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3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在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焕英 陈享 +4 位作者 聂金汉 汤军宏 邓微 林德儒 米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8-289,共2页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18型感染阳性143例(97.95%)。其中单独HPV6.11型阳性104例,占71.24%;单独HPV16.18型阳性16例,占10.96%;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阳性23例,占15.75%;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阴性3例,占2.05%。定量测定结果显示:HPV6.11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8×103拷贝/mL,HPV16.18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57×104拷贝/mL。结论:CA患者应用FQ-PCR检测HPV阳性率高,并可快速区分高危型及低危型HPV感染,对尖锐湿疣复发及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患者 尖锐湿疣 阳性 人类乳头瘤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FQ-PCR 拷贝 CA 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军 苏先狮 +2 位作者 郑宣鹤 杨旭 黄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 :研究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 ,对 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 /抗HBe阴... 目的 :研究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 ,对 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 /抗HBe阴性患者HBVDNA拷贝数与HBeAg阴性 /抗HBe阳性患者或HBeAg阴性 /抗HBe阴性患者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BVDNA拷贝数与肝实质损害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ALT/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不具相关性。结论 :抗e抗原抗体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病毒性肝炎的肝实质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的含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检测 乙肝病毒 血清学免疫标志物 肝细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和8型的潜伏 被引量:4
3
作者 顾杨 李晶泉 +4 位作者 尚巍 徐昊 李文颜 张虹 陈政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脱落细胞、病变区组织块及外周血。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种样本中HHV-5和HHV-8的DNA。结果HHV-5仅在试验组患者病损区组织块样本中能检测到,而在对照组的组织块样本中没有检测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和唾液样本中均有HHV-5阳性检出,但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落细胞样本中均无HHV-5阳性检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4种样本中HHV-8均检出阴性。结论HHV-5在RAU患者的溃疡区可能有潜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人类疱疹病毒5型 人类疱疹病毒8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早期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萍 李钟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梅毒 早期 聚合反应 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核桃根际土壤生防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Trametes versicolor的定殖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磊 张静 +2 位作者 彭燕 麻文建 朱天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4,共8页
以铁核桃根腐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分别对铁核桃根际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2种生防菌及腐皮镰刀菌(Fusarium ... 以铁核桃根腐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分别对铁核桃根际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2种生防菌及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病原菌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生防菌在接种后短期内都能够迅速生长繁殖,B.amyloliquefaciens相对含量在第20天达到峰值,20d后呈下降趋势,40d后趋于稳定,而T.versicolor在各时期的相对含量变化均较前者延迟10d;60d后,在施入B.amyloliquefaciens和T.versicolor的根际土壤中F.solani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降低;在生防菌的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时,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则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定殖稳定后,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对照组与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生防菌在铁核桃根际土壤中均有很强的生防效果和定殖能力,生防效果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定殖能力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该研究为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2种生防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腐皮镰刀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白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1和Per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6
作者 蔡彦宁 左晓虹 +3 位作者 刘姝 谢淑 温玫 陈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0-780,共1页
