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
作者 尹光天 杨锦昌 +3 位作者 冯昌林 李荣生 邹文涛 姜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2,共5页
对广西大青山黄藤人工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选择Logistic、Weibull和Richards3种理论生长方程,采用两次曲线拟合法分别描述母茎长和萌茎长结构规律,旨在建立黄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于描述母茎长... 对广西大青山黄藤人工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选择Logistic、Weibull和Richards3种理论生长方程,采用两次曲线拟合法分别描述母茎长和萌茎长结构规律,旨在建立黄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于描述母茎长和萌茎长结构规律均适合,Weibull和Richards方程则分别适合于拟合母茎长和萌茎长的分布特征;通过比较拟合效果,分别建立了Weibull和Logistic方程中的b、c参数与林分因子相关的参数预测模型,结合林分生长模型研制了基于两次曲线拟合的茎长分布模型.经检验,所建立的黄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预测精度高,可在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黄藤人工林 方程 茎长分布模型 参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茎长茎粗及变种对南五味子扦插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雄平 卓雄标 +2 位作者 苏巧玲 林挺 彭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6期223-224,311,共3页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的插条性质对其扦插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长度、不同粗度以及不同变种的插条进行扦插,比较其对南五味子扦插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插条茎长为9~10 cm成活率最高,茎粗越粗的插条成活率越高,小叶变种的南五味子的...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的插条性质对其扦插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长度、不同粗度以及不同变种的插条进行扦插,比较其对南五味子扦插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插条茎长为9~10 cm成活率最高,茎粗越粗的插条成活率越高,小叶变种的南五味子的扦插成活率比宽叶南五味子高。[结论]该研究为南五味子扦插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五味子 茎长 变种 扦插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叶省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的研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锦昌 尹光天 +2 位作者 冯昌林 李荣生 邹文涛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37,共5页
选择Logistic、Richards和Weibull三种理论生长方程,采用两次曲线拟合法描述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ius)人工林母茎长和萌茎长的结构规律,旨在研制单叶省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结果表明:Weibull和Logistic方程均适于描述母茎长结... 选择Logistic、Richards和Weibull三种理论生长方程,采用两次曲线拟合法描述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ius)人工林母茎长和萌茎长的结构规律,旨在研制单叶省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结果表明:Weibull和Logistic方程均适于描述母茎长结构规律,而Richards和Logistic方程则适合于拟合萌茎长的分布特征;通过比较拟合效果,分别建立了Weibull和Richards方程中的b、c参数与林分因子相关的参数预测模型,结合林分生长模型研制了基于两次曲线拟合的茎长分布模型。经检验,所建立的单叶省藤人工林茎长分布模型预测精度高,可在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省藤人工林 方程 茎长分布模型 参数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俊木瓜芽增殖最适茎长的确定及壮苗培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有燕 陈明绪 +2 位作者 董丽芬 贾彩霞 李胜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73,共2页
以长俊木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长俊木瓜茎增殖的最适茎长IBA、GA3对壮苗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茎长≤1.0 cm的芽不利于继代,适宜于继代增殖培养的芽茎长≥1.5 cm;培养基MS+IBA(0.1 mg.L-1)+GA3(0.5 mg.L-1)+0.1%活性碳+蔗糖30 g.L-1+琼... 以长俊木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长俊木瓜茎增殖的最适茎长IBA、GA3对壮苗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茎长≤1.0 cm的芽不利于继代,适宜于继代增殖培养的芽茎长≥1.5 cm;培养基MS+IBA(0.1 mg.L-1)+GA3(0.5 mg.L-1)+0.1%活性碳+蔗糖30 g.L-1+琼脂6 g.L-1最有利于壮苗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俊木瓜 茎长 壮苗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盐碱胁迫对小麦幼苗茎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陶玲 任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8-51,共4页
