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新世纪春茶生产回眸
1
作者 罗列万 俞燎远 《中国茶叶》 2001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浙江 茶生产 良种 品牌建设 无公害生产 大宗茶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一) 清香型乌龙茶品质特征与发展现状 被引量:30
2
作者 金心怡 孙云 +2 位作者 孙威江 郭玉琼 卢秋华 《中国茶叶》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乌龙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滋味醇厚甘爽,香气浓郁,有天然花果香气和特殊的品种香韵之品质风格。2005年,全国乌龙茶产量约10万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49%,比2004年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茶类。乌龙茶市场的... 乌龙茶为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滋味醇厚甘爽,香气浓郁,有天然花果香气和特殊的品种香韵之品质风格。2005年,全国乌龙茶产量约10万t,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1.49%,比2004年增长11.1%,成为仅次于绿茶的第二大茶类。乌龙茶市场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乌龙茶加工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 加工新技术 品质特征 清香型 茶生产 专题 品质风格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碾茶生产与加工 被引量:18
3
作者 朱旗 谭济才 罗军武 《中国茶叶》 2010年第3期7-9,共3页
碾茶是日本独特的绿茶种类,与其他茶类相比,具有不同的栽培、制造和饮用方法。为增加茶叶中的氨基酸、二甲硫和叶绿素等内含成分,栽培时要进行覆盖;为增加茶叶独特的风味,加工中蒸青叶不经揉捻,在传统的砖制干燥机中烘干。烘干后... 碾茶是日本独特的绿茶种类,与其他茶类相比,具有不同的栽培、制造和饮用方法。为增加茶叶中的氨基酸、二甲硫和叶绿素等内含成分,栽培时要进行覆盖;为增加茶叶独特的风味,加工中蒸青叶不经揉捻,在传统的砖制干燥机中烘干。烘干后的碾茶,经石磨碾磨成粉末称为抹茶,抹茶可直接饮用或食用。笔者曾在日本留学访问,现将了解到的碾茶生产、加工情况作一介绍,旨在为我国茶叶生产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生产 加工 日本 生产 饮用方法 内含成分 氨基酸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二) 适制清香型乌龙茶的品种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威江 叶乃兴 +2 位作者 金心怡 陈泉宾 郭玉琼 《中国茶叶》 2007年第2期8-9,共2页
清香型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国内外茶叶市场异军突起,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其品质的形成除了得益于传统加工工艺的改革外,与茶树品种的选择及栽培管理技术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栽培管理技术 树品种 加工新技术 清香型 乌龙 茶生产 专题 传统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四) 清香型乌龙茶贮藏保鲜关键技术及设备 被引量:9
5
作者 郝志龙 刘乾刚 +1 位作者 陈济斌 金心怡 《中国茶叶》 2007年第5期16-17,共2页
应用现代空调制冷技术做青,以轻发酵为特点的清香型乌龙茶,其色泽砂绿油润、汤色蜜绿明亮、滋味鲜爽、香气清锐,具有明显的“清”、“鲜”、“绿”特征,该特征相关成分的化学性质较为活跃,如存放不当,这些成分很容易发生化学变化... 应用现代空调制冷技术做青,以轻发酵为特点的清香型乌龙茶,其色泽砂绿油润、汤色蜜绿明亮、滋味鲜爽、香气清锐,具有明显的“清”、“鲜”、“绿”特征,该特征相关成分的化学性质较为活跃,如存放不当,这些成分很容易发生化学变化,致使茶叶饮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降。因此,需要采用特别而有效的贮藏保鲜方法,以保持清香型乌龙茶特有的“清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保鲜方法 清香型 加工新技术 乌龙 茶生产 设备 专题 空调制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名优茶生产技术规范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德彪 吴关宝 毛祖法 《茶叶》 1999年第2期95-97,共3页
通过对有机名优茶生产条件与特性的研究,总结提出了有机名优茶对生态条件、基地选择、肥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和后续管理等技术要求,为名优茶向有机条发展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
关键词 名优 有机食品 技术规范 茶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绿茶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7
作者 严志雁 钟家有 +3 位作者 苏小波 唐先辉 牛鲁燕 宋晓 《中国茶叶》 2011年第9期25-26,共2页
随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绿茶生产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记录并保存茶叶种植、加工、包装和储运的全过程信息,为茶叶质量安全的全程追溯提供数据基础。茶叶生产企业的多元化,茶叶生产工序复杂,工序现有的质量控制信息内容不一致... 随着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针对绿茶生产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记录并保存茶叶种植、加工、包装和储运的全过程信息,为茶叶质量安全的全程追溯提供数据基础。茶叶生产企业的多元化,茶叶生产工序复杂,工序现有的质量控制信息内容不一致,有简有繁,因此要研究江西绿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在以往研究中,国内北方一些省份曾采用由质量安全监管单位打印并张贴条形码的方法完成农产品的产品追溯,这种方法是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被动接受的方式来完成农产品的产商溯源。例如,陆昌华进行了家畜和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研究,李永等进行了新疆库尔勒香梨追溯的研究,吴迪等提出了茶叶追溯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茶生产 江西 食品安全问题 叶种植 设计 生产企业 生产工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乌龙茶生产技术创新 被引量:5
8
