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兵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2-74,共3页
 近年来,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于绝经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从而对他莫昔芬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地位提出了挑战。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特别是阿那曲唑有可能首先代替他莫昔芬成为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新的标准...  近年来,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于绝经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从而对他莫昔芬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地位提出了挑战。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特别是阿那曲唑有可能首先代替他莫昔芬成为绝经后妇女乳腺癌的新的标准辅助治疗药物。本文就近年来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辅助治疗 芳香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在儿科内分泌临床应用的再认识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春林 梁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5-282,共8页
芳香化酶是雌激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以来曲唑和阿那曲唑为代表的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与芳香化酶结合,可有效降低雌激素水平,因其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及可逆性结合等特点,近20年来在国内外被应用于儿童内分泌疾病如纤维性骨... 芳香化酶是雌激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以来曲唑和阿那曲唑为代表的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与芳香化酶结合,可有效降低雌激素水平,因其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及可逆性结合等特点,近20年来在国内外被应用于儿童内分泌疾病如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综合征、家族性男性限制性性早熟、青春期男性乳房发育治疗和改善青春期矮小男童成年终身高等,观察到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然而,AI药品说明书并无儿童用药适应证,较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发现AI存在肝肾功能损害、脂代谢紊乱、高雄激素血症及骨代谢紊乱等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尤其是对男性生殖系统损害和骨代谢的远期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儿童使用AI时须权衡利弊、谨慎使用,通过收集AI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证据积累经验,为规范AI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酶抑制剂/治疗应用 儿童 治疗结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绝经前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后绝经判断标准及芳香化酶抑制剂临床应用共识 被引量:7
3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8-240,共3页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态势,其中绝经前的患者较多。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其中一些治疗会影响绝经前女性患者的卵巢功能,从而影响患者的月经状态;同时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方式也与...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态势,其中绝经前的患者较多。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其中一些治疗会影响绝经前女性患者的卵巢功能,从而影响患者的月经状态;同时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方式也与患者的月经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患者 绝经前女性 辅助治疗 芳香抑制 临床应用 内分泌治疗 标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德阳 陈雷 +1 位作者 王劲松 余正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81-786,共6页
目的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应用于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CNKI及CBMdisc等数据库,按既定标准纳入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于新辅助内... 目的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应用于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 Med、CNKI及CBMdisc等数据库,按既定标准纳入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以Cochrane系统进行逐篇质量评价,提取资料,并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 512名患者。结果显示:1在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AIs在总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上均优于雌激素受体阻滞剂;2在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中,使用AIs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效果与新辅助化疗相当;3新辅助化疗结合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于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可能有更好的近期疗效,但因研究太少,论证强度不高;4相对于细胞毒性药物,AIs和他莫昔芬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都较低,症状也较轻。结论 AIs可以作为绝经后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抑制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激素依赖性乳腺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惠平 季加孚 +5 位作者 侯宽永 贾廷珍 赵红梅 肖宇 王墨培 汪有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评价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治疗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7-75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8例绝经前患者中有6例行卵巢切除,2例应用戈舍瑞林抑制卵巢功能。患者... 目的:评价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2003年6月至2006年9月治疗的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37-75岁,中位年龄58岁,其中8例绝经前患者中有6例行卵巢切除,2例应用戈舍瑞林抑制卵巢功能。