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在尖锐湿疣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焕英 陈享 +4 位作者 聂金汉 汤军宏 邓微 林德儒 米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8-289,共2页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 目的:对尖锐湿疣(CA)患者进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定量测定及HPV分型。方法: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46例CA患者疣体组织进行HPV6.11型和HPV16.18型的分型检测及HPVDNA定量测定。结果:146例CA患者标本中检出HPV6.11和HPV16.18型感染阳性143例(97.95%)。其中单独HPV6.11型阳性104例,占71.24%;单独HPV16.18型阳性16例,占10.96%;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阳性23例,占15.75%;HPV6.11和HPV16.18型同时阴性3例,占2.05%。定量测定结果显示:HPV6.11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8×103拷贝/mL,HPV16.18型患者病毒载量最高1.0×108拷贝/mL,最低2.57×104拷贝/mL。结论:CA患者应用FQ-PCR检测HPV阳性率高,并可快速区分高危型及低危型HPV感染,对尖锐湿疣复发及癌变作出可能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V 患者 尖锐湿疣 阳性 人类乳头瘤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 拷贝 CA 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病毒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军 苏先狮 +2 位作者 郑宣鹤 杨旭 黄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 :研究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 ,对 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 /抗HBe阴... 目的 :研究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血清学免疫标志物表达关系及HBVDNA含量与肝细胞损害关系。方法 :以完全闭管式的PCR和荧光探针技术相结合的实时检测定量PCR方法 ,对 11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检测。结果 :HBeAg阳性 /抗HBe阴性患者HBVDNA拷贝数与HBeAg阴性 /抗HBe阳性患者或HBeAg阴性 /抗HBe阴性患者的拷贝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后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HBVDNA拷贝数与肝实质损害指标血清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ALT/AS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LB)、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不具相关性。结论 :抗e抗原抗体非病毒复制终止的标志、病毒性肝炎的肝实质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的含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乙肝病毒 血清学免疫标志物 肝细胞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武明昌 朱慧兰 +3 位作者 颜景兰 叶兴东 杨日东 邓建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2-163,共2页
为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暗视野(D-F)、血清学(RPR/TPHA)检查方法作对照,用FQ-PCR方法检测68例疑诊为一期梅毒病人的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在68例疑诊为一期梅毒病人中,D-F阳性率27.94%(19/... 为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一期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暗视野(D-F)、血清学(RPR/TPHA)检查方法作对照,用FQ-PCR方法检测68例疑诊为一期梅毒病人的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在68例疑诊为一期梅毒病人中,D-F阳性率27.94%(19/68),RPR阳性率48.53%(33/68),TPHA阳性率61.76%(42/68),FQ-PCR阳性率44.12%(30/68),FQ-PCR与D-F、TPH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RP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本研究表明FQ-PCR检测生殖器溃疡TP在一期梅毒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期梅毒 诊断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意义 F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产毒铜绿微囊藻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恒省 李继影 +1 位作者 刘孟宇 景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9-93,共5页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模板的样...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毒株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A)为靶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对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仅含铜绿微囊藻脱氧核糖核酸(DNA)模板的样品有扩增,对照组小球藻(Chlorella)没有检测到扩增信号;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平稳,峰尖且窄,熔解温度为(83±1)℃,证明该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极为特异。以重组质粒pMD-18T-mcyA为标准品,所得标准曲线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重复性好,符合制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标准曲线的要求。利用该方法建立的标准曲线对实验室培养获得的铜绿微囊藻DNA样品进行定量检测,与显微镜计数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微囊藻毒素合成基因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和8型的潜伏 被引量:4
5
