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洪颖 张纯 +3 位作者 王常观 胡运韬 窦宏亮 马志中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65-868,共4页
目的观察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iri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IFA)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随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随访过程中发现眼压再次升高的NVG患者17例(17眼),其中男1... 目的观察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iri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IFA)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随访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随访过程中发现眼压再次升高的NVG患者17例(17眼),其中男10例(10眼),女7例(7眼),年龄(52.2±14.2)岁。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视网膜中央静脉合并动脉阻塞1眼。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资料。行IFA评估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复发的情况,包括新生血管范围、荧光素渗漏程度,并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发现,通过IFA观察到17例(17眼)患者均存在虹膜新生血管,其阳性率为100.0%;依据荧光素渗漏的情况对患者的病变进行分级,其中轻度12例12眼,中度4例4眼,重度1例1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12例(12眼)患者存在明显的虹膜新生血管,5例(5眼)患者未观察到明显的新生血管,其阳性率为70.6%。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2)。IFA所显示的新生血管范围大于裂隙灯下观察的结果。结论 IFA有助于NVG患者新生血管复发的早期诊断,在NVG随访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对具有棕色虹膜的中国人前葡萄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崔颖 罗光伟 +4 位作者 谢楚芳 文峰 黄时洲 刘彩娇 关天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5-628,共4页
背景前葡萄膜炎的炎症性损伤与血一房水屏障的破坏有关,裂隙灯下对其病情的检查有一定的限制,而荧光素血管造影能客观显示病情的变化。但目前国内对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IFA)的应用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中国人棕色虹膜葡萄膜炎患者IFA... 背景前葡萄膜炎的炎症性损伤与血一房水屏障的破坏有关,裂隙灯下对其病情的检查有一定的限制,而荧光素血管造影能客观显示病情的变化。但目前国内对虹膜荧光素血管造影(IFA)的应用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中国人棕色虹膜葡萄膜炎患者IFA图像,探讨IFA在葡萄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正常中国人40人40眼和前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累及眼前段的患者13例21眼进行裂隙灯、虹膜彩色照相和IFA检查,探讨前葡萄膜炎患眼IFA表现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眼IFA不显影,呈色素遮蔽荧光,〉60岁正常老年人4例4眼瞳孔缘可见轻微荧光素渗漏。本组葡萄膜炎患眼IFA均有异常荧光素渗漏,按照前葡萄膜炎的严重程度表现为:(1)瞳孔缘和基质层放射状虹膜血管荧光素渗漏。(2)虹膜弥漫性或局限性萎缩,表现为放射状血管透见荧光。(3)虹膜新生血管(NVI),表现为细线状或花团状强荧光,随造影时间延长,有不同程度的荧光素渗漏。结论IFA可显示裂隙灯检查不能够显示的虹膜炎症性损害病灶并间接反映血一房水屏障和虹膜血管的损害,IFA表现取决于炎症类型、部位以及炎症活动性的严重程度,有助于判断前葡萄膜炎的病情和监测治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 虹膜 葡萄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被引量:41
3
作者 刘青 艾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特征,分析O... 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ng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特征,分析OCTA与FFA对PDR患眼眼底病变检出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PDR患者25例(36眼),每例患者均行OCTA和FFA检查,并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 h。对比观察记录PDR患眼在OCTA和FFA图像中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5种眼底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上述眼底改变检出的一致性。结果 PDR患眼的OCTA特征主要为黄斑拱环结构改变区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迂曲、深层中心凹无血管区扩大,黄斑水肿区视网膜浅层血管迂曲扩张、视网膜深层片囊状弱信号,视网膜微血管瘤区浅层、深层毛细血管局部囊样扩张膨大或梭形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区浅层、深层不规则异常血管网状结构,视网膜无灌注区片状弱信号;PDR患眼的FFA图像特征主要为黄斑拱环结构改变区周围血管扩张弯曲,黄斑水肿区、视网膜微血管瘤区和视网膜新生血管区造影期强荧光,视网膜无灌注区表现和OCTA相似。OCTA检查发现PDR患眼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分别为26眼、26眼、25眼、13眼、30眼;FFA检查发现5种眼底病变依次为20眼、28眼、28眼、12眼、30眼;OCTA与FFA检查对PDR患眼黄斑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检出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16、0.705、0.646,均为P<0.01),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无灌注区检出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6、0.800,均为P<0.01)。结论 OCTA与FFA能较好地观察到PDR患眼5种眼底病变,并对PDR患眼的部分眼底病变的检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荧光素血管造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查前集中训练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敏 王瑛 +2 位作者 钱海燕 林方丽 管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4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前集中训练对造影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前集中训练,内容包括注视训练、眼球转动训练、眼睑开闭训练、坐姿训练、头位训练等8项,对训练结果进行打分,将打分结果...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前集中训练对造影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前集中训练,内容包括注视训练、眼球转动训练、眼睑开闭训练、坐姿训练、头位训练等8项,对训练结果进行打分,将打分结果与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查前集中训练得分越高,检查结果越好,两者呈正相关(P=0.001,r=0.5239)。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前对患者进行集中训练,能提高患者检查时的配合能力,集中训练是取得良好检查结果的有力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检查前 集中训练 造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比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小凤 高健 廖荣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0-1294,共5页
