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荧光素钠纳米颗粒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安全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倩 蔡雯婷 +3 位作者 金惠子 余咚卉 沈天怡 于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5-1010,共6页
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荧光素钠(PEI-NHAc-FS)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0只健康棕色雄性挪威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1 mL荧光素钠(200 g·L^-1)加入10 mol的1-乙基-(3-二甲基... 目的探讨聚乙烯亚胺修饰的荧光素钠(PEI-NHAc-FS)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的应用和安全性。方法选取90只健康棕色雄性挪威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将1 mL荧光素钠(200 g·L^-1)加入10 mol的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混合物中搅拌30 min,再加入10 mol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3 h。然后将该溶液加入到5 mL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76 g·L^-1)中,剧烈搅拌3 d获得PEI-NH2-FS。将2 mL三乙胺加入到PEI-NH2-FS原液中,30 min后再将1 mL的乙酸酐加入混合物中搅拌24 h,合成PEI-NHAc-FS。使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PEI-NHAc-FS的结构,并对合成的NPs结构进行表征;CCK-8检测其细胞毒性。选取30只大鼠,根据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浓度(5 g·L^-1、10 g·L^-1、50 g·L^-1)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眼底摄像,采集大鼠眼底血管荧光素图像。用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后,取1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5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通过眼底血管造影成像观察病灶处渗漏。另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10 g·L^-1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20只,于注射后10 min、20 min、30 min和60 min进行荧光冰冻切片。将1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和PEI-NHAc-FS NPs组,每组5只,行组织切片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检测。采用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观察PEI-NHAc-FS NPs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通过核磁共振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观察到荧光素钠与PEI成功耦合。发射荧光光谱显示,游离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出现在546 nm和544 nm处。CCK-8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荧光素钠和PEI-NHAc-FS NPs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2 h、24 h后,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使用10μmol·L^-1 PEI-NHAc-FS NPs处理24 h和未处理之间细胞存活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中,均仅显影视网膜主要血管,不能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而在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可清晰地显示视网膜主要血管及微血管的结构,且在注射后30 min时血管荧光强度基本相同。PEI-NHAc-FS NPs组在60 min时荧光强度已基本消失,而游离荧光素钠组仍保持较强的荧光强度。10 g·L^-1游离荧光素钠组和PEI-NHAc-FS NPs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经尾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视网膜血管内可见荧光成像;同时病灶部位可见荧光渗漏。游离荧光素钠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强,对视网膜组织有较强的吸附和渗透作用,而PEI-NHAc-FS NPs组在视网膜组织中荧光较弱,对视网膜组织吸附较弱。HE染色和视网膜电图对造影剂进行体内生物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PEI-NHAc-FS NPs安全性较好。结论PEI-NHAc-FS NPs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聚乙烯亚胺 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田病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黄玉婵 吴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诊断原田病的价值。方法对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眼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来确诊的原田病患者80例(160眼)的FFA、OT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FFA和OTC诊断原田病的影像学...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联合诊断原田病的价值。方法对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眼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来确诊的原田病患者80例(160眼)的FFA、OTC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FFA和OTC诊断原田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FFA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正确诊断原田病96眼(60.00%);OCT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正确诊断原田病73眼(45.63%);FFA联合OCT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正确诊断原田病130眼(86.25%)。采用FFA联合OCT诊断原田病与最终确诊结果的符合率高于FFA、OCT单独诊断的符合率(P<0.001)。FFA造影观察可见早期患者的脉络膜呈斑驳状、背景荧光强弱不均,早期后极部针尖样高荧光,斑点逐渐扩大,晚期荧光渗漏,在视网膜下汇集呈多湖状强荧光团;OCT检查发现病变区视网膜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表现为下低回声,脱离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腔内可见蓝色反光点。