患者均有可观察病灶,除11例因病情迅速进展外,均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至少24周,所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分别为依西美坦(36例)、阿那曲唑(13例)、来曲唑(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客观反应率(ORR=CR+PR,其中CR为完全缓解,PR为部分缓解)、临床获益率(CBR=CR+PR+SD≥24周,其中SD为疾病稳定)、肿瘤进展时间(TTP),肿瘤治疗失败时间(TTF)、安全性和毒副反应。结果:CR6例(11.5%),有1例维持CR152周,1例维持96周,另4例亦大于60周;PR19例(36.5%),维持PR时间为32~96周;SD≥24周的患者有16例(30.8%);PD(疾病进展)+SD〈24周的有11例(21.2%)。患者的ORR为48%,CBR为78.8%,平均TTP时间78.87周(95%CI61.13%~96.6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尽管未获客观反应的患者疾病进展后曾采用化疗、放疗或其他治疗(B组),但与达到客观反应的患者(A组)相比生存时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大于24周时两组的总生存率分别A组92%,B组81.5%[Log Rank(Mantel-Cox)检验,χ^2=3.85,P=0.047]。与药物相关的副反应包括潮红、出汗、小关节痛,其中有2例发生与治疗药物关系不确定的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晚期乳腺癌单药有效率为48%,能明显延长达CR或PR患者的生存期,副反应易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抑制 乳腺肿瘤 三唑类 雄二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不同顺序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少华 江泽飞 +4 位作者 宋三泰 王涛 吴世凯 曹阳 袁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5-389,共5页
背景与目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已经成为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甾体类(依西美坦)和非甾体类(阿那曲唑、来曲唑)3种AIs不同顺序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探讨其是否... 背景与目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已经成为治疗复发转移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甾体类(依西美坦)和非甾体类(阿那曲唑、来曲唑)3种AIs不同顺序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探讨其是否存在交叉耐药。方法:回顾分析既往曾经先后用过甾体类和非甾体类AIs,且能够评价疗效和记录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和(或)治疗失败时间(time to failure,TTF)的80例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女性患者,全部患者都有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的结果,主要观察终点为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结果:80例患者中,非甾体类阿那曲唑一线解救的CBR是62.5%(15/24)、来曲唑是71.1%(32/45)、甾体类依西美坦为81.8%(9/11)。一线甾体类治疗失败后换用非甾体类的CBR为36.4%(4/11),而一线非甾体类治疗失败后,换用甾体类CBR为24.6%(14/57),一线非甾体类失败后,换用另一种非甾体类的CBR为16.7%(2/12)。结论:一种AIs失败后换用另一种AIs仍有获益。总体而言,用药越晚,疗效越差,所以尽早选用疗效相对较高的药物是合适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芳香抑制 交叉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α基因SNPs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所致骨代谢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悦 陈红风 +3 位作者 叶媚娜 胡升芳 张卫红 盛佳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8-1003,共6页
目的探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Is所致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60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PC... 目的探讨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AIs所致骨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60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排除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提取全基因组DNA并进行PCR扩增,对rs9340799、rs2234693位点进行单向测序;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L1-4)骨密度(BMD)。结果 ERα基因rs9340799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A型高于A/G型及G/G型(P<0.01);rs2234693位点各基因型间的腰椎BMD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T型、C/T型均高于C/C型(P<0.01)。去除绝经年数的影响,两位点各基因型受试者间腰椎BMD的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接受AIs治疗时间分层分析,两位点SNPs与服药1年内受试者的腰椎BMD相关(P<0.01),在服药1年及以上的受试者中,rs9340799位点SNP与腰椎BMD相关(P<0.05)。结论 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SNPs与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腰椎BMD存在显著性关联。与纯合基因型A/A型、T/T型相比,杂合基因型A/G型、C/T型及纯合基因型G/G型、C/C型更具有发生骨代谢异常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α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乳腺肿瘤 芳香抑制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mg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赵燕南 龚成成 +6 位作者 胡夕春 王中华 张剑 王磊苹 曹君 陶中华 王碧芸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7-783,共7页
