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病原的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
作者 韩帅 苗明军 +2 位作者 吴婕 张河庆 席亚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16,共8页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理县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均能生长,于20℃、在V8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 为明确引起四川省理县茎用莴苣(莴笋)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开展生物学特性测定。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呈肉粉色,10~30℃均能生长,于20℃、在V8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产孢最多,分生孢子无色、表面光滑,呈不对称的钝角三角形或梭形。柯赫氏法则验证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引起叶片穿孔、叶脉及茎秆产生椭圆形褐色凹陷斑,与田间症状相似。结合基于rDNA 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将该菌鉴定为Marssonina panattoniana。选择10种商品杀菌剂对茎用莴苣炭疽病开展室内盆栽及田间的防治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嘧菌酯、戊唑醇、咪鲜胺和代森锰锌的盆栽综合防治效果较好,均超过85%;咪鲜胺的田间防效最佳,达到8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用莴苣 炭疽病 Marssonina panattoniana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州高粱炭疽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
作者 邹成佳 王小勤 +5 位作者 林君 张庆良 郭雨 段璐瑶 李文议 章振羽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5期64-67,共4页
高粱炭疽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危害高粱的产量与品质,筛选对高粱炭疽病具有优良防效的低毒高效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为泸州地区高粱炭疽病的田间绿色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国窖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与田间药效试验法评... 高粱炭疽病的发生与流行严重危害高粱的产量与品质,筛选对高粱炭疽病具有优良防效的低毒高效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为泸州地区高粱炭疽病的田间绿色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国窖红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与田间药效试验法评价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45%咪鲜胺水乳剂、50%氟啶胺悬浮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种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与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2亿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和木霉发酵液4种生物制剂对高粱炭疽病的防效。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高粱炭疽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化学农药中以45%咪鲜胺水乳剂防效最佳,菌丝生长抑制率与田间防效分别为100%与74.4%;生物制剂中以木霉发酵液田间防效最好为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炭疽病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扶风苹果黑星病防治药剂筛选
3
作者 石立明 赖雯 +5 位作者 张婧梅 池宝明 李露 王浩丞 郭玲玲 胡萌萌 《西北园艺》 2025年第8期67-70,共4页
为提高苹果黑星病防治效果,在陕西扶风县开展了药剂筛选试验。在苹果春季清园期、花露红期、落花后坐果期、果实套袋前和套袋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选择40%氟硅唑乳油3 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 为提高苹果黑星病防治效果,在陕西扶风县开展了药剂筛选试验。在苹果春季清园期、花露红期、落花后坐果期、果实套袋前和套袋后幼果期、果实膨大期,选择40%氟硅唑乳油3 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20%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1 500倍液进行了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1 5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平均病情指数0.05,平均防效96.34%;其次为40%氟硅唑乳油3 000倍液,平均病情指数0.15,平均防效89.44%;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表现一般,平均病情指数0.22,平均防效78.66%;43%戊唑醇悬浮剂500倍液防效较差,平均病情指数0.52,平均防效45.26%。20%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和40%氟硅唑乳油可以作为苹果黑星病防治主要药剂,但应注意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和搭配,避免单一使用造成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黑星病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莪术叶枯病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7 位作者 丘卓秋 詹鑫婕 张占江 韦树根 施力军 林伟 黄琦 闫志刚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9,共12页