结论 FFA联合OTC可依据早期影像表现对原田病进行早期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田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联合眼底血管造影在DR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士清 王志立 +1 位作者 李萍 董应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2-1115,共4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NVG患者中此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少。目的探讨IFA联合FFA检查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和FFA联合检查的PDR患者79例133眼,其中无虹膜病变100眼,Ⅰ期青光眼红变期21眼,Ⅱ期开角型NVG12眼。所有患眼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采用McNemar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裂隙灯显微镜和IFA检查在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检出率的差异。结果IFA检查显示100眼无虹膜病变患者无异常虹膜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的32眼未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68患眼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21眼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者瞳孔缘或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12眼NVG患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Ⅰ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中IFA检查的检出率为100%(21/21),明显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71.43%(15/21),2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IFA联合FFA检查可以及早发现PDR合并青光眼红变期,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 荧光虹膜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眼底照相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分期中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鼎 张小虎 +2 位作者 孙哲 刘晴雨 王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79-782,共4页
背景 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临床上,DR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全视网膜光凝(PRP)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FFA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成为指导PRP治疗的主要指... 背景 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临床上,DR患者是否需要接受全视网膜光凝(PRP)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而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受FFA检查,彩色眼底照相成为指导PRP治疗的主要指征.因此研究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在判断DR病程和分期中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目的 评估彩色眼底照相与FFA对判断DR临床分期的符合程度.方法采用患者自身对比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2型DR患者136例238眼,所有受检眼先行数码彩色眼底照相,对5张非立体、50°视野的照片进行拼图,然后行FFA检查.根据2003年国际DR临床分期标准分别对彩色眼底照相和FFA图像进行分析并行DR分期.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法对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238眼中,彩色眼底照相诊断为轻度非增生型DR(NPDR)者41眼,占17.2%;中度NPDR者48眼,占20.2%;重度NPDR者66眼,占27.7%;PDR者83眼,占34.9%.FFA诊断为轻度NPDR者48眼,占20.2%;中度NPDR者42眼,占17.6%;重度NPDR者46眼,占19.3%;PDR者102眼,占42.9%.两者在判断DR临床分期方面的一致性较好(κ=0.653,P<0.01).在判断非严重威胁视力的DR(NSTDR)和STDR方面,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好(κ=0.812,P<0.01). 结论 根据5张50°视野彩色眼底照相拼图对DR进行临床分期是一种简便、无创、可靠的方法,临床上可以替代FFA法进行PRP时机的预测,但在判断无血管灌注区、隐匿新生血管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眼底照相术 血管造影术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高鸽 姜媛 +2 位作者 孙红芬 薛晓辉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67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 目的评价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诊断、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4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确诊患者的传统FFA和超广角FFA资料。所有患者造影检查的早中期均行传统FFA,晚期均行欧堡超广角FFA。分析比较2种检查的视网膜可视范围、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视网膜所需激光面积。结果与传统FFA图像比较,超广角FFA检查图像所显示的视网膜可视面积以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所需激光面积分别是前者的2.03倍、1.57倍、1.96倍(均为P<0.01)。未行激光治疗的27眼中22眼有无灌注区,其中同时合并黄斑水肿者15眼,这15眼中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者14眼;已行激光治疗的14眼中9眼存在黄斑水肿的表现,9眼中7眼合并无灌注区,其中6眼的无灌注区在赤道部以前。结论超广角FFA使可观测病变检查范围扩大到远周边,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角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传统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视网膜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信息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序列的自动配准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小燕 王皓浩 +3 位作者 孙刚 张谱 刘敏 高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19-1926,共8页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技术(FFA)是眼底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造影过程中病人不可避免地转动眼球,造成FFA图像序列中感兴趣区域(例如视网膜血管分支、新生血管)的位置发生变化,给后续的图像定量分析与病情准确评估诊断带来困难。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的FFA图像序列配准方法。首先采用多尺度线性滤波方法分割出图像中的血管,并利用图像金字塔对分割后的图像进行下采样,然后利用互信息计算待配准图像与参考图像的相似性,通过进化策略对配准参数进行优化,获得互信息最大时图像的空间变换矩阵,实现FFA图像的配准。采用上述方法,对4位患者共计1039帧FFA图像进行测试,总体配准率达到93%,失败率仅为1%;与常用的配准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配准率、配准速度和鲁棒性等综合性能良好,为FFA影像的定量分析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图像序列 互信息 血管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注射雷珠单抗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表现 被引量:6
