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及生防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吕亮 陈娇 +7 位作者 郭志敏 吕为 陶佩文 吕惠红 潘哲群 常向前 万鹏 张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6-53,共8页
为明确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等方法,研究和分析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和生防效果,结... 为明确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等方法,研究和分析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和生防效果,结果显示,AcMNPV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LC_(50)=2.9×10^(7)PIB/mL;在田间,AcMNPV+Bt复配制剂1千万苜核·苏云菌悬浮剂(1500 mL/hm^(2))药后第10天的平均虫口防效为68.99%,而药后第15天的平均防效亦有66.87%,均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应用DNAMAN 6.0软件对试验后死虫样进行DNA同源比对鉴定,结果显示polh、lef-8和lef-9基因序列同源性均达到100%。以上结果表明AcMNPV对草地贪夜蛾幼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建议在草地贪夜蛾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施用1千万苜核·苏云菌悬浮剂,最好选择在晴天16:00-17:00使用,避开高温和光照等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以使病毒制剂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其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草地贪夜蛾 鳞翅目害虫 幼虫 生物农药 ·苏云菌悬浮剂 杀虫活性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蛋白GP64与寄主细胞互作蛋白的初步鉴定
2
作者 杨锐 冯敏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9-795,共7页
鉴定杆状病毒与宿主昆虫细胞间的互作蛋白,对于进一步研究病毒受体的特性与功能,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阐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 MNPV)出芽型病毒粒子(BV)囊膜蛋白GP64是否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 鉴定杆状病毒与宿主昆虫细胞间的互作蛋白,对于进一步研究病毒受体的特性与功能,理解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阐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 MNPV)出芽型病毒粒子(BV)囊膜蛋白GP64是否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存在互作,利用蛋白酶K消化处理Tn细胞系的细胞膜蛋白,结果表明BV不能感染经300μg/m L蛋白酶K消化处理的Tn细胞,免疫荧光检测BV病毒粒子不能吸附于Tn细胞膜上。利用病毒覆盖蛋白印迹实验(VOPBA)及质谱初步鉴定的结果显示,Tn细胞膜上的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是与BV囊膜蛋白GP64互作的候选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出芽型病毒 GP64蛋白 互作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满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关于幼虫生长发育及羽化成虫后繁殖力的增效作用
3
作者 张维耀 孙艳杰 赵海成 《现代化农业》 2008年第11期44-45,共2页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米满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米满对病毒协同作用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单用病毒;联合处理的存活幼虫羽化为成虫后,交配率、产卵量、卵孵率等均与对...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米满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米满对病毒协同作用显著抑制了幼虫的生长发育,幼虫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单用病毒;联合处理的存活幼虫羽化为成虫后,交配率、产卵量、卵孵率等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米满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满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研究
4
作者 张维耀 孙艳杰 《现代化农业》 2010年第9期23-24,共2页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米满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作用于甜菜夜蛾幼虫时,6.67mg/kg米满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表现为增加杀虫毒力和提高杀虫速度,可使病毒对3龄和4龄幼虫的毒... 研究了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米满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作用于甜菜夜蛾幼虫时,6.67mg/kg米满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表现为增加杀虫毒力和提高杀虫速度,可使病毒对3龄和4龄幼虫的毒力分别提高0.31倍和2.62倍,杀虫速度分别提高10.9%和6.9%,使总杀虫速度提高25%和2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米满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以文 郭慧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为寻找病毒增效新途径,克服天然昆虫病毒存在杀虫活性低和速度慢的缺陷,研究植物源提取物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幼虫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 为寻找病毒增效新途径,克服天然昆虫病毒存在杀虫活性低和速度慢的缺陷,研究植物源提取物蛇床子素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以甜菜夜蛾为靶标害虫时,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幼虫时对AcNPV有显著增效作用,但对病毒杀虫速度无明显提高作用。蛇床子素在作用于甜菜夜蛾成虫时有效降低其繁殖力,取食含AcNPV和蛇床子素糖水的甜菜夜蛾产有效卵数量显著低于单取食含AcNPV糖水甜菜夜蛾的有效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甜菜夜蛾 增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与Bt混合试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的毒力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洁 李玉英 +3 位作者 李子昂 阿地力·沙塔尔 李万倩 王琼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319,共7页