背景与目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是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常规用药。在既往AI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500 mg氟维司群存在一定获益。该研究旨在探索500 mg氟维司群在既往接受AI治疗的复发转移... 背景与目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是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常规用药。在既往AI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中,500 mg氟维司群存在一定获益。该研究旨在探索500 mg氟维司群在既往接受AI治疗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临床实际应用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5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88例经500 mg氟维司群治疗的既往接受AI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观察疗效指标为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次要观察疗效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以及安全性。结果:中位随访 11.3 个月,患者的中位PFS为5.9个月(95%CI:4.2-7.5);CBR为40.0%,ORR为3.4%。COX多因素分析提示,患者的PFS与转移部位数目(HR=1.92, 95%CI:1.2-2.9,P=0.002)以及既往是否接受转移后化疗(HR=1.52,95%CI:1.0-2.1,P=0.022)有关。6例患者因不良事件停用氟维司群治疗。结论:500 mg氟维司群治疗既往接受AI治疗的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维司群 转移性乳腺癌 雌激素阳性 芳香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疏肝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 被引量:8
9
作者 朱为康 陈旻 +5 位作者 李雁 骆莹滨 崔闯 陆俊骏 陈珠平 毛俊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20期3113-3116,3120,共5页
目的:探究分析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补肾疏肝中药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究分析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补肾疏肝中药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补肾疏肝中药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水平、骨密度水平、骨钙素水平、骨矿物质水平、Kupperman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Kupperman评分、性激素指标、骨密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60.00%(24/40)较对照组90.00%(36/40)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绝经后激素呈现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实施补肾疏肝中药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患者身体各项指标与激素水平,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疏肝 芳香抑制 绝经 激素受体阳性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排卵治疗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敏 侯丽辉 吴效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8-660,661,共4页
临床上常应用促排卵法治疗因排卵障碍而导致的不孕,但促排卵治疗一个显著的不良反应是出现高雌激素状态,使一些相应的生理状态改变,降低了疗效。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降低促排卵治疗中高雌激素状态,从而改善卵泡募集的生理、子宫内膜... 临床上常应用促排卵法治疗因排卵障碍而导致的不孕,但促排卵治疗一个显著的不良反应是出现高雌激素状态,使一些相应的生理状态改变,降低了疗效。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降低促排卵治疗中高雌激素状态,从而改善卵泡募集的生理、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以及胚胎的发育,并且能减少促性腺激素的需要量,从而达到控制下促超排卵(COH)。另外,由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具有安全性高和相对费用低的特点,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排卵 芳香抑制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乳腺癌患者关节痛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赵菊 赵久达 +1 位作者 王淼舟 刘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19-926,共8页
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的关节痛(aromatase inhibitor-induced arthralgia,AIA)是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治疗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高海拔地区乳腺癌患者AIA的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 目的:芳香化酶抑制剂诱导的关节痛(aromatase inhibitor-induced arthralgia,AIA)是接受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治疗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高海拔地区乳腺癌患者AIA的预测模型建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315例接受AI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以7∶3的比例分配到训练集(220例)或验证集(95例),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进行变量选择,并进行7倍交叉验证,对训练集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AIA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建立基于这些危险因素的列线图。使用校准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高海拔地区AIA的几个重要独立预测因子包括既往使用紫杉烷类化疗(OR=10.174,95%CI:2.008~62.69,P=0.008)、末次月经(last menstrual period,LMP)(OR=0.175,95%CI:0.052~0.494,P=0.002)、药物诱导的绝经(OR=3.834,95%CI:1.109~14.13,P=0.036)、分期(OR=10.423,95%CI:4.114~32.15,P<0.001)和心理因素(OR=25.108,95%CI:8.430~87.95,P<0.001)。该队列中AIA的发生率为58.41%,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97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海拔地区乳腺癌患者AIA的预测模型,识别危险因素有助于对发生AIA风险较高的患者进行个体化识别和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芳香抑制 关节痛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培海 王凤华 +1 位作者 聂乐凯 邹宏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观察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月经量增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要求保守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及8例为准备放宫内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曼月乐)就医咨询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其服用来曲唑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及月经量的... 