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γ和铁死亡诱导剂联用抑制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生长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王琛霓 李海朋 黄莹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和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联用抑制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长的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LC7A11在OTSCC中的表达;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CAL-27细胞的SLC7A11基因(SLC7A11 KO),用MT...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和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联用抑制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长的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LC7A11在OTSCC中的表达;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CAL-27细胞的SLC7A11基因(SLC7A11 KO),用MTT实验检测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处理WT和SLC7A11 KO细胞后的生存率;用谷胱甘肽(GSH)试剂盒、脂质氧化(MDA)试剂盒和流式分析技术检测铁死亡诱导剂处理细胞后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用IFN-γ预处理细胞24 h后,用MTT实验检测CAL-27细胞对Erastin的敏感性的变化;用IFN-γ预处理24 h后,再Erastin处理12 h,用谷胱甘肽试剂盒、脂质氧化试剂盒和流式分析技术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SLC7A11在OTSCC中高表达;与WT细胞相比SLC7A11 KO CAL-27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的敏感性增加;铁死亡诱导剂处理后SLC7A11 KO细胞的GSH含量低于WT细胞,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高于WT细胞;IFN-γ可以增加了细胞对铁死亡诱导剂的敏感性;IFN-γ可以降低细胞的GSH含量,增加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结论:IFN-γ通过下凋SLC7A11导致GSH减少,增加MDA和Lipid ROS含量,进而增加了OTSCC对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SLC7A11 铁死亡 埃拉斯汀 干扰素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
2
作者 苏俊琪 王晓颖 孙志强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目的:评估术前炎症生物标志物、预后营养指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对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结局的预后价值,并以此构建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 目的:评估术前炎症生物标志物、预后营养指数和临床病理特征对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结局的预后价值,并以此构建患者预后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根治性肿瘤切除术的297例TSCC患者的病例资料,随机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分析患者术前全身炎症反应标志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率(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系统性炎症评分(systemic inflammation score,SIS)及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与TS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的相关性。使用X-tile软件确定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作为分界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SCC患者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据此构建OS和DSS的生存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训练集和验证集进行模型内部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具体通过一致性指数、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列线图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侵袭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肿瘤直径和治疗前PNI水平为影响TSCC预后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PNI水平、N分期、DOI和肿瘤直径为患者5年OS或DS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治疗前N分期≥1、PNI≤50.65和DOI>2.4 cm与较差的5年OS显著相关,而N分期≥1、PNI≤50.65、肿瘤直径>3.4 cm与较差的5年DSS显著相关。基于独立预后因素构建的TSCC术后患者OS和DS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08(95%CI,0.625~0.791)和0.717(95%CI,0.600~0.834),验证集验证结果显示,OS和DSS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659(95%CI,0.550~0.767)和0.780(95%CI,0.669~0.890)。OS列线图模型和DSS列线图模型的1年、3年和5年的时间依赖性ROC分析(AUC分别为0.66、0.71、0.72和0.68、0.77、0.79)表明模型具有稳定的判别能力。校准曲线显示OS和DSS预测估值与实际观察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反映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治疗前PNI、N分期、DOI和肿瘤直径可能对TSCC患者的OS和DSS有可靠的预测价值,基于这些参数构建的预后预测列线图在预测TSC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的OS和DSS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是评估生存结局的有效工具,有助于选择有针对性的联合治疗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预后营养指数 预后预测模型 总生存期 疾病特异性生存期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预后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凯 温玉明 +3 位作者 李龙江 王昌美 王涛 李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舌鳞癌预后的有效因素。方法 :对 12 1例舌鳞癌患者进行回顾研究 ,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 13个与舌鳞癌术后生存率有关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只有原发灶的切缘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才是影响舌鳞癌术后生存率的独... 目的 :探讨影响舌鳞癌预后的有效因素。方法 :对 12 1例舌鳞癌患者进行回顾研究 ,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 13个与舌鳞癌术后生存率有关的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只有原发灶的切缘状态和颈淋巴结转移情况才是影响舌鳞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指标 (P <0 0 5 )。结论 :对原发灶和颈转移淋巴组织的彻底手术切除是提高舌鳞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ND1、ORAOV1、ERCC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何黎明 郭新程 +6 位作者 陶山松 黄建华 邵春生 仝向娟 卢若煌 李翠 周珅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CCND1、ORAOV1、ERCC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ND1、ORAOV1、ERCC1与舌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8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芯片及4例正常舌组织芯片中CCND1,ORAOV1,ERCC1蛋白表达情... 