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苣荬菜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4
1
作者 时丽冉 牛玉璐 李明哲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2-275,共4页
研究了苣荬菜在不同浓度NaCl(0,3,6,9,12 g/kg)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增大,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上升,可溶性有机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仅在低... 研究了苣荬菜在不同浓度NaCl(0,3,6,9,12 g/kg)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增大,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升高,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上升,可溶性有机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仅在低浓度下升高,之后随NaCl浓度升高降低,表明苣荬菜抗盐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苣荬菜 NACL胁迫 质膜透性 丙二醛 抗氧化酶 有机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苣荬菜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翠艳 侯冬岩 +2 位作者 回瑞华 刘晓媛 朱永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05-307,共3页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苣荬菜中脂肪酸,再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和鉴定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由苣荬菜中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0.21%,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09%,饱和脂肪酸占脂肪... 本文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苣荬菜中脂肪酸,再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和鉴定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由苣荬菜中分离鉴定出12种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0.21%,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52.09%,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8.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苣荬菜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分离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苣荬菜的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及伴随的卫星基因组结构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赵丽玲 钟静 +2 位作者 张晓云 李婷婷 丁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73,112,共8页
杂草是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重要中间寄主,常富集多种该属病毒及其卫星病毒。2014年,在云南红河常见杂草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上出现了疑似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病症状。利用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其所含病毒进行分... 杂草是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重要中间寄主,常富集多种该属病毒及其卫星病毒。2014年,在云南红河常见杂草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上出现了疑似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病症状。利用克隆、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其所含病毒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1株病样中共获得了两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全序列、两条β卫星全序列和一条α卫星全序列。序列分析显示,两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全序列与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和96%,确定为中国胜红蓟黄脉病毒的分离物。两条β卫星全序列与赛葵黄脉β卫星相似性最高,为97%,确定为赛葵黄脉β卫星的一个分离物。α卫星全序列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α卫星相似性最高,为86.3%,是中国番茄黄化曲叶α卫星的一个分离物。这是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病害复合体在中国侵染苣荬菜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 α卫星 β卫星 苣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苣荬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蒋雷 姚庆强 解砚英 《食品与药品》 CAS 2009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研究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等分离,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8种化合物,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Ⅰ)、β-... 目的研究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等分离,用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8种化合物,鉴定了其结构,分别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Ⅰ)、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Ⅲ)、槲皮素(quercetin,Ⅳ)、芹菜素-7-O-β-D-葡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Ⅴ)、木犀草素-7-O-β-D-葡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Ⅵ)、槲皮素-3-O-β-D-葡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Ⅶ)、芦丁(rutin,Ⅷ)。结论化合物Ⅰ、Ⅶ、Ⅷ系首次从苣荬菜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苣荬菜 化学成分 黄酮 三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菜新品种沈农红苣荬菜 被引量:3
5
作者 范文丽 李天来 +2 位作者 赵英明 张淼 李晓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96,共2页
沈农红苣荬菜是从野生植物苣荬菜中经过多年栽培驯化及系统选育而成的抗病性极强的野菜新品种,该品种适应性强,休眠芽多,休眠期短,萌发温度低,干物质积累快,播种后3a(年)年即可进入丰产期,每667m2产量可达800~1000kg.