作者 顾杨 李晶泉 +4 位作者 尚巍 徐昊 李文颜 张虹 陈政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轻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4种样本中人类疱疹病毒5型(HHV-5)和8型(HHV-8)的潜伏情况。方法选择18例轻型RAU患者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健康者23名为对照组进行临床采样,样本包括唾液、病变区脱落细胞、病变区组织块及外周血。然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4种样本中HHV-5和HHV-8的DNA。结果HHV-5仅在试验组患者病损区组织块样本中能检测到,而在对照组的组织块样本中没有检测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液和唾液样本中均有HHV-5阳性检出,但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脱落细胞样本中均无HHV-5阳性检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4种样本中HHV-8均检出阴性。结论HHV-5在RAU患者的溃疡区可能有潜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人类疱疹病毒5型 人类疱疹病毒8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儿童巨细胞病毒症状性感染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小伟 郭德兴 +2 位作者 陈玉雯 黄美娇 阮和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0-322,共3页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症状性感染 更昔洛韦 儿童 治疗 巨细胞病毒(CMV) 巨细胞病毒感染 症状和体征 严重疾病 免疫抑制 疗效观察 文献报道 定性方法 临床效果 定量评价 临床观察 婴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核桃根际土壤生防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Trametes versicolor的定殖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磊 张静 +2 位作者 彭燕 麻文建 朱天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4,共8页
以铁核桃根腐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分别对铁核桃根际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2种生防菌及腐皮镰刀菌(Fusarium ... 以铁核桃根腐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分别对铁核桃根际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2种生防菌及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病原菌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生防菌在接种后短期内都能够迅速生长繁殖,B.amyloliquefaciens相对含量在第20天达到峰值,20d后呈下降趋势,40d后趋于稳定,而T.versicolor在各时期的相对含量变化均较前者延迟10d;60d后,在施入B.amyloliquefaciens和T.versicolor的根际土壤中F.solani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降低;在生防菌的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时,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则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定殖稳定后,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对照组与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生防菌在铁核桃根际土壤中均有很强的生防效果和定殖能力,生防效果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定殖能力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该研究为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2种生防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腐皮镰刀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白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晏 李科 王忠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58-1760,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系统研究了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灵敏度、重复性、定量范围和扩增效率。采用FQ-PCR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03株金黄色葡...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系统研究了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灵敏度、重复性、定量范围和扩增效率。采用FQ-PCR法检测临床分离的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与传统PCR法和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批内CV为3.1%,批间CV为4.7%,灵敏度1.0×103拷贝数/mL,定量范围(1.0×103~1.0×106)拷贝数/mL,扩增效率84.8%。与传统PCR法相比较,FQ-PCR法检测MRSA mecA基因的Kappa值为0.95,敏感度94.9%,特异度99.1%,阳性预测值97.4%,阴性预测值98.3%。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FQ-PCR法检出mecA基因阳性37株、阴性66株,mecA基因的表达水平为(3.72±2.83)×105拷贝数/mL,表达阳性率35.9%;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检出MRSA 27株、MSSA 76株,MRSA阳性率26.2%,FQ-PCR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P<0.01)。结论 FQ-PCR是一种敏感、特异的定量检测MRSA mecA基因的方法,在MRSA的快速、准确鉴定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CA基因 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HBV-DNA
9
作者 许丽艳 敬华 +1 位作者 杨晋德 刘春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5-516,共2页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HBV 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Q PCR和ELISA方法 ,检测 79例患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和免疫学血清指标。结果 :2 6例HBsAg、HBeAg、抗 HBc均阳性的标本 ,HBV DNA也全部阳性 ... 目的 :研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HBV DNA对辨别病毒复制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FQ PCR和ELISA方法 ,检测 79例患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和免疫学血清指标。结果 :2 6例HBsAg、HBeAg、抗 HBc均阳性的标本 ,HBV DNA也全部阳性 ,平均拷贝数为 2 .7× 10 5/mL。 8例HBsAg、HBeAg阳性的标本 ,HBV DNA也全部阳性 ,平均拷贝数为5 .2× 10 4/mL。 2 1例HBsAg、抗 HBe、抗 HBc均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为 6 6 .7% ,平均拷贝数为 3.1× 10 4/mL。 9例HBs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为 11%。平均拷贝数为1.4× 10 3 /mL。结论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 DNA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 PCR ELISA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病毒复制 血清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献血员HCMV-DNA