目的:通过观察CCND1、ORAOV1、ERCC1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ND1、ORAOV1、ERCC1与舌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38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芯片及4例正常舌组织芯片中CCND1,ORAOV1,ERCC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舌癌组织中CCN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舌组织(P<0.05),但其过表达水平与正常舌组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CCND1阳性表达率及过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分级及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ORAOV1在舌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显著相关(P<0.05);ORAOV1在舌癌中的过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ORAOV1的过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ERCC1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过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舌组织(P<0.05),并均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显著相关(P<0.05);且与高、中分化组相比,低分化组ERCC1蛋白过表达水平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CND1和ORAOV1显著高表达,ERCC1表达显著降低,三者的检测对早期诊断舌癌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化 细胞 CCND1 ORAOV1 ERC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舌鳞状细胞癌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安常明 张彬 +2 位作者 徐震纲 唐平章 祁永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分析口腔舌鳞癌复发及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初治的210例原发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病例,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复发率,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210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1.... 目的:分析口腔舌鳞癌复发及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初治的210例原发口腔舌鳞状细胞癌病例,对比不同治疗方法的复发率,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及远处转移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210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1.1%,总复发率为31.9%,局部复发率为23.8%,区域复发率为16.7%,远处转8移.5率%为。多5.7因%素。分单析纯中手局术部组复、单发纯率放的疗影组响、因术素前为放治疗疗组方、术法后、放T分疗级组,患区者域总复的发局的部影复响发因率素分为别局为部5复.1发%、,4而2.远7%处、1转7.移3%的、影响因素为病理分化程度和区域复发。局部和区域复发分别有92.0%和91.4%治疗后2年出现,复发患者经再治疗后分别有24%和34.3%获得控制。结论:局部和区域控制是舌癌治疗的关键,早期舌癌可选择单纯手术,晚期舌癌应选择综合治疗,治疗后应密切随访至少2年,对复发病例进行及时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可获得良好的局部及区域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生存率 局部控制率 区域控制率 综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系CD133^+亚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康非吾 王开 +3 位作者 吴湣 王佐林 朱炎 闵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研究CD133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纯化的CD133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特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观察单细胞体外增殖的能力;利用超低黏附板,观察舌鳞癌Tca8113细胞体外悬浮肿瘤细胞成球;流式细胞仪检测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中... 目的研究CD133在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中的表达,观察纯化的CD133肿瘤细胞体外生长特性。方法采用有限稀释法观察单细胞体外增殖的能力;利用超低黏附板,观察舌鳞癌Tca8113细胞体外悬浮肿瘤细胞成球;流式细胞仪检测舌鳞癌Tca8113细胞系中的CD133表达;免疫磁珠分选技术纯化CD133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并观察其增殖及分化能力。结果单细胞体外增殖12 d后,仅有5.23%的细胞具有持续增殖的能力。体外观察发现,超低黏附96孔培养板中细胞悬浮生长,部分可以形成肿瘤球;Tca8113细胞系中有占肿瘤部分0.95%的CD133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且分选出的CD133+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均高于CD133-肿瘤细胞及未分选的肿瘤细胞;CD133在培养体系中的比例逐日下降,由培养第1天的92.45%下降至第12天的1.62%。结论 Tca8113细胞系中肿瘤细胞具有异质性,且CD133+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较低,在体外分化和增殖能力较强,CD133可能是肿瘤起始细胞的表型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肿瘤干细胞 免疫磁珠分选 CD1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GF/C-Met在舌部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仲伟 徐冬贵 +3 位作者 朱李军 王启朋 冯航 江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蛋白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舌组织、14例舌癌前病变及63例舌鳞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的表达,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非参数秩和检...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蛋白在舌鳞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舌组织、14例舌癌前病变及63例舌鳞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的表达,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非参数秩和检验统计。结果:肝细胞生长因子和C-Met在舌癌、舌癌前病变及正常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1%、57.1%、40.0%和76.2%、35.7%、20.0%,其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低分化组(90.3%)及有淋巴结转移组(100%)舌鳞癌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组(78.1%)及无转移淋巴结组(76.7%);在Ⅲ、Ⅳ期(82.1%)及有淋巴结转移组(85.0%)的舌鳞癌中C-Met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71.4%)及无转移淋巴结组(72.1%),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舌癌组织切片中46例HGF及C-Met都有阳性表达,其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过度表达的HGF/C-Met可作为判断舌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恶性潜能和预测淋巴结转移趋势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HGF) C-MET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志强 刘娅丽 +3 位作者 马丽娟 杨兰 王若宇 高舒婷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78-685,共8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体外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检测术、Western?blot、Transwell小室实验等探究红景天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及迁移的影响。