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抑制作用的血清学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郭立中 毛炜 +4 位作者 王红梅 罗继军 刘玉宁 杜静 叶传蕙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4期192-195,共4页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 (ECM )不同成分的抑制作用强度。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MC)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 ,观察具有降逆泄浊、益气活血作用的中药肾康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ECM不同成... 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 (ECM )不同成分的抑制作用强度。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MC)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 ,观察具有降逆泄浊、益气活血作用的中药肾康注射液及苯那普利对ECM不同成分的影响。结果 :肾康注射液与苯那普利对ECM中纤维连接蛋白 (FN)、层粘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 (ColⅣ )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在等效剂量浓度下 ,肾康注射液对MC的抑制作用优于苯那普利。结论 :MC是肾康注射液发挥治疗作用的重要靶细胞之一 ,抑制ECM聚积可能是该方延缓肾小球硬化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康注射液 苯那普利 系膜细胞 细胞外基质 肾小球硬化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IgA肾病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忠民 沈世忠 +3 位作者 胡义阳 蔡佳颖 孙凌云 谢潜红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442-443,共2页
Ig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30%~50%的患者在10~20年后,将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1]。队列研究表明,蛋白尿、高血压就诊时肾功能是影响Ig AN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Ig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30%~50%的患者在10~20年后,将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1]。队列研究表明,蛋白尿、高血压就诊时肾功能是影响Ig AN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对于慢性肾脏病(CKD)的进展起着重要作用。阻断RASS被认为是治疗CKD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炎康复片 苯那普利 近期疗效观察 终末期肾脏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肾功能损害 RAAS RASS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苯那普利治疗IgA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3
作者 沈水娟 胡作祥 +1 位作者 王时敏 李青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年第2期154-155,共2页
关键词 IGA肾病 雷公藤多苷片 疗效观察 苯那普利 治疗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大量蛋白尿 世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_1和Smad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志娟 李英 +2 位作者 何伟 宗毅 牛凯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治疗组(模型组)和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3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造模。于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治疗组(模型组)和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3组。用链脲佐菌素诱导造模。于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血糖、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及Smad7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TGF-β1及Smad7蛋白定位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平均动脉压、血糖、肾功能指标、24h尿蛋白排出均增加;肾小球ECM明显增多、系膜区扩大(PAS染色);TGF-β1及Smad7mRNA表达上调;TGF-β1及Smad7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苯那普利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减轻。结论:TGF-β/Smad通路在糖尿病肾病时是激活的,苯那普利治疗可延缓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糖尿病 大鼠 肾组织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7蛋白 基因表达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汤建民 张丽华 刘宗芳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4期1108-11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揭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防止梗死事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44例UA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 ( 2 3例 )和常规治疗组 ( 2 1例 )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纤溶活性的变化及其苯那普利的干预作用 ,揭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防止梗死事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44例UA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组 ( 2 3例 )和常规治疗组 ( 2 1例 ) ;2 0例正常人作对照。UA患者于治疗前 ,治疗 2周后采集静脉血样 ,以发色底物法检测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及其抑制剂 (PAI 1)的活性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II(AII)浓度。结果 :①UA组血浆AII浓度 ,PAI 1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1) ,而tPA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②治疗 2周后 ,常规治疗组血浆AII浓度 ,PAI 1活性明显降低 (P均 <0 .0 1) ,tPA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1) ,但均不如苯那普利组变化显著。结论 :①UA患者纤溶活性明显降低 ,表现为PAI 1活性升高 ,tPA活性降低 ;②苯那普利可提高UA患者纤溶活性 ,其重要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II浓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纤溶蛋白溶解 苯那普利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分钟步行试验对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关继红 杨喜山 +1 位作者 曾莉 董平栓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803-804,共2页