为明确引起广西钦州市的广西莪术叶枯病的病原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感病叶片进行病原分离,基于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并结合其ITS、TUB基因序列联合分析确... 为明确引起广西钦州市的广西莪术叶枯病的病原菌,探究其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有效的防治药剂。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感病叶片进行病原分离,基于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并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并结合其ITS、TUB基因序列联合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同时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4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根据病原菌菌落、孢子形态等特征,以及多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广西莪术叶枯病病原菌为间座壳属真菌菜豆间座壳。(2)最适于该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是PDA,最佳碳源、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蛋白胨;25~28℃有利于菌丝生长,致死温度为56℃;pH 5~7有利于菌丝生长;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3)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4种药剂对广西莪术叶枯病菌均表现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75%肟菌·戊唑醇WG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550μg·mL^(-1)和0.1216μg·mL^(-1)。综上认为,广西莪术叶枯病菌为间座壳属真菌菜豆间座壳,其菌丝生长受温度、光照、pH、碳氮源条件影响明显,250 g·L^(-1)吡唑醚菌酯EC和75%肟菌·戊唑醇WG可作为防治叶枯病的候选药剂。该研究结果为广西莪术叶枯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莪术 叶枯病 病原菌鉴定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纪闻婕 宋志伟 +7 位作者 李成 曾蓉 徐锦瑾 高萍 徐丽慧 高士刚 朱吉明 戴富明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草莓空心病是近年来草莓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新发的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与草莓角斑病明显不同。本研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草莓种苗上分离的草莓空心病病原菌Xanthomonas fragariae的16S rRNA、gyrB、rpoD、dnaK、fyuA等5个核心基因序列进... 草莓空心病是近年来草莓栽培过程中的一种新发的细菌性病害,其典型症状与草莓角斑病明显不同。本研究对不同地域来源的草莓种苗上分离的草莓空心病病原菌Xanthomonas fragariae的16S rRNA、gyrB、rpoD、dnaK、fyuA等5个核心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多基因联合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来自上海、山东、四川、浙江和河南的草莓空心病菌菌株与国内已报道的空心病菌菌株YL19聚成一簇,国外报道的草莓角斑病菌菌株聚为另外一簇,表明国内空心病病原菌种类基本一致,但是和国外报道的草莓角斑病菌菌株在进化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选取其代表性菌株SHQP01,开展了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生理生化指标检测表明,该病原菌能利用D-海藻糖、蔗糖、α-D-葡糖等碳源。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47℃。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试剂中,中生菌素、溴菌腈、络氨铜、申嗪霉素、碱式硫酸铜、氯溴异氰尿酸、王铜、噻唑锌、春雷霉素、噻森铜对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而噻菌铜、氢氧化铜和井冈霉素A对该菌没有抑制作用。其中,中生菌素、溴菌腈、络氨铜的抑菌效果较好,EC 50值分别为137.4652、210.9610μg/mL和585.3503μg/mL。选取抑菌活性最强的前5个药剂进行草莓苗期药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对草莓空心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80.78%;碱式硫酸铜和络氨铜次之,分别为74.71%和62.27%,但是碱式硫酸铜存在药害风险;申嗪霉素和溴菌腈防效较差,仅有18.52%和3.08%。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草莓空心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今后该病害的防治化学药剂登记推荐和科学防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空心病 Xanthomonas fragariae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安岳尤力克柠檬砂皮病田间防控药剂筛选
6
作者 龙思羽 马静华 +5 位作者 李白雪 肖平安 刘蝶 李鸿筠 胡军华 王雪峰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4,共5页
四川安岳柠檬园管理水平较为粗放,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以及灰霉病等发生严重,其中砂皮病尤其严重。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柑橘砂皮病防控药剂,进而为安岳柠檬及全国柑橘生产提供防控砂皮病的药剂及策略,在安岳县尤力克柠檬基地评价了32种... 四川安岳柠檬园管理水平较为粗放,黑斑病、炭疽病、疮痂病以及灰霉病等发生严重,其中砂皮病尤其严重。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柑橘砂皮病防控药剂,进而为安岳柠檬及全国柑橘生产提供防控砂皮病的药剂及策略,在安岳县尤力克柠檬基地评价了32种杀菌剂于谢花期、幼果期以及果实膨大期3次用药后对于夏梢与果实上砂皮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3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4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安徽化星化工有限公司)1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山东邹平农药有限公司)1000倍液以及75%锰锌·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印度联合磷化物有限公司)500倍液对夏梢叶片与果实上砂皮病的防治效果接近或超过90%,且未见发生炭疽病、黑斑病、疮痂病和灰霉病。不同厂家的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差异较大,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和利民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对夏梢叶片与果实上砂皮病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其他病害中仅见疮痂病发生。研究结果可为柑橘生产中有效防控砂皮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砂皮病 药剂筛选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鉴定与室内药剂筛选