10
作者 叶冬青 郝加虎 +3 位作者 黄芬 胡兆平 蒋作君 余新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7-60,共4页
目的 了解献血员血清中HCMV核酸含量。方法 采用FQ -PCR法定量检测 36 3例献血员的血清标本。结果 经FQ -PCR检测 ,血清标本HCMVDNA平均拷贝数为 1 2× 10 5基因拷贝 /μl。献血员的血清HCMV含量在不同性别及职业、文化程度、经... 目的 了解献血员血清中HCMV核酸含量。方法 采用FQ -PCR法定量检测 36 3例献血员的血清标本。结果 经FQ -PCR检测 ,血清标本HCMVDNA平均拷贝数为 1 2× 10 5基因拷贝 /μl。献血员的血清HCMV含量在不同性别及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水平、献血次数、献血年限、ALT水平、是否定期献血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 ,只是在不同年龄段之间有差别。以FQ -PCR为“金标准” ,发现ELISA法灵敏度为 6 7 89% ,特异度为 93 16 % ,阳性预测值为 95 4 3%。结论 FQ -PCR能够避免PCR后处理导致的假阳性污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MV-DNA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人巨细胞病毒 献血员 FQ-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11
作者 朱慧兰 胡斌 +3 位作者 赖维 曹文苓 武明昌 颜景兰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4年第6期340-342,共3页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 (HD)的方法 ,并作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根据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 2株参考株进行扩增 ,证实其特异性 ;再以 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 ;同时检测 76份生殖...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 (HD)的方法 ,并作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根据HD的基因库序列设计引物对 2株参考株进行扩增 ,证实其特异性 ;再以 10倍稀释不同浓度模板扩增测定其敏感度 ;同时检测 76份生殖器溃疡处分泌物标本 ,每份标本同时作HD涂片和培养。结果 :2株不同来源的HD参考株均出现特异性扩增片段 ,扩增片段大小为 6 0bp ;其敏感度为 10拷贝 /μ1。将FQ PCR用于检测 76例HD培养阴性的生殖器溃疡分泌物标本 ,结果4例阳性。结论 :FQ PCR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精确性的检测生殖器溃疡标本中HD的实验诊断方法 ,可用于临床诊断HD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杜克雷嗜血杆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
12
作者 吴年浪 张惠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6,共1页
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漏诊误诊.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沙眼衣原体 PCR DNA 沙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下番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圣懿 王晓敏 +5 位作者 刘文娟 程国新 郭猛 姚文孔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和抗病番茄自交系62579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行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分析EF1α、L33、Act、Ubi、GAPDH、UK、CAC、TIP41这8个番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CT值为26~34。综合3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AB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Ubi;在MeJ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EF1α;在S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EF1α和L33。综上所述,L33基因是番茄在不同激素诱导下表达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的最稳定内参基因将为后续番茄响应外源激素处理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校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激素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牙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丽 杨禾 吴亚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S1期117-119,共3页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定量检测和分析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及反应后不需电泳检测等优点,已逐步成为口腔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就此技术在牙周相...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核酸定量检测和分析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定量准确、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重复性好及反应后不需电泳检测等优点,已逐步成为口腔医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本文就此技术在牙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预测龋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同正 杨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5,共3页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呈进行性不可逆进展,最终导致牙体组织缺损或丧失。龋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龋病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呈进行性不可逆进展,最终导致牙体组织缺损或丧失。龋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龋病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可对龋病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进行定量研究,发现与龋病密切相关的菌群,并为龋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变异球菌 白色念珠菌 乳酸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经特殊染色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的再利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雪 叶胜兵 +4 位作者 章如松 夏秋媛 饶秋 马恒辉 吴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0,共2页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特异性炎症,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查见MTB是确诊结核的“金标准”。