为测定野生型和重组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 MNPV)在葡萄花翅小卷蛾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野生型和重组型Ac MNPV及其与苏云金杆菌(Bt)的混合试剂为试验材料,分... 为测定野生型和重组型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 MNPV)在葡萄花翅小卷蛾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本文以野生型和重组型Ac MNPV及其与苏云金杆菌(Bt)的混合试剂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病毒及其与Bt的混合试剂对葡萄花翅小卷蛾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WT(野生型Ac MNPV)、WT-31(Ac MNPV携带苹果蠹蛾颗粒体病毒Cydia pomonella granulovirus(CpGV)orf31)、WTgp64-31(Ac MNPV缺失gp64基因、携带Cp GV orf31)的幼虫逐日死亡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作用速率缓慢;WT与WT-31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0.36%、71.43%,并显著高于WTgp64-31(58.93%),但前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性。以WT和WT-31为基础,在混合有1000 IU/mL Bt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表明,WT-31的LC50和LC90分别为1.66×10^(3)PIB/mL、3.07×10^(5)PIB/mL;浓度为104PIB/mL、105PIB/mL的WT-31的LT50分别为5.67 d、4.24 d,LT90分别为11.62 d、9.33 d;Ac MNPV能够感染葡萄花翅小卷蛾,较低浓度的Bt能够显著促进重组Ac MNPV(WT-31)的杀虫效率。研究结果将为葡萄花翅小卷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花翅小卷蛾 苜蓿夜蛾核多病毒 苹果蠹蛾颗粒病毒 苏云金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抑制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诱导的斜纹夜蛾细胞凋亡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萍 杨凯 +2 位作者 代小江 庞义 苏德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02-707,共6页
野生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californic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感染斜纹夜蛾 (Spodopteralitura)细胞系Sl zsu 1,可引起典型的细胞凋亡 ;但可以在草地夜蛾 (Spodopterafrugiperda)细胞Sf 9中复制并... 野生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californic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感染斜纹夜蛾 (Spodopteralitura)细胞系Sl zsu 1,可引起典型的细胞凋亡 ;但可以在草地夜蛾 (Spodopterafrugiperda)细胞Sf 9中复制并形成多角体 .比较了AcMNPV p35基因在病毒感染两种细胞的复制和转录情况 ,认为 p35在非受纳细胞中及时有效的表达能阻止细胞发生凋亡 ;共感染实验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litur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可以抑制AcMNPV诱导的细胞凋亡并可帮助病毒进行复制 ,推测SpltMNPV基因组中与 p35同源的 p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蛾核多病毒 抑制 苜蓿夜蛾核多病毒 诱导 夜蛾细胞凋亡 P3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VP39蛋白在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赛男 吕怡娜 +3 位作者 姜焕焕 黄麟淇 区炳明 刘文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0-1449,共10页
【目的】构建表达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VP39蛋白的vp39假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AcMNPV),明确SeMNPV VP39是否能取代AcMNPV VP39在AcMNPV... 【目的】构建表达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VP39蛋白的vp39假型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AcMNPV),明确SeMNPV VP39是否能取代AcMNPV VP39在AcMNPV中行使功能,为深入探究杆状病毒的核衣壳装配机理打下理论基础。【方法】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在AcMNPV vp39缺失型重组bacmid(bAcvp39KO)的基础上构建携带SeMNPV vp39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和多角体蛋白基因(Polyhedrin,polh)的重组病毒(vAcSevp39:FLAG)。