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5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湖北分离株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毛迎新 刘明炎 +2 位作者 龚自明 张忠信 谭荣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5-689,699,共6页
运用PCR技术扩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EcobNPV-AH)和湖北分离株(EcobNPV-HB)的同源重复序列2(hr2),并对湖北分离株的hr2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hr2扩增产物为2条DNA片段,大小约1300bp和... 运用PCR技术扩增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EcobNPV-AH)和湖北分离株(EcobNPV-HB)的同源重复序列2(hr2),并对湖北分离株的hr2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安徽分离株hr2扩增产物为2条DNA片段,大小约1300bp和1800bp,湖北分离株的hr2扩增产物为1条DNA片段,大小约1800bp,由基因型组成判断,EcobNPV-HB是新的地区分离株,其hr2全长1761个核苷酸,GC含量21.7%,编码540个氨基酸,具有重复性回文序列,较GenBank中登录的EcobNPV-AH的hr2多362个核苷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湖北分离株 基因 同源重复序列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两种尺蠖的致病性 被引量:7
2
作者 谭荣荣 陈勋 +2 位作者 黄丹娟 王红娟 毛迎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4-689,共6页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 Nucleopolyhedrovirus,EgNPV)是灰茶尺蠖幼虫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明确其对茶树重要害虫尺蠖类的两个近缘种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和茶尺蠖E.obliqua Prout的致病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EgNPV对2龄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和LC50分别为y=0.943x+0.3582,LC50=8.3×10^(4) PIB/mL;y=0.663x+1.614,LC50=1.3×10^(5) PIB/mL。当使用不同浓度EgNPV处理不同龄期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幼虫时发现,两种幼虫致死率趋势大致相同;在虫龄一致时,达到相同的致病率,灰茶尺蠖所需的时间比茶尺蠖平均短一天。使用2×106 PIB/mL浓度处理不同代别灰茶尺蠖和茶尺蠖2龄幼虫,在第1、2和第6代,EgNPV对两种幼虫的致死率均大于80%。上述结果表明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茶尺蠖的幼虫都比较敏感,具有致死能力。这为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尺蠖 尺蠖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苦·内酯、荧光增白剂等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活性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仲国立 龚玉梅 +3 位作者 侯玉霞 张永安 曲良建 王玉珠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5,共3页
采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分别与5%鱼藤酮、10%烟碱、5%除虫菊素、0.6%氧苦.内酯、荧光增白剂BA混配饲喂茶尺蠖2龄幼虫的方法进行杀虫活性增效研究。结果表明:EoN-PV与0.6%氧苦.内酯混配,增效比达到1.57,表现出良好的杀虫增效作... 采用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分别与5%鱼藤酮、10%烟碱、5%除虫菊素、0.6%氧苦.内酯、荧光增白剂BA混配饲喂茶尺蠖2龄幼虫的方法进行杀虫活性增效研究。结果表明:EoN-PV与0.6%氧苦.内酯混配,增效比达到1.57,表现出良好的杀虫增效作用;与荧光增白剂BA混配,缩短了致死中时间,提高了茶尺蠖幼虫的染毒致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尺蠖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研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华才 王志岚 殷昆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313-316,共4页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是茶尺蠖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试验研制了3种EoNPV制剂,分别是EoNPV乳剂、EoNPV-Bt乳剂、EoNPV-溴氰可湿性粉剂。3种制剂在室内和田间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茶园示范应用1万hm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是茶尺蠖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试验研制了3种EoNPV制剂,分别是EoNPV乳剂、EoNPV-Bt乳剂、EoNPV-溴氰可湿性粉剂。3种制剂在室内和田间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茶园示范应用1万hm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并对3种制剂的田间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谭荣荣 刘明炎 +2 位作者 龚自明 洪霓 毛迎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8-301,共4页
以纯化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cobNPV)作为抗原免疫大耳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Indirect-ELISA效价为1∶51 200;工作浓度分别为EcobNPV 1∶1 600、兔抗血清1∶3 200。用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提... 以纯化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cobNPV)作为抗原免疫大耳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Indirect-ELISA效价为1∶51 200;工作浓度分别为EcobNPV 1∶1 600、兔抗血清1∶3 200。用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对提纯的多角体进行Western-blot分析表明制得的抗体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有良好的特异性。应用于不同来源茶园昆虫多角体病毒分离株的检测,取得了理想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纯化 制备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洪北边 殷坤山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1期39-44,共6页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 EONPV)的两种制剂 EONPV 2H<sub>2</sub> 的 Lc<sub>50</sub>为2.5×10<sup>4</sup> PIB/m1、EONPV 2H<sub>...