目前,结核病诊断的主要辅助检测方法是特殊染色和qRT-PCR检测。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部分结...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特异性炎症,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查见MTB是确诊结核的“金标准”。目前,结核病诊断的主要辅助检测方法是特殊染色和qRT-PCR检测。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部分结核病患者由于获取标本困难,穿刺标本微小,病理组织多被用于HE染色、特殊染色,所剩组织太少无法进行相关分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染色 石蜡包埋切片 临床病理诊断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甲醛固定 特异性炎症 结核病诊断 结核分枝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洪志 王新杰 +6 位作者 高姗姗 孙晓明 邓飞 石艳萍 陈弟诗 陈昌英 李平顺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微芯片技术,建立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除对PEDV检测为阳性外,对... 为了建立简便快速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公布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结合微芯片技术,建立微芯片荧光定量RT-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除对PEDV检测为阳性外,对与其同源性较近的致病病毒的检测均为阴性;最低检测限为1 copies/μL,常规荧光RT-qPCR检测限为10 copies/μL。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表明,Ct值变异系数均在2%以内,可对PEDV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检测时间短且重复性好,适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微芯片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反应 囊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儿童肺炎支原体DNA的分析 被引量:43
18
作者 钟天鹰 毛志红 张其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7-139,共3页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 为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早期诊断 ,用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检测1010例疑似MP感染患儿血、痰中的DNA ,结果发现1010例患儿中MP -DNA阳性401例 ,占39.70 % ,其中血液标本阳性率23.60 % ,DNA平均拷贝数7.88×102;痰、咽拭子标本阳性率41.71 % ,DNA平均拷贝数2.71×103。血液与呼吸道标本之间MP -DNA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5)。提示FQ -PCR可快速、敏感、准确地定量检测标本中MP -DNA ,了解MP在患儿体内感染和复制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呼吸道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儿童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及菌群比例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河川 陈霄迟 徐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9-623,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及其在菌群中比例的差异。方法采集26名3~4岁不同龋敏感的儿童牙面菌斑,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有龋组和无龋组儿童菌斑中变异链球菌和总菌数量,以及变... 目的比较不同龋敏感儿童口腔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及其在菌群中比例的差异。方法采集26名3~4岁不同龋敏感的儿童牙面菌斑,运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有龋组和无龋组儿童菌斑中变异链球菌和总菌数量,以及变异链球菌在总菌群中所占的比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有龋组和无龋组儿童每毫克菌斑中变异链球菌菌落数分别为1.33×10^5、1.16×10^3CFU·mg^-1,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每毫克干重菌斑中总菌落数分别为7.17×10^7、1.01×10^8CFU·mg^-1,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8):有龋组和无龋组变异链球菌在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0586和0.0186,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无龋与患龋儿童牙面总菌群数量差异无显著性,但患龋儿童牙面菌斑中变异链球菌数量更多,在总菌群中所占比例更大。提示菌斑中变异链球菌与总菌的比例与儿童患龋风险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龋易感性和预测龋病发展趋势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齿 乳牙 牙菌斑 变异球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期和pH值对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敏 闫嘉惟 +1 位作者 刘娅玲 郝玉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检测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基因在不同生长期和p H值条件下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生长期和p H值对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分析调控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的因素。方法收集不同生长期(对数生长早期、对数生长中期、对数生... 目的检测格氏链球菌自溶酶atlS基因在不同生长期和p H值条件下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生长期和p H值对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而分析调控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的因素。方法收集不同生长期(对数生长早期、对数生长中期、对数生长晚期、稳定期)及不同p H值(7.0和5.5)条件下培养的格氏链球菌野生株ATCC35105细胞,常规方法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以细菌的16S r RNA为内参照,分别测定atl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格氏链球菌在不同生长期及p H值下atlS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FQPCR结果发现,atlS基因表达从对数生长早期到稳定期逐步升高,中性条件下atlS基因表达高于酸性条件,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氏链球菌atlS基因表达受细菌生长期和p 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球菌 atlS基因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