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析SeMNPV vp39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IPLB-Sf21-AE clonal isolate 9(Sf9)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vAcSevp39:FLAG在Sf9中的感染和扩散情况,采用病毒滴度测定并绘制病毒生长曲线检测vAcSevp39:FLAG的感染性芽生型病毒粒子产量,并以电子显微镜观察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的形态发生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SeMNPV VP39能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获得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病毒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Sf9细胞中无感染性的芽生型病毒粒子产生,与AcMNPV vp39缺失型重组病毒(vAcvp39KO)的现象一致;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与vAcvp39KO不同的是,在vAcSevp39:FLAG转染的细胞中虽然未产生核衣壳,但在感染细胞的核中存在大量空的透明长管状衣壳结构,表明SeMNPV VP39能挽救vAcvp39KO的衣壳结构装配,但在AcMNPV中不具备装配核衣壳的能力。【结论】SeMNPV VP39在AcMNPV中虽能形成衣壳结构,但不能有效装配核衣壳,导致无芽生型病毒粒子和包埋型病毒粒子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核多病毒 vp39 甜菜夜蛾核多病毒 芽生型病毒粒子 衣壳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Ac148-150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和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赵凯霞 陈红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48,共7页
【目的】同时敲除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基因组的Ac148、Ac149、Ac150(Ac148-150)基因,检测敲除Ac148-150基因片段对AcMNPV复制和外源蛋白表达能力的影响,为基因功能鉴定和缩小杆状病毒基因组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ed/E... 【目的】同时敲除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基因组的Ac148、Ac149、Ac150(Ac148-150)基因,检测敲除Ac148-150基因片段对AcMNPV复制和外源蛋白表达能力的影响,为基因功能鉴定和缩小杆状病毒基因组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ed/ET同源重组系统和rpsL-AMP反向筛选系统对Ac148-150基因进行敲除,得到敲除型杆状病毒质粒(KOAc148-150杆状病毒质粒),提取AcMNPV KOAc148-150杆状病毒质粒和野生型杆状病毒质粒,将其分别与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共转染Sf9细胞,成功构建重组杆状病毒(野生型病毒vAcMNPV/GFP和缺失突变病毒vAc△148-150/GFP),测定2种重组杆状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并比较其差异。将2种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荧光细胞分布,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FP荧光强度,再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Ac148-150缺失突变体表达的GFP产量。【结果】菌落PCR结果表明,AcMNPV中Ac148-150基因敲除成功。缺失突变病毒vAc△148-150/GFP与野生型病毒vAcMNPV/GFP的一步生长曲线基本一致,说明Ac148-150缺失不影响病毒的复制。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敲除Ac148-150对外源蛋白GFP分布和荧光强度未产生影响。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缺失突变病毒vAc△148-150/GFP和野生型病毒vAcMNPV/GFP表达GFP蛋白产量基本一致。【结论】从AcMNPV基因组中同时敲除Ac148、Ac149、Ac150基因后,对病毒的复制和外源蛋白的表达能力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 多角病毒 Ac148-150 杆状病毒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vp39基因的克隆及其对S_f9细胞形态的影响
10
作者 刘德立 孙晓洁 +2 位作者 齐义鹏 李小峰 朱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40-343,共4页
最近的研究发现:AcNPV的vp39基因与侵染密切相关[1].在侵染过程中,VP39蛋白与宿主的肌动蛋白结合,使其重排形成缆索(cable).导致细胞骨架发生变化有利于病毒编码的蛋白酶的水解.最后,子代病毒颗粒大量形... 最近的研究发现:AcNPV的vp39基因与侵染密切相关[1].在侵染过程中,VP39蛋白与宿主的肌动蛋白结合,使其重排形成缆索(cable).导致细胞骨架发生变化有利于病毒编码的蛋白酶的水解.最后,子代病毒颗粒大量形成,宿主昆虫体全部液化成为脓水.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 多角病毒 基因克隆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桃树虫害的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元芳 赵日江 冯启云 《果农之友》 2014年第4期6-6,共1页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属昆虫病毒类,杀虫谱较广。害虫通过取食感染昆虫病毒,而后病毒在害虫体内增殖.陆续侵染至虫体全身,最终导致害虫死亡。该药药效持久,使用安全,不易被害虫产生抗性,低... 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属昆虫病毒类,杀虫谱较广。害虫通过取食感染昆虫病毒,而后病毒在害虫体内增殖.陆续侵染至虫体全身,最终导致害虫死亡。该药药效持久,使用安全,不易被害虫产生抗性,低毒、低残留,不伤害天敌,对人、畜无毒。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首选生物类农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病毒防治 低毒杀虫剂 试验 虫害 桃树 微生物源 昆虫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亿PIB/mL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的研制
12
作者 梁雪娜 饶楠 +1 位作者 夏红英 何海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5-1000,共6页
