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壳寡糖防治茶赤星病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大野 向朝晖 +7 位作者 周世位 王章伟 孟祥生 唐自光 汪敬之 向武斌 曾凡勇 曹春霞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791-4792,4798,共3页
为研究壳寡糖对茶赤星病(Pseudocercospora theae)田间防治效果和防御酶系的影响,采用100μg/m L壳寡糖喷雾诱导茶树3次。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病情指数明显降低,防效达到52.26%,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 为研究壳寡糖对茶赤星病(Pseudocercospora theae)田间防治效果和防御酶系的影响,采用100μg/m L壳寡糖喷雾诱导茶树3次。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病情指数明显降低,防效达到52.26%,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防御酶系 茶赤星病(Pseudocercospora thea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铜加过氧乙酸对茶赤星病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吴顺章 林继红 +2 位作者 林德锋 洪爱珍 黄汉农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期21-23,共3页
通过5种杀菌剂氧化亚铜+过氧乙酸、氧化亚铜单剂、甲基硫菌灵、多抗霉素、多菌灵对茶赤星病分生孢子萌发率测定,证明氧化亚铜+过氧乙酸的抑制率最佳,为81.27%。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铜加过氧乙酸、波尔多液对茶赤星病的防治效... 通过5种杀菌剂氧化亚铜+过氧乙酸、氧化亚铜单剂、甲基硫菌灵、多抗霉素、多菌灵对茶赤星病分生孢子萌发率测定,证明氧化亚铜+过氧乙酸的抑制率最佳,为81.27%。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氧化亚铜加过氧乙酸、波尔多液对茶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防效分别为92.51%、84.93%。根据各药剂的防效及特点,氧化亚铜加过氧乙酸是防治茶赤星病最理想的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赤星病 杀菌剂 孢子萌发 抑制率 药剂师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圆赤星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杨文波 杨辉 +4 位作者 包强 肖蕾 曾泽萱 王沅江 周凌云 《茶叶通讯》 2024年第3期340-348,共9页
为明确高山茶园茶树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株中获得菌株HNSM-2,通过科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菌株HNSM-2回接茶树叶片30 d后出现红色点状病斑,随后扩展... 为明确高山茶园茶树病害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病株中获得菌株HNSM-2,通过科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结果表明,菌株HNSM-2回接茶树叶片30 d后出现红色点状病斑,随后扩展成圆形褐色病斑,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相同。该菌株菌落呈不规则圆形,中央着生白色致密菌丝,边缘浅墨绿色;分生孢子梗丛状,分子孢子顶孢圆锥形,具有3~14个隔膜;其ITS序列与Cercospora alchemillicola序列最为相似;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尾孢菌属(Cercospora sp.)。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4℃,最适pH值为6.0,最适碳源为蔗糖、葡萄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硝酸钠;菌株对碳氮源的耐受性较强,在营养丰富条件下菌丝生长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星病 尾孢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杀菌剂对茶园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昭斌 邱跃声 《植物医生》 2012年第3期38-40,共3页
2011年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4种药剂对茶园赤星病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65%代森锰... 2011年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4种药剂对茶园赤星病进行药剂试验。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对茶赤星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18%、71.53%、66.49%和5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茶赤星病 药剂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圆赤星病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蒲德强 伍兴隆 +5 位作者 徐翔 祝进 张梅 肖科军 陈河竹 彭应力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第11期49-51,共3页
茶产业是四川省主导农业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病虫为害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茶圆赤星病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尤其是高山茶区频繁发生,该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生季节早,对... 茶产业是四川省主导农业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民增收、脱贫攻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病虫为害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茶圆赤星病近年来在部分茶区尤其是高山茶区频繁发生,该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生季节早,对部分茶区的春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文章调查了川西、川南、川东北等不同地区及平坝和高山茶区茶圆赤星病发生情况,结合文献、气候特点等因素初步总结了其发生流行特点、原因及绿色防控对策,对该病的持续防治研究提出了初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星病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2种芽叶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继斌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1期36-38,共3页
介绍了茶树2种常见芽叶病害——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生规律,指出各病害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提出防治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应以合理增施有机肥料、适度采摘、加强培育管理为重点,促使树势生长健旺,增强抗病力,必要时... 介绍了茶树2种常见芽叶病害——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的侵染循环和发生规律,指出各病害的危害症状及识别特征。提出防治茶白星病和茶圆赤星病应以合理增施有机肥料、适度采摘、加强培育管理为重点,促使树势生长健旺,增强抗病力,必要时可及时进行喷药保护。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病害 白星病 赤星病 危害症状 识别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