关键词 PER1 PER2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江晓玲 李明 +2 位作者 徐伟文 毕惠祥 程钢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 建立间日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定量检测间日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 ,将PCR扩增的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 ,... 目的 建立间日疟原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 -PCR)检测方法 ,为快速、准确定量检测间日疟原虫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序列 ,设计并合成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 ,将PCR扩增的间日疟原虫SSURNA基因片段克隆入载体 ,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鉴定后 ,作为阳性模板 ,用于标准曲线的判定和样品检测。结果 应用重组质粒制作的定量曲线 ,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线形关系 ,12 7份疟区血样和 30份正常血样的检测 ,显示此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定量检测结果与镜检感染率呈直线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5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 PCR 间日疟原虫 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 聚合反应 疟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晏 李科 王忠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系统研究了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灵敏度、重复性、定量范围和扩增效率。采用FQ-PCR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03株金黄色葡...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系统研究了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灵敏度、重复性、定量范围和扩增效率。采用FQ-PCR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与传统PCR法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批内CV为3.1%,批间CV为4.7%,灵敏度1.0×103拷贝数/mL,定量范围(1.0×103~1.0×106)拷贝数/mL,扩增效率84.8%。与传统PCR法相比较,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Kappa值为0.95,敏感度94.9%,特异度99.1%,阳性预测值97.4%,阴性预测值98.3%。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FQ-PCR法检出mecA基因阳性37株、阴性66株,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为(3.72±2.83)×105拷贝数/mL,表达阳性率35.9%;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出MRSA 27株、MSSA 76株,MRSA阳性率26.2%,FQ-PCR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P<0.01)。结论 FQ-PCR是一种敏感、特异的定量检测MRSA mecA基因的方法,在MRSA的快速、准确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A基因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HBV-DNA
9
作者 许丽艳 敬华 +1 位作者 杨晋德 刘春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516,共2页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HBV 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Q PCR和ELISA方法 ,检测 79例患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和免疫学血清指标。结果 :2 6例HBsAg、HBeAg、抗 HBc均阳性的标本 ,HBV DNA也全部阳性 ...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HBV 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Q PCR和ELISA方法 ,检测 79例患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和免疫学血清指标。结果 :2 6例HBsAg、HBeAg、抗 HBc均阳性的标本 ,HBV DNA也全部阳性 ,平均拷贝数为 2 .7× 10 5/mL。 8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 ,HBV DNA也全部阳性 ,平均拷贝数为5 .2× 10 4/mL。 2 1例HBsAg、抗 HBe、抗 HBc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为 6 6 .7% ,平均拷贝数为 3.1× 10 4/mL。 9例HBs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为 11%。平均拷贝数为1.4× 10 3 /mL。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PCR ELISA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病毒复制 血清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献血员HCMV-DNA
10
作者 叶冬青 郝加虎 +3 位作者 黄芬 胡兆平 蒋作君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 了解献血员血清中HCMV核酸含量。方法 采用FQ -PCR法定量检测 36 3例献血员的血清标本。结果 经FQ -PCR检测 ,血清标本HCMVDNA平均拷贝数为 1 2× 10 5基因拷贝 /μl。献血员的血清HCMV含量在不同性别及职业、文化程度、经... 目的 了解献血员血清中HCMV核酸含量。方法 采用FQ -PCR法定量检测 36 3例献血员的血清标本。结果 经FQ -PCR检测 ,血清标本HCMVDNA平均拷贝数为 1 2× 10 5基因拷贝 /μl。献血员的血清HCMV含量在不同性别及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献血次数、献血年限、ALT水平、是否定期献血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 ,只是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有差别。以FQ -PCR为“金标准” ,发现ELISA法灵敏度为 6 7 89% ,特异度为 93 16 % ,阳性预测值为 95 4 3%。结论 FQ -PCR能够避免PCR后处理导致的假阳性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MV-DNA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人巨细胞病毒 献血员 FQ-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11
作者 朱慧兰 胡斌 +3 位作者 赖维 曹文苓 武明昌 颜景兰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 (HD)的方法 ,并作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根据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 2株参考株进行扩增 ,证实其特异性 ;再以 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 ;同时检测 76份生殖...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 (HD)的方法 ,并作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根据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 2株参考株进行扩增 ,证实其特异性 ;再以 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 ;同时检测 76份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标本 ,每份标本同时作HD涂片和培养。结果 :2株不同来源的HD参考株均出现特异性扩增片段 ,扩增片段大小为 6 0bp ;其敏感度为 10拷贝 /μ1。将FQ PCR用于检测 76例HD培养阴性的生殖器溃疡分泌物标本 ,结果4例阳性。结论 :FQ 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精确性的检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HD的实验诊断方法 ,可用于临床诊断HD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杜克雷嗜血杆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