目的 采用 6分钟步行试验 ,对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6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经过 1~ 2周的基础抗心衰治疗后 ,随机分为两组 :①小剂量苯那普利治疗组 (A组 ) 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小... 目的 采用 6分钟步行试验 ,对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6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经过 1~ 2周的基础抗心衰治疗后 ,随机分为两组 :①小剂量苯那普利治疗组 (A组 ) 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小剂量苯那普利 (10mg/d ,每日 1次 )。②大剂量苯那普利治疗组 (B组 ) 30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大剂量的苯那普利 (2 0mg/d ,每日 1次 ) ;疗程均为 2 0周 ,在苯那普利治疗前后分别做 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两组用苯那普利治疗 2 0周后 ,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均得到明显改善 (P <0 .0 1) ,与小剂量组相比 ,大剂量组改善更明显 (P <0 .0 1)。结论 与小剂量苯那普利相比 ,大剂量苯那普利更能有效地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心力衰竭 充血性 6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负电荷位点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芳 段惠军 +2 位作者 甄彦君 朱方 孟东路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 (benezapril)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负电荷位点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 ,苯那普利灌胃 ,2周、12周取肾脏皮质组织 ,采用组化电镜的方法 ,定量分析肾小...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 (benezapril)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负电荷位点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 ,苯那普利灌胃 ,2周、12周取肾脏皮质组织 ,采用组化电镜的方法 ,定量分析肾小球基底膜负电荷位点的变化。结果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的负电荷位点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苯那普利治疗组的肾小球基底膜负电荷位点较糖尿病模型组显著增多 ,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苯那普利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小球基底膜的负电荷位点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糖尿病 肾小球 基底膜 大鼠 糖尿病肾病 负电荷位点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难治性肾病蛋白尿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武文斌 马景春 +2 位作者 刘兰梅 郭明兴 鞠瑞秀 《临床荟萃》 CAS 1996年第17期787-788,共2页
我们对应用Benazepril(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的68例患者,蛋白尿的变化进行了临床研究,试图为难治性肾病的治疗寻找一安全有效的药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为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肾病综... 我们对应用Benazepril(汽巴—嘉基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的68例患者,蛋白尿的变化进行了临床研究,试图为难治性肾病的治疗寻找一安全有效的药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均为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无效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符合1985年全国肾脏病会议修订的临床分型标准。Ⅰ型20例,Ⅱ型48例。男性39例,女29例,平均年龄32.4岁,平均病程1.4年。其中16例行肾活组织检查,膜性肾病4例,系膜增殖性肾炎3例,局灶节段硬化肾炎5例,膜增殖性肾炎4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在原服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不变及对症处理前提下,加服Benazepr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肾病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肾脏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谭会斌 傅淑霞 杨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38-341,382,383,共6页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肾脏保护机制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C组),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D组),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E组)。分别于实验...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肾脏保护机制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对照组(B组),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C组),糖尿病缬沙坦治疗组(D组),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E组)。分别于实验第4、6周末各组随机取8只测定大鼠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肌酐、尿肌酐、肾重/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对肾脏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各组大鼠的平均肾小球横截面积、平均肾小球体积,并于6周末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各组肾皮质TGF-β1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足细胞特异标记物nephrin、desmin,对足细胞进行准确的定位及其密度定量观察,同时结合临床和肾组织病理有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苯那普利、缬沙坦、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均使Ccr、肾重/体重、尿白蛋白排泄率、TGF-β1 mRNA表达降低,而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组对TGF-β1 mRNA抑制程度最大,同时肾脏病理变化亦最轻。