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 EONPV)的两种制剂 EONPV 2H<sub>2</sub> 的 Lc<sub>50</sub>为2.5×10<sup>4</sup> PIB/m1、EONPV 2H<sub>4</sub>的Lc<sub>50</sub>为2×10<sup>4</sup> PIB/ml,以1×10<sup>7</sup> PIB/ml的 EONPV 2H<sub>2</sub>感染寄主3龄虫的 Lt<sub>50</sub>为5.5天,EONPV 2H<sub>4</sub> 的 Lt<sub>50</sub>为5.7天。两制剂均有一定的防紫外光能力,对寄主的致病性强,室内试验校正死亡率都在96%以上,大田每亩用200亿 PIB,对第1、2、5(年发生5代区)和6代防治效果多在90%以上。在茶园中使用安全,对异色瓢虫等茶园天敌组织细胞的电镜检查,未发现有该病毒的多角体和病毒粒子,对单白绵绒茧蜂没有直接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制剂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灰茶尺蠖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毛迎新 刘明炎 +1 位作者 王友平 龚自明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3期216-219,共4页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0.9498x...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0.9498x,LC50=1.5417×106PIB.mL-1;田间用浓度为1×107、1.5×107和2×107PIB.mL-1的EgNPV防治灰茶尺蠖,防效分别达58.81%、89.51%和9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化因子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谭荣荣 王友平 +1 位作者 毛迎新 王佳璐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2030-2032,共3页
研究了pH、温度、紫外线和化学试剂处理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pH7的环境中,活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茶尺蠖幼虫的死亡率都会下降;当水浴温度达80℃时,病毒几... 研究了pH、温度、紫外线和化学试剂处理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pH7的环境中,活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茶尺蠖幼虫的死亡率都会下降;当水浴温度达80℃时,病毒几乎完全失活;紫外线处理32h可明显降低病毒活性;在4种化学试剂中,0.1%CuSO_4对病毒活力影响较小,经过乙醚和75%乙醇处理后的病毒活力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理化因子 病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的克星--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欣欣 唐美君 肖强 《中国茶叶》 2021年第7期32-34,共3页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感染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致其死亡。文章介绍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发现、形态特征、作用机理和使用技术等,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 形态特征 作用机理 使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0
作者 杜军利 张传溪 +2 位作者 肖强 付建玉 殷坤山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3-207,共5页
根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e nucleopoly hedrovirus,EoNP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从感染该病毒的虫体中提取EoNPV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该基因片段与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TG1中,经单克隆菌落筛选及测序... 根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e nucleopoly hedrovirus,EoNP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从感染该病毒的虫体中提取EoNPV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该基因片段与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TG1中,经单克隆菌落筛选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以该质粒为荧光定量PCR标准品模板稀释后建立标准曲线。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89,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μL,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病毒拷贝数,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虫体内增殖动态的研究和病毒制剂的质量检测提供了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型多病毒 荧光定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gNPV)安全性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自明 刘明炎 +5 位作者 谭荣荣 毛迎新 李龙 陈国华 周正敏 李小文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8,共6页
用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对成年SD大鼠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对白色家兔进行眼刺激和皮肤刺激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以及进行小鼠急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水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毒... 