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抗细菌性肺炎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杨柯 王溢 +2 位作者 邓浩健 唐木兰 曾春晖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5,共11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藤茶黄酮类化合物双氢杨梅树皮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本文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反向对接来预测APS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得与细菌性肺炎疾病相关靶标;取药物与疾病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藤茶黄酮类化合物双氢杨梅树皮素治疗细菌性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本文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反向对接来预测APS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CTD数据库获得与细菌性肺炎疾病相关靶标;取药物与疾病的核心靶点导入STRING平台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结合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PPI网络图,利用CytoCNA插件计算网络图的拓扑参数,筛选关键基因,并通过DisGeNET数据库对关键靶点的类型进行归属;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和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借助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使用AutoDock软件对化合物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APS抗细菌性肺炎核心靶点有112个,涉及1849种生物学功能,其中38个靶点涉及调节性胞吐、33个靶点涉及细胞黏附调节以及23个靶点涉及炎症反应;依据“化合物-作用靶点-通路”网络图显示,APS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ALB、MAPK1、CASP3、EGFR等关键靶标,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免疫应答等信号途径发挥抗细菌性肺炎的作用。分子对接显示,APS与6个关键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APS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细菌性肺炎作用,为后续APS抗细菌性肺炎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肺炎 双氢杨梅树皮素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麻黄鱼腥散治疗牛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亚男 祁燕蓉 +3 位作者 杨萌萌 李珂 邵喜成 梁小军 《西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21,共11页
【目的】探究麻黄鱼腥散治疗牛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SMP)筛选麻黄鱼腥散中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DrugBank、CTD和PharmGkb数据库搜索与牛支原体肺炎相关的靶点。... 【目的】探究麻黄鱼腥散治疗牛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SMP)筛选麻黄鱼腥散中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DrugBank、CTD和PharmGkb数据库搜索与牛支原体肺炎相关的靶点。取化合物靶点和疾病靶点的交集,获取麻黄鱼腥散治疗牛支原体肺炎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MHYXS-牛支原体肺炎-靶点”网络图。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并结合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靶点。随后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交集靶点进一步细化研究,最后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靶点与作用的活性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麻黄鱼腥散5味药材中筛选有效成分106个,潜在作用靶点125个;筛选牛支原体肺炎靶点9090个;预测得到麻黄鱼腥散治疗牛支原体的潜在作用靶点共119个;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CDK1和CCNA2可能是麻黄鱼腥散治疗牛支原体肺炎的核心靶点;经GO富集分析得到890个细胞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刺激反应的正向调节、凋亡过程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66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TNF、IL17和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DK1与黄芩素有较高亲和力,CCNA2与脱氧喜树碱具有较高亲和力。【结论】麻黄鱼腥散可能通过黄芩素、脱氧喜树碱等活性成分作用于CDK1和CCNA2等靶点,通过PI3K、TNF和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牛支原体肺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鱼腥散 牛支原体肺炎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菟丝子免疫调节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睿欣 罗苗芝 +3 位作者 王锦仪 于蕾 张小坡 宋辉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107,共6页
试验以菟丝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考察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将菟丝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TCMSP平台获取)与免疫相关靶点(Genecards、TTD和OMIM数据库获取)经Venny 2.1.0取交集,相关数据导入STRING... 试验以菟丝子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考察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将菟丝子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TCMSP平台获取)与免疫相关靶点(Genecards、TTD和OMIM数据库获取)经Venny 2.1.0取交集,相关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建立“菟丝子-活性成分-交集靶点”,按度值≥39筛选核心靶点。通过DAVID平台进行GO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阐明关键通路。采用AutoDockTools软件验证菟丝子关键成分与TOP5核心靶点的对接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筛选获得11个菟丝子关键化合物,分别为芝麻素、菜油甾醇、异呋喃噻罗、苦参碱、冬香酚、胆固醇、槲皮素等,对应靶点159个。GO筛选出653条目,KEGG通路分析得到155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菟丝子中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苦参碱与核心靶点蛋白激酶1(AKT1)、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间结合活性较高。