7
作者 佘洁婷 张国明 +3 位作者 苏康进 田汝银 陈懿 赵东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 目的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注射雷珠单抗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11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确诊为ROP的15例(30眼)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急进性后部型ROP(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AP-ROP)8眼,阈值期ROP 13眼,阈值前期Ⅰ型ROP 9眼。在表面麻醉下,经颞下方睫状体平坦部进针,向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03 m L。在注药术后1~2个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FFA检查,观察附加病变消退情况及视网膜周边血管发育情况。结果注射雷珠单抗后,所有眼底附加病变消退,但周边视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无血管区。8眼AP-ROP中6眼Ⅲ区无血管形成,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大范围无血管形成,血管末梢分支增多呈毛刷样,无荧光素渗漏,1周后再次注射雷珠单抗。13眼阈值期ROP中,1眼可见颞下方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行局部激光光凝;12眼嵴完全消退,其中2眼视网膜血管基本发育完全;4眼Ⅲ区无血管形成,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无血管形成,均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2眼Ⅱ区累计4个钟点无血管区伴末梢血管扩张及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行激光光凝。9眼阈值前期Ⅰ型ROP中7眼嵴全部消退,2眼嵴变低平;4眼Ⅲ区及Ⅱ区鼻侧2个钟点范围无血管形成,5眼Ⅲ区无血管形成,均见末梢血管扩张,但无荧光素渗漏,继续随访观察。结论注射雷珠单抗可促使ROP病变消退,且不干扰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史雪辉 杨丽红 +2 位作者 丁宁 田蓓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资料,比较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22眼中,FFA检查8眼(36.36%)后极部多处脉络膜充盈迟缓;9眼(40.91%)视盘渗漏水肿;22眼(100.00%)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密集针尖状高荧光渗漏,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部位FFA晚期形成多囊样或多湖状荧光积存;13眼(59.09%)静脉期散在、均匀脉络膜炎性病灶,呈斑点状低荧光。ICGA检查15眼(68.18%)脉络膜充盈迟缓;14眼(63.64%)脉络膜血管扩张;16眼(72.73%)播散状分布、斑点状脉络膜炎性低荧光病灶;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区大多呈现持续低荧光,晚期部分囊样病灶呈中强荧光;9眼(40.91%)视盘水肿晚期显示视盘及盘周低荧光。FFA和ICGA同步检查结果:FFA检查100.00%患眼静脉期视盘周及后极部密集点状高荧光渗漏,而在ICGA上无此征象;FFA检查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比ICGA显示更明显;ICGA检查脉络膜充盈迟缓15眼(68.18%)及斑点状炎性病灶16眼(72.73%),均高于FFA检查结果的8眼(36.36%)和13眼(59.09%),而且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扩张显示更清晰;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病灶在FFA静脉期表现为低荧光,晚期形成荧光积存,而病变区域ICGA检查相应部位多为持续低荧光。结论 VKH葡萄膜炎期FFA清晰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特征以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的程度和范围;ICGA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循环改变及脉络膜炎症的活动性和范围。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VKH诊断及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正常眼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下周边视网膜荧光特征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玲 陈长征 +4 位作者 许阿敏 易佐慧子 何璐 刘珏君 郑红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09-613,共5页
目的分析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下眼底正常眼周边视网膜的荧光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UWFA检查的受试者95例190眼,其中男94眼,占49.47%,女96眼,占50.53%;轻微白内障72... 目的分析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下眼底正常眼周边视网膜的荧光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常规UWFA检查的受试者95例190眼,其中男94眼,占49.47%,女96眼,占50.53%;轻微白内障72眼,占37.89%,中低度近视60眼,占31.58%,主观性视物困扰58眼,占30.53%。根据UWFA检查周围视网膜荧光特征是否涉及视网膜血管将其分为血管相关特征和非血管相关特征2类。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40岁组和>40岁组,比较2个组各种特征的差异。结果周边视网膜荧光非血管特征包括均匀高荧光158眼,高低荧光混杂边界82眼,椒盐状高荧光24眼,局部斑驳高荧光21眼,分别占83.16%、43.16%、12.63%和11.05%。周边视网膜荧光血管相关特征包括周边无血管区92眼,血管跨过锯齿缘66眼,微血管瘤60眼,晚期荧光素轻微渗漏56眼,微血管扩张30眼,分别占48.42%、34.74%、31.58%、29.47%和15.79%。>40岁组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眼数百分比为19.61%(20/102),明显低于≤40岁组的52.27%(46/88),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眼数百分比分别为43.10%(44/102)和19.61%(20/102),明显高于≤40岁组的18.23%(16/88)和11.36%(10/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5、10.451、9.259,均P<0.01)。结论UWFA揭示眼底正常眼周边部视网膜4个非血管荧光特征和5个血管荧光特征。