目的比较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的特点,分析两者对DR病变检出一致性。方法选取该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6例(166眼),进行FFA和OCTA检查,进一步将FFA检查后未见眼底... 目的比较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的特点,分析两者对DR病变检出一致性。方法选取该医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86例(166眼),进行FFA和OCTA检查,进一步将FFA检查后未见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26例(26眼)纳入实验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眼底疾病者15例(25眼)作为对照组,进行OCTA检查。获得两种检查图像以及两组OCTA旁中心凹300μm血流密度(FD-300)、旁中心凹浅层及深层视网膜、视盘周围区域血流密度等一系列参数。结果FFA与OCTA诊断DR一致性一般(Kappa=0.514,P<0.001);FFA检出黄斑区拱环结构改变、黄斑水肿、视网膜微血管瘤、视网膜新生血管、无灌注区分别是74、59、138、112、115只眼,OCTA分别是81、52、125、103、101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OCTA比较,FD-300、浅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深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及视盘周围区域血流密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FA与OCTA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变一致性一般,而OCTA可检出无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部分血流参数变化,可为早期无眼底改变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新的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乳头静脉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熙 张美霞 +2 位作者 严密 张军军 孟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9-550,共2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乳头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视神经乳头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视力在0.5以上者23例,... 目的探讨视神经乳头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视神经乳头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视力在0.5以上者23例,占69.70%;眼底视盘边界不清、充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而动脉无明显改变。FFA检查显示视网膜中央静脉迂曲扩张,充盈迟缓,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微动脉瘤,视盘毛细血管及视网膜静脉管壁渗漏荧光素,后期视盘及视网膜呈强荧光。结论视神经乳头静脉炎发病率较低,不易与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FFA对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乳头静脉炎 视神经病/诊断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前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改变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航 刘大川 +2 位作者 吉训明 杨慧清 张旭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4-886,共3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采用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了解溶栓治疗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采用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了解溶栓治疗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我科采取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患者,观察患者溶栓前后眼底情况并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溶栓后1个月的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收集CRAO患者24例,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28.87±6.8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15.21±4.01)s及(15.71±3.43)s,与溶栓前对比显著缩短,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前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平均为(40.17±8.5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分别为(22.25±4.73)s及(21.71±3.77)s,与溶栓前比较缩短,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后1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内层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CRAO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荧光造影的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会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正常眼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下周边视网膜荧光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玲 陈长征 +4 位作者 许阿敏 易佐慧子 何璐 刘珏君 郑红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9-613,共5页
目的分析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下眼底正常眼周边视网膜的荧光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UWFA检查的受试者95例190眼,其中男94眼,占49.47%,女96眼,占50.53%;轻微白内障72... 目的分析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下眼底正常眼周边视网膜的荧光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UWFA检查的受试者95例190眼,其中男94眼,占49.47%,女96眼,占50.53%;轻微白内障72眼,占37.89%,中低度近视60眼,占31.58%,主观性视物困扰58眼,占30.53%。根据UWFA检查周围视网膜荧光特征是否涉及视网膜血管将其分为血管相关特征和非血管相关特征2类。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40岁组和>40岁组,比较2个组各种特征的差异。结果周边视网膜荧光非血管特征包括均匀高荧光158眼,高低荧光混杂边界82眼,椒盐状高荧光24眼,局部斑驳高荧光21眼,分别占83.16%、43.16%、12.63%和11.05%。周边视网膜荧光血管相关特征包括周边无血管区92眼,血管跨过锯齿缘66眼,微血管瘤60眼,晚期荧光素轻微渗漏56眼,微血管扩张30眼,分别占48.42%、34.74%、31.58%、29.47%和15.79%。>40岁组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眼数百分比为19.61%(20/102),明显低于≤40岁组的52.27%(46/88),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眼数百分比分别为43.10%(44/102)和19.61%(20/102),明显高于≤40岁组的18.23%(16/88)和11.36%(1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5、10.451、9.259,均P<0.01)。结论UWFA揭示眼底正常眼周边部视网膜4个非血管荧光特征和5个血管荧光特征。