B组、E组均伴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及密度的减少,其中以B组最为显著,C组、D组次之,E最轻。足细胞数目及其密度与尿蛋白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nephrin、desmin在A组沿肾小球基底膜呈连续、线形分布。C组、D组、E组nephrin、desmin的表达量降低,与正常组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组nephrin、desmin的表达呈点状、短线条状,与正常组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数目的减少还与肾小球病理改变相关,足细胞融合、微绒毛化改变较多,肾小球硬化数明显增多。结论:糖尿病大鼠表现出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及其密度的减少,肾小球足细胞中nephrin、desmin的表达和分布的减少,足细胞病变不仅导致大量白蛋白尿的发生,而且还与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损伤的发生有关。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与单独用药治疗相比,较ACEI、ARB单独应用有更好的减轻足细胞损伤,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苯那普利 转化生长因子-βl 足细胞损伤 糖尿病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肾小球硬化大鼠的表达及苯那普利和芦沙坦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纪泽泉 黄翠雯 +4 位作者 陈波 林明辉 梁成结 陈盛强 孙卫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8期443-446,共4页
目的 :探讨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基因及蛋白表达 ,以及苯那普利和芦沙坦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C组 ) ,肾小球硬化组 (D组 ) ,肾小球硬化苯那普利治疗组 (DB组 )和肾小球硬化芦沙坦... 目的 :探讨肾小球硬化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基因及蛋白表达 ,以及苯那普利和芦沙坦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C组 ) ,肾小球硬化组 (D组 ) ,肾小球硬化苯那普利治疗组 (DB组 )和肾小球硬化芦沙坦治疗组 (DL组 ) ,治疗 6周后用RT -PCR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 β1)mRNA和Ⅳ型胶原 (ColⅣ )mRNA表达 ,WesternBlotting检测TGF - β1蛋白表达 ,免疫组化测定肾组织ColⅣ ,并观察病理及生化改变。结果 :肾小球硬化组出现明显蛋白尿 ,血白蛋白下降及胆固醇上升 ,与假手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 ,细胞外基质沉积 ,肾皮质TGF - β1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比假手术组增加 3.5 9倍和 2 .6 0倍 ,ColⅣ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比假手术组升高 2 .5 7倍和 1.4 0倍。苯那普利和芦沙坦分别治疗 6周后 ,能明显减轻肾病生化改变及病理改变 ,肾皮质TGF - β1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调 4 6 %、5 3%和 5 5 %、5 9% ,ColⅣ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 4 6 %、5 4 %和 4 3%、4 8%。结论 :苯那普利和芦沙坦通过下调TGF - 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 ,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延缓肾小球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肾小球硬化 大鼠 表达 苯那普利 芦沙坦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联用苯那普利降低正常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桂平 吕泽峰 +1 位作者 钟思干 李沅洲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1388-1390,共3页
目的 对正常血压伴持续微量白蛋白尿 (MAU)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 ,以观察联合应用缬沙坦 (valsartan)和苯那普利 (benazepril)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10 0例 2型糖尿病伴MAU患者随机分为A组 (联合治疗组 ,缬沙坦 ... 目的 对正常血压伴持续微量白蛋白尿 (MAU)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 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 ,以观察联合应用缬沙坦 (valsartan)和苯那普利 (benazepril)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10 0例 2型糖尿病伴MAU患者随机分为A组 (联合治疗组 ,缬沙坦 4 0~ 80mg/d +苯那普利 5mg/d)、B组 (苯那普利组 ,5~ 10mg/d)、C组 (缬沙坦组 ,80mg/d)治疗 6个月。结果 治疗后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明显下降 (P <0 .0 1) ,UAER减少幅度各组间对比 ,联合治疗组最明显 (P <0 .0 5 ) ;血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N)有所下降 (P <0 .0 5 ) ;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联合应用缬沙坦和苯那普利较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可更有效地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 ,且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其降血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血压 糖尿病 2型 微量白蛋白尿 缬沙坦 苯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与科素亚联合应用对高血压肾病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胜 郑秋甫 +3 位作者 张晓英 曾强 王小丹 范英鲜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联合科素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 13月龄SHRs作为实验组 ,同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实验组分别予以苯那普利、科素亚及苯那普利 +科素亚联合治疗 12周。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 4、8、12周... 