研制一种低毒、高效、且具有市场优势的微生物农药制剂尤为重要。通过使用流点法、优化组合法对润湿剂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确定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的具体配方为:10亿PIB/mL病毒原药、RP-90 2%、3010 3%、8070... 研制一种低毒、高效、且具有市场优势的微生物农药制剂尤为重要。通过使用流点法、优化组合法对润湿剂分散剂的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确定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的具体配方为:10亿PIB/mL病毒原药、RP-90 2%、3010 3%、8070 2%、黄原胶0.1%、硅酸镁铝2%,S-30 0.1%、乙二醇5%、GY-X60 0.2%,水补至100%。按照所选的配方进行悬浮剂各项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该制剂在长时间放置后分散性仍良好,悬浮率大于90%,低温、热贮稳定性均合格,筛析等其他质量控制指标均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悬浮剂 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三种夜蛾的室内毒杀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士杰 占军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62-64,共3页
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按0.5∶1复合而成的。为了掌握其对甘蓝夜蛾的毒杀效果,用蒸馏水将其稀释成2.0×10~3、2.0×10~4、2.0×10~5、2.0... 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bNPV)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按0.5∶1复合而成的。为了掌握其对甘蓝夜蛾的毒杀效果,用蒸馏水将其稀释成2.0×10~3、2.0×10~4、2.0×10~5、2.0×10~6、2.0×10~7PIB·mL^(-1)五个所需的浓度进行测试,并用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法测验。结果表明:复合型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毒杀效果差异显著。饲毒后第2天,甘蓝夜蛾对复合剂较敏感;饲毒后第3天对复合剂敏感性均增强;饲毒后第4天,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死亡率均在80%以上,斜纹夜蛾死亡率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夜蛾多角病毒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复合毒杀 夜蛾 甜菜夜蛾 甘蓝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银纹夜蛾病毒杀虫剂对甘蓝甜菜夜蛾的田间防效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江卫 王培丹 +2 位作者 张珂 胡美英 翁群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144,共2页
报道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 californica NPV ,AcNPV)悬浮剂田间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的动态效果。结果表明,10亿PIB/mL AcNPV悬浮剂以制剂用量1500、2250 mL/hm^2施药后7 d达到药效高峰,防效分别为85.38%、88.7... 报道了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Autographa californica NPV ,AcNPV)悬浮剂田间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的动态效果。结果表明,10亿PIB/mL AcNPV悬浮剂以制剂用量1500、2250 mL/hm^2施药后7 d达到药效高峰,防效分别为85.38%、88.74%;750 mL/hm^2施药后则需10 d才能达到药效高峰,防效为77.51%;制剂用量750、1500、2250 mL/hm^2施用后14 d,防效为69.54%~81.34%,整体防效较好,说明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悬浮剂 甘蓝 甜菜夜蛾 田间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贪夜蛾Sf9细胞外泌体microRNA调控AcMNPV增殖的研究
15
作者 田伟彬 张以农 +2 位作者 任菲菲 严寄铭 孙京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目的】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细胞外泌体microRNA(miRNA)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不连续蔗糖质量分数梯度超速离心纯... 【目的】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Sf9细胞外泌体microRNA(miRNA)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不连续蔗糖质量分数梯度超速离心纯化外泌体,随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对纯化产物进行颗粒直径分析。运用s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AcMNPV感染Sf9细胞后外泌体差异表达的miRNA并预测其潜在靶基因对应的生物学通路。通过转染模拟物(mimic)和病毒感染等细胞试验以及qPCR验证外泌体miRNA的差异表达,并检测差异表达miRNA——sfr-miR-1a-3p对AcMNPV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纯化Sf9细胞外泌体,且AcMNPV感染有效刺激Sf9细胞外泌体的分泌量增加。AcMNPV感染Sf9细胞72 h后,经与Rfam数据库比对,筛选出11个差异表达的外泌体miRNAs,其中,8个miRNAs的转录水平与测序结果趋势一致。通过预测miRNAs靶基因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潜在的靶基因主要富集在cA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人乳头瘤病毒信号通路等,这表明差异表达外泌体miRNA可能参与昆虫天然免疫反应。过表达sfrmiR-1a-3p能显著提高AcMNPV病毒vp39基因的表达。【结论】本研究通过sRNA测序筛选了AcMNPV感染后Sf9细胞外泌体的差异表达miRNA,证明了AcMNPV通过促进外泌体分泌,协助被感染细胞传递miRNA−sfr-miR-1a-3p来影响周围未感染细胞,以促进自身增殖。以上结果为昆虫外泌体传递miRNA以调控病毒增殖的机制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SF9细胞 苜蓿夜蛾核多病毒 外泌 microRNA sfr-miR-1a-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蛋白抑制了杆状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蕴莉 余泽华 陈新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29-834,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肌动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晚期的作用,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表达多角体基因、肌动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vAc-ph/70GA,同时构建对照病毒vAc-ph.