用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对成年SD大鼠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对白色家兔进行眼刺激和皮肤刺激试验,对豚鼠进行皮肤致敏试验以及进行小鼠急性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20亿PIB/mL灰茶尺蠖病毒(EgNPV)水剂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毒性(其LD50雌雄大鼠均>5 000 mg/kg)属于低毒;对SD大鼠的急性经皮毒性(其LD50雌雄大鼠均>2 000 mg/kg)属于低毒;对家兔的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的眼睛也无刺激性:在染毒后24 h内不洗眼情况下,眼刺激积分最高为0;对豚鼠的皮肤致敏率为0,其致敏性分级为Ⅰ级,属弱致敏物;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小鼠内脏组织均未见有病理改变,无急性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型多病毒 毒性 安全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恭银 胡萃 洪健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26℃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发生正常,其过程可分成病毒发生基质的形成—核衣壳的形成—病毒粒子的形成—多角体成熟四个阶段,一个细胞核切面可见1~50,甚至更多的多角体,30℃下则其形态发生受阻,开始饲毒后168小...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26℃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发生正常,其过程可分成病毒发生基质的形成—核衣壳的形成—病毒粒子的形成—多角体成熟四个阶段,一个细胞核切面可见1~50,甚至更多的多角体,30℃下则其形态发生受阻,开始饲毒后168小时内,宿主中肠上皮细胞和脂肪体细胞核中均未见病毒有关结构,仅观察到染色质凝集块,这应是高温季节该病毒防治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26℃下饲毒所得宿主细胞切片中,还观察到了核内的大量管状物,特长病毒粒子及内含纤维物的具双层膜的囊状物,核内和细胞质中具侧膜的成束纤维状物等特殊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型多 病毒 形态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幼虫食物摄取与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恭银 胡萃 +1 位作者 朱俊庆 商建农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77-80,共4页
报告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食物摄取与利用的影响,发现4龄初幼虫自开始饲毒后第3天起,其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第4天起体重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相对摄食速率、相对生长速率一般随饲毒后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并低于对... 报告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食物摄取与利用的影响,发现4龄初幼虫自开始饲毒后第3天起,其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第4天起体重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相对摄食速率、相对生长速率一般随饲毒后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并低于对照。消化量、近似消化率和粗生长效率高于对照,而纯生长效率则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型多病毒 食物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产工艺流程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萃 叶恭银 +2 位作者 朱俊庆 商建农 江冬友 《茶叶》 1993年第2期23-26,共4页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较强,适宜于作为杀虫剂用于茶尺蠖防治。但要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首先必须解决工厂化大量生产问题。因此,我们在饲料筛选、病毒增殖条件等研究基础上,对该病毒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探索。现将主要流程概括如下。...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较强,适宜于作为杀虫剂用于茶尺蠖防治。但要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首先必须解决工厂化大量生产问题。因此,我们在饲料筛选、病毒增殖条件等研究基础上,对该病毒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探索。现将主要流程概括如下。一、健虫饲养1.健虫室及养虫器具消毒健虫室在每次使用前5~6天,用蚕室蚕具消毒剂——消特灵(杭州江南植物生长素厂生产)澄清液喷布消毒,并打开室内紫外光灯照射2小时。养虫用500g 装玻璃果酱瓶、2×9cm 平底玻管,置120~150℃下高温干燥消毒1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蠖 多角病毒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龄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性的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美君 殷坤山 肖强 《茶叶》 2003年第4期208-209,共2页
室内生测表明 ,1~ 6日龄的茶尺蠖幼虫感染 Eo NPV 9~ 10天后均 10 0 %死亡 ,日龄对最终毒性无影响。但不同日龄幼虫的起始死亡时间和 L T50 有明显差异。 L T50 为 4 .3± 0 .2 0天~ 6 .7± 0 .14天 ,各日龄虫的 L T50按从... 室内生测表明 ,1~ 6日龄的茶尺蠖幼虫感染 Eo NPV 9~ 10天后均 10 0 %死亡 ,日龄对最终毒性无影响。但不同日龄幼虫的起始死亡时间和 L T50 有明显差异。 L T50 为 4 .3± 0 .2 0天~ 6 .7± 0 .14天 ,各日龄虫的 L T50按从低到高排列次序为 :1日龄 <5日龄 <4日龄 <2日龄 <3日龄 <6日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龄 尺蠖 型多病毒 毒性反应 幼虫 死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农药混用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商建农 朱俊庆 叶恭银 《茶叶》 1999年第2期80-82,共3页
本文测定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与几种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Bt)与EoNPV混用时,表现有一定的颉颃作用,而且Bt浓度越高,往往颉颃作用越强。敌灭灵、喹硫磷与EoNPV混用,虽然有协同作用,... 本文测定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与几种杀虫剂混用的杀虫效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Bt)与EoNPV混用时,表现有一定的颉颃作用,而且Bt浓度越高,往往颉颃作用越强。敌灭灵、喹硫磷与EoNPV混用,虽然有协同作用,但无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Huo 型多病毒 杀虫剂 协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防治茶尺蠖示范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祚亮 程仁群 +3 位作者 余昌清 李素芹 何艳 曾宪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4期97-97,99,共2页
