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玉米种芽萌发·幼苗生长与光合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萧珣 王兴亚 +8 位作者 张守梅 高琪 孙琳琳 陈利容 马振萍 王红霞 龚魁杰 郭玉秋 刘开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36-40,共5页
为探究外源贝莱斯芽孢杆菌(B.v.)对玉米种芽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系统的调控作用,以郑单958和京农科728为供试材料接种B.v.。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施加B.v.能显著促进玉米种芽萌发,有效提升幼苗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与根冠比;与... 为探究外源贝莱斯芽孢杆菌(B.v.)对玉米种芽萌发、幼苗生长及光合系统的调控作用,以郑单958和京农科728为供试材料接种B.v.。结果表明:与CK相比,外源施加B.v.能显著促进玉米种芽萌发,有效提升幼苗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与根冠比;与芽孢杆菌菌剂相比,B.v.处理在促进玉米种芽萌发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株高、叶面积、干重、鲜重等农艺性状有关指标也与芽孢杆菌菌剂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外源B.v.处理下的玉米幼苗P_(n)、T_(r)、G_(s)、WUE显著提升,C_(i)较CK显著下降;B.v.处理下的P_(n)、T_(r)和G_(s)与芽孢杆菌菌剂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在C_(i)利用效能方面显著弱于芽孢杆菌菌剂。与CK相比,外源施加B.v.有助于提升玉米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并改善荧光特性,显著提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总叶绿素含量、F_(m)、F_(v)/F_(m)、F_(v)/F_(o)和q_(P),显著降低F_(o)和NPQ;B.v.处理下的叶片各叶绿素含量及总含量均显著高于芽孢杆菌菌剂处理,荧光参数整体与芽孢杆菌菌剂无显著差异,部分指标甚至优于芽孢杆菌菌剂处理。因此,贝莱斯芽孢杆菌在玉米上有着良好开发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具有进一步开发成新型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孢杆菌 芽萌发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贮藏法对杨树苗木冬芽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娜 范新 +1 位作者 黄建全 刘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522-3523,共2页
研究了水淹贮藏苗木法对杨树苗木冬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107杨冬芽休眠得到解除,10℃以上的温度都能100%萌发。3月下旬气温升至10℃以上,苗木假植法无法控制苗木冬芽萌发,但春季水淹贮藏苗木可以达到较长期贮藏苗木的目标。
关键词 水淹 苗木贮藏 芽萌发 温度 杨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药剂处理对碧桃离体枝条芽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乔飞 周明 +1 位作者 邹志荣 江雪飞 《陕西农业科学》 2004年第5期31-33,共3页
以碧桃一年生离体枝条为试材 ,研究了几种化学药剂处理对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所使用的化学药剂中赤霉素效果最好 ,能使花期提前 2~ 3 d;硫脲对叶芽的破眠效果比花芽好 ;NAA处理基本没有效果。
关键词 化学药剂 碧桃 离体枝条 芽萌发 赤霉素 硫脲 N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再生芽萌发期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谢源泉 杜康 +3 位作者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1,共6页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期(即7月下旬—8月中旬)的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地区差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宁、内江、泸州、纳溪、宜宾和叙永再生芽萌发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56.7、175.4、168.5、66.7、227.5 mm和153.4 mm。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41.5、138.6、144.5、146.0、128.5 mm和142.7 mm。除了纳溪外,其余各地区再生芽萌发期的降水量均高于其作物需水量。从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上看,宜宾、内江、泸州及叙永均较适合再生稻发展,而纳溪则存在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内江、泸州再生芽萌发期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从1951—2007年,内江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63%,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1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为12%。从1951—2002年,泸州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52%,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1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2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的概率为4%。相对而言,内江中稻再生芽萌发期仍然存在较大的受旱风险。根据以上结果,探讨了川东南再生稻发展适宜区及高产栽培策略,纳溪受旱风险较大不宜晒田,遂宁、宜宾、内江、泸州、叙永均能进行中期晒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芽萌发 降水量 作物需水量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花黄精根茎萌发新芽及生长习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子龙 张小辉 +5 位作者 王洪根 邓娇梦 毕雅莹 戚伟尧 唐昌贻 范伟青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3-67,共5页
