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冲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的本体半连续中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平 夏燕敏 +3 位作者 陈智强 黄源 曹堃 李伯耿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原有二元SMA中试装置上进行了抗冲级SMA的本体半连续中试研究 ,考察了补加速率、搅拌转速、添加少量溶剂等因素对中试反应及产品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现有设备虽然在传热能力上尚欠不足 ,但通过调整聚合工艺 。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树脂 本体 半连续 中试 研究 抗冲级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的耐候聚丙烯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赖金梅 郭照琰 +3 位作者 茹越 戚桂村 蔡传伦 宋志海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 基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微球制备系列耐候聚丙烯样品,研究了改性聚丙烯在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前后的相对分子质量、力学性能、黄色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物含量为0.1%时,样品经紫外加速老化后的力学性能保持率很高,与受阻胺光稳定剂改性样品相当;由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尺寸为400 nm左右,均匀分散在树脂基体中,对紫外光能产生强反射;同时其可以吸收紫外光并以低能蓝光的形式辐射,从而减少紫外光对聚丙烯的破坏,所以其可以在含量较低时,提高基体材料的耐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苯乙烯交替共聚 聚丙烯 抗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久芬 周海骏 +1 位作者 姜丽萍 冷国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0-63,共4页
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 (R- SMA树脂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较低的熔体粘度 ,优异的加工性能 ,能与多种高分子材料进行共混。本文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环己酮为溶剂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 R- SMA树脂。讨论了加料方式... 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 (R- SMA树脂 )具有良好的耐热性 ,较低的熔体粘度 ,优异的加工性能 ,能与多种高分子材料进行共混。本文以过氧化二苯甲酰 (BPO)为引发剂 ,环己酮为溶剂 ,采用溶液聚合法制备了 R- SMA树脂。讨论了加料方式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组成与流动性能的关系。并用 13C-N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 合成 表征 耐热性 熔体粘度 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及热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斋民 皮丕辉 +2 位作者 文秀芳 程江 杨卓如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2-36,共5页
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TG和DSC热分析技术对该共聚物的耐热性能及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热分解受单机理控制,初... 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TG,DTG和DSC热分析技术对该共聚物的耐热性能及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热分解机理.结果表明:该共聚物的热分解受单机理控制,初始热分解温度为637K;683K后热分解速率迅速增大,703K时达到最大,在761K时分解基本结束;共聚物在氮气中失重20%和50%时的温度分别为679K和700K,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85 K;根据K issinger法求得非等温条件下共聚物热分解的表观活化能为173.21 kJ/mol,指前因子为3.293 9×1012m in-1,由Crane法求得其反应级数为0.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 N-苯基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 马来酸酐 热分解 动力学 耐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机理 被引量:7
5
作者 董宇平 封麟先 +1 位作者 杨士林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1884-1887,共4页
应用络合-解离模型和络合参与模型,证明在70~140℃区间内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属于络合-解离机理,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而络合-参与模型与实验数据偏差较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络合物分子的聚合反应... 应用络合-解离模型和络合参与模型,证明在70~140℃区间内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属于络合-解离机理,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而络合-参与模型与实验数据偏差较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络合物分子的聚合反应活性提高,链端自由基对组成络合物分子的单体选择性增强,生成交替共聚物的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共聚 苯乙烯 马来酸酐 共聚 自由聚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唐炳涛 赵杰 +1 位作者 张淑芬 王晓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6-330,共5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引发剂用量0.7%、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1∶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采用溶液沉淀聚合工艺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80℃、引发剂用量0.7%、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1∶1、时间2h的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6.6%.用13 C NMR、IR、GPC、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TG测定了其热稳定性.聚合残液的HPLC、共聚物的元素分析与13 C NMR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交替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马来酸酐 交替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涛 李宝芳 +1 位作者 曹堃 李伯耿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7-341,共5页
为制备高马来酸酐含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分析了半连续聚合工艺条件下各种因素对共聚反应速率、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反应温度以及添加极性溶剂(丁酮),可以降低反应体系中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浓度,使共聚反应向无规方... 为制备高马来酸酐含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分析了半连续聚合工艺条件下各种因素对共聚反应速率、共聚物组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反应温度以及添加极性溶剂(丁酮),可以降低反应体系中电荷转移络合物的浓度,使共聚反应向无规方向进行.采用连续补加马来酸酐和引发剂的丁酮溶液及控制单体滴加速率的方法,得到了组成基本均匀、高马来酸酐质量分数(20%~30%)、耐热性能优良的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树脂.通过化学滴定、溶解性分析、IR等分析方法确证为无规共聚物,同时还进行了DSC、TGA等性能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马来酸酐 无规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被引量:17
8
作者 唐炳涛 赵杰 张淑芬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7-221,共5页