年龄可能对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荧光特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诊断 荧光素血管造影 诊断技术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分析周边部视网膜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长征 王晓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62-565,共4页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FA)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可以观察传统7视野之外的视网膜广泛区域的荧光征象,在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和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等血管性疾病周边视网膜时优势明显。传统荧光素...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FA)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可以观察传统7视野之外的视网膜广泛区域的荧光征象,在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和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等血管性疾病周边视网膜时优势明显。传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正常荧光和异常荧光表现已较明确,但对正常眼周边荧光特征了解尚少。周边部荧光表现不同于后极部和赤道部,需考虑RPE分布不同、色素差异、血管发育及玻璃体后皮质等因素,还要关注年龄及全身代谢疾病的影响。对于部分荧光表现还需要动态全程分析,结合彩色眼底照相和前置镜检查。明确视网膜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正常荧光是判定异常荧光的前提。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在诊断RVO、DR等血管性疾病时,需审慎解读UWFFA周边部荧光征象。不断积累周边部视网膜正常和异常的荧光征象判读经验,进一步提升UWFFA技术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诊断 诊断技术/眼科 荧光素血管造影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田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玉婵 吴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诊断原田病的价值。方法对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眼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来确诊的原田病患者80例(160眼)的FFA、OT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FFA和OTC诊断原田病的影像学...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诊断原田病的价值。方法对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眼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来确诊的原田病患者80例(160眼)的FFA、OT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FFA和OTC诊断原田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FFA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正确诊断原田病96眼(60.00%);OCT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正确诊断原田病73眼(45.63%);FFA联合OCT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正确诊断原田病130眼(86.25%)。采用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与最终确诊结果的符合率高于FFA、OCT单独诊断的符合率(P<0.001)。FFA造影观察可见早期患者的脉络膜呈斑驳状、背景荧光强弱不均,早期后极部针尖样高荧光,斑点逐渐扩大,晚期荧光渗漏,在视网膜下汇集呈多湖状强荧光团;OCT检查发现病变区视网膜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表现为下低回声,脱离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腔内可见蓝色反光点。结论 FFA联合OTC可依据早期影像表现对原田病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素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田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对比观察
11
作者 余涛 阴正勤 孟晓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308-1308,共1页
关键词 吲哚花青绿 诊断应用 荧光素血管造影 视网膜色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眼底照相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中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徐鼎 张小虎 +2 位作者 孙哲 刘晴雨 王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9-782,共4页
背景 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临床上,DR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全视网膜光凝(PRP)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FFA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成为指导PRP治疗的主要指... 背景 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临床上,DR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全视网膜光凝(PRP)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FFA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成为指导PRP治疗的主要指征.因此研究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在判断DR病程和分期中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评估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对判断DR临床分期的符合程度.方法采用患者自身对比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2型DR患者136例238眼,所有受检眼先行数码彩色眼底照相,对5张非立体、50°视野的照片进行拼图,然后行FFA检查.根据2003年国际DR临床分期标准分别对彩色眼底照相和FFA图像进行分析并行DR分期.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238眼中,彩色眼底照相诊断为轻度非增生型DR(NPDR)者41眼,占17.2%;中度NPDR者48眼,占20.2%;重度NPDR者66眼,占27.7%;PDR者83眼,占34.9%.FFA诊断为轻度NPDR者48眼,占20.2%;中度NPDR者42眼,占17.6%;重度NPDR者46眼,占19.3%;PDR者102眼,占42.9%.两者在判断DR临床分期方面的一致性较好(κ=0.653,P<0.01).在判断非严重威胁视力的DR(NSTDR)和STDR方面,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κ=0.812,P<0.01). 结论 根据5张50°视野彩色眼底照相拼图对DR进行临床分期是一种简便、无创、可靠的方法,临床上可以替代FFA法进行PRP时机的预测,但在判断无血管灌注区、隐匿新生血管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眼底照相术 血管造影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高鸽 姜媛 +2 位作者 孙红芬 薛晓辉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7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统FFA,晚期均行欧堡超广角FFA。分析比较2种检查的视网膜可视范围、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视网膜所需激光面积。