7
作者 周洁 夏良荣 +4 位作者 邱俊杰 齐传东 徐志超 郭凤领 吴金平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1181,共11页
【目的】明确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效果的药剂,为生姜白星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姜白星病病叶采集自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生姜种植基地,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生姜白星病病... 【目的】明确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室内筛选对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效果的药剂,为生姜白星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生姜白星病病叶采集自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生姜种植基地,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生姜白星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利用特异性引物对病原菌的ITS、EF-1α、ACT、CAL、TUB2和GAPDH序列进行扩增,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常用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从生姜白星病病叶中分离纯化的真菌经致病性测定后,获得形态一致的病原菌5株。选取代表性菌株23-5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其形态特征与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一致;经比对分析后选取覆盖率和相似性均较高的参考菌株序列,按照ITS-TUB2拼接序列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菌株23-5与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聚于同一分支,确定生姜白星病病原菌为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致死温度为54℃;菌丝生长较适宜pH为6~8,pH为7时,菌落直径最大,达6.45 cm;病原菌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和牛肉浸粉。8种供试药剂中,恶醚唑对菌株23-5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中浓度(EC50)为0.05 mg/L。【结论】确定湖北省生姜白星病病原菌为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恶醚唑对该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生姜白星病田间防治的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白星病 Neoscirrhia matteucciicola 药剂筛选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茄镰孢根腐病抗性品种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8
作者 马佳璇 李雪萍 +5 位作者 李潇 许世洋 李建军 杨成德 孟欢 漆永红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9-1257,共9页
【目的】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发生、为害严重番茄茄镰孢(Fusarium solani)根腐病,筛选优良的番茄抗病品种及药剂,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以茄镰孢为靶标菌,采用盆栽法鉴定33个番茄品种抗性,统计番茄根腐病发病率、病情... 【目的】针对我国西北地区广泛发生、为害严重番茄茄镰孢(Fusarium solani)根腐病,筛选优良的番茄抗病品种及药剂,为其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以茄镰孢为靶标菌,采用盆栽法鉴定33个番茄品种抗性,统计番茄根腐病发病率、病情指数等指标,并进行抗性分级;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药剂毒力效果,灌根法测定药剂田间防效。【结果】元明红玉女和台湾粉玉女为抗性(R)品种,发病率均为27.77%,病情指数分别为9.70、13.90,魔鬼樱桃、粉冠1号、精品红美女为中抗(MR),而其他品种抗性较差。7种药剂对茄镰孢具不同程度抑制效果,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对茄镰孢抑菌率可达79.80%,EC_(50)为24.86μg/mL,对番茄镰孢根腐病田间防效达47.52%;30%噻森铜·戊唑醇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EC_(50)分别为30.93、38.46μg/mL,田间防效为45.89%、43.95%。【结论】元明红玉女和台湾粉玉女为番茄茄镰孢根腐病抗性品种;烯唑醇对番茄茄镰孢有良好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根腐病 茄镰孢 抗性品种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9
作者 程曦 史惠燕 +3 位作者 杨益涵 牛雨晴 苏海兰 肖荣凤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并筛选其防治药剂,本研究采集具有典型炭疽病症状的多花黄精叶片并分离纯化病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ITS-CHS-GAPDH-ACT-TUB2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及致病性测定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生产上常用于炭疽病防治的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后共获得86株菌株,分别鉴定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喀斯特炭疽菌C.karsti和白蜡树炭疽菌C.spaethianum,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67.44%、11.63%和20.93%,且存在复合侵染现象。