研究表明,菟丝子可能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TNF及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及免疫相关靶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增强动物免疫力,促进动物健康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免疫调节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罗汉果提取物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进 武慧宁 +3 位作者 赵林露 郭梦如 何洁仪 刘晓曦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5-1339,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究罗汉果提取物对动物炎症的调控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首先进行小鼠试验,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CON组和LPS组饲喂正常饲粮,SGE组在饲喂正常饲粮的基础上灌胃罗汉果提取物(100 mg/kg BW)14 d;在第15天,CON... 本试验旨在探究罗汉果提取物对动物炎症的调控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首先进行小鼠试验,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CON组和LPS组饲喂正常饲粮,SGE组在饲喂正常饲粮的基础上灌胃罗汉果提取物(100 mg/kg BW)14 d;在第15天,CON组小鼠不做处理,LPS组和SGE组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 mg/kg BW)建立炎症模型。LPS注射6 h后处死全部小鼠采样,检测小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以及空肠和脾脏中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接着,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与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筛选罗汉果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收集炎症的靶点;采用靶点数据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PyMOL和AutodockTools软件将度值排名前5的核心靶点与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关键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1)灌胃罗汉果提取物显著或极显著升高了LPS诱导的炎症模型小鼠血清中IgG和IgM含量(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空肠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脾脏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量(P<0.05或P<0.01),并显著增加了脾脏中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量(P<0.05)。2)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罗汉果提取物抗炎有效成分有3个:山奈酚、川芎哚和酒渣碱;筛选出度值前5的核心靶点为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GO功能富集分析获得了324个生物过程、54个细胞组分以及99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05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3)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与有效成分结合自由能均小于0 kJ/mol,表明罗汉果提取物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能自发结合。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了罗汉果提取物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探究了其分子机制,可为后续罗汉果提取物的应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汉果提取物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炎症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凤榴止泻口服液抗腹泻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张坤 刘霞 +4 位作者 刘思丽 柳玉新 桑维茜 李奕轩 王小莺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3期319-329,共11页
【目的】凤榴止泻口服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凤榴止泻口服液治疗腹泻的有效成分,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凤榴止泻口服液潜在的有效成分和靶标蛋白,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 【目的】凤榴止泻口服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凤榴止泻口服液治疗腹泻的有效成分,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筛选凤榴止泻口服液潜在的有效成分和靶标蛋白,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借助Genecards数据库检索腹泻靶点并去重,获得疾病靶点,通过韦恩图筛选出疾病与药物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Tools软件对活性物质与疾病靶点进行对接,并使用PYMOL2.6可视化。【结果】一共获得凤榴止泻口服液66个有效成分和1148个靶点,其中与疾病相交的共同靶点有42个;GO功能分析得到279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获得111个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凤榴止泻口服液中关键活性成分木犀草素、汉黄芩素、槲皮素、山奈酚与AKT1、IL1β、IL6、TNF等核心靶点均表现出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研究成果初步预测了凤榴止泻口服液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借助木犀草素、汉黄芩素、槲皮素、山奈酚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对AKT1、IL1β、IL6、TNF等关键作用靶点实施调控,共同调节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B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等通路共同治疗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凤榴止泻口服液 腹泻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乌龟亚属植物生物碱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梅佳华 查学志 +2 位作者 张海亮 李姓喜 马云淑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196-2208,共13页