茶叶是湖北省宜都市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宜都市茶叶长期受到茶尺蠖的危害。宜都市植保站从武汉楚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进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在松木坪镇鸾凤岭村茶场进行防治... 茶叶是湖北省宜都市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宜都市茶叶长期受到茶尺蠖的危害。宜都市植保站从武汉楚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进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在松木坪镇鸾凤岭村茶场进行防治茶尺蠖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茶树和其他生物安全,无环境污染,建议迅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 尺蠖 示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因素研究
18
作者 袁冬菊 颜果 +2 位作者 张敏 赵正萍 唐卫 《湖南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探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SpltNPV室内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方法。本文利用活体增殖法,研究不同的接种虫龄-病毒浓度组合、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饲养密度对SpltNPV增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SpltNPV活... 探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SpltNPV室内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方法。本文利用活体增殖法,研究不同的接种虫龄-病毒浓度组合、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饲养密度对SpltNPV增殖量的影响,筛选最佳的SpltNPV活体增殖条件。结果表明:(1)相同接种浓度条件下,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加,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再下降;相同幼虫龄期条件下,随着接种浓度增加,除2龄幼虫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再下降外,3~5龄幼虫SpltNPV增殖量均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幼虫龄期为4龄、接种浓度为1.0×10^(7)PIB·mL^(-1)时,单头和群体接种的SpltNPV增殖量均最大,分别为2.147×10^(10)、1.925×10^(10)PIB·头^(-1)。(2)随着接种温度的提高,SpltNPV增殖量先上升后下降;SpltNPV最佳接种虫龄-接种温度组合为4龄幼虫、接种温度为22℃,该组合下SpltNPV增殖量最高,达1.864×10^(10)PIB·头^(-1)。(3)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SpltNPV增殖量呈现下降趋势;斜纹夜蛾饲养密度为100头·箱^(-1)时,SpltNPV平均增殖量最高,达1.372×10^(10)PIB·头^(-1)。综上可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增殖的适宜组合条件为:幼虫龄期为4龄,接种浓度为1.0×10^(7) PIB·mL^(-1),接种温度为22℃,饲养密度为100头·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型多病毒 病毒增殖 虫龄 饲毒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地老虎应答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的转录组响应
19
作者 曾维爱 周世民 +2 位作者 翟争光 蔡海林 王玉生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2期40-42,共3页
小地老虎是危害我国农作物的主要地下害虫。比较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小地老虎的致病力差异,并利用转录组学比较了感染2种病毒后其幼虫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致病力显著高... 小地老虎是危害我国农作物的主要地下害虫。比较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小地老虎的致病力差异,并利用转录组学比较了感染2种病毒后其幼虫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致病力显著高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在1×10^(5)~1×10^(8) OBs/mL浓度时幼虫死亡率均超过90%,而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1×10^(7)、1×10^(8) OBs/mL浓度时才能导致幼虫的大量死亡。转录组分析表明,病毒侵染导致幼虫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的变化也存在差异,感染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后共发现4 691个差异表达基因,而感染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仅发现1 626个。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主要导致幼虫体内脂质代谢通路发生显著变化;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后主要涉及跨膜转运、膜结构、氨基酸代谢和药物降解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核型多角体病毒高效防治小地老虎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地老虎 型多病毒 转录组学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浓度策略在酒用高粱黏虫防治中的应用与成效
20
作者 魏瑶丹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8期171-173,179,共4页
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转型的进程中,生物防治因具备低污染、生态友好等特性,成为解决病虫害难题的核心方向。金沙县作为酒用高粱的关键产区,其高粱的产量与品质,对当地酿酒产业的稳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黏虫是极具破坏力的害虫,近... 在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转型的进程中,生物防治因具备低污染、生态友好等特性,成为解决病虫害难题的核心方向。金沙县作为酒用高粱的关键产区,其高粱的产量与品质,对当地酿酒产业的稳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黏虫是极具破坏力的害虫,近年来在金沙县高粱种植区频繁肆虐。黏虫具有群集性,能在短时间内集结大量个体,对植株展开攻击;迁飞性能让其快速跨区域转移,不断扩大为害范围;暴食性导致茎秆与叶片被迅速啃食,产量与品质严重受损;杂食性则使酒用高粱种植区周边的多种农作物都面临威胁。一旦黏虫大规模暴发,高粱生长将遭受重创,进而影响后续酒品的风味与质量。基于此,研究了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浓度策略在酒用高粱黏虫防治中的应用与成效,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夜蛾型多病毒 酒用高粱 黏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