为探索黄精根茎萌发新芽及生长习性,研究黄精育苗技术,以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为试验材料,通过1~3年生完整的1节根茎和3年生1节根茎切成不同大小的根茎种块的育苗试验,研究切块的根茎生长习性。结果显示:切块根茎的新芽是从根... 为探索黄精根茎萌发新芽及生长习性,研究黄精育苗技术,以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为试验材料,通过1~3年生完整的1节根茎和3年生1节根茎切成不同大小的根茎种块的育苗试验,研究切块的根茎生长习性。结果显示:切块根茎的新芽是从根茎表皮的皱纹处生发的,而且是先萌发新芽,后在新芽的基部长出新根,母根茎不长新根;带芽的母根茎,在下种当年的4月上旬开始出土,无芽的在下种的次年才能出土。1~3年生的根茎种块对发芽率和根长度没有影响,对株高生长的影响随着根茎年龄增长而增加。根茎种块的发芽率、高生长、根长度均随着切块数量增多而减少;将3年生1节根茎切成8块来繁育多花黄精苗木,可比用不切的能多培育出4.43倍的苗木。由此可见,多花黄精可以选择3年生的根茎切成种块进行苗木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根茎 萌发 生长习性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根蔗不同蔗桩高度蔗芽分布及萌发情况调查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关丽 余兴华 +2 位作者 周平 卢会文 杨清辉 《中国糖料》 2013年第1期47-48,52,共3页
调查了YU 02-38、崖城89-9、YU 01-13、YU 01-39、新台糖16号5个甘蔗品种(品系)蔗蔸上芽的分布情况,并观测了YU 02-38和崖城89-9不同蔗桩高度的蔗芽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蔗芽主要分布在0~5cm的蔗桩上,5cm以上部分蔗芽分布较少,0~5cm蔗... 调查了YU 02-38、崖城89-9、YU 01-13、YU 01-39、新台糖16号5个甘蔗品种(品系)蔗蔸上芽的分布情况,并观测了YU 02-38和崖城89-9不同蔗桩高度的蔗芽萌发情况。结果表明:蔗芽主要分布在0~5cm的蔗桩上,5cm以上部分蔗芽分布较少,0~5cm蔗桩上蔗芽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高于上部蔗桩,上位芽的存在会对下位芽的萌发产生抑制作用。试验结果为生产上提倡"快砍低锄"措施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根蔗 芽萌发 蔗桩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相关基因在茶树腋芽冬季休眠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新超 马春雷 +3 位作者 杨亚军 曹红利 郝心愿 金基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9-516,共8页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从本实验室构建的茶树休眠芽与萌动芽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分离出来的与生长素相关的基因片段在茶树腋芽冬季休眠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与生长素响应因子同源的6条EST片段中,有5条的表达量休眠... 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从本实验室构建的茶树休眠芽与萌动芽抑制消减杂交文库中分离出来的与生长素相关的基因片段在茶树腋芽冬季休眠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与生长素响应因子同源的6条EST片段中,有5条的表达量休眠期高于萌发期,另外1条则相反。(2)与生长素原初反应基因同源的3条EST片段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其中与SAURs同源的EST在休眠阶段上调表达,休眠解除以后下调表达。而与GH3和Aux/IAAs同源的2条EST在萌发阶段有一个表达高峰,而在休眠期和萌发以后,表达量都下降。(3)与生长素结合类蛋白同源的茶树CsGLP1表达量在萌发期高于休眠期。(4)与生长素内向运输载体基因同源的EST片段在深休眠期的表达量最高。(5)2条受生长素调控的EST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生长素诱导表达的EST在休眠期的表达量高于萌发期及随后阶段,而另外1条受生长素抑制的EST片段在萌发期的表达远远高于休眠期。这些结果初步说明生长素促进茶树腋芽的冬季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休眠与萌发 生长素相关基因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表面霉菌的鉴定及其对大麦萌发期主要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栾静 石殿宇 +2 位作者 郭继强 董亮 赵长新 《酿酒科技》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澳麦Gairdner为原料,对其表面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株,经鉴定为镰孢菌(霉)属(AY633745)。然后在浸麦时将此镰孢菌接种于大麦表面,检测大麦萌发时蛋白酶、木聚糖酶、α-淀粉酶和POD的酶的活力,结果发现:镰孢菌对蛋白酶、... 以澳麦Gairdner为原料,对其表面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株优势菌株,经鉴定为镰孢菌(霉)属(AY633745)。然后在浸麦时将此镰孢菌接种于大麦表面,检测大麦萌发时蛋白酶、木聚糖酶、α-淀粉酶和POD的酶的活力,结果发现:镰孢菌对蛋白酶、木聚糖酶和α-淀粉酶激活过程中起到了显著(P<0.05)的抑制或延缓作用,但随着大麦的萌发,未接菌大麦和接菌大麦的酶活差异变小(P>0.05)。镰孢菌最终并未使大麦酶活显著降低,只是抑制或延缓了酶的激活。另外,镰孢菌对α-淀粉酶的影响最大,未接菌大麦和接菌大麦中α-淀粉酶酶活差异极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镰孢菌 大麦萌发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杂交新品种“浙农176”选育报告 被引量:7
9