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3种多花黄精炭疽菌的抑菌效果均最佳,对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的EC_(50)分别为0.381、0.105 mg/L和0.122 mg/L;其次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EC_(50)分别为1.465、1.994 mg/L和2.261 mg/L;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3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略差,EC_(50)分别为10.232、3.899 mg/L和1.057 mg/L,说明不同杀菌剂对炭疽菌的毒力差异较大,不同种类炭疽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上所述,果生炭疽菌、喀斯特炭疽菌和白蜡树炭疽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果生炭疽菌是优势种,而喀斯特炭疽菌可引起多花黄精炭疽病为国内首次报道。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50 g/L咪鲜胺水乳剂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适用于福建省多花黄精炭疽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炭疽病 病原菌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腹小蠹高效低毒防控药剂筛选
10
作者 王雨晴 宋博 +5 位作者 张齐武 李海强 郝敬喆 陈浩宇 朱晓锋 徐兵强 《西北园艺》 2025年第2期71-74,共4页
为筛选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高效低毒防控药剂,为果树脐腹小蠹安全防控提供依据,对6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杀虫测定及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中,毒死蜱(对照)和甲维盐毒力较高,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6.74 mg/L和... 为筛选脐腹小蠹(Scolytus schevyrewi Semenov)高效低毒防控药剂,为果树脐腹小蠹安全防控提供依据,对6种杀虫剂进行室内杀虫测定及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中,毒死蜱(对照)和甲维盐毒力较高,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6.74 mg/L和18.95 mg/L;11.1%顺式氯氰菊酯37 mg/L、1%甲维盐2.5 mg/L和40%毒死蜱400 mg/L对成虫防效较高,分别为97.11%、94.04%、87.44%,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对幼虫防治效果较差,均在12%以下;40%毒死蜱(对照)、11.1%顺式氯氰菊酯药后15 d对成虫的防效仍大于90%,药后20 d防效较低(50%以下);1%甲维盐持效期较短(7 d以内)。在果树生产中,可用11.1%顺式氯氰菊酯37 mg/L和1%甲维盐2.5 mg/L对脐腹小蠹成虫进行防治,其持效期分别为15 d和7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腹小蠹 药剂筛选 高效低毒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有效防治药剂筛选
11
作者 赵青华 邱俊杰 +3 位作者 赵晴晴 张宇溪 周洁 吴金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124,共7页
为了明确杂交魔芋软腐病致病菌,从湖北4个杂交魔芋主产区采集病样,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探究乙蒜素乳油、四霉素水剂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为了明确杂交魔芋软腐病致病菌,从湖北4个杂交魔芋主产区采集病样,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探究乙蒜素乳油、四霉素水剂和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等11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菌为海芋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11种杀菌剂中,80%乙蒜素乳油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32μg·mL^(-1)),其次是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EC50为3.45μg·mL^(-1)),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518.82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 软腐病 病原菌分离 菌种鉴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日照烟草镰刀菌根腐病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12
作者 张国政 李军民 +5 位作者 崔丙慧 薛仁喜 刘俊青 韩守栋 王静 曹长代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3-138,共6页
为了明确山东省莒县寨里河镇龙尾村发生的烟草病害的病原并筛选低毒、高效的杀菌剂,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具有根部坏死症状的烟草(品种为NC55)病株中分离得到3株优势真菌,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发现这些真菌为根腐病致病菌。根据真菌的培养性... 为了明确山东省莒县寨里河镇龙尾村发生的烟草病害的病原并筛选低毒、高效的杀菌剂,通过组织分离法从具有根部坏死症状的烟草(品种为NC55)病株中分离得到3株优势真菌,通过科赫氏法则验证,发现这些真菌为根腐病致病菌。根据真菌的培养性状、显微形态特征和内转录间隔区(ITS)、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α)序列测序结果,结合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将3个菌株鉴定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以茄病镰刀菌为靶标菌,选择6种供试药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异菌·氟啶胺悬浮剂的毒力最强,EC_(50)为0.66μg/mL;其次为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毒力亦较强,为1.15μg/mL;430 g/L戊唑醇悬浮剂、40%多菌灵悬浮剂的毒力分别为1.25、1.30μg/mL。研究明确了发生的烟草根腐病病原并筛选获得高效防治药剂,可为当地科学防治镰刀菌根腐病及烤烟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根腐病 茄病镰刀菌 药剂筛选 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种质资源的共享镰刀菌抗性评价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13