年龄可能对周边视网膜血管跨过锯齿缘、微血管瘤及微血管扩张荧光特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诊断 荧光血管造影术 诊断技术 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辛宝莉 刘苏冰 +3 位作者 聂晓丽 唐秀侠 王江澜 侯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 目的 观察双侧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SR)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方法 将 2 45例患者进行视力、外眼常规、FFA检查。结果 在 2 45例CSR中 ,有 5 4例主诉眼与对侧无症状眼都患CSR ,双眼发病率占 2 2 .0 4% ,病理改变在黄斑及黄斑周围出现不同形态的渗漏斑点。结论 CSR患者 ,在进行主诉眼检查的同时也应仔细检查对侧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眼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分析周边部视网膜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长征 王晓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62-565,共4页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FA)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可以观察传统7视野之外的视网膜广泛区域的荧光征象,在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和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等血管性疾病周边视网膜时优势明显。传统荧光素... 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FA)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可以观察传统7视野之外的视网膜广泛区域的荧光征象,在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和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等血管性疾病周边视网膜时优势明显。传统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正常荧光和异常荧光表现已较明确,但对正常眼周边荧光特征了解尚少。周边部荧光表现不同于后极部和赤道部,需考虑RPE分布不同、色素差异、血管发育及玻璃体后皮质等因素,还要关注年龄及全身代谢疾病的影响。对于部分荧光表现还需要动态全程分析,结合彩色眼底照相和前置镜检查。明确视网膜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正常荧光是判定异常荧光的前提。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是在诊断RVO、DR等血管性疾病时,需审慎解读UWFFA周边部荧光征象。不断积累周边部视网膜正常和异常的荧光征象判读经验,进一步提升UWFFA技术应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诊断 诊断技术/眼科 荧光血管造影术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乳头静脉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熙 张美霞 +2 位作者 严密 张军军 孟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49-550,共2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乳头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视神经乳头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视力在0.5以上者23例,... 目的探讨视神经乳头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视神经乳头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视力在0.5以上者23例,占69.70%;眼底视盘边界不清、充血水肿,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而动脉无明显改变。FFA检查显示视网膜中央静脉迂曲扩张,充盈迟缓,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微动脉瘤,视盘毛细血管及视网膜静脉管壁渗漏荧光素,后期视盘及视网膜呈强荧光。结论视神经乳头静脉炎发病率较低,不易与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FFA对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乳头静脉炎 视神经病/诊断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与国产荧光素钠在眼底血管造影中不良反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陆莹 赵菊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观察进口与国产荧光素钠注射液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比较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将2008年至2010年在我院眼科门诊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患者按检查过程中所注射的进口和国产荧光素钠不同分成A、B两组:A组1... 目的观察进口与国产荧光素钠注射液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比较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将2008年至2010年在我院眼科门诊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患者按检查过程中所注射的进口和国产荧光素钠不同分成A、B两组:A组1156例,B组915例。A组在检查过程中注射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的100g.L-1荧光素钠,B组注射广州明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00g.L-1荧光素钠。在检查过程中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对出现不良反应者对症处理并记录症状、体征等病情。结果本研究2071例造影患者中共有186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8%。轻度不良反应174例,占不良反应的94.05%;中度不良反应11例,占5.91%;重度不良反应1例,占0.54%。A组造影患者中共有8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9%;B组造影患者中共有104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7%。A组患者不良反应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轻度不良反应比B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度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素钠注射液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发生的不良反应多数轻微。进口荧光素钠产生的不良反应比国产荧光素钠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钠注射液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病13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国栋 袁援生 +3 位作者 李燕 游志鹏 蔡斌 程玉霞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0-830,共1页