12
作者 吴年浪 张惠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6,共1页
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漏诊误诊.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检测 沙眼衣原体 PCR DNA 沙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经特殊染色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再利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雪 叶胜兵 +4 位作者 章如松 夏秋媛 饶秋 马恒辉 吴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0,共2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特异性炎症,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查见MTB是确诊结核的“金标准”。目前,结核病诊断的主要辅助检测方法是特殊染色和qRT-PCR检测。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部分结...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特异性炎症,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查见MTB是确诊结核的“金标准”。目前,结核病诊断的主要辅助检测方法是特殊染色和qRT-PCR检测。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部分结核病患者由于获取标本困难,穿刺标本微小,病理组织多被用于HE染色、特殊染色,所剩组织太少无法进行相关分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染色 石蜡包埋切片 临床病理诊断 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甲醛固定 特异性炎症 结核病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水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研究
14
作者 汪庆 高子敖 +6 位作者 李西清 郭欣妍 牛春艳 邱靖昊 葛文杰 倪妮 王娜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6-286,共11页
随着水环境中新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污染愈加严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方法的统一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用污水、湖水等不同水样,在直接过膜法和低温冷冻高速离心法... 随着水环境中新污染物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污染愈加严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方法的统一化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用污水、湖水等不同水样,在直接过膜法和低温冷冻高速离心法这2种不同预处理方法下,使用2种广泛采用的DNA提取方法(FastDNA^(TM)SPIN Kit for Soil试剂盒、天根Magnetic Soil and Stool DNA Kit磁珠法土壤和粪便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对水样中的DNA进行提取,然后建立qPCR方法进一步对12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和1类整合子进行定量检测。本研究拟从菌体富集效率、DNA提取效果和定量质控等方面优化预处理、DNA提取和qPCR定量检测等步骤。结果发现,直接过膜的前处理方法使得DNA提取浓度和菌体富集效率更高。FastDNA^(TM)SPIN Kit for Soil试剂盒提取的DNA浓度更高。同时,建议在定量过程中添加以超纯水为基质的空白对照来避免引物二聚体的干扰。为了减少qPCR测量的变异性并提高精密度,每次qPCR运行包括一式三份的标准曲线的样品,并添加阳性对照。使用认证的标准品验证qPCR所得结果的正确度,以提高准确性并支持实验室间的均一性。本研究旨在提供一种可靠高效的抗生素ARGs的qPCR检测技术,为构建水环境中抗生素ARGs检测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抗性基因 预处理 DNA提取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产毒铜绿微囊藻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恒省 李继影 +1 位作者 刘孟宇 景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3,共5页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模板的样...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模板的样品有扩增,对照组小球藻(Chlorella)没有检测到扩增信号;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3±1)℃,证明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极为特异。以重组质粒pMD-18T-mcyA为标准品,所得标准曲线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重复性好,符合制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标准曲线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乙酰微小杆菌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灿灿 刘佳玫 +5 位作者 栗军杰 陆兆新 吕凤霞 张充 赵海珍 别小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62,共10页
以鲜切叶菜中的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为研究对象,建立定量检测E.acetylicum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以前期试验发掘到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 以鲜切叶菜中的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为研究对象,建立定量检测E.acetylicum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以前期试验发掘到的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的特异性基因P401_RS0117025和E.acetylicum的特异性基因oxi_50582462为检测靶点,对其设计特异性探针,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以12株E.acetylicum为阳性对照,以4株微小杆菌属内其他种的菌株以及10株非微小杆菌的腐败菌/致病菌作为阴性对照,对建立的RT-PCR进行特异性检测;通过标准曲线的制备、灵敏度、可重复性来评价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应用该RT-PCR方法对不同贮藏日期鲜切叶菜中的E.acetylicu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探针特异性良好;检测靶点P401_RS0117025与oxi_50582462的标准曲线的R2值分别为0.994和0.999,且重复性好;该方法的DNA检测限为1.629×10^(-7)ng/μL,纯菌菌落检测限为3.4 CFU/m L,并能对鲜切叶菜中的E.acetylicum进行灵敏检测。此外,还建立了"Ct(阈值)-Nt(菌体浓度)"的数量关系,能对供试样品中的E.acetylicum进行绝对定量。总之,本研究建立了准确、灵敏、高效检测食品中腐败菌E.acetylicum的RT-PCR定量方法,为食品货架期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微小杆菌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基因
