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系统电脑横机上芝麻点提花的编织效率优化
1
作者 李华 张伍连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节省芝麻点提花的编织用时,根据织物特点,将导纱器由低号到高号按顺序进行排列,并对各颜色纱线进行相应编号,阐述了芝麻点提花反面各色纱线的编织规则,即在满足1个颜色纱线只使用1把导纱器、2个正面提花横列为1个提花编织循环的条件下... 为节省芝麻点提花的编织用时,根据织物特点,将导纱器由低号到高号按顺序进行排列,并对各颜色纱线进行相应编号,阐述了芝麻点提花反面各色纱线的编织规则,即在满足1个颜色纱线只使用1把导纱器、2个正面提花横列为1个提花编织循环的条件下,通过将导纱器合理放置在针床两侧,使横机机头左、右移动时,尽可能多地带动导纱器进行编织,避免了机头空行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半空行移动,以提高各色提花的编织效率;说明了双系统电脑横机2~6色芝麻点提花的具体编织工艺。结果表明:编织2、4、6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均可达到100%,3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75%,5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横机 芝麻点提花 效率优化 双系统 编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芝麻种质资源对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双抗鉴定
2
作者 王素华 张璐 +5 位作者 杨学乐 胡丽琴 何录秋 陈戈 黄妹军 李基光 《中国种业》 2025年第8期101-108,共8页
为了筛选对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具有抗性的芝麻资源,通过浸根法和灌根法室内接种2种病菌进行47份芝麻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通过浸根法和灌根法接种鉴定芝麻种质资源的茎点枯病抗性水平,芝麻种质资源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8.83%、93.56%,平... 为了筛选对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具有抗性的芝麻资源,通过浸根法和灌根法室内接种2种病菌进行47份芝麻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通过浸根法和灌根法接种鉴定芝麻种质资源的茎点枯病抗性水平,芝麻种质资源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8.83%、93.56%,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5.33、38.47;通过浸根法和灌根法接种鉴定芝麻种质资源的枯萎病抗性水平,芝麻种质资源的平均病株率分别为48.86%、72.41%,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7.64、63.14;采用灌根法接种,芝麻植株发病更充分和稳定,能更反映出不同芝麻种质资源对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抗性水平。从47份芝麻种质资源中筛选出22份在2种接种方法中抗感表现较为一致的资源,其中HN093(大广白芝麻)对茎点枯病和枯萎病均表现抗病,HN094-1(石桥白芝麻)对茎点枯病表现抗病,对枯萎病表现高抗。双抗资源HN093(大广白芝麻)和HN094-1(石桥白芝麻)可作为中间材料,直接用于芝麻抗病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病 芝麻枯萎病 接种鉴定 抗病性鉴定 广谱抗病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不同病级对单株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郑磊 张仙美 +4 位作者 刘美茹 卫松山 吴鹤敏 宋高杰 孙浩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04-608,共5页
为了探明芝麻茎点枯病不同发病级别对单株产量及性状的影响,本文利用自然发病条件,采用病株与对照成对数据比较的方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级病株较对照减产2.09%,2级病株减产21.76%,3级病株减产23.28%,4级病株减产67.49%。所有病... 为了探明芝麻茎点枯病不同发病级别对单株产量及性状的影响,本文利用自然发病条件,采用病株与对照成对数据比较的方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级病株较对照减产2.09%,2级病株减产21.76%,3级病株减产23.28%,4级病株减产67.49%。所有病株的株产量下降率和发病级别呈极显著相关性。随着茎点枯病病级的升高,单株产量损失率、蒴果数下降率、有效蒴果数下降率、千粒重下降率、株高下降率、果节数下降率均逐步增大。针对这6个性状,1级病株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级病株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1级和4级病株的上述各性状的下降率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各个病级中,蒴果数的下降对单株产量减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籽粒变小导致的千粒重下降,可能在特定病级单株产量下降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群体产量的估算提供了一个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病 发病级别 单株产量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种子带菌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安国 杨民和 +2 位作者 汪金莲 顾焕和 曹九龙 《生物灾害科学》 1994年第2期26-26,共1页
关键词 芝麻枯病 芝麻 带菌率 病株残体 滨湖地区 分生抱子 带菌量 表面消毒 栽种面积 病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对茎点枯病及枯萎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素华 张璐 +1 位作者 杨学乐 何录秋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92-95,共4页
芝麻是含油率高(55%)的作物,但其生产效益不高,种植期间常遭到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威胁。因此,开展芝麻抗病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从芝麻抗病性鉴定、芝麻抗病相关蛋白、抗病基因的挖掘3个方面阐述了芝麻对茎点枯病、枯萎病抗病性的研究... 芝麻是含油率高(55%)的作物,但其生产效益不高,种植期间常遭到茎点枯病和枯萎病的威胁。因此,开展芝麻抗病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从芝麻抗病性鉴定、芝麻抗病相关蛋白、抗病基因的挖掘3个方面阐述了芝麻对茎点枯病、枯萎病抗病性的研究进展。提出挖掘广谱抗源、提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编辑、体细胞融合、重离子诱变等技术是我国芝麻抗病育种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病 芝麻枯萎病 抗病性鉴定 抗病蛋白 抗病基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6