作者 张潇月 付钰铭 +4 位作者 朱玲 张效源 郑兴汶 况卫刚 崔汝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7-405,共9页
【目的】探讨共享镰刀菌生物学特性,明确不同莲种质资源的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抗性以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以期促进莲产业的健康发展。【方法】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培养基、pH值以及氮、碳源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 【目的】探讨共享镰刀菌生物学特性,明确不同莲种质资源的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抗性以及室内防治药剂筛选,以期促进莲产业的健康发展。【方法】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培养基、pH值以及氮、碳源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有伤接种的方法对229份莲种质资源进行室内抗性分析,通过平均病斑直径法和聚类分析进行莲种质抗性评价。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50g/L咪鲜胺、40%苯醚甲环唑、50%多菌灵等6种常用杀菌剂对共享镰刀菌的毒力。【结果】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燕麦琼脂培养基(OA)上生长最快,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宜菌丝生长的pH为9。平均病斑直径和聚类分析均可将莲种质划分为高抗、抗、中抗、感和高感5类。根据平均病斑直径法划分标准,高抗品种56份、抗病品种71份、中抗品种65份、感病品种33份和高感品种4份,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所选莲种质涵盖子莲、花莲、藕莲以及野莲品种,花莲和藕莲的莲腐败病抗性差异显著,野莲和子莲种质无显著差异。其中藕莲高抗种质有崖城藕、小庙前藕莲;野莲高抗种质有普者黑白莲、冬瓜莲、汶溪红莲、斯洛库姆、南梗野莲、无锡莲、江苏洪泽县野莲等;子莲高抗种质有赣莲62号、昌顺1号、寸三莲1号、金雀、白花建莲、太空莲58号、寸三莲65号等;花莲高抗种质有粉青莲、一天四海、金凤凰、秋阳、粉千叶、佩里之星、娇相依、一点红、勇士、白雪公主等。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40%苯醚甲环唑、50%多菌灵和325g/L苯甲·嘧菌酯的抑制效果较好,其EC_(50)值分别0.009,0.386,2.936,3.714μg/mL。【结论】研究揭示了共享镰刀菌的生长特性,筛选出56份高抗莲种质资源,450g/L咪鲜胺、40%苯醚甲环唑可作为莲腐败病防治候选药剂,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该病害的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种质 共享镰刀菌 抗性评价 生物学特性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田多花黑麦草种群对ACCase及ALS类抑制剂的抗性及土壤处理药剂筛选
14
作者 王慧 戴魏真 +2 位作者 许锦程 贾增坡 毕亚玲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7-561,共15页
为明确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及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类除草剂的抗性现状,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麦田多花黑麦草发生严重区域采集了50个种群,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其对唑啉草酯、炔草酯、啶磺草胺... 为明确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及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类除草剂的抗性现状,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麦田多花黑麦草发生严重区域采集了50个种群,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分别测定了其对唑啉草酯、炔草酯、啶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另选择异丙隆、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砜吡草唑、吡酰·异丙隆、啶磺草胺对其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并将砜吡草唑、氟噻草胺、啶磺草胺与吡酰·异丙隆混配开展田间药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多花黑麦草种群中,8个种群对唑啉草酯表现高水平抗性,GR50值(抑制杂草地上部分鲜重50%时所使用的除草剂剂量)在146.67~456.15 g(a.i.)·hm^(-2)之间,抗性指数(RI)在10.68~33.20之间,占供试种群的16%;31个种群对炔草酯表现高水平抗性,GR50在101.82~446.40 g(a.i.)·hm^(-2)之间,RI在10.36~45.41之间;16个种群对啶磺草胺表现高水平抗性,占总数的32%。除吡氟酰草胺和啶磺草胺外,其余4种除草剂(异丙隆、氟噻草胺、砜吡草唑、吡酰·异丙隆)对SC-3(最高水平抗性种群)的生物活性均较高,GR90分别为1089.36、144.43、51.42、568.69 g(a.i.)·hm^(-2)。从田间药效看,砜吡草唑与吡酰·异丙隆混配在供试剂量下对多花黑麦草的防效较好,鲜重防效可达94.27%~100%,且对小麦安全。因此,对于多花黑麦草发生严重的麦田,可采用该配方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抗药性 生物活性 药剂筛选 防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玉兰炭疽病新病原鉴定与防治药剂筛选
15