农田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NaCl和Na2CO3模拟盐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期茎长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4种小麦的茎长生长在大部分复合浓度条件下表现出显著差异,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 农田土壤盐碱化已经成为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NaCl和Na2CO3模拟盐碱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期茎长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4种小麦的茎长生长在大部分复合浓度条件下表现出显著差异,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与无盐碱胁迫的茎长生长表现相一致,其幼苗茎长生长的耐盐碱性高低次序为:济南17>淄麦12>邯6172>泰山9818。在单一盐或碱胁迫条件下,小麦的茎长生长总是随着NaCl或Na2CO3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无论以NaC l浓度增加为主还是以Na2CO3浓度增加为主的情况下,小麦幼苗的茎长生长均随着浓度的增加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盐碱复合胁迫对小麦幼苗期茎长生长的影响机理还缺乏生物学及生理学上的解释,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模拟盐碱胁迫 幼苗 茎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杨有乾 《森林病虫通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共2页
二齿茎长蠹SinoxylonjapenicumLesne在郑州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内以环形坑道反复蛀食,被害苗木整株死亡。
关键词 二齿茎长 生物学特性 鞘翅目 森林 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被引量:4
7
作者 毛春英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1-43,共3页
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毛春英(山东煤炭教育学院,泰安271021二齿茎长蠹(SinoxylonJaponicumLesne)又名日本双棘长蠹,属于鞘翅目、长蠹科。主要危害国槐。1984年山东煤炭教育学院校园内栽植... 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毛春英(山东煤炭教育学院,泰安271021二齿茎长蠹(SinoxylonJaponicumLesne)又名日本双棘长蠹,属于鞘翅目、长蠹科。主要危害国槐。1984年山东煤炭教育学院校园内栽植198株国槐,1990年冬发现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齿茎长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齿茎长蠹幼虫的空间分布及应用研究
8
作者 刘满堂 廖晓刚 鱼晓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6,共7页
采用多种聚集度指标测定二齿茎长蠹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经多次适合性频次检验 ,分布的状态呈现负二项分布。并探讨了最适抽样数在资料代换及序贯抽样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二齿茎长 幼虫 空间分布 序贯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光周期对大蒜植株假茎长和株高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辉 曹先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1期78-79,共2页
以汉中大蒜为试材,5-6叶期进行温度(15℃、20℃、25℃)和光周期(14h和10h)处理,研究了温光互作对大蒜植株初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温度与幼苗期光周期处理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 大蒜 温度处理 光照处理 茎长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10
作者 刘海清 徐关印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2S期38-39,共2页
本文初步报道了二齿茎长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过程及主要的生活习性,二齿茎长蠹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防治上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二齿茎长 形态特征 生活史 研究初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齿茎长小蠹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被引量:5
11
作者 耿宗长 王作云 +1 位作者 孔凡浩 李树岭 《河北果树》 1998年第3期36-36,共1页
二齿茎长小蠹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耿宗长王作云孔凡浩李树岭(天津市蓟县林业局301900)二齿茎长小蠹虫又称日本双棘长蠹,该虫早在20世纪初日本的一些地方曾普遍发现。国内是1980年在云南发现的我国新纪录种,1986年河... 二齿茎长小蠹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耿宗长王作云孔凡浩李树岭(天津市蓟县林业局301900)二齿茎长小蠹虫又称日本双棘长蠹,该虫早在20世纪初日本的一些地方曾普遍发现。国内是1980年在云南发现的我国新纪录种,1986年河北省沧洲大部分地区也发现此类蠹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树 二齿茎长小蠹虫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南柿树二齿茎长蠹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束兆林 潘以楼 +2 位作者 汪智渊 周一辉 陈良根 《山西果树》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7-28,共2页
苏南柿树二齿茎长蠹的发生及防治束兆林潘以楼汪智渊周一辉陈良根(江苏省镇江市丘陵地区农科所·212400)(镇江市植保站二齿茎长蠹(SinoxylonjaponicumLesne),又名日本双棘长蠹,属鞘翅目,长蠹... 苏南柿树二齿茎长蠹的发生及防治束兆林潘以楼汪智渊周一辉陈良根(江苏省镇江市丘陵地区农科所·212400)(镇江市植保站二齿茎长蠹(SinoxylonjaponicumLesne),又名日本双棘长蠹,属鞘翅目,长蠹科(Bostrichidae),是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树 二齿茎长 发生规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茎长和花芽分化的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秉妍 张梦佳 +4 位作者 李凡 韩莹琰 刘超杰 范双喜 郝敬虹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茎长变化和花芽分化的进程。【方法】以叶用莴苣耐抽薹品种GB-4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方法观察常温20℃/13℃(日/夜)及高温33℃/25℃(日/夜)条件下16、24、32、40、48、56、64d的茎长和花芽分化... 【目的】观察并分析叶用莴苣高温抽薹过程中茎长变化和花芽分化的进程。【方法】以叶用莴苣耐抽薹品种GB-4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方法观察常温20℃/13℃(日/夜)及高温33℃/25℃(日/夜)条件下16、24、32、40、48、56、64d的茎长和花芽分化变化。【结果】经过高温处理后,茎抽长较快,茎顶端生长点由圆锥形逐渐加宽变平,变为半球形,在第32天进入花芽分化始期,第40天花芽基部凸起,第64天分化出总苞片;而常温条件下的叶用莴苣直到第64天才开始花芽分化,茎长变化缓慢。【结论】综合茎长和花芽分化进程的变化,得知叶用莴苣品种GB-4在高温处理第32天开始抽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抽薹 花芽分化 茎长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再生茎长与根伤流势的关系