作者 孙威江 陈志丹 董青华 《中国茶叶》 2009年第8期28-29,共2页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和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福建作为全国重要产茶省,乌龙茶主产区,2008年全省乌龙茶产量达到12.6万t,乌龙茶的产量、产值、出口、创汇均位列全国第一。近年来,铁观音市场不断升...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风格和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福建作为全国重要产茶省,乌龙茶主产区,2008年全省乌龙茶产量达到12.6万t,乌龙茶的产量、产值、出口、创汇均位列全国第一。近年来,铁观音市场不断升温,武夷岩茶市场从2007年开始也呈上升趋势,2008年岩茶价格比往年提高20%~30%,部分企业在销售旺季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乌龙茶市场的繁荣与生产技术的改革与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茶生产 福建 乌龙 市场 保健功效 品质风格 上升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红茶生产和贸易的演变与发展策略思考(续)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栋 卓敏 《中国茶叶》 2009年第2期7-10,共4页
4.茶叶研究机构对中国红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民国初期,福建崇安、安徽祁门和广东鹤山等地曾经设立国立茶树改良场;中山大学设立茶蔗部,开启了中国官方的茶叶科学技术研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红茶产业与科技教育事业... 4.茶叶研究机构对中国红茶产业发展的科技贡献民国初期,福建崇安、安徽祁门和广东鹤山等地曾经设立国立茶树改良场;中山大学设立茶蔗部,开启了中国官方的茶叶科学技术研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红茶产业与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成立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南茶叶研究所(广东省英德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叶研究所 新中国 茶生产 演变 贸易 科技贡献 产业发展 研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乌龙茶生产技术创新(续)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威江 陈志丹 董青华 《中国茶叶》 2009年第9期28-29,共2页
5.干燥新工艺乌龙茶干燥新技术掌握“低温、通气、薄摊”的原则。低温干燥有利于保持乌龙茶砂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在乌龙茶干燥初期,应将烘箱的门半开,以利于通气,使烘箱内的水汽得以排出;干燥时茶叶的摊放不宜过厚,以保证均... 5.干燥新工艺乌龙茶干燥新技术掌握“低温、通气、薄摊”的原则。低温干燥有利于保持乌龙茶砂绿的色泽和高锐的香气;在乌龙茶干燥初期,应将烘箱的门半开,以利于通气,使烘箱内的水汽得以排出;干燥时茶叶的摊放不宜过厚,以保证均匀干燥,避免闷烘。一般优质茶用70℃,低档茶要去苦涩味,温度高一些,约80℃。前30min开箱让热风与冷风对流,慢慢升温保证条形不变,色泽也可保持绿色,后期关门烘,时间至少1h,不宜超过1.5h,以免产生高火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茶生产 低温干燥 福建 乌龙 优质 苦涩味 低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江帆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7-433,共7页
随着各国政府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对无污染、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强,但作为无公害茶叶的较高层次——有机茶叶的供给却不见明显增长。本文抽取福建省383家茶叶企业进行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通过二元Logi... 随着各国政府与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对无污染、无公害食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强,但作为无公害茶叶的较高层次——有机茶叶的供给却不见明显增长。本文抽取福建省383家茶叶企业进行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问卷调查,并通过二元Logit模型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以找出福建省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规模化效应因素、品牌因素等是影响福建省茶叶企业有机茶生产选择的主要因素;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投入对于茶叶企业有机茶的经济效益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生产选择行为 二元Logit模型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茶生产土壤铺草技术及其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亚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64-864,共1页
有机茶在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基因工程产品等,被认为是营养最丰富、最安全的食品之一,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市场潜力巨大。但如何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并建立相应的生产技术体系是有机... 有机茶在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基因工程产品等,被认为是营养最丰富、最安全的食品之一,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市场潜力巨大。但如何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并建立相应的生产技术体系是有机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铺草技术在有机茶生产中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肥力,大大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对土壤铺草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铺草技术 有机茶生产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有机茶生产中的一些新思路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宗懋 《中国茶叶》 2002年第4期7-9,共3页
关键词 现状 发展 园选择 施肥 害虫防治 加工 世界 有机茶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毛尖茶生产中存在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桂义 孙慕芳 孙建华 《中国茶叶》 2009年第11期32-33,共2页
一、品质风格问题 信阳毛尖茶传统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圆、紧、直,锋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有熟板栗香,滋味鲜浓、爽口、回甘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匀整。