作者 罗佳钰 罗倩影 +7 位作者 曾永春 文旺先 张林平 杨滢 操佳 黄绍华 黄佳慧 樊鹏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目的】旨在明确江西省玉兰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对采集的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玉兰叶片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高效化学防治药剂,为玉兰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玉兰炭疽病发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 【目的】旨在明确江西省玉兰炭疽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对采集的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玉兰叶片进行分离鉴定并筛选高效化学防治药剂,为玉兰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玉兰炭疽病发病叶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并根据柯赫式法则对分离得到的5株代表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后,对最后分离所得的病原菌BTJ3进行形态学鉴定;以ITS、CHS-1、ACT、TUB2等引物对病原菌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同源性比对分析,使用MEGA 7.0软件构建多基因序列系统发育树,以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含药平板法开展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1)玉兰炭疽病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间深褐色,后期病斑扩大呈深灰色,边缘黑色并带有黄绿色晕圈;从采集的玉兰病叶样本中共分离获得5株炭疽菌菌株,遵循柯赫式法则确定菌株BTJ3为玉兰炭疽病病原,该病原菌形成的菌落初期为灰白色,气生菌丝发达,后期出现灰绿色同心圆环;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大小为(8.7~19.5)μm×(3.45~6.36)μm,单胞,两端钝圆,透明无隔膜;分生孢子附着胞不规则形,卵圆形或球形,浅棕色至灰黑色,大小为(7~10.8)μm×(4.2~7.3)μm。(2)将菌株BTJ3的ITS、CHS-1、TUB2和ACT基因序列提交至GenBank中,获得序列登录号为PQ225996、PQ243288、PQ243289、PQ233290;基于多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菌株BTJ3与暹罗炭疽菌聚为同一个进化支,且支持率为93%,通过形态学结合多基因(ITS,TUB2,ACT,CHS-1)联合的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引起江西省玉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3)适宜该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20~30℃;最适的pH范围为7~9,甘露醇和蛋白胨为最佳碳、氮源,光暗交替环境有利于其生长。(4)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暹罗炭疽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0.28μg/mL。【结论】首次报道引起江西省玉兰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明确了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最佳化学防治药剂,为玉兰炭疽病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兰 暹罗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多基因联合分析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软枣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鉴定及药剂筛选
16
作者 郑泽洋 尤文忠 +6 位作者 刘娟娟 孙俊 纪盈睿 朱可馨 李玉莹 陈喜忠 刘振盼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7,共7页
软枣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软枣猕猴桃产区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为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及筛选出防治药剂,于大连金州区采集病样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及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软枣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软枣猕猴桃产区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为鉴定该病害的病原菌及筛选出防治药剂,于大连金州区采集病样组织,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序列及致病性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测定了病原菌最适培养基和最适生长温度,并用抑菌圈法测定20种药剂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大连地区软枣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生物型2,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LB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25℃。四霉素、乙蒜素、溴硝醇等9种药剂对病原菌具有抑菌效果,四霉素与乙蒜素按5∶1比例复配抑菌效果最佳。试验结果为明确软枣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病原及合理选用防治药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细菌性溃疡病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柏枝枯病防治药剂筛选及林间效果测定
17
作者 刘云 付翠翠 +5 位作者 亓玉昆 张玉娇 刘在哲 张伟 吴云霄 王清海 《山东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91-95,共5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等8种杀菌剂对侧柏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occulat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对N.occulatum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012~0.0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咪鲜胺等8种杀菌剂对侧柏枝枯病菌(Neofusicoccum occulatum)的室内生物活性,并进行林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对N.occulatum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012~0.0197 mg·L^(-1),0.0203~0.0760 mg·L^(-1),0.0132~0.1799 mg·L^(-1)。林间药效试验中30%咪鲜胺水乳剂16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为61.13%;其次为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1600倍液防治效果为55.15%。30%咪鲜胺水乳剂、430 g·L^(-1)戊唑醇悬浮剂两种杀菌剂交替使用可以控制侧柏枝枯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枝枯病 药剂筛选 林间药效 防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根瘤象成虫防控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