14
作者 崔中秋 《北方水稻》 CAS 2021年第5期6-10,共5页
根伤流势作为判定根系活力的重要指标,因其测定方式的局限性导致无法开展规模化测定。本试验供试水稻品种8个,调查了根伤流势和再生茎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调查的根伤流势和再生茎长均存在显著性品种间差异,是品种固有的遗传性状。... 根伤流势作为判定根系活力的重要指标,因其测定方式的局限性导致无法开展规模化测定。本试验供试水稻品种8个,调查了根伤流势和再生茎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调查的根伤流势和再生茎长均存在显著性品种间差异,是品种固有的遗传性状。再生茎长与单位茎的根伤流势(根伤流势/茎数)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再生茎长可以替代根伤流势估算品种的根系活力。本试验为研发规模化评价根系活力新指标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茎长 根伤流势 水稻 品种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强度对长茎藁本的构件特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15
作者 孙丁一 王娅琳 赵凌平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2,共8页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长茎藁本构件结构和生长的影响,以青海省贵南县不同放牧强度(轻牧、中牧、重牧、退化)高寒草甸为试验样地,采用全株挖掘法进行长茎藁本构件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其构件特征和资源分配提供理论基础... 为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长茎藁本构件结构和生长的影响,以青海省贵南县不同放牧强度(轻牧、中牧、重牧、退化)高寒草甸为试验样地,采用全株挖掘法进行长茎藁本构件特征的研究,研究结果可为阐明其构件特征和资源分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拉直叶长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退化样地的叶片厚度和地上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1),叶干重、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5),根冠比极显著低于其他样地(P<0.01)。退化样地的分蘖数显著低于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样地(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长茎藁本分蘖数与地下生物量、生殖枝高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株高与自然叶长、叶宽、拉直叶宽、叶干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上生物量、生殖枝直径和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所述,放牧强度显著改变了长茎藁本的生殖分配,构件特征对放牧产生了适应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高寒草甸 构件特征 藁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生物炭和施用量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和根茎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宋婷婷 陈义轩 +3 位作者 李洁 于志国 赖欣 张贵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7-306,共10页
为明确不同生物炭材料和添加量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和根茎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4种不同材料制备生物炭[花生壳生物炭(PBC)、玉米秸秆生物炭(MBC)、杨木屑生物炭(ABC)和竹屑生物炭(BBC)]组分特征,及设计发芽培养试验,测定4种生物炭的不... 为明确不同生物炭材料和添加量对小麦和黄瓜种子萌发和根茎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4种不同材料制备生物炭[花生壳生物炭(PBC)、玉米秸秆生物炭(MBC)、杨木屑生物炭(ABC)和竹屑生物炭(BBC)]组分特征,及设计发芽培养试验,测定4种生物炭的不同添加量(0、20.0、40.0、80.0、160.0 g·kg^(-1))对小麦种子(须根系)和黄瓜种子(直根系)发芽率和根、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生物炭均呈碱性,孔隙结构明显,表面有-O-、-OH、-C=O等含氧官能团。各生物炭除含有对植物生长有利的营养元素外,其浸提液和施用土壤也测出多种PAHs有机化合物,且不同材料生物炭PAHs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生物炭对小麦和黄瓜种子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根、茎生长影响显著。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两种作物根长和茎长均表现出低添加量促进、高添加量抑制的趋势,达到160.0 g·kg^(-1)生物炭对两种作物的根长和茎长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PBC添加量在80.0 g·kg^(-1)时,小麦根长、茎长提高101.67%和173.82%,对黄瓜根长、茎长分别提高了31.58%和85.14%,效果最优;而MBC、ABC和BBC则在添加量为40.0 g·kg^(-1)时达到最优效果,小麦根长、茎长生长率提高了45.26%~83.49%和79.30%~133.17%,对黄瓜根长、茎长生长率提高了18.55%~39.77%和63.14%~84.00%。总体上,各生物炭处理对须根系小麦种子根长和茎长的促进效果优于直根系黄瓜种子。研究表明,不同原料生物炭组分和性质差异显著,其材料种类和投入量均极显著影响小麦和黄瓜根、茎早期生长,且交互作用显著,因此,根据生物炭制备材料,探讨其理化特性,并筛选其最适用量,对生物炭的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添加量 PAHS 发芽试验 /茎长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长茎葡萄蕨藻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9
17