关键词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小柳原田病 造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娜 闫焱 +1 位作者 李祯 陆士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84例葡萄膜炎患者,平均年龄(44±10)岁,男性多于女性。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的有51例(102眼),单眼发病的有33例(33眼)。FFA检查可见常见表现为视盘强荧光(73%)和血管壁染色(50%);OCT检查可见患者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23%)和神经上皮脱离(21%)。OCT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10%~40%)低于FFA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23%~100%)(χ~2=33.8,P=0.000)。结论·葡萄膜炎常见于中青年男性,FFA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视盘强荧光、血管壁染色,OCT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魏文斌 杨丽红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关键词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邻苯二甲酸酐 Adolf 流体动力学 间苯二酚 PAUL 静脉注入 化学家 眼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gardt病不同阶段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娟娟 张书林 +1 位作者 黎铧 胡竹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18,共2页
Stargardt病是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的遗传性青少年黄斑营养不良,目前认为其发病与ABCA4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表现为黄斑区对称性进行性萎缩,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angiography,FF... Stargardt病是原发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的遗传性青少年黄斑营养不良,目前认为其发病与ABCA4基因突变相关,临床表现为黄斑区对称性进行性萎缩,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angiography,FFA)能从形态学上反映病变进展的程度,在该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分析Stargardt病患者不同阶段的FFA特征,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GARDT病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临床观察 视网膜色上皮 黄斑营养不良 ABCA4 基因突变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动脉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健 戴荣平 +2 位作者 陈有信 叶俊杰 董方田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大动脉炎患者FFA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慢性缺血性眼底改变9例(15眼),5例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9.20±2.95)s,5例视网膜循环时间延... 目的分析大动脉炎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大动脉炎患者FFA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慢性缺血性眼底改变9例(15眼),5例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9.20±2.95)s,5例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时间为(10.62±6.15)s;2例(2眼)视盘周围动静脉花冠状吻合,4例(6眼)黄斑拱环结构不完整;8例(14眼)可见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及微动脉瘤。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各1例(2眼)。高血压性眼底改变3例(4眼),主要表现为小动脉变细,动脉硬化,出血、棉絮斑、黄斑区硬性渗出。12例患者中有10例为内科确诊大动脉炎后眼科会诊,2例首诊于眼科,行FFA检查后诊断为大动脉炎。结论大动脉炎患者的视网膜改变主要有慢性缺血性和高血压性2种。了解大动脉炎视网膜病变的FFA特征有助于部分大动脉炎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慢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rgardts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洁 朱晓青 +1 位作者 孟淑敏 李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278-281,共4页
目的分析Stargardts病(STGD)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在荧光素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方法对65例(130眼)STGD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FFA检查:所有病例黄斑部呈现斑... 目的分析Stargardts病(STGD)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在荧光素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变化。方法对65例(130眼)STGD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FFA检查:所有病例黄斑部呈现斑点状透见荧光,部分带有斑点状遮蔽荧光。44眼呈现典型的"牛眼征",4眼黄斑萎缩区显露脉络膜的粗大血管,56眼黄斑区以外散在点状透见荧光,116眼呈暗脉络膜征,22眼视盘高荧光,6眼视盘分支静脉充盈迟缓,1眼可见小血管着染伴渗漏。结论根据STGD患者出现的FFA异常变化,可以初步了解其所处的病变程度,提示FFA是一种诊断STGD病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gardts病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查前集中训练对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敏 王瑛 +2 位作者 钱海燕 林方丽 管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4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前集中训练对造影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前集中训练,内容包括注视训练、眼球转动训练、眼睑开闭训练、坐姿训练、头位训练等8项,对训练结果进行打分,将打分结果...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前集中训练对造影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检查前集中训练,内容包括注视训练、眼球转动训练、眼睑开闭训练、坐姿训练、头位训练等8项,对训练结果进行打分,将打分结果与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查前集中训练得分越高,检查结果越好,两者呈正相关(P=0.001,r=0.5239)。结论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前对患者进行集中训练,能提高患者检查时的配合能力,集中训练是取得良好检查结果的有力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检查前 集中训练 造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