来逆转肝纤维化,但其在中药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对不同草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成药逆转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 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中间环节,虽然目前尚未研发出能被广泛接受和有效的化学或生物制剂来逆转肝纤维化,但其在中药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对不同草药提取物、单味中药、中成药逆转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进行了阐述,包括抑制肝脏炎症、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调节促纤维化因子的合成和分泌、调节合成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5个方面,以期为未来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更精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抗肝纤维化药(中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小可 陈玲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20-1226,共7页
耐药结核病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抗结核药物。肉桂醛被认为是一种有研究价值的抗结核先导化合物,已有研究发现肉桂醛能够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临床分离的敏感菌株及耐药菌株均有抗菌活... 耐药结核病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研发新的抗结核药物。肉桂醛被认为是一种有研究价值的抗结核先导化合物,已有研究发现肉桂醛能够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临床分离的敏感菌株及耐药菌株均有抗菌活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值在3.12~20.3μg/ml之间。笔者综述了肉桂醛对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细胞膜及其应激反应系统、细胞内三磷酸腺苷水平,以及可能的蛋白靶点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结核病的治疗,以及新药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分枝杆菌 结核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武静 田维毅 +5 位作者 蔡琨 周素芳 李尧峰 陈向云 钱海兵 杨莎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3-1829,共7页
现代中药学研究证实,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中药可以被肠道菌群代谢为与其前体不同的生物活性成分;二是中药通过维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三是... 现代中药学研究证实,中药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中药可以被肠道菌群代谢为与其前体不同的生物活性成分;二是中药通过维持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三是肠道菌群能够调控中药多种有效成分间的交互作用。因此,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研究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药理机制,是理解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内涵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肠道菌群 相互作用 有效成分 代谢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抗炎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阳洁 刘华钢 《广西科学》 CAS 2005年第3期208-213,共6页
从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途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内第二信使、活性氧、一氧化氮、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核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等多个方面对当前中药抗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已发展到从炎症的不同途径... 从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途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细胞内第二信使、活性氧、一氧化氮、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核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等多个方面对当前中药抗炎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已发展到从炎症的不同途径和环节在分子水平对中药抗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但对绝大多数中药抗炎作用的具体作用过程还了解得不够详细、全面,在基因水平的研究也还比较少。建议今后应该从与炎症有关的信号转导途径、AA代谢途径中的环氧化酶(COX)异构酶及其下游的前列腺素(PGs)合成酶系和相应受体、磷酸二酯酶及其同功酶等更多的抗炎途径和环节对中药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更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抗炎作用 分子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庄丽 马子风 +4 位作者 蒋雨薇 黄星 张惠勇 鹿振辉 吴显伟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73-283,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百部及丹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肺结核的相关...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中药组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黄芩、百部及丹参的药物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结合GeneCards、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搜索肺结核的相关基因靶点。基于Uniprot数据平台对靶点的基因名称进行整理与规范,在STRING 11.0数据平台上生成“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利用DAVID 6.8平台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与通路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成分、作用靶点、信号通路进行分析与网络构建。结果:最终筛选到的“芩部丹”有效化学成分共计116个,作用靶点含有199个。“芩部丹”治疗肺结核的核心活性成分有木犀草素、汉黄芩素、黄芩素、刺槐素、刺芒柄花素、β-谷甾醇、7-甲氧基-3-甲基-2,5-二羟基-9,10-二氢菲,涉及到潜在靶点82个,关键的作用靶点有TP53、IL6、AKT1、VEGFA、EGFR、PTGS2、JUN、CASP3、STAT3、TNF。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学过程373条,分子功能66条,细胞组分39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08条信号通路,关系最密切的为TNF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P值均<0.001),其余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及结核病(P值均<0.001)。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解释了中药组方“芩部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肺结核治疗机制,为后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草药 数据挖掘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常燕 林建国 +3 位作者 李成 张晓彤 汤文丽 姚魁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1948-1953,1959,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BATMAN数据库检索黄连、肉桂的活性成分和靶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与心律失常相关的靶基因,采用Cytosc...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BATMAN数据库检索黄连、肉桂的活性成分和靶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与心律失常相关的靶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交泰丸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将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采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到交泰丸31个有效成分及其556个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相关靶点2205个;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有靶点174个;使用Cytoscape拓扑分析得到小檗浸碱、表小檗碱、黄藤素、黄柏酮、小檗碱等20个核心成分,PPI网络得到ALB、AKT1、MAPK3、VEGFA、SRC等15个关键核心靶点。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中共获取821个GO条目,109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度值排名前5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LB、AKT1、MAPK3、VEGFA、SRC)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该研究揭示了交泰丸可能通过调控细胞代谢、降低氧化刺激、改善血管重塑等方面治疗心律失常,为后续研究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一定的中药药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泰丸 心律失常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中药药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咳、平喘、祛痰中药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肖平 《中成药》 CAS 1984年第8期25-26,共2页
