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异苯咪唑类杀虫剂──“咪唑王”对欧洲鳗拟指环虫病防治初报
1
作者 姜礼燔 邢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欧洲鳗 拟指环虫病 咪唑五异苯咪唑类杀虫剂 药效试验 使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斯汀对SP诱导小鼠皮肤产生LTB_4和IL-5的抑制作用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懿娜 方红 +1 位作者 周宗立 姚航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m izo lastine)对P物质(SP)诱导小鼠皮肤产生白三烯B4(LTB4)和白介素5(IL-5)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接受不同浓度咪唑斯汀及对照药物灌胃,30 m in后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射SP,其后取注射部位皮肤制备组织匀浆,以竞争酶联...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m izo lastine)对P物质(SP)诱导小鼠皮肤产生白三烯B4(LTB4)和白介素5(IL-5)的抑制作用。方法:小鼠接受不同浓度咪唑斯汀及对照药物灌胃,30 m in后在小鼠背部皮下注射SP,其后取注射部位皮肤制备组织匀浆,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 ISA)法检测LTB4和IL-5的表达水平。结果:咪唑斯汀预处理组小鼠皮肤组织匀浆的LTB4和IL-5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10 m g/kg咪唑斯汀组小鼠皮肤中的LTB4和IL-5水平[(1.23±0.29)pg/m l和(34.28±11.00)pg/m l]与生理盐水对照组(5.52±1.88 pg/m l和179.62±46.25 pg/m l)及同剂量氯雷他定组[(3.89±1.27)pg/m l和(127.74±43.27)pg/m l]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与3 m g/kg地塞米松组[(0.76±0.36)pg/m l和(23.82±11.11)pg/m l]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161,P=0.508)。结论:咪唑斯汀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P诱导的小鼠皮肤中LTB4和IL-5的产生,其抗瘙痒效应可能与其抗组胺抗炎的双重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咪唑类 咪唑斯汀 P物质 白三烯B4 白细胞介素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消化道线虫的耐药性及分子机制研究
3
作者 魏蕊蕊 梁佳友 刘少华 《北方牧业》 2025年第10期28-28,共1页
羊消化道线虫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养羊业健康发展的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广泛流行,尤其以弯头线虫、圆腹线虫和毛细线虫等线虫最为常见,感染后常导致羊贫血、消瘦、腹泻、生长迟缓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随着苯咪唑类、左旋咪唑类和... 羊消化道线虫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养羊业健康发展的寄生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广泛流行,尤其以弯头线虫、圆腹线虫和毛细线虫等线虫最为常见,感染后常导致羊贫血、消瘦、腹泻、生长迟缓等,造成严重经济损失。随着苯咪唑类、左旋咪唑类和大环内酯类等药物的长期使用,线虫逐渐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增加了防控难度。因此,了解耐药分子机制,不仅有助于指导药物合理使用和优化防治策略,也为分子诊断与疫苗研发提供理论支持,有助于绿色、高效、精准养殖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 苯咪唑类 羊消化道线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泮托拉唑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念平 祝胜美 +2 位作者 叶青山 蒋宗明 楼静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0,共3页
关键词 苯咪唑类 消化性溃疡 脑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常见寄生虫病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绍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21-424,共4页
关键词 儿童 寄生虫病 药物治疗 蠕虫病 苯咪唑类 噻嘧啶类药 鞭虫病 旋毛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曼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2-333,共2页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检测RE、正常对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及各级RE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选取40例内镜分级B或C级的RE患者,H.pylori阳性及阴性各20例,雷贝拉唑治疗4周后内镜复查...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检测RE、正常对照、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组及各级RE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选取40例内镜分级B或C级的RE患者,H.pylori阳性及阴性各20例,雷贝拉唑治疗4周后内镜复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RE组、正常组、慢性胃炎组、十二指肠溃疡组的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30.4%、28.8%、59.0%、91.5%,RE组感染率显著低于胃炎组和溃疡组,与正常人群无明显差异;各级RE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无明显差异;RE患者经雷贝拉唑治疗后,H.pylori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病变愈合和症状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RE与H.pylori感染可能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相关性研究 苯咪唑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左旋泮托拉唑钠水合物晶型结构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蓓 张立波 +2 位作者 李宏 汤谷平 胡秀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研究新型左旋泮托拉唑钠水合物晶型——左旋泮托拉唑钠二点五水合物晶型的结构和稳定性。方法: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左旋泮托拉唑钠水合物晶型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热处理试验、... 目的:研究新型左旋泮托拉唑钠水合物晶型——左旋泮托拉唑钠二点五水合物晶型的结构和稳定性。方法: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左旋泮托拉唑钠水合物晶型进行结构表征;并通过热处理试验、影响因素试验及加速试验对左旋泮托拉唑钠水合物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在高湿条件下,左旋泮托拉唑钠二点五水合物极易吸水,转变成左旋泮托拉唑钠三水合物;左旋泮托拉唑钠三水合物在40℃热处理条件下极易转变成左旋泮托拉唑钠二点五水合物,但晶型的空间结构不发生改变,即左旋泮托拉唑钠二点五水合物和三水合物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只是其中结晶水含量有差别;加速试验条件下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左旋泮托拉唑钠二点五水与左旋泮托拉唑钠三水合物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但二点五水合物在40℃高温及光照照度为(4500±500)lx条件下稳定性优于三水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咪唑类/分析 药物稳定性 X线衍射 晶体/解剖学和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血管通路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查德华 张磊 +2 位作者 梅俏 金娟 许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建立大白兔肠道吸收代谢、肝脏清除等区域性药代动力学研究模型,并行雷贝拉唑肝、肠首过效应研究。方法16只大白兔采用硬膜外导管从胃十二指肠静脉插管至门静脉,再行十二指肠插管;两导管固定于颈背部皮下,并行造影。其中6只大白兔... 目的建立大白兔肠道吸收代谢、肝脏清除等区域性药代动力学研究模型,并行雷贝拉唑肝、肠首过效应研究。方法16只大白兔采用硬膜外导管从胃十二指肠静脉插管至门静脉,再行十二指肠插管;两导管固定于颈背部皮下,并行造影。其中6只大白兔分别从十二指肠、门静脉及外周静脉给予雷贝拉唑6mg/kg,各时间点取血,HPLC法检测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5只大白兔置管成功,术后2周内有两只大白兔门静脉导管发生堵塞,3只大白兔十二指肠导管发生堵塞,其余大白兔门静脉及十二指肠导管均保持通畅1月以上。造影显示胃十二指肠静脉及十二指肠插管位置正确,肠道活动性不受影响。雷贝拉唑6mg/kg时生物利用度为7.9%,肝脏与肠道提取率分别为78.4%、63.6%。结论采用胃十二指肠静脉及十二指肠插管建立大白兔肠道血管通路模型方法较为简便可靠,为肠道及肝脏区域性药代动力学研究较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咪唑类/药代动力学 生物利用度 投药 口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