作者 姜芳燕 宋文明 +1 位作者 杨宁 黄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56-359,共4页
对海南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并与海带、紫菜、羊栖菜、石莼和龙须菜等五种食用藻比较,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海南长茎葡萄蕨藻的主要成分是粗多糖和... 对海南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fera)的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及矿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并与海带、紫菜、羊栖菜、石莼和龙须菜等五种食用藻比较,进行营养学评价。结果表明,海南长茎葡萄蕨藻的主要成分是粗多糖和粗纤维(58.52%),蛋白质含量14.37%,其氨基酸组成均衡,种类齐全,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7.86%。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其中Na、K、Mg和Ca等含量都较高。因此海南长茎葡萄蕨藻是一种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且富含矿物质的食用海藻,显示出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蕨藻 营养成分 定量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姜芳燕 宋文明 +1 位作者 杨宁 黄海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99-103,共5页
考察水温、光照强度和附着基质等因素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per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的合适生长温度为21~27℃,水温低于18℃或高于30℃均对其生长具有不利影响;其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8 000 lx左右,光照不足对... 考察水温、光照强度和附着基质等因素对长茎葡萄蕨藻(Caulerpa lentilliper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的合适生长温度为21~27℃,水温低于18℃或高于30℃均对其生长具有不利影响;其最适生长光照强度为8 000 lx左右,光照不足对藻体生长及形态特征产生显著影响;附着基质对长茎葡萄蕨藻的影响也较大,单面框网养殖效果总体要优于网格塑料筐。此外,在养殖过程中应注重防治杂藻污染。本研究为海南产长茎葡萄蕨藻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蕨藻 水温 光照强度 附着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在模拟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环境中的脱氮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华 田道贺 +2 位作者 刘青松 段亚飞 张家松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5期59-68,共10页
为优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探究长茎葡萄蕨藻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养殖尾水,考察了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吸收效果,进而讨论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长茎葡萄蕨藻吸... 为优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效果,探究长茎葡萄蕨藻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对含氮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采用模拟养殖尾水,考察了长茎葡萄蕨藻对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吸收效果,进而讨论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对长茎葡萄蕨藻吸收去除三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茎葡萄蕨藻在单一含氮污染物中硝酸盐氮吸收速率最快;在混合含氮污染物中,氨氮吸收速率最快,吸收去除效率最高,其次为硝酸盐氮。长茎葡萄蕨藻在实验条件下养殖密度为16 g·L^(-1)时生长较快,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92.63%、61.91%和66.08%。在水流动状态下,水力停留时间越短,对三氮的综合去除效果较好,水力停留时间为4 h时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去除率为55.79%、56.37%、5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蕨藻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脱氮 水力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分析
20
作者 刘莉萍 林素转 +2 位作者 金刚 沈丽 周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97-201,245,共6页
[目的]分析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方法]选用深圳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测定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组成,分析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长茎葡萄蕨藻中蛋白质含量为235.8 g/kg(... [目的]分析长茎葡萄蕨藻营养成分。[方法]选用深圳某养殖场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测定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组成,分析主要营养成分。[结果]不同生长期的长茎葡萄蕨藻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长茎葡萄蕨藻中蛋白质含量为235.8 g/kg(以干重计)、氨基酸含量为204.7 g/kg(以干重计);其中氨基酸含量较高的为呈味氨基酸Glu、Asp、Gly,氨基酸组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谱,长茎葡萄蕨藻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WHO氨基酸模式谱,其SRC值为70.3。[结论]长茎葡萄蕨藻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具有良好的食用及相关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蕨藻 氨基酸 蛋白质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