目的 :研究苯那普利联合科素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 13月龄SHRs作为实验组 ,同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 ,实验组分别予以苯那普利、科素亚及苯那普利 +科素亚联合治疗 12周。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 4、8、12周各组测定血压、2 4h尿白蛋白排泄 ;比较实验结束时各组血浆及肾脏组织AngⅡ、TGF - β1水平。结果 :苯那普利、科素亚及苯那普利 +科素亚都可以明显降低SHRs血压、2 4h尿白蛋白排泄 ,但以苯那普利 +科素亚效果最好。 3组中血浆及肾脏组织中的AngⅡ水平在科素亚组升高 ,在科素亚以及苯那普利 +科素亚组下降。 3组中血浆和肾脏组织的TGF - β1水平都有显著降低 ,以合用药组降低的程度最大。结论 :联合应用苯那普利和科素亚 ,可以协同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 ,进一步延缓高血压造成的肾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科素亚 联合应用 保护作用 肾脏组织 血浆 肾脏损害 高血压肾病 尿白蛋白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小琴 邹新蓉 +6 位作者 袁军 曹阳 孙世澜 王长江 邵朝弟 金劲松 石君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为探讨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方法:将60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简称1组)、西药(简称2组)、中西治疗组(简称3组),每组20例;采用双盲法给予中药、苯那普利、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疗程24周;对患者在投药... 目的:为探讨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慢性肾脏病(CKD)的疗效。方法:将60例CKD(3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简称1组)、西药(简称2组)、中西治疗组(简称3组),每组20例;采用双盲法给予中药、苯那普利、中药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疗程24周;对患者在投药初始以及12、24周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中医症状积分:在24周,各组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其中,3组下降较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蛋白定量:在12周,2、3组下降较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周,3组下降较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在24周,2、3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Alb):在24周,2、3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2组较3组升高明显(P<0.05)。血尿素氮(BUN):在24周,2组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肌酐(Scr):在24周,2组较1组及3组升高明显(P<0.05)。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12周,2组较1组明显降低(P<0.01)。总疗效比较:在24周,依据中医证候疗效标准判定,3组有效率为89%、1组为65%、2组为40%,组间比较(P<0.01);根据西医疗效标准判定,3组有效率为94%、2组为85%、1组为75%,组间比较(P<0.05)。结论:中药联合苯那普利较单纯中药或苯那普利能更好的改善CKD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苯那普利 慢性肾脏病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后核因子-κB、ICAM-1的表达及苯那普利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水华 徐联芳 +1 位作者 陈德基 於文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2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即假手组 )、手术组和苯那普利组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模型 ,术后 2周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 目的 :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苯那普利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即假手组 )、手术组和苯那普利组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模型 ,术后 2周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间质核因子—κB(NF -κB)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 CAM - 1)的表达。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含量。 结果 :手术组肾间质NF -κB ,ICAM - 1的表达增加 ,血浆和肾组织AngⅡ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苯那普利组与手术组相比NF -κB、ICAM - 1的表达下调 ,AngⅡ减少 ,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可能通过阻断AngⅡ的作用和抑制NF -κB、ICA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 ICAM-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苯那普利 单侧输尿管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茂源 顾法林 李太华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2期75-76,共2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新一代ACEI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目的文献报道较少。我们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观察其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治疗,新一代ACEI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目的文献报道较少。我们对3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应用苯那普利治疗,观察其降压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降压疗效可靠,对肾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总结报道如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38例,均经询问病史、体检和尿常规、眼底、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血糖等检查,按WHO标准确珍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8~65岁。平均48±7.6岁,病程1~22年,平均11.6±8.2年。