本文简明地综述了镇咳、平喘、祛痰中药的药理作用。其中镇咳中药有半夏、杏仁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所致。祛痰中药有远志、桔梗等,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所含皂甙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而起到... 本文简明地综述了镇咳、平喘、祛痰中药的药理作用。其中镇咳中药有半夏、杏仁等,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所致。祛痰中药有远志、桔梗等,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所含皂甙刺激胃粘膜,引起轻度恶心,因而反射性地增加支气管分泌而起到祛痰作用。平喘中药有麻黄、樟叶油等。这类中药能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和扩张从而改善通气功能,达到平喘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咳作用 药理机制 本品 咳嗽中枢 药理作用 中药 祛痰作用 平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帅 李娜 +6 位作者 沈江立 柳越冬 吴宪树 王磊 盛天骄 徐红俊 安胜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56-1362,共7页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 背景经验方优化溃结方能有效提高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肠黏膜愈合和临床缓解,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优化溃结方对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023年9—10月,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70只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二次致炎法结合束缚法建立UC气滞血瘀模型。正常组大鼠在造模时使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并与其他组大鼠进行同步抓取、固定,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模型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给予等体积水灌胃,1次/d,共灌胃14次;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药液0.54 g/kg灌胃、低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0.837 g/kg、标准剂量优化溃结方药液1.674 g/kg灌胃、黄芪药液1.8 g/kg、红花药液0.9 g/kg,均为1次/d,均灌胃14次。采用高精度透射电镜观察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并比较7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转化生长因子激酶1(TAK1)表达水平。结果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超微结构趋于正常。模型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柳氮磺胺吡啶组、低剂量组、标准剂量组、益气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标准剂量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蛋白灰度比值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活血组大鼠干预后结肠组织VEGFA、TAK1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优化溃结方及其益气、活血组分可有效降低UC气滞血瘀模型大鼠结肠组织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是益气组分、活血组分通过协同调节结肠组织中CXCR4、VEGFA、TAK1表达水平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血瘀气滞 大鼠 优化溃结方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方言 李姗 +1 位作者 王祥麒 尹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4-1708,共5页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 胆管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葡萄糖是胆管癌增殖和转移的主要能量来源,胆管癌细胞在快速增殖过程中其糖代谢途径会被重新编辑,产生大量能量以满足自身需求。中医药在胆管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中药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可以通过调控糖代谢抑制胆管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胆管癌中的糖代谢特点和中药活性成分调控糖代谢抗胆管癌进行综述,为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碳水化合物代谢 中药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MmpL5与贝达喹啉的相互作用研究
17
作者 郑壮彬 毕利军 张立群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4-892,共9页
目的: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和MmpL5,并检测二者与贝达喹啉(Bdq)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导致Bdq耐药的具体转运机制。方法:构建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在HEK293F真核细胞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分别诱导... 目的: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膜蛋白MmpS5和MmpL5,并检测二者与贝达喹啉(Bdq)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究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导致Bdq耐药的具体转运机制。方法:构建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在HEK293F真核细胞和耻垢分枝杆菌中分别诱导表达纯化的MmpS5和MmpL5蛋白。采用差示扫描荧光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fluorimetry,DSF)和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Bdq与MmpS5和MmpL5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MmpS5和MmpL5蛋白的表达质粒,并在HEK293F细胞中表达纯化MmpS5蛋白,在耻垢分枝杆菌中表达纯化MmpL5蛋白。DSF实验显示,随着Bdq浓度的增加,MmpS5的蛋白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略有降低,而MmpL5的Tm明显上升,最大增幅达5.98℃,提示MmpL5蛋白与Bdq存在结合;进一步行竞争性ELISA检测,显示随着未标记Bdq浓度的增加,MmpL5的吸光度值显著降低,表明MmpL5与生物素标记的Bdq存在相互作用,且该相互作用可被未标记Bdq竞争性抑制。结论:在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中,MmpL5蛋白与Bdq存在直接相互作用,而MmpS5蛋白与Bdq无明显相互作用,提示MmpL5可能直接外排Bdq,而MmpS5蛋白主要发挥辅助作用,不直接参与外排Bdq。这为深入理解MmpS5/MmpL5外排泵系统在Bdq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膜蛋白质类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贝达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新华 佟建明 +2 位作者 章世元 严桂芹 林显华 《广东饲料》 2007年第6期24-26,共3页
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如参与细胞骨架的构成,作为多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的组成成分等。近年来,各国学者从多种生物体内提取了大量生物活性多糖并作了大量研究,发现... 多糖(Polysaccharide)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生物大分子,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如参与细胞骨架的构成,作为多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分子的组成成分等。近年来,各国学者从多种生物体内提取了大量生物活性多糖并作了大量研究,发现多糖对促进机体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都有广泛的影响。多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抗辐射、抗衰老、抗炎、降低血脂以及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等一系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多糖 调节作用 生物活性分子 非特异性免疫 机制 生物活性多糖 动物生产性能 生物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9
作者 王笑妍 李玫 +1 位作者 沈志纲 马赫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932-3935,共4页
红景天是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植物,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红景天苷是从红景天中提取得到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红景天苷具有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炎症反应等作用,从而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 红景天是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或灌木植物,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红景天苷是从红景天中提取得到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和药理学特性。红景天苷具有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炎症反应等作用,从而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肾脏、肝脏具有保护作用。红景天苷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抗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红景天苷通过增加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稳定血糖水平,发挥降血糖作用,同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红景天苷作用温和、价格低、毒性小、少有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长期使用的优势。本文对红景天苷的多种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药物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红景天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片引经作用的探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1
20
作者 赵洋洋 郭玉洪 +2 位作者 黄汕梅 银帮巧 唐耀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冰片在传统医学中常作为一味佐使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医学也证实其对心脑血管等诸多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冰片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冰片... 冰片在传统医学中常作为一味佐使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现代医学也证实其对心脑血管等诸多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冰片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冰片可促进药物通过血脑屏障、黏膜、胃肠道、皮肤等部位,可能发挥了引经作用。其内在分子机制包括抑制转运蛋白外泵功能、调节生物化学物质水平、改变皮肤角质层的结构变化以及疏松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结构等。为了进一步探讨冰片具有类似引经作用的科学内涵,以期为基于中药引经报使概念研究靶向给药系统的新思路提供理论参考,现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引经 药理作用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