山乌龟亚属(Subgen.Tuberiphania)植物主要富含阿朴啡类及其他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抗急性肺损伤、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本文通过科学信息网络平台、美国国立... 山乌龟亚属(Subgen.Tuberiphania)植物主要富含阿朴啡类及其他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抗炎镇痛、抗心律失常、抗急性肺损伤、抗抑郁、抗阿尔茨海默病、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本文通过科学信息网络平台、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等,检索国内外近20年山乌龟亚属植物生物碱药理作用的相关文献,阐明其在不同细胞和动物模型中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为其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乌龟亚属 生物碱 异喹啉类生物碱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药物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红芪多糖改善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制
7
作者 郭倩 李荣科 +3 位作者 张磊 魏昭晖 万生芳 邵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8-1166,共9页
目的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与动物实验相结合,探讨红芪多糖(hedysarum polybotrys polysaccharide,HPS)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关键核心靶点及作用机制,并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HPS对DGP的影响。方法查阅HPS... 目的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与动物实验相结合,探讨红芪多糖(hedysarum polybotrys polysaccharide,HPS)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关键核心靶点及作用机制,并用动物实验加以验证HPS对DGP的影响。方法查阅HPS的化学成分,并用TCMSP数据库收集红芪的有效化学成分。利用Swisstarget数据库筛选HPS活性成分靶点,通过疾病数据库(TTD、GeneCards、Drugbank、DisGeNET)筛选出DGP相关靶点信息;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运用Cytoscape 3.10.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生物功能、分子功能和细胞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Pymol 2.5和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造模成DGP大鼠模型,HPS干预8周后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AGEs、RAGE、NF-κB蛋白表达。结果共获得关键靶点302个,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GO功能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出CUL3、YWHAZ、NTRK1等为关键靶点,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viral carcinogenesis,hepatitis B,alcoholism信号通路等为关键通路。另外体内实验验证HPS能改善DGP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对小肠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能降低AGEs、RAGE、NF-κB蛋白表达,以达到治疗DGP的目的。结论HPS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可能影响AGE-RAGE信号通路对DGP发挥调控作用,为后续临床改善DGP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糖尿病胃轻瘫 作用机制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厚朴酚药-药共晶缓解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刘梦歌 张娜 +3 位作者 郭子明 张楠 何欣 赵兴华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5,共9页
为初步明确厚朴酚药-药共晶缓解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利用PubChem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化合物相关靶点在线预测平台筛选并提取厚朴酚(MAG)、川芎嗪(TMP)、甜菜碱(BTN)和烟酰胺(NIC)的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获... 为初步明确厚朴酚药-药共晶缓解急性肺损伤(ALI)的作用机制,本试验利用PubChem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化合物相关靶点在线预测平台筛选并提取厚朴酚(MAG)、川芎嗪(TMP)、甜菜碱(BTN)和烟酰胺(NIC)的靶点;结合GeneCards数据库获取ALI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0构建可视化韦恩图以明确两者的交集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采用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特性分析,筛选核心作用节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CBDock2平台完成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厚朴酚药-药共晶靶向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等炎症和细胞凋亡通路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其主要涉及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和蛋白质磷酸化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其通过钙信号和Ras相关蛋白1等多条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验证显示,MAG、TMP和NIC与AKT1、EGFR等核心靶点结合稳定(结合能<-4 kcal/mol)。结果表明,厚朴酚药-药共晶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协调缓解ALI,为后续动物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药-药共晶 急性肺损伤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对接探究Semen Vaccariae的有效成分与乳腺癌关键靶点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唐乾 唐钰 +6 位作者 吴凤娇 先正平 薛亚琦 曹洪玉 王立皓 杨彦杰 郑学仿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20-1828,共9页