目的:观察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月经量增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要求保守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及8例为准备放宫内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曼月乐)就医咨询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观察其服用来曲唑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及月经量的改善情况,以评估芳香化酶抑制剂对于子宫腺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46例患者来曲唑治疗3月后与治疗前相比,痛经评分治疗前为9.2±2.6分,治疗3个月后为4.8±1.2分,痛经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痛经有效率为82.6%(38/46)。以治疗前月经量100%计算,治疗3月后月经量为80%,月经量较治疗前稍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为准备放曼月乐就医咨询子宫腺肌病患者,短时间内服用来曲唑,治疗痛经有效率为75.0%(6/8)。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改善痛经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对于改善月经量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芳香抑制 来曲唑 痛经 月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牟田 王建六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对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近年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可直接阻断绝经后外周组织局部雌激素及肿瘤内雌激素的合成,并且不会干扰其他甾体的合成过程。AIs在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对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近年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可直接阻断绝经后外周组织局部雌激素及肿瘤内雌激素的合成,并且不会干扰其他甾体的合成过程。AIs在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上具有较确切的疗效,在子宫内膜癌内分泌的辅助治疗、保留生育功能的内分泌治疗上也具有一定应用,对于复发或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抑制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促排卵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效科 杨新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4-456,共3页
现代临床医学发展迅速,诊断和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妇科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月经紊乱、无排卵和不孕症患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来就诊的临床表现各异,要求不同。妇科医生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其中非常重... 现代临床医学发展迅速,诊断和治疗方法日新月异。妇科内分泌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月经紊乱、无排卵和不孕症患者明显增多,这些患者来就诊的临床表现各异,要求不同。妇科医生要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给予进一步的治疗,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促排卵和排卵监测。但是监测排卵不仅是作B超检查,还有基础体温测定、激素测定、宫颈粘液评分等;促排卵药物的应用有严格的选择和方案。本期专题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常用的促排卵药(如氯米芬)和较新的药(如来曲唑)及各种用药方案,排卵监测的各种方法以及应用促排卵药物的安全性等。虽然有些内容是较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但十分重要,在临床中正确应用才能达到促排卵和监测排卵的目的。我们对此一一作探讨,希望能对临床医生的工作给予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抑制 促排卵 枸椽酸氯米芬 促性腺激素 单独应用 诱导排卵 临床应用 A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西美坦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经治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国红 邸立军 +1 位作者 宛凤玲 任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35-538,共4页
背景与目的:依西美坦为甾体类芳香化酶灭活剂,能不可逆地结合到芳香化酶与雄激素底物的结合位点上,引起酶永久失活,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依西美坦对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有研究表明,依西美坦与其... 背景与目的:依西美坦为甾体类芳香化酶灭活剂,能不可逆地结合到芳香化酶与雄激素底物的结合位点上,引起酶永久失活,阻断雄激素向雌激素的转化。依西美坦对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有研究表明,依西美坦与其他内分泌药物包括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之间无明显交叉耐药反应。本研究旨在评价依西美坦在采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雌激素(estrogen receptor,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阳性或不明的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且均为既往接受过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进展的患者,口服依西美坦,1次/d,每次25mg,28d为1个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3例患者中,无CR病例,PR2例(6.0%),SD19例(57.6%),其中稳定持续时间≥24周者13例,PD12例(36.4%),有效率(CR+PR)为6.0%,临床获益率(CR+PR+SD≥24周)为45.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9个月(1~29.3个月)。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获益率高于年龄<60岁患者,既往未接受过化疗(不包括辅助化疗)患者出现进展的比例低于接受过化疗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西美坦在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的绝经后内分泌治疗反应型晚期乳腺癌患者中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乳腺癌 芳香抑制 依西美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费菲 陆劲松 邵志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71,共3页