18
作者 薛育 侯则颖 王新谱 《农业科学研究》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为了筛选出对苜蓿害虫直条根瘤象(Sitona cylindricollis)和驴豆根瘤象(Sitona callosus)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及有增效作用的助剂,开展9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将筛选出的最高效的药剂分别与4种助剂复配,在室内开展增效作用测定和... 为了筛选出对苜蓿害虫直条根瘤象(Sitona cylindricollis)和驴豆根瘤象(Sitona callosus)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及有增效作用的助剂,开展9种药剂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将筛选出的最高效的药剂分别与4种助剂复配,在室内开展增效作用测定和笼罩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种杀虫剂对2种苜蓿根瘤象成虫都有一定的毒杀作用,其中联苯菊酯与印楝素对其毒杀效果最好。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4种助剂对0.3%印楝素EC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激健和必加增效作用明显,增效倍数分别为1.47和1.42;4种助剂中除了激健,其他3种助剂均对2.5%联苯菊酯EW有增效作用,其中怀农特和强力源增效作用明显,增效倍数分别为1.45和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根瘤象 防控 药剂筛选 助剂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菊花心褐化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19
作者 胡雅鑫 郭梓婷 +4 位作者 方萍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王利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切花菊在采后储运过程中面临花心褐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切花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由于该问题成批次暴发,推测为病原菌感染所致。为探究该问题成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本研究对夏菊‘金扇’花心褐化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科赫(Koch)法则分... 切花菊在采后储运过程中面临花心褐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切花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由于该问题成批次暴发,推测为病原菌感染所致。为探究该问题成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本研究对夏菊‘金扇’花心褐化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科赫(Koch)法则分离鉴定病原菌,借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和鲜切花处理试验筛选鉴定高效抑制剂。结果显示:花心褐化导致夏菊生产每年损失约10%;病原菌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其最适生长条件为pH=7.0和42℃。在评价的15种常用绿色低毒杀菌药剂中,80%乙蒜素为最优杀菌剂,其1 000倍稀释液可显著抑制其他2个品种菊花的花心褐化。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导致切花菊花心褐化问题的病原菌,并筛选到绿色、低毒且高效的抑菌药剂,为防治切花菊采后花心褐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花心褐化 病原菌分离鉴定 抑菌药剂筛选 乙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病原菌生物学测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20
作者 易剑锋 许沛冬 +5 位作者 陈迪 赵廷昌 易克贤 林岸 谢丙炎 赵文军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8,共12页
为明确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适用于防治该病害的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在豇豆发病植株的根茎处分离获得代表性病原菌3株。依据柯赫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并结合其ITS、TEF-1α、TUB基... 为明确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适用于防治该病害的药剂,通过组织分离法,在豇豆发病植株的根茎处分离获得代表性病原菌3株。依据柯赫式法则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并结合其ITS、TEF-1α、TUB基因序列联合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分析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常见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引起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的病原菌只侵染豇豆,结合分子鉴定结果,明确该地区豇豆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嗜导管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tracheiphilum)。病原菌菌株在以乳糖、麦芽糖为碳源,硝酸钾、硝酸钠为氮源,20~30℃,pH 7.0~10.0,全黑暗环境中菌丝生长最快,在C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菌丝致死温度为65~70℃。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0种药剂中,98%咪鲜胺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0344µg·mL^(-1)。研究结果为海南三亚地区豇豆枯萎病的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豇豆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嗜导管专化型 生物学测定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