乳腺癌一度位列癌症死亡率第一,因其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其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迫在眉睫。本文利用分子对接等技术探究依据网络药理学从王不留行(Semen Vaccariae)筛出的有效成分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从S... 乳腺癌一度位列癌症死亡率第一,因其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对其治疗方法和药物开发迫在眉睫。本文利用分子对接等技术探究依据网络药理学从王不留行(Semen Vaccariae)筛出的有效成分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基于网络药理学从Semen Vaccariae中筛选出5个最强的活性成分(异牡荆素、豆甾醇、王不留行环肽B、槲皮素、王不留行环肽A)和潜在抗乳腺癌的45个核心靶点。通过分子对接得出他们之间主要依靠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作用力结合,其中多种氨基酸可与药物分子形成氢键、碳氢键和范德华力;脂肪族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易与药物分子形成疏水相互作用;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易与药物分子形成静电相互作用。分析核心靶点治疗乳腺癌的可能通路包括癌症通路、癌症蛋白多糖、PI3K-AKT信号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等在内的148条通路,并根据“成分-核心靶点-显著通路”构建网络,结果符合中药治疗疾病的多途径、多靶点理念。以上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王不留行治疗乳腺癌的分子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不留行 乳腺癌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学技术在黄芪质量评价及药理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陆国弟 侯嘉 +1 位作者 强正泽 杨扶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7-1265,共9页
黄芪为补气之要药,临床应用广泛。但因各种因素导致黄芪质量参差不齐现象突出,且现行评价方法难以从整体上把控黄芪药材的质量优劣,未能有效的与不同复方中黄芪功效定向关联,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及安全用药。针对上述问题,探索具有整体... 黄芪为补气之要药,临床应用广泛。但因各种因素导致黄芪质量参差不齐现象突出,且现行评价方法难以从整体上把控黄芪药材的质量优劣,未能有效的与不同复方中黄芪功效定向关联,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及安全用药。针对上述问题,探索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的组学技术在中药材黄芪质量优劣性评价中的应用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查阅近年文献,对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技术应用于中药材黄芪质量控制(品种、产地、种植方式、逆境、炮制加工)以及药理作用(抗疲劳、抗心衰、防治内分泌疾病、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趋势,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建立其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学技术 黄芪 质量评价 药理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化合物舒达吡啶与克拉霉素药物代谢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李琦 王宇津 +2 位作者 王雪钰 初乃惠 聂文娟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共8页
目的:探究新药舒达吡啶对肝酶的作用情况,以及与克拉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取大鼠肝微粒体/人肝微粒体,加入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探针底物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舒达吡啶、克拉霉素工作溶液,取上清液进行液... 目的:探究新药舒达吡啶对肝酶的作用情况,以及与克拉霉素的相互作用。方法:取大鼠肝微粒体/人肝微粒体,加入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探针底物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舒达吡啶、克拉霉素工作溶液,取上清液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以标准曲线法计算体系中代谢物浓度,计算代谢物的生成量,根据溶剂对照组的变化量,计算剩余活性。结果:在人肝微粒体试验条件下,舒达吡啶在0.1、0.5、1.5、5、10、25、50、100μmol/L的浓度下,对CYP1A2、CYP2B6、CYP2C8、CYP3A4/5显示微弱抑制强度,对CYP2C9、CYP2C19和CYP2D6显示中等强度或强抑制作用;CYP2C9的半数抑制浓度(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50%,IC_(50))为5.533μmol/L,CYP2C19为<0.1μmol/L,CYP2D6为15.59μmol/L。在大鼠肝微粒体试验条件下,舒达吡啶在0.1、0.5、1.5、5、10、25、50、100μmol/L浓度下,对CYP1A2、CYP2B6、CYP2C9、CYP3A4/5显示微弱抑制强度,对CYP2C8、CYP2C19和CYP2D6显示中等强度抑制作用;CYP2C8的IC_(50)为49.70μmol/L,CYP2C19为10.06μmol/L,CYP2D6为17.55μmol/L。在人肝微粒体试验中,克拉霉素在1、2、5、10、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下,对舒达吡啶有抑制作用,IC_(50)为22.74μmol/L;在大鼠肝微粒体试验中,克拉霉素在1、2、5、10、50、100、150和200μmol/L浓度下,对舒达吡啶有轻微抑制作用,IC_(50)为85.61μmol/L。结论:在人肝微粒体中,舒达吡啶对CYP2C9和CYP2D6有中等强度抑制作用;在大鼠肝微粒体中,舒达吡啶对CYP2C19和CYP2D6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在人肝微粒体中,克拉霉素对舒达吡啶的抑制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属 克拉霉素 舒达吡啶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敬 姜昊 +2 位作者 彭娇 孙妍华 何珊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6-364,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并结合细胞实验验证,探究降脂理肝汤(Jiangzhi Ligan decoction,JZLGD)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获取JZLGD治疗NAFLD...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并结合细胞实验验证,探究降脂理肝汤(Jiangzhi Ligan decoction,JZLGD)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相关数据库获取JZLGD治疗NAFLD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关系网络图,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然后,采用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HepG2细胞建立NAFLD模型,MTT检测JZLGD含药血清的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的含量;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脂质变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关键靶点p62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light-chain-3,LC3)、AMPKα和p-AMPKα蛋白的表达;设置AMPK抑制剂(compound C,CC)和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干预组,检测胞内TC和TG的含量,进一步验证JZLGD的药效及机制。结果筛选出JZLGD活性成分64个,涉及靶点373个,与NAFLD交集靶点109个,前4个核心靶点分别为INS、AKT1、TNF和PPARγ,KEGG分析显示,JZLGD治疗NAFLD主要富集在胰岛素抵抗、AMPK、mTOR、自噬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隐丹参酮、荷叶碱、槲皮素、芦荟大黄素等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及自噬相关蛋白受体结合良好。细胞结果表明,JZLGD干预可以显著降低PA诱导的HepG2细胞胞内TG、TC含量,下调p62蛋白表达,上调LC3Ⅱ蛋白表达,AMPK磷酸化程度升高;而CC和CQ的干预下,很大程度上逆转了JZLGD改善脂质蓄积的作用。结论JZLGD调节AMPK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从而治疗NAF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脂理肝汤 非酒精性脂肪肝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AMPK-自噬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因子调控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翳生成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13