作者 刘均安 《生物灾害科学》 1991年第1期13-15,共3页
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 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 芝麻茎点枯病是芝麻主要病害。为探讨该病的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的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了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一、研究方法 1.在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的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为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病 抽样技术 分布型 发病程度 聚集分布 抽样方法 指数法则 奈曼分布 平均拥挤度 负二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茎点枯病综合防治实验报告
7
作者 黄华泽 蔡新初 +2 位作者 高深远 梅海金 徐华孙 《生物灾害科学》 1992年第3期24-25,31,共3页
芝麻茎点枯病 Macrophmina phaseoli是我县芝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发生和为害日趋严重,据县粮油站资料,1987年该病平均发病率为6.015%,1988年上升为23.03%,增加了3.83倍;发病面积由1985年的2000亩增加到1989年的7000余亩;平均单产由198... 芝麻茎点枯病 Macrophmina phaseoli是我县芝麻的主要病害。近年来发生和为害日趋严重,据县粮油站资料,1987年该病平均发病率为6.015%,1988年上升为23.03%,增加了3.83倍;发病面积由1985年的2000亩增加到1989年的7000余亩;平均单产由1985年的43.5公斤减至1989年的26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病 发病面积 实验报告 病害发生情况 物理防治 县农科所 综防 防治处理 绝收面积 对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豆壳球孢侵染芝麻过程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辉 张春艳 +5 位作者 文艺 刘玉霞 刘新涛 倪云霞 王飞 刘红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398,419,共7页
为选择适合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侵染芝麻过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内参基因,11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经过PCR扩增效率筛选,β-肌动蛋白(ACTB)、泛素连接酶(UBC)、α-微管蛋白(TUBA)、γ-微管蛋白(TUBC)、3-磷酸... 为选择适合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侵染芝麻过程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内参基因,11个基因作为候选内参基因。经过PCR扩增效率筛选,β-肌动蛋白(ACTB)、泛素连接酶(UBC)、α-微管蛋白(TUBA)、γ-微管蛋白(TUB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核糖体蛋白S5(RPS5-a,RPS5-b)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8个基因符合要求,可用于稳定度筛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这8个候选基因在菜豆壳球孢侵染芝麻8h、16h、24h和32h的表达情况。经Ge Norm软件分析,ACTB、GAPDH和RPS5-b等3个基因表达较稳定。经过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分析,在菜豆壳球孢侵染芝麻过程中基因定量表达分析时,选择ACTB、GAPDH和RPS5-b的多基因组合作为内参,能够更准确地校正定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病菌 QRT-PCR 内参基因 芝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对芝麻的促生防病效果及其定殖能力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碧珀 郝学政 +4 位作者 刘红彦 倪云霞 刘新涛 赵新贝 赵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8-83,共6页
为了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的生防效果与定殖能力,采用浸种法、灌根法、利福平标记法、PCR法等对其促生作用、防病效果、定殖能力、胞外酶活性、抗生素合成酶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0~8cfu/mL的B10-26发酵液对芝麻种子... 为了确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的生防效果与定殖能力,采用浸种法、灌根法、利福平标记法、PCR法等对其促生作用、防病效果、定殖能力、胞外酶活性、抗生素合成酶相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10~8cfu/mL的B10-26发酵液对芝麻种子的萌发率及芝麻幼苗的根长、株高和鲜、干质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幼苗干质量增加46. 51%; B10-26发酵液与菜豆壳球孢同时接种芝麻幼苗时,防治效果为37. 2%,而在B10-26发酵液灌根7 d后再接种菜豆壳球孢,防治效果达到61. 1%; B10-26菌株具有植株内部定殖能力,在芝麻植株根部定殖量最高,播种后12 d时达到6. 1×10~4cfu/g;胞外水解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B10-26菌株可以产生β-1,3-葡聚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不产几丁质酶;对B10-26菌株基因组中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其具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fenB和srf AD以及聚酮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baeB。综上,解淀粉芽孢杆菌B10-26具有良好的促生防病及定殖能力,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芝麻枯病 促生 生物防治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芝麻茎腐病的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欣欣 张建 +2 位作者 李波 闫振领 倪云霞 《河南农业》 2023年第34期40-41,共2页