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以丁酮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研究了温度、引发剂用量、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单体(苯乙烯与马来酸酐)质量分数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80℃,x(BPO)... 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以丁酮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详细研究了温度、引发剂用量、苯乙烯与马来酸酐配比、单体(苯乙烯与马来酸酐)质量分数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度80℃,x(BPO)=0.6%(相对于苯乙烯与马来酸酐),n(苯乙烯)∶n(马来酸酐)=1∶1,w(单体)=15%(相对于混合溶液),反应时间4 h的条件下,聚合物收率可达99%。采用13CNMR、IR、GPC、元素分析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TG测定了其热稳定性。结合共聚物的元素分析与13CNMR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交替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马来酸酐 交替共聚 溶液聚合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的制备及对ABS的改性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远 李文振 +4 位作者 钱正华 张来胜 董亮 王论 唐颂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共6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保持马来酸酐单体质量分数为5%,N-苯基马来酰亚胺单体质量分数为30%,改变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投料比合成系列四元共...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保持马来酸酐单体质量分数为5%,N-苯基马来酰亚胺单体质量分数为30%,改变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投料比合成系列四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四元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四元共聚物对ABS树脂耐热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投料比为1∶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0×10~4左右的四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最高达到253.3℃,5%热分解温度可达到351℃。该共聚物可使ABS共混物T_g升高到124.7℃,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 Α-甲基苯乙烯 马来酸酐 ABS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酯化物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翠玲 付少海 +2 位作者 张丽平 田安丽 王春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2-326,342,共6页
以醇为酯化剂,对超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BPSMA)进行酯化,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酯化剂结构及用量等对超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酯化物(BPSME)酯化度的影响,在优化实验的基础上制备了以甲醇为酯化剂的超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酯化物(M-... 以醇为酯化剂,对超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BPSMA)进行酯化,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酯化剂结构及用量等对超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酯化物(BPSME)酯化度的影响,在优化实验的基础上制备了以甲醇为酯化剂的超支化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酯化物(M-BPSME),探讨了M-BPSME对颜料红122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BPSMA与甲醇发生了酯化反应,且较佳的反应时间为6 h,酯化温度80℃。分散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线型苯乙烯马来酸酐(LPSMA)、BPSMA、M-BPSME对颜料红122的分散效率为M-BPSME>BPSMA>LPSMA,且MBPSME作分散剂的颜料分散体系的离心稳定性和冻融稳定均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 苯乙烯-马来酸酐 酯化 分散 纺织染整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益民 董建廷 +1 位作者 范仲勇 孙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96-2501,共6页
以过氧化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为引发剂,以一次投料方式,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通过控制单体配比,实现产物中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分数在48%~63%之间可调.采用FTIR,1HNMR,13CNMR和GPC技术对... 以过氧化对苯二甲酸二叔丁酯为引发剂,以一次投料方式,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通过控制单体配比,实现产物中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分数在48%~63%之间可调.采用FTIR,1HNMR,13CNMR和GPC技术对三元共聚物的化学组成、链序列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测试.利用FOX方程计算的共聚物NPMI含量与1HNMR核磁测试结果一致.DSC和TGA测试的结果表明,当N-苯基马来酰亚胺质量分数>48%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从202℃提高到215℃,5%热失重温度高于363℃,所以三元聚合物是一种优异的聚合物耐热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基马来酰亚胺 苯乙烯 马来酸酐 溶液聚合 三元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降凝剂的制备 被引量:16
12
作者 唐小华 严世强 +1 位作者 王绍霞 周永红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作为柴油降凝剂.以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丙烯酸酯):n(苯乙烯):n(马来酸酐)=9:1:1、引发剂质量分数0.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 h为最佳条件,降...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作为柴油降凝剂.以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n(丙烯酸酯):n(苯乙烯):n(马来酸酐)=9:1:1、引发剂质量分数0.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8 h为最佳条件,降凝剂收率为64.15%,降凝剂质量分数为0.1%时,研究的3种柴油组分油的凝点分别降低了10,5,7℃,具有良好的降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凝剂 溶液聚合 正交试验 丙烯酸酯—苯乙烯-马来酸酐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苯乙烯-水解马来酸酐共聚物降粘剂SSHMA的研制 被引量:17
13
作者 樊泽霞 王杰祥 +1 位作者 孙明波 王兰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198,共4页
报道了用作水基钻井液降粘剂的磺化苯乙烯-水解马来酸酐共聚物SSHMA的合成方法.以甲苯、二甲苯混合物为溶剂,苯乙烯、马来酸酐摩尔比1.0~1.2:1.0,引发剂BPO用量0.7%~1.2%,溶液共聚温度95℃,时间3小时,得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其重... 报道了用作水基钻井液降粘剂的磺化苯乙烯-水解马来酸酐共聚物SSHMA的合成方法.以甲苯、二甲苯混合物为溶剂,苯乙烯、马来酸酐摩尔比1.0~1.2:1.0,引发剂BPO用量0.7%~1.2%,溶液共聚温度95℃,时间3小时,得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其重均分子量在3000~5500范围,化学结构由红外光谱证实.在NaOH存在下,该共聚物与三氧化硫按摩尔比1.0:1.0~1.2在50℃进行磺化、水解反应1小时,生成降粘剂SSHMA.该剂具有良好的耐温抗盐性:加入0.2%SSHMA使淡水钻井液的表观粘度由75 mPa·s降至30mpa·s以下,加入0.3%SSHMA使淡水钻井液在230℃老化16小时后的表观粘度由64mpa·s降至28mpa·s以下,加入0.4%SSHMA使15%盐水钻井液230℃老化16小时后的袁观粘度由35mPa·s降至18mpa·s以下.图5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苯乙烯/水解马来酸酐共聚 水溶性聚合物 降粘剂 钻井液处理剂 合成 结构/性能关系 水基钻井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及其增容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孟季茹 梁国正 +1 位作者 赵磊 朱光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8-42,共5页