作者 胡泽玉 赵芳 +3 位作者 陈晶 林也 蔡雄 刘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1406,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血管新生,形成侵袭性的血管翳,最终导致骨侵蚀和软骨破坏,对关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因子、黏附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血管新生,形成侵袭性的血管翳,最终导致骨侵蚀和软骨破坏,对关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因子、黏附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基质金属蛋白质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在RA进展中具有刺激血管翳形成的作用。近年来,多种中药展现出抑制血管翳形成的作用。该文通过阐明促血管生成因子在RA中的作用机制,并对中药通过上述机制发挥抑制血管翳形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治疗RA提供更多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翳 促血管生成因子 中药 分子机制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昊男 王小敏 +1 位作者 刘姝婷 许蕾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养胃颗粒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CAG相关疾病靶点,将共同靶点与潜在活性成分导入Cytosc... 目的探讨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养胃颗粒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数据库获取CAG相关疾病靶点,将共同靶点与潜在活性成分导入Cytoscape 3.10.1软件构建中药-成分-共同靶点-CAG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tring 11.0数据库获得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及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度值排名前五的潜在活性成分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获得养胃颗粒137个潜在活性成分,CAG与2765个靶点相关,潜在活性成分与CAG有170个共同靶点。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包括IL-6、TNF、TP53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癌症的发病途径、AGE-RAGE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度值前五的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养胃颗粒治疗CAG的主要机制可能通过槲皮素等核心成分作用于IL-6等靶点发挥作用,为深入阐明养胃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胃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纯普 丁雪晴 +4 位作者 李佳轩 张锦贝 潘欣 马莹慧 时念秋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为了探究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抗炎作用及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和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前期已建立的提取纯化方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采用超氧阴离子测定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RAP)法测定其... 为了探究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抗炎作用及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和分子机制,本试验利用前期已建立的提取纯化方法获得较高纯度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采用超氧阴离子测定法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RAP)法测定其抗氧化能力。建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体外炎症模型,通过检测不同浓度(1、2、4 mg/mL)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处理后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分析其体外抗炎作用;以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检测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利用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大鼠佐剂型关节炎模型,灌胃不同剂量(2、4、6 mg/mL)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后,通过检测大鼠踝关节周长、血液中炎症因子和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因子含量、踝关节骨代谢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和组织学检查,研究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对RA的治疗作用和潜在分子机制。结果显示,经提取纯化后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具有良好的超氧阴离子清除效果,可提高FRAP的抗氧化效果;不同浓度的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均可显著抑制Raw264.7细胞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2(PEG2)的分泌(P<0.05或P<0.01),提高ORAC值(P<0.05或P<0.01)。动物试验结果显示,RA模型建立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中剂量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极显著降低(P<0.01),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PEG2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值显著降低(P<0.05),踝关节组织中核因子-kappaB(NF-κB)和RANKL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OPG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RANKL/OPG值极显著降低(P<0.01),关节炎指数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库页红景天黄酮组分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RA大鼠有降低踝关节肿胀程度、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释放和改善踝关节组织形态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F-κB和RANK-RANKL-OPG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库页红景天 黄酮组分 抗氧化作用 抗炎作用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香醌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