芝麻茎腐病又名芝麻茎点枯病,病原为菜豆壳球孢,全国各芝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等主产区较严重。河南省一般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为60%~80%,是影响芝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发生在芝麻开... 芝麻茎腐病又名芝麻茎点枯病,病原为菜豆壳球孢,全国各芝麻产区都有发生,尤以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等主产区较严重。河南省一般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为60%~80%,是影响芝麻高产、稳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发生在芝麻开花结蒴期和苗期。苗期发病根部变褐,地上部萎蔫枯死;开花结蒴期发病,多从根部或茎基部开始,后向茎扩展,有时从叶柄基部侵入后蔓延至茎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柄基部 茎腐病 菜豆壳球孢 芝麻枯病 田间药效评价 重要病害 茎基部 萎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品鉴芝麻品种漯芝21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鹤敏 于蕾 +3 位作者 刘立峰 郑磊 张仙美 李天奇 《中国种业》 2016年第6期73-74,共2页
漯芝21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漯12为母本、郑芝97C01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出的单秆型白芝麻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耐渍性好,抗芝麻茎点枯病和枯萎病。2007-2008年代号G2-1品系在品比试验中表现突出,该品系生长整齐一致,性... 漯芝21号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漯12为母本、郑芝97C01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出的单秆型白芝麻品种。该品种高产稳产、抗倒、耐渍性好,抗芝麻茎点枯病和枯萎病。2007-2008年代号G2-1品系在品比试验中表现突出,该品系生长整齐一致,性状稳定,抗倒、耐渍性好,每667m^2平均产82.3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病 芝麻品种 耐渍性 芝麻 郑芝 高产稳产 品比试验 栽培技术 品鉴 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病毒对芝麻茎点枯病的生防效果分析
12
作者 王婧 倪云霞 +5 位作者 何碧珀 张春艳 赵辉 刘新涛 赵新贝 刘红彦 《河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102-109,共8页
菜豆壳球孢引起的芝麻茎点枯病害是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前期研究发现菜豆壳球孢携带了大量的真菌病毒资源。为获得对芝麻茎点枯病具有生物防治效果的菜豆壳球孢菌株,以强致病力菜豆壳球孢菌株2012-63为对照,以携带真菌病毒的3个低毒... 菜豆壳球孢引起的芝麻茎点枯病害是芝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前期研究发现菜豆壳球孢携带了大量的真菌病毒资源。为获得对芝麻茎点枯病具有生物防治效果的菜豆壳球孢菌株,以强致病力菜豆壳球孢菌株2012-63为对照,以携带真菌病毒的3个低毒力菜豆壳球孢菌株(2012-19、2012-22、2012-161)为研究对象,明确其生物学特性,并采用离体叶片和活体茎秆接种比较其致病力,同时采用菌土接种法评价3个低毒力菌株对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强毒力菌株2012-63在PDA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呈现放射状生长,气生菌丝茂盛,生长速度为20.44 mm/d;而低毒力菌株2012-19、2012-22和2012-161的菌落形态表现为不规则生长,出现明显的扇变区域,生长速度为2.94~13.19 mm/d;3个低毒力菌株的平均生长速度较强毒力菌株显著降低60.54%。离体叶片接种5 d后,强毒力菌株的病斑已经扩展至整个叶面,导致叶面褐变腐烂,而3个低毒力菌株仅在接种处形成28.26 mm^(2)的病斑。活体茎秆接种8 d后,3个低毒力菌株的相对病程发展曲线下面积(RAUDPC)为2.10~5.90,三者的平均RAUDPC较强毒力菌株(45.55)显著降低92.27%。室内盆栽试验显示,3个低毒力菌株对芝麻茎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4.90%、56.40%和75.30%,而生防菌剂哈茨木霉和化学药剂50%多菌灵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3.65%和87.10%。可见,携带相关病毒的低毒力菜豆壳球孢菌株可以作为芝麻茎点枯病的生物防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枯病 真菌病毒 菜豆壳球孢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VJA1.6E-3WT提花机生产六色双面提花织物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自义 曹轸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共3页
介绍了在OVJA1.6E-3WT双面电脑提花机上生产两色、三色、四色、六色双面电脑提花织物的反面小芝麻点的上三角排列情况以及正面布的最佳配置,指出:反面组织使用小芝麻点比使用大芝麻点对正面织物和图案的衬托效果要好。并以设计和生产六... 介绍了在OVJA1.6E-3WT双面电脑提花机上生产两色、三色、四色、六色双面电脑提花织物的反面小芝麻点的上三角排列情况以及正面布的最佳配置,指出:反面组织使用小芝麻点比使用大芝麻点对正面织物和图案的衬托效果要好。并以设计和生产六色双面提花织物"锦绣山河"图案为例,描述了六色双面提花织物的上机操作程序,为针织企业生产六色双面提花织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JA1.6E-3WT提花机 提花织物 反面组织 芝麻点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色清明上河图提花织物的设计开发
14
作者 陈自义 曹轸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0,共3页
介绍了在迈耶·西OVJA1.6E-3WT双面电脑提花机上开发8色清明上河图织画的工艺过程,重点分析其反面小芝麻点的上三角排列情况及正面布的最佳配置,指出:织画反面使用"小芝麻点"比使用"大芝麻点"对织画正面和图案... 介绍了在迈耶·西OVJA1.6E-3WT双面电脑提花机上开发8色清明上河图织画的工艺过程,重点分析其反面小芝麻点的上三角排列情况及正面布的最佳配置,指出:织画反面使用"小芝麻点"比使用"大芝麻点"对织画正面和图案的衬托效果要好。并以设计和生产8色双面提花织物清明上河图图案为实例,描述8色双面提花织物的上机操作程序。所设计产品具正面花纹清晰、表面丰满、反面平整的特点,为针织企业生产8色双面提花织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电脑提花机 8色双面提花织物 反面组织 芝麻点 清明上河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