分肾功能正常组(Ⅰ组)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组(Ⅱ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高血压 肾功能 降压药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糖通脉片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外基质抑制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立中 周仲瑛 +2 位作者 金妙文 谢福安 陈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降糖通脉片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外基质 (ECM )不同成分的抑制作用强度。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 ,观察具有清热化瘀、滋阴补气功效的中药降糖通脉片及苯那普利对内皮细胞ECM不同... 目的 :探讨降糖通脉片与苯那普利对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外基质 (ECM )不同成分的抑制作用强度。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内皮细胞技术和血清药理学方法 ,观察具有清热化瘀、滋阴补气功效的中药降糖通脉片及苯那普利对内皮细胞ECM不同成分的影响。结果 :降糖通脉片具有抑制内皮细胞ECM成分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 (LN)和Ⅳ型胶原 (ColⅣ )的作用 ,该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苯那普利对ECM中FN、Col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不及降糖通脉片作用明显。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糖通脉片 苯那普利 肾小球内皮细胞外基质 肾小球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慧颖 张英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I/R组、...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和苯那普利后处理组。测定各组稳灌20min和再灌60min时的冠脉流量,改良亮绿变色酸法(GCA)观察心肌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减少(P<0.01),心肌损害程度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核(P<0.01),TNF-α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胞质,呈强阳性。与I/R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增多[(4.3±0.4)ml/min和(3.5±0.5)ml/min,P<0.05],GCA染色心肌变性减轻,阳性率减低(14%±7%和40%±7%,P<0.01),NF-κB表达减少(34.8%±4.7%和49.3%±9.7%,P<0.05),TNF-α表达为弱阳性。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和预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苯那普利后处理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后处理 再灌注损伤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加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辽 方敬爱 +3 位作者 刘文媛 孙桂芝 李建先 邓华聪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1年第9期520-522,共3页
目的 :观察氯沙坦加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 5 4例糖尿病肾病病人分为A和B两组。A组 3 0例 ,Scr正常 ,2 4h尿蛋白≥ 0 .5g ,分为A1、、A2 和A3组各 10例。B组 2 4例 ,Scr在 110~ 3 5 4 μmol/L ,分为B1、B2 和B3各 8例... 目的 :观察氯沙坦加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 5 4例糖尿病肾病病人分为A和B两组。A组 3 0例 ,Scr正常 ,2 4h尿蛋白≥ 0 .5g ,分为A1、、A2 和A3组各 10例。B组 2 4例 ,Scr在 110~ 3 5 4 μmol/L ,分为B1、B2 和B3各 8例。A1和B1组给予氯沙坦 5 0mg和苯那普利 10mg ,A2 和B2 组给予氯沙坦 5 0~ 10 0mg ,A3和B3组给予苯那普利 10~ 2 0mg。观察治疗 3个月前后血压、2 4h尿蛋白、Scr和BUN变化。 结果 :单独用氯沙坦或苯那普利和联合用药可明显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降低Scr和BUN水平 (P≤ 0 .0 5orP <0 .0 1)。尽管各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就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降低Scr和BUN的幅度以联合用药组最明显。结论 :氯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 ,较单独应用这两种药物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Scr和BUN水平 ,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苯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钢炼 宁宁 +1 位作者 高登峰 桂保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建立大鼠UUO模型前1 d起,治疗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苯那普利组。建立大鼠UUO模型前1 d起,治疗组给予苯那普利10 mg/(kg.d)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以等量的蒸馏水灌胃。于术后第14天分别取术侧肾组织行HE、Mas-son染色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苯那普利可以显著减轻肾间质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P<0.05),且可以显著抑制TGF-β1、CTGF、-αSMA及ColⅢ表达(P<0.05)。结论苯那普利可通过减少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细胞的活化、抑制TGF-β1的过度表达,从而降低CTGF表达,减少ECM的沉积,达到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 肾间质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那普利与卡托普利降压疗效比较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宗震 陈继芳 李平途 《临床荟萃》 CAS 1998年第2期73-75,共3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是一种新型的ACEI。我们应用该药治疗Ⅰ、Ⅱ期高血压病,并与卡托昔利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比较两者降压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是一种新型的ACEI。我们应用该药治疗Ⅰ、Ⅱ期高血压病,并与卡托昔利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比较两者降压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1978年WHO制定的高血压诊断及分期标准,经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剔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属Ⅰ、Ⅱ期高血压病患者60例,按1∶1随机分层分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那普利 卡托普利 降压药 高血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