16
作者 林洁 曾繁林 +4 位作者 刘彦权 严志民 李祚涛 许庆林 朱宏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18,共8页
目的:探讨百里香醌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祖国传统中医药抗白血病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梯度百里香醌干预HL-60、THP-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Wright-Giemsa法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 目的:探讨百里香醌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祖国传统中医药抗白血病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不同浓度梯度百里香醌干预HL-60、THP-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Wright-Giemsa法检测细胞形态学改变,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及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SRY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SOX)家族成员的表达变化。结果:百里香醌可抑制HL-60、THP-1细胞恶性增殖,并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以及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同时水解活化Caspase-3继而诱导HL-60、THP-1细胞发生凋亡。百里香醌均可显著下调PI3K、Akt和m TOR的磷酸化水平,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激活来遏制HL-60、THP-1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百里香醌干预HL-60、THP-1细胞后,可显著下调SOX2、SOX4的表达,低浓度(<10μmol/L)百里香醌对SOX12表达的影响微弱,随着浓度升高可下调SOX12的表达,但对SOX11表达基本无影响。结论:百里香醌可遏制AML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调控凋亡蛋白和SOX家族核心成员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里香醌 急性髓系白血病 恶性增殖 抗癌作用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高车前素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
17
作者 孟慧君 黄文洁 +2 位作者 于肖童 杨海 王晔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7-1375,共9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高车前素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采用CCK-8法、克隆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高车前素对细胞增殖、迁...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高车前素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并进行体外细胞实验验证。方法体外培养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采用CCK-8法、克隆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高车前素对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运用SwissTarget Prediction获得高车前素的预测靶点;在GeneCards疾病数据库筛选宫颈癌的潜在靶点;使用R软件Venn包获取高车前素与宫颈癌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网站与Cytoscape软件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得核心靶点;运用GEIPA数据分析平台分析核心靶点在宫颈癌中基因差异表达水平;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Western blot检测高车前素对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p-Akt关键蛋白以及MMP9、RARP1核心靶点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细胞实验验证表明,高车前素处理HeLa和SiHa细胞后,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性的,同时,HeLa细胞的的横向和纵向迁移能力、侵袭能力下降,凋亡水平明显提升。共得到87个高车前素与宫颈癌的交集靶点,按照网络拓扑分析中的degree值筛选出Akt1、EGFR、SRC、ESR1、PTGS2、GSK3β、MMP9,PARP 8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筛选出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活性氧相关通路、癌症蛋白多糖通路、Rap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高车前素与Akt1、P13K、MMP9、RARP1都具有较强的亲和活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I3K、p-Akt表达及MMP9、RARP1的表达下调。结论高车前素可以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以及促进凋亡,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和MMP9、RARP1的表达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车前素 宫颈癌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PI3K/AKT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光谱法、热动力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的丁香酸甲酯和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18
作者 朱鑫麗 张晶晶 +2 位作者 胡童霞 吴帆 李红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5-891,共7页