关键词 苣荬菜 新品种 野菜 品种适应性 干物质积累 系统选育 栽培驯化 野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棚栽与野生苣荬菜中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旭光 侯冬岩 +1 位作者 关崇新 刘晓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51-253,共3页
对棚栽与野生苣荬菜中脂肪酸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棚栽与野生苣荬菜中脂肪酸,再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和鉴定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由棚栽苣荬菜中分离鉴定出1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30.87%;... 对棚栽与野生苣荬菜中脂肪酸进行分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棚栽与野生苣荬菜中脂肪酸,再进行甲酯化处理,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离和鉴定脂肪酸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由棚栽苣荬菜中分离鉴定出10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30.87%;由野生苣荬菜中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占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苣荬菜 棚栽 野生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ICP-AES法测定苣荬菜叶中常量及微量元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煦 高妍 +1 位作者 邓联东 董岸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53-55,共3页
用微波消解的方法消解苣荬菜叶(sonchusbrachyothusDC),采用美国利曼公司生产的PS- 型中阶梯光栅光谱仪测定苣荬菜叶中的微量元素,为苣荬菜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适用于植物中多种元素的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 用微波消解的方法消解苣荬菜叶(sonchusbrachyothusDC),采用美国利曼公司生产的PS- 型中阶梯光栅光谱仪测定苣荬菜叶中的微量元素,为苣荬菜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适用于植物中多种元素的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07%~3.49%,回收率为94.2%~105%,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ICP-AES 苣荬菜 化学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苣荬菜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萍 刘志明 周明芬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1,共5页
以苣荬菜为原料,优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苣荬菜∶水)对苣荬菜多糖提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料液比,提取... 以苣荬菜为原料,优化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通过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方法,研究提取时间、温度、料液比(苣荬菜∶水)对苣荬菜多糖提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和料液比对提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影响最小。得到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23,提取温度为92℃,提取时间1.81h,在此条件下进行提取,苣荬菜多糖提取率为1.19%,多糖含量为1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苣荬菜 多糖 提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各地苣荬菜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戴凌燕 朱丹 薛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比较不同产地苣荬菜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大庆地区的苣荬菜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较为显著;饶河地区的苣荬菜对超氧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不同地区的苣荬菜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黑龙江 苣荬菜 自由基 清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苣荬菜的营养及药理作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邵成雷 《食品与药品》 CAS 2005年第06A期63-65,共3页
苣荬菜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价值,现对苣荬菜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苣荬菜 化学成分 营养价值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农田苣荬菜、大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发生危害调查报告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邱学林 郭青云 +4 位作者 辛存岳 魏有海 郭良芝 咸文荣 翁华 《青海农林科技》 2004年第4期15-18,共4页
采用问卷式调查和抽样实地调查方法,对我省主要农业区农田苣荬菜大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的发生危害情况调查表明:苣荬菜、大刺儿菜、藏蓟、苦苣菜等,在全省农田危害加重,发生频率70%以上,主要发生率30%左右,危害率20%左右,严重危害5%~10... 采用问卷式调查和抽样实地调查方法,对我省主要农业区农田苣荬菜大刺儿菜等多年生杂草的发生危害情况调查表明:苣荬菜、大刺儿菜、藏蓟、苦苣菜等,在全省农田危害加重,发生频率70%以上,主要发生率30%左右,危害率20%左右,严重危害5%~10%左右,在危害严重的田块,作物损失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农田 苣荬菜 大刺儿菜 多年生杂草 发生特点 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苣荬菜的营养保健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白凤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03年第6期100-101,共2页
本文对苣荬菜的营养价值、药理作用和开发利用做一简要分析,并提出该野生食品的开发利用前景。
关键词 苣荬菜 营养价值 药理作用 开发利用 野菜 蔬菜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苣荬菜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英姬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4期155-156,共2页
本文对苣英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做一简要分析。
关键词 苣荬菜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结温度对苣荬菜球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海燕 康三江 +2 位作者 苟丽娜 袁晶 宋娟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10期29-34,共6页