作者 梁月荣 赵东 +1 位作者 陆建良 刘祖生 《茶叶》 2004年第1期27-29,共3页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 12”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 ,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 ,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种——“浙农 176”。品比试验表明 ,浙农 176为早芽型品种 ,其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 (对照 )接近 ;适制绿茶 ,产量和品质均超...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 12”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 ,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 ,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种——“浙农 176”。品比试验表明 ,浙农 176为早芽型品种 ,其春季萌发期与福鼎大白茶 (对照 )接近 ;适制绿茶 ,产量和品质均超过对照。“浙农 176”茶多酚总量和氨基酸含量高 ,分别超过对照 4 .1%和 8.7%。“浙农 176”抗旱性、抗寒性较强 ,超过对照 ;抗病虫力与对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浙农176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芽萌发 鲜叶产量 制茶品质 化学成分 抗逆性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大棚茶园施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全 陆锦时 +2 位作者 李中林 徐泽 周正科 《中国茶叶》 1999年第6期8-9,共2页
关键词 茶叶品质 塑料大棚 施肥技术 肥料种类 施肥方法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黑葡萄一年二次结果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小沛 王梅 +1 位作者 李冰 侯环珍 《园艺与种苗》 CAS 2023年第9期21-22,25,共3页
葡萄一年二次结果技术是利用葡萄一年多次生长、多次结果的习性,采用修剪和药剂处理等技术手段,促进葡萄冬芽萌发,产生二次果。文中考察了不同的修剪时期及药剂浓度对夏黑葡萄二次果结果习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黑葡萄二次结果果... 葡萄一年二次结果技术是利用葡萄一年多次生长、多次结果的习性,采用修剪和药剂处理等技术手段,促进葡萄冬芽萌发,产生二次果。文中考察了不同的修剪时期及药剂浓度对夏黑葡萄二次果结果习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夏黑葡萄二次结果果实均能够正常成熟,果实单粒重较一次果明显变小,但是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优于一次果。采用修剪措施来实现夏黑葡萄二次结果,最佳时期为5月25日;50%单氰胺药剂处理最佳浓度为25倍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二次结果 芽萌发 修剪措施 单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二次结果高产法
12
《中国农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30-30,共1页
葡萄二次结果高产法庭院栽培的葡萄,管理精细,肥水充足,应用一年二次结果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植株的增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1.利用冬芽二次梢结果。在带不出果穗的新梢长出10──15片叶时,进行摘心,抑制... 葡萄二次结果高产法庭院栽培的葡萄,管理精细,肥水充足,应用一年二次结果技术,可以充分发挥植株的增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1.利用冬芽二次梢结果。在带不出果穗的新梢长出10──15片叶时,进行摘心,抑制主梢生长并暂时保留摘心口下的2个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结果 葡萄 二次果 芽萌发 花序出现 连续摘心 结实力 病虫害防治 花序分化 栽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change of protein polypeptide of Ginkgo biloba seed during germination
13
作者 GUO Hong-yan LI Sheng-ping PENG Fang-ren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5-38,共4页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rotein polypeptide in endosperms of Gingkgo biloba seeds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were studied by SDS-PAGE and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0 kinds of p... The dynamic changes of protein polypeptide in endosperms of Gingkgo biloba seeds during seed germination were studied by SDS-PAGE and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2-D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80 kinds of protein spots in endosperms of Gingkgo biloba were clear observed in the 2-DE spectrum. Protein molecular weights were in the range of 26-52kD, and their isoelectric poi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5.8-7.8. In the course of seed germination, 13 kinds of proteins were degraded, and 13 kinds of proteins were synthesized; 7 kinds of proteins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and isoelectric points of 35kD/pIr.8, 31kD/pIr.8, 29kD/pIr.8, 33kD/pI6.6, 33kD/pI 6.4, 34kD/pI7.7 and 31kD/pI7.7 were identified primarily as vegetative storage proteins (V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kgo biloba seed GERMINATION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