结果与传统FFA图像比较,超广角FFA检查图像所显示的视网膜可视面积以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所需激光面积分别是前者的2.03倍、1.57倍、1.96倍(均为P<0.01)。未行激光治疗的27眼中22眼有无灌注区,其中同时合并黄斑水肿者15眼,这15眼中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者14眼;已行激光治疗的14眼中9眼存在黄斑水肿的表现,9眼中7眼合并无灌注区,其中6眼的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结论超广角FFA使可观测病变检查范围扩大到远周边,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传统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联合眼底血管造影在DR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士清 王志立 +1 位作者 李萍 董应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2-1115,共4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NVG患者中此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IFA联合FFA检查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和FFA联合检查的PDR患者79例133眼,其中无虹膜病变100眼,Ⅰ期青光眼红变期21眼,Ⅱ期开角型NVG12眼。所有患眼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采用McNemar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裂隙灯显微镜和IFA检查在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检出率的差异。结果IFA检查显示100眼无虹膜病变患者无异常虹膜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的32眼未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68患眼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21眼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者瞳孔缘或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12眼NVG患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中IFA检查的检出率为100%(21/21),明显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71.43%(15/21),2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IFA联合FFA检查可以及早发现PDR合并青光眼红变期,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虹膜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序列的自动配准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小燕 王皓浩 +3 位作者 孙刚 张谱 刘敏 高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19-1926,共8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FFA图像序列配准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线性滤波方法分割出图像中的血管,并利用图像金字塔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下采样,然后利用互信息计算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的相似性,通过进化策略对配准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互信息最大时图像的空间变换矩阵,实现FFA图像的配准。采用上述方法,对4位患者共计1039帧FFA图像进行测试,总体配准率达到93%,失败率仅为1%;与常用的配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配准率、配准速度和鲁棒性等综合性能良好,为FFA影像的定量分析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图像序列 互信息 血管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注射雷珠单抗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佘洁婷 张国明 +3 位作者 苏康进 田汝银 陈懿 赵东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8眼,阈值期ROP 13眼,阈值前期Ⅰ型ROP 9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颞下方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3 m L。在注药术后1~2个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观察附加病变消退情况及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注射雷珠单抗后,所有眼底附加病变消退,但周边视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血管区。8眼AP-ROP中6眼Ⅲ区无血管形成,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大范围无血管形成,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呈毛刷样,无荧光素渗漏,1周后再次注射雷珠单抗。13眼阈值期ROP中,1眼可见颞下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激光光凝;12眼嵴完全消退,其中2眼视网膜血管基本发育完全;4眼Ⅲ区无血管形成,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无血管形成,均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累计4个钟点无血管区伴末梢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行激光光凝。9眼阈值前期Ⅰ型ROP中7眼嵴全部消退,2眼嵴变低平;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范围无血管形成,5眼Ⅲ区无血管形成,均见末梢血管扩张,但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结论注射雷珠单抗可促使ROP病变消退,且不干扰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王江澜 侯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变在黄斑及黄斑周围出现不同形态的渗漏斑点。结论 CSR患者 ,在进行主诉眼检查的同时也应仔细检查对侧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眼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魏文斌 杨丽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邻苯二甲酸酐 Adolf 流体动力学 间苯二酚 PAUL 静脉注入 化学家 眼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病13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国栋 袁援生 +3 位作者 李燕 游志鹏 蔡斌 程玉霞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小柳原田病 造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娜 闫焱 +1 位作者 李祯 陆士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84例葡萄膜炎患者,平均年龄(44±10)岁,男性多于女性。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的有51例(102眼),单眼发病的有33例(33眼)。FFA检查可见常见表现为视盘强荧光(73%)和血管壁染色(50%);OCT检查可见患者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23%)和神经上皮脱离(21%)。OCT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10%~40%)低于FFA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23%~100%)(χ~2=33.8,P=0.000)。结论·葡萄膜炎常见于中青年男性,FFA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视盘强荧光、血管壁染色,OCT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