关键词 信阳毛尖 茶生产 品质风格 品质特征 板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茶生产必须十分重视茶园绿肥 被引量:11
15
作者 吴洵 《中国茶叶》 2010年第5期31-31,共1页
茶园绿肥是我国传统有机农业中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所具有的优点,如提高土壤养分,活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止杂草生长等,是化肥、普通农家肥、商品性有... 茶园绿肥是我国传统有机农业中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所具有的优点,如提高土壤养分,活化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止杂草生长等,是化肥、普通农家肥、商品性有机肥及各种生物菌肥都无法相比的。因此,国家对茶园绿肥十分重视,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生产标准中都把发展茶园绿肥作为解决山区肥源不足和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生态环境 有机茶生产 绿肥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 生物多样性 绿色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有机农业理念与有机茶生产体系建设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洵 《茶叶》 2005年第1期45-47,共3页
本文阐明了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理念及现代有机农业与传统有机农业的区别。同时还阐明要搞好有机茶必须从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理念出发,搞好有机茶生产体系建设,其中主要包括有机茶基地建设,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做到科学... 本文阐明了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理念及现代有机农业与传统有机农业的区别。同时还阐明要搞好有机茶必须从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理念出发,搞好有机茶生产体系建设,其中主要包括有机茶基地建设,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做到科学规划,严格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生产 体系建设 有机农业 质量管理体系 有机基地 科学规划 生产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县扁形茶生产历史回顾及今后发展思路
17
作者 陈建兴 胡惜丽 +1 位作者 陈红英 周其德 《中国茶叶》 2017年第3期12-13,共2页
缙云县位于浙中南,地处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北大门",素有"浙江绿谷"之美称,具有得天独厚的孕育高品质茶叶的天然条件。缙云县从1985年开始培训炒制扁形茶,使缙云扁形茶生产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以五云街道杜桥村为中心逐步向重点... 缙云县位于浙中南,地处中国生态第一市丽水市"北大门",素有"浙江绿谷"之美称,具有得天独厚的孕育高品质茶叶的天然条件。缙云县从1985年开始培训炒制扁形茶,使缙云扁形茶生产从无到有、由少到多,以五云街道杜桥村为中心逐步向重点茶场、重点乡镇发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缙云县扁形茶生产规模和生产量得到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形 缙云县 生产历史 乡镇发展 生产规模 丽水市 茶生产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米)砖茶生产的曲折历史
18
作者 陶德臣 《中国茶叶》 2017年第8期44-46,共3页
青砖茶是黑茶为原料,经筛分、压制、干燥诸环节,形成的砖型紧压茶。米砖茶是以红茶末为原料,直接压制成砖茶的紧压茶。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解放前是青(米)砖茶生产的曲折时期。这一时期青(米)砖茶生产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短... 青砖茶是黑茶为原料,经筛分、压制、干燥诸环节,形成的砖型紧压茶。米砖茶是以红茶末为原料,直接压制成砖茶的紧压茶。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解放前是青(米)砖茶生产的曲折时期。这一时期青(米)砖茶生产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短暂复苏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的摧残时期、解放前的破产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生产 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 直接压制 紧压 解放前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工艺茶生产茶园管理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水金 《中国茶叶》 2007年第6期33-33,共1页
福安工艺茶的生产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当时产量少、不成规模,多由银针茶加工而成,以时尚造型为主。做为绿茶、花茶主产区的福安,传统的花茶生产受到市场和茉莉花原料的限制,而工艺茶的研制生产无疑另辟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空间。“... 福安工艺茶的生产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当时产量少、不成规模,多由银针茶加工而成,以时尚造型为主。做为绿茶、花茶主产区的福安,传统的花茶生产受到市场和茉莉花原料的限制,而工艺茶的研制生产无疑另辟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空间。“工艺茶”,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艺术欣赏价值,因而加工费时,可算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使工艺茶的“赏”与“品”做到有机结合,必须在茶园生产上下工夫,只有把住了源头,才能使工艺茶更贴近生活,富有茶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生产 工艺 管理技术 劳动密集型产业 艺术欣赏价值 叶产业 加工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茶生产与认证(八) 被引量:1
20
《中国茶叶》 2009年第8期12-13,共2页
有机茶园怎样种好绿肥? 国家注册有机产品认证高级检查员舒爱民副研究员答(下同):有机茶园种植绿肥要科学合理,既要保证绿肥高产优质,又要促进茶树本身的生长发育,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技术。
关键词 有机茶生产 有机 科学合理 产品认证 高产优质 生长发育 绿肥 研究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