介绍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四种制备方法 :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本体 -悬浮聚合法 ,讨论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摩尔分子质量及其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用量以及共混顺序等因素... 介绍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四种制备方法 :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本体 -悬浮聚合法 ,讨论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摩尔分子质量及其马来酸酐含量、苯乙烯 -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的用量以及共混顺序等因素对其增容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 无规共聚 合成 增容作用 合成方法 改性 增容剂 共混物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智俊 王木立 +1 位作者 朱东 张东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浓度、单体和引发剂滴加时间对乳液粒径、凝胶量等的影响,并利用红外(FT-IR)、纳米激光粒度仪(DLS)、透射电镜(TEM)进行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SMA-1000P与十二醇质量比为1∶0.75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乳化剂。TEM观察到的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趋势与DLS测得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证明了核壳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种子乳液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小华 强西怀 洪新球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46,共5页
苯乙烯-马来酸酐(SMA)交替共聚物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具有高表面活性、低界面张力等特性,因而在乳化、增稠、絮凝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SMA交替共聚物的研究现状、性能特点、合成方法、改性方法及其在制革中的应... 苯乙烯-马来酸酐(SMA)交替共聚物及其衍生物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具有高表面活性、低界面张力等特性,因而在乳化、增稠、絮凝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SMA交替共聚物的研究现状、性能特点、合成方法、改性方法及其在制革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马来酸酐 交替共聚 制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洪利 郝海涛 +2 位作者 党民团 闫晓杰 范立明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569-1571,1574,共4页
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自由基引发共聚反应,生成共聚物SMA,是典型的交替共聚。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以丙酮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用收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0℃,... 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自由基引发共聚反应,生成共聚物SMA,是典型的交替共聚。在过氧化苯甲酰(BPO)引发下,以丙酮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并用收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0℃,BPO的质量分数x(BPO)=0.3%,n(苯乙烯)∶n(马来酸酐)=1∶1,w(单体)=30%,反应2 h的条件下,聚合物的收率可达到98.5%。利用化学滴定法测得聚合物中马来酸酐摩尔分数为49.91%,结合理论,证明了合成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一种交替共聚物。一种低温合成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工艺得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马来酸酐 交替共聚 溶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对20%除虫脲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停停 张树芹 +1 位作者 路福绥 陈甜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6-1052,共7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共聚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经磺化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磺酸钠(SSMA)。通过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势、黏度等考察了SSMA对20%除虫脲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共聚法在不同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经磺化制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磺酸钠(SSMA)。通过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势、黏度等考察了SSMA对20%除虫脲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分散剂为75℃聚合得到的SSMA,其质量分数为3%时,水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最好;当pH=9时SSMA分子完全电离,能为颗粒提供较大的空间势垒,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最好;Na+或Ca2+压缩颗粒界面的双电层,降低Zeta电势的绝对值,使颗粒因带电量减少而聚结,导致水悬浮剂分散稳定性变差;当离子浓度相同时,Ca2+的聚沉能力强于Na+,添加Ca2+后的水悬浮剂的分散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 除虫脲 悬浮剂 分散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阳离子化改性及其在颜料分散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白福顺 张霞 +2 位作者 田安丽 付少海 王潮霞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4-1168,1172,共6页
采用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通过界面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进行改性,制备高分子分散剂(SMG)。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ETA和SMA中酸酐发生反应,生成了酯键,当ETA对SMA摩尔比为1.3、对甲苯磺酸占SMA总质量的14%、反应时间... 采用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TA),通过界面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进行改性,制备高分子分散剂(SMG)。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ETA和SMA中酸酐发生反应,生成了酯键,当ETA对SMA摩尔比为1.3、对甲苯磺酸占SMA总质量的14%、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78℃时,SMG阳离子化度为30.96%。应用实验表明,SMG对炭黑的分散效果明显优于SMA,当SMG阳离子度大于14%、pH=9、SMG对颜料的质量分数为7%时,制备炭黑分散体粒径为170 nm,炭黑分散体热稳定性较佳,60℃处理24 h,粒径变化率仅为3.6%。所制备分散体在pH=3时,炭黑Zeta电位为+28.61 mV,当pH>6.5后,Zeta电位变为负值,表现出两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 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分散剂 颜料分散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核磁共振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一青 王荣伟 +2 位作者 石正金 夏燕敏 王键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2,共3页
利用 1HNMR、13CNMR及DEPT(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 )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SMA)的序列结构和组成 ,并比较了几种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对分析SMA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表明1HNMR是分析组成的简单、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 核磁共振 序列结构 组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