实验发现,重组病毒vAc-ph/70GA感染Sf9细胞后能持续表达肌动蛋... 为进一步研究肌动蛋白在杆状病毒感染晚期的作用,利用Bac-to-Bac系统构建了表达多角体基因、肌动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重组病毒vAc-ph/70GA,同时构建对照病毒vAc-ph.实验发现,重组病毒vAc-ph/70GA感染Sf9细胞后能持续表达肌动蛋白,但不能形成多角体,vAc-ph则能形成多角体.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vAc-ph/70GA感染晚期,细胞内没有多角体蛋白的表达;RT-PCR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多角体基因的转录被抑制.肌动蛋白的表达并没有影响vAc-ph/70GA对细胞的感染力.结果表明,晚期表达的外源肌动蛋白抑制了多角体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导致多角体不能正常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衣壳多角病毒 肌动蛋白 多角 多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双色荧光观察分析重组家蚕杆状病毒对昆虫细胞及蚕体组织的感染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文兵 马双双 +3 位作者 李兵 叶思思 高静 沈卫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4-637,共4页
尝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作为昆虫表达体系的分子标签,克隆了rfp基因的读码框,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该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mNPV-rfp。对家蚕细胞的感染表明,rfp适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 尝试将红色荧光蛋白(RFP)作为昆虫表达体系的分子标签,克隆了rfp基因的读码框,通过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将该基因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中,获得重组杆状病毒BmNPV-rfp。对家蚕细胞的感染表明,rfp适于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在显微镜下红色荧光很明显,说明RFP可以作为杆状病毒表达的分子标签。BmNPV-rfp和另一种插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的家蚕重组杆状病毒BmNPV-gfp混合感染家蚕细胞和幼虫的实验表明,二者的荧光很少在同一细胞中发生重叠,说明昆虫细胞大多只感受1次同一来源的病毒。BmNPV-rfp、BmN-PV-gfp与AcNPV混合感染Sf21细胞的结果也证明了该推断,并且还显示AcNPV可以协助BmNPV来源的病毒基因在Sf21细胞中表达以及协助病毒增殖或产生杂交病毒,但尚未明确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荧光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 家蚕多角病毒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细胞感染 组织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Ac60基因的原核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研究
18
作者 李玲玲 李朝飞 +1 位作者 庞义 杨凯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0-23,共4页
用PCR方法从AcMNPV基因组中扩增到ORF6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pET-Ac60质粒,再将该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了分子量约为16 ku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表达产物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 用PCR方法从AcMNPV基因组中扩增到ORF60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pET-Ac60质粒,再将该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在IPTG诱导下表达了分子量约为16 ku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表达产物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应用该抗体检测了AcMNPV感染的昆虫宿主细胞(Sf9)中ORF60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在感染后的细胞中有2条分子量分别约为33 ku和17 ku蛋白质带能与所制备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分析发现:在病毒感染的晚期,Ac60蛋白同时存在于所感染宿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夜蛾核多病毒 ORF60 表达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铮 吴大洋 《中国蚕业》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关键词 表达载系统 杆状病毒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研究进展 环状DNA分子 多角蛋白基因 昆虫病毒 ACMNPV Vir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杆状病毒作为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应用
20
作者 马景霞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6-38,共3页
1昆虫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这类病毒具有双链超螺旋大分子DNA,能感染数百种昆虫。近10余年来对于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杆状病毒被用作表达外源基因的载体以来,对... 1昆虫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这类病毒具有双链超螺旋大分子DNA,能感染数百种昆虫。近10余年来对于杆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杆状病毒被用作表达外源基因的载体以来,对其分子生物学研究更加引人注目,其中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的研究最为深入,已被用作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杆状病毒 基因表达载 苜蓿夜蛾多角病毒 病毒分子生物学 应用 杆状病毒 外源基因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