综述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乳腺癌 芳香 芳香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新鸣 侯丽辉 +2 位作者 王勇 丛晶 吴效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35-537,共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内异症患者中几乎有一半的人对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显著。本文综述了芳香化酶抑制剂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在绝经前期妇女,单独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导致卵巢过度刺激,...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内异症患者中几乎有一半的人对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显著。本文综述了芳香化酶抑制剂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在绝经前期妇女,单独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导致卵巢过度刺激,因此可以与黄体酮、口服避孕药或GnRH类似物联合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与黄体酮或口服避孕药联合应用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芳香 芳香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治疗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的肌肉关节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飞飞 李怡帆 卢雯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726-1728,共3页
目的:研究金天格胶囊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的肌肉关节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单臂开放的研究方法,挑选50例服用AI,并且产生或加重相关肌肉关节症状的乳腺癌患者。使其服用金天格胶囊12周(1.2g/次,3次/d),同时在服用前、中、后进行BPI... 目的:研究金天格胶囊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的肌肉关节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单臂开放的研究方法,挑选50例服用AI,并且产生或加重相关肌肉关节症状的乳腺癌患者。使其服用金天格胶囊12周(1.2g/次,3次/d),同时在服用前、中、后进行BPI、VAS、FACT-B、血清E_2及FSH的记录,并筛选有价值的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金天格胶囊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平均疼痛,最剧疼痛,疼痛干扰和晨僵。对FACT-B中除疼痛之外的其他方面没有明显的改善。同时,不影响患者血清E_2、FSH水平。结论:金天格胶囊能有效的缓解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的肌肉关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芳香抑制 关节痛 晨僵 金天格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所致骨丢失的机制
19
作者 浦冬青 刘志勇 +4 位作者 冯丹丹 张梦棣 刘炳蔚 时光喜 李静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7-1132,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所致骨丢失的关键靶标和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去势后予以10μg/d来曲唑溶液皮下注射构建绝经后AIs所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预防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所致骨丢失的关键靶标和通路。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去势后予以10μg/d来曲唑溶液皮下注射构建绝经后AIs所致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给药组同时予以黄芪补肾活血汤(HQD)19.24 g/(kg·d)灌胃预防骨丢失,假手术组与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三个月后取小鼠股骨进行骨密度检测验证造模效果,并借助TMT蛋白组学测序分析获取其组学特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小梁结构疏松紊乱,数量减少,证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骨小梁粗大致密,数量增多,证明补肾活血法预防作用显著。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上调蛋白275个,下调189个;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上调蛋白286个,下调蛋白898个。三组对比后共有18个交集蛋白,分别为Ptbp1、Epx、Ear1、Ear2、Col6a5、Mta2、Alox15、Lztfl1、Ccl6、Diaph2、Wfdc21、Smarcb1、Strip1、C19orf12、Pex14、Akr1b7、Fahd1、Nr1d2。差异蛋白主要参与了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调节、脂质代谢、核酸内切酶活性等生物过程,并在铁死亡、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肌钙蛋白细胞骨架调节、PI3K-AKT等信号通路显著富集。结论补肾活血法可有效预防AIs所致骨丢失的发生,其关键靶标和作用机制可能与Ptbp1、Alox15及铁死亡、PI3K-AKT等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法 芳香抑制 骨丢失 蛋白组学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生长激素治疗青春期身材矮小症男性患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孔元梅 陈虹 +3 位作者 梁黎 郑卯昵 方燕兰 王春林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3-290,共8页
目的:研究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改善大骨龄(≥13岁)男性身材矮小症青少年成年身高的有效性,同时监测药物的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2018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预测成年身高受损的骨龄为13~15岁的青春... 目的:研究第三代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AI)改善大骨龄(≥13岁)男性身材矮小症青少年成年身高的有效性,同时监测药物的安全性。方法:2015年12月-2018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预测成年身高受损的骨龄为13~15岁的青春期男性患儿151例,经充分告知AI的潜在风险后,由患儿及其家长选择入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用AI组108例(联用AI组),单用rhGH组43例(rhGH单用组)。治疗时间12月以上,每3个月复查一次,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rhGH单用组比较,联用AI组骨龄差值与时序年龄差值的比值(ΔBA/ΔCA)、骨龄别身高标准差分值的差值(ΔHtSDSBA)以及预测成年身高的差值(ΔPAH)改善更加明显(P<0.05或P<0.01)。随访期间,联用AI组尿酸升高69例(63.9%),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56例(51.9%),严重痤疮、兴奋多动、性格暴躁28例(25.9%),膝关节疼痛12例(11.1%),骨折5例(4.6%),轻度肾功能异常3例(2.8%),精神不振、嗜睡、记忆力减退和成绩下降2例(1.9%),轻度肝功能异常2例(1.9%),空腹血糖受损1例(0.9%),粒细胞减少1例(0.9%),停药后监测指标逐渐恢复正常。rhGH单用组出现膝关节疼痛5例(11.6%),空腹血糖受损1例(2.3%)。结论:长疗程的AI联合rhGH治疗可以延缓骨龄增长,有效改善青春期大骨龄矮小男性患儿的成年终身高,但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AI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材矮小症 芳香抑制 重组人生长激素 青春期 男童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