以野生苣荬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冻结温度(-20、-30、-40℃)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冻结条件下,苣荬菜球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最短,约为15.8 min;其次是-30℃的时间为29.6 min;-20℃时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最长,约为89... 以野生苣荬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冻结温度(-20、-30、-40℃)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冻结条件下,苣荬菜球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最短,约为15.8 min;其次是-30℃的时间为29.6 min;-20℃时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带的时间最长,约为89.6 min。3种不同冻结方式对苣荬菜球色泽、硬度的影响差异显著。-30℃下冻结的苣荬菜球的色泽最好,硬度损失率较小;-40℃条件下的次之,-20℃的色泽最差,硬度损失率较大。综合比较,-30℃冻结条件下苣荬菜球品质优于其他冻结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温度 野生苣荬菜 冻结速率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棚(室)冬季栽培野生苣荬菜效益高
15
作者 董家行 陈国安 郑淑清 《河北农业》 2000年第9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冬季 栽培 野生苣荬菜 温室 大棚 生产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光温室野生苣荬菜高产栽培技术
16
作者 董家行 陈国安 郑淑清 《河北农业科技》 2001年第11期8-,共1页
苣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维生素B以及铁、钾、钙等20多种人体必需物质,根、花、种子或全草都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祛温降压、治痢疾等功效.可用来炒食、做汤、凉拌,风味独特.其产品可大量加工、出口,深受国内外... 苣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维生素E、维生素B以及铁、钾、钙等20多种人体必需物质,根、花、种子或全草都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祛温降压、治痢疾等功效.可用来炒食、做汤、凉拌,风味独特.其产品可大量加工、出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发展保护地生产,在深冬季节向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野生苣荬菜,经济效益显著.静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1998年冬开始在日光温室试种,两年来积累了大量的栽培经验,一般0.067公顷产量1000公斤,产值15000元以上.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根状茎 地下茎 苣荬菜 绿叶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苣荬菜的高产栽培技术
17
作者 孙守琢 《养猪》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4,共1页
苣荬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孙守琢(辽宁省彰武县农业区划办公室,123200)苣卖菜是一种养猪的优质青饲料作物。据实践,种1亩地苣荬菜所获得的粗蛋白质是种1亩玉米所获粗蛋白质的6.5倍,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分别比玉米高... 苣荬菜的高产栽培技术孙守琢(辽宁省彰武县农业区划办公室,123200)苣卖菜是一种养猪的优质青饲料作物。据实践,种1亩地苣荬菜所获得的粗蛋白质是种1亩玉米所获粗蛋白质的6.5倍,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分别比玉米高4.5、1.8和1.5倍,栽培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苣荬菜 青饲料作物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苣荬菜的人工栽培
18
作者 刘常辉 刘光辉 高振玉 《养殖技术顾问》 2010年第3期44-45,共2页
1特征特性 苣莫菜茎直立,高30-80厘米,上部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丛生,具柄。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耳状抱茎。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边缘有尖齿,两面无毛。花序头状,直径约2.5厘米,总苞片多层,密生绵毛,花全为舌状花... 1特征特性 苣莫菜茎直立,高30-80厘米,上部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丛生,具柄。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耳状抱茎。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边缘有尖齿,两面无毛。花序头状,直径约2.5厘米,总苞片多层,密生绵毛,花全为舌状花,鲜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栽培 苣荬菜 鲜黄色 分枝 针形 无毛 花序 苞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苣荬菜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忠贤 薛志有 高桂生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4-54,共1页
苣荬菜(Sonchus drvensis L. )别称匍茎苦菜,俗称曲荬菜、苦麻子,为全株含乳白色汁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嫩叶食用,蘸酱生吃,脆嫩可口.
关键词 苣荬菜 植物学特征 栽培技术 整地 播种 中耕除草 肥水管理 采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和氮肥水平对苣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申艳卿 谷建田 张喜春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和氮肥水平对苣荬菜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用透光率100.0%、60.1%、37.8%遮阳网和施用90、180、360kg/hm^2的尿素组合成9个不同处理,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苣荬菜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苣荬菜在透光...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和氮肥水平对苣荬菜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的影响。【方法】用透光率100.0%、60.1%、37.8%遮阳网和施用90、180、360kg/hm^2的尿素组合成9个不同处理,分别测定不同条件下苣荬菜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苣荬菜在透光率60.1%遮阳网+180kg/hm^2处理下综合外观指标和产量表现较优,叶长35cm、叶宽3.5cm;总黄酮和叶绿素含量为透光率60.1%遮阳网+180kg/hm^2尿素>透光率100.0%遮阳网+180kg/hm^2尿素>透光率37.8%遮阳网+180kg/hm^2尿素;粗纤维含量为透光率100.0%遮阳网+180kg/hm^2尿素>透光率60.1%遮阳网+180kg/hm^2尿素>透光率37.8%遮阳网+180kg/hm^2尿素;透光率60.1%遮阳网+90kg/hm^2尿素和透光率60.1%遮阳网+180kg/hm^2尿素处理营养品质较优;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增施氮肥可增加苣荬菜产量。【结论】适当施用氮肥和遮阳有利于苣荬菜生长和营养的积累,重度遮阴不利于苣荬菜营养的积累和外观的生长,氮肥过量会抑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苣荬菜 遮阳 施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