丁香酸甲酯作为特定蜂蜜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进入人体后可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并通过血液循环实现全身运输,但目前对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采用题示方法系统考察了丁香酸甲酯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特性、分子间... 丁香酸甲酯作为特定蜂蜜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进入人体后可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并通过血液循环实现全身运输,但目前对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采用题示方法系统考察了丁香酸甲酯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特性、分子间作用力类型、能量转移机制及特异性结合模式。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热动力学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酸甲酯与HSA以5.82 nm的结合距离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力相结合,引发非辐射能量转移,导致HSA发生动态荧光猝灭并伴随最大发射波长红移;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丁香酸甲酯浓度的增大,色氨酸(Trp)残基和酪氨酸(Tyr)残基的特征荧光强度逐渐降低,提示HSA微环境疏水性下降,肽链伸展程度增加,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分子对接模型显示,丁香酸甲酯可进入HSA结合口袋,与氨基酸残基,如Tyr残基Tyr-138和组氨酸(His)残基His-146等形成氢键,这一特异性结合模式可能是产生上述现象的结构基础。研究阐明了丁香酸甲酯与HSA的动态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深入理解蜂蜜特征成分的体内运输过程及其潜在生理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热动力学分析法 分子对接技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丁香酸甲酯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凤尾草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思依 张坤 +2 位作者 王小莺 刘霞 张雅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1-712,共12页
【目的】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PMP)治疗动物炎症性肠病(IBD)的活性物质、分子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后期研究凤尾草替代抗生素治疗动物IB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凤尾... 【目的】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PMP)治疗动物炎症性肠病(IBD)的活性物质、分子靶点及作用机制,为后期研究凤尾草替代抗生素治疗动物IB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凤尾草的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以“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为检索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疾病靶点,使用jvenn网站筛选出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凤尾草治疗IBD的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并以凤尾草与IBD的交集靶点作为预测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前6个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利用AutoTools软件对活性物质与核心靶点进行对接,并使用PyMOL2.6可视化。【结果】凤尾草的活性成分共11种,利用TCMSP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多个数据库得到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共计209个。PPI网络拓扑显示,凤尾草主要作用于AKT1、TNF、IL 6等多个靶点。GO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作用于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细胞外区等通路。KEGG通路分析表明其可能通过p53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共同发挥作用治疗IBD。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除芦丁外,凤尾草中关键活性成分槲皮素、芹菜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木犀草素与AKT1、TNF、IL6等核心靶点均表现出稳定的结合能力。【结论】研究结果初步预测了凤尾草主要通过木犀草素、槲皮素、芹菜素等多种活性成分,调控AKT1、TNF、IL6、INS、IL1B和TP53等关键靶点,共同调节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通路共同治疗I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草 分子对接 炎症性肠病 网络药理 作用机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蒋秉妤 陈宁 +4 位作者 崔亚男 朱凯晴 姜朋欣 王旭涛 李妍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8-1319,共12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芩、黄柏、大黄、黄连、板蓝根和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仔猪腹泻相关靶点,并通过Uni...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方法】在TCMSP数据库收集黄芩、黄柏、大黄、黄连、板蓝根和甘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收集仔猪腹泻相关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收集到的靶点进行标准化。通过Venn在线作图网站获得共有靶点,并使用Cytoscape 3.9.1制作药物-靶点网络图得到主要活性成分。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制作PPI网络图,筛选出核心靶点。利用PubChem和PDB数据库分析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的3D结构文件,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9 Client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四黄止痢复方治疗仔猪腹泻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汉黄芩素、β-谷甾醇、金合欢素、去氢丹参酮ⅡA和四氢小檗碱,核心靶点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富集到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调控、细胞凋亡、血管生成、IL8产生、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等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四黄止痢复方主要作用靶点富集在信号转导、免疫系统、病毒性感染等相关分子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汉黄芩素与TNF,去氢丹参酮ⅡA、四氢小檗碱和金合欢素与STAT3都显示出良好对接活性。【结论】四黄止痢复方可能通过汉黄芩素、β-谷甾醇、金合欢素、去氢丹参酮ⅡA和四氢小檗碱等主要活性成分作用于IL6、VEGFA、STAT3、TNF、CASP3等靶点,进而通过癌症通路、脂质与粥样动脉硬化和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等通路对仔猪腹泻起到抗炎、抗氧化等治疗效果,体现了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黄止痢复方 网络药理 分子对接 仔猪腹泻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