17
作者 胡滨 黄勤 +2 位作者 郭海波 吴晓蔓 舒江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 探讨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 ,MDR1 )基因的表达。方法 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础上 ,采用荧光定量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 38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实时检测MDR1基因 ,并进行统计... 目的 探讨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脑星形细胞瘤中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 ,MDR1 )基因的表达。方法 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础上 ,采用荧光定量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 38例星形细胞瘤进行实时检测MDR1基因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发病人MDR1基因阳性率为 88 9% ,比初发病人 (48 3 % )高 ,Ⅰ级星形细胞瘤病人MDR1基因阳性率为 2 2 2 % ,Ⅱ级病人为 66 7% ,Ⅲ级病人为 71 4%。结论 星形细胞瘤中MDR1基因的阳性率较高 ,且有原发耐药现象。荧光定量实时检测MDR1基因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星形细胞瘤 耐药性 聚合反应 荧光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表达
18
作者 李秉胜 陈英剑 +3 位作者 张强 范长春 郑吉波 蔡锦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1期963-965,共3页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兔火器伤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水平。方法建立外固定架固定一期治疗兔股骨火器伤骨折的动物模型和BMP-2 mRNA表达水平的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别于术后第1、2、3、4周取断端组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标本标本中BMP-2 mRNA水平。结果在对照组,创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1周开始增高,在第2周达到高峰后下降,第4周即可恢复正常。而实验组,受枪伤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在第3周表达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P<0.05)。结论BMP-2mRNA SYBR G reenⅠ荧光定量RT-PCR可以很好地反应枪击伤对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枪击伤后的兔骨组织BMP-2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升高较慢,表达量也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器伤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 实时荧光定量 逆转录聚合反应(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氏致病菌标准阳性模板的构建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晨 邵彪 +1 位作者 陈刚 黄伟东 《肉类研究》 2014年第11期30-33,共4页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致病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方法:以致病性沙门氏菌inv A基因上特异性片段为目标,设计并合成引物和Taq Man探针,将目标片段连接到PGM-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建立实...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作为标准阳性模板,建立食品中沙门氏致病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方法:以致病性沙门氏菌inv A基因上特异性片段为目标,设计并合成引物和Taq Man探针,将目标片段连接到PGM-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建立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并考察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结果:构建出致病性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能够作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方法的标准阳性模板,标准曲线方程为Y=-3.151 lg X+42.86(R2=0.999),灵敏度80拷贝反应体系,能特异区分沙门氏菌与类型的细菌,同时,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本方法能够实现对食品中致病性沙门氏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致病菌 标准阳性模板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TAQ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热损伤沙门氏菌选择性增菌及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 被引量:11
20
作者 索标 滕要辉 +1 位作者 史贤明 艾志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3-227,共5页
为了能够高效检测食品中的亚致死损伤沙门氏菌,首先采用热激胁迫的方法得到亚致死损伤沙门氏菌细胞,进而基于选择性增菌培养液SEL建立一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在SEL中经过20h增菌培养后,无论是否经过修复培养,1~... 为了能够高效检测食品中的亚致死损伤沙门氏菌,首先采用热激胁迫的方法得到亚致死损伤沙门氏菌细胞,进而基于选择性增菌培养液SEL建立一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结果表明:在SEL中经过20h增菌培养后,无论是否经过修复培养,1~2CFU/5mL SEL的亚致死损伤细胞都能得到完全修复并增菌至109CFU/mL水平;依此建立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的纯菌扩增效率为95.41%,检测限为4CFU/反应体系,在人工污染碎食品样品中的检测限为3CFU/10g碎牛肉,而且与传统培养检测方法的结果相吻合。本方法在24h内即可完成食品中热损伤沙门氏菌的修复、选择性增菌以及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可应用于食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调查及高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损伤 沙门氏菌 选择性增菌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