结果红...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体外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流式细胞检测术、Western?blot、Transwell小室实验等探究红景天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增殖、凋亡、周期及迁移的影响。结果红景天苷对CAL-2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浓度-时间呈正相关(P<0.05);不同浓度红景天苷处理组凋亡发生率的差异均有意义(P<0.05),且与浓度呈正相关;红景天苷对CAL-27细胞周期产生显著影响,诱导其发生G_0/G_1期阻滞;随着红景天苷浓度的增加,CAL-2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红景天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的增殖、凋亡、周期及迁移产生影响,具有显著的体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细胞CAL-27细胞 凋亡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R 4CD44 CD133表达在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分析中的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农晓琳 徐铭竹 +6 位作者 李昊 杨亦萍 农东晓 曹阳 李佳荃 胥航 黎燕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4例舌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舌鳞癌患者癌组织中CXCR4、CD44、CD133的表达情况。将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 目的:探讨影响舌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44例舌鳞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病理分级舌鳞癌患者癌组织中CXCR4、CD44、CD133的表达情况。将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指标进行Kaplan-Meier检验后,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44例舌鳞癌标本中,高分化29例,中、低分化15例;Ⅰ期11例,Ⅱ期12例,Ⅲ期8例,Ⅳ期13例。各病理分级病例CXCR4、CD44、CD133阳阳性率分别是79.54%(35/44)、77.27%(34/44)和75.00%(33/44)。CXCR4、CD44、CD133在舌鳞癌各病理分级组在之间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XCR4、CD44、CD133分别与转移、复发也成正相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CXCR4表达情况、临床分期、颈部转移为本组舌鳞癌患者预后独立的影响因素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CXCR4、CD44、CD133的表达与舌鳞癌的恶性程度存在相关性,CXCR4表达情况、临床分期、颈部转移为术后评价舌鳞癌患者生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CXCR4 CD44 CD133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p1基因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庆 余优成 +3 位作者 陈万涛 潘红芽 张志愿 陶凤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研究异位表达ebp1基因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pcDNA3.1-ebp1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Western blot和RT-PCR验证稳定转染细胞中ebp1的表达;观察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改变,通过... 目的研究异位表达ebp1基因对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pcDNA3.1-ebp1真核表达载体稳定转染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Western blot和RT-PCR验证稳定转染细胞中ebp1的表达;观察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改变,通过软琼脂克隆形成,裸小鼠体内成瘤等方法来评价ebp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Ebp1转染细胞的细胞生长、增殖明显受抑制,细胞周期改变,G0/G1和G2/M细胞增多,而S期细胞减少,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移植小鼠模型中肿瘤平均直径和重量Tca-0细胞明显大于Tca-1细胞和Tca-3细胞。结论Ebp1异位表达对Tca8113有多种抗肿瘤特性,可进一步探讨将ebp1基因作为舌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措施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抑制作用 EB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埃克替尼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周期及Cy-clinD1、P2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彩玲 韩新光 于春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85,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盐酸埃克替尼对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0、10、20和4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处理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盐酸埃克替尼对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0、10、20和4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处理体外培养的Tca811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定量检测技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0、20μmol/L盐酸埃克替尼作用48h后Tca8113细胞CyclinD1及P27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盐酸埃克替尼浓度、作用时间的增加,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F浓度=34.791,F时间=19.934,F浓度×时间=9.028,P<0.001)。盐酸埃克替尼作用后Tca8113细胞CyclinD1表达降低,P27表达增加。结论:盐酸埃克替尼通过降低CyclinD1的表达、增加P27的表达,改变Tca8113的细胞周期分布,有明显的G0/G1期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盐酸埃克替尼 细胞 细胞周期 CYCLIND1 P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cN0舌鳞状细胞癌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婷婷 蒋灿华 +3 位作者 陈洁 吴立萌 张瑞璞 翦新春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8-413,共6页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纳米炭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纳米炭组患者于术前12 h在距离肿块边缘0.5 cm...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6例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纳米炭组(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其中纳米炭组患者于术前12 h在距离肿块边缘0.5 cm处黏膜下多点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每个注射点0.1 mL,共计3-4个注射点)。根据原发肿瘤的大小及部位选择行肩胛舌骨肌上(Ⅰ-Ⅲ区)或全颈(Ⅰ-Ⅴ区)淋巴清扫术。标本离体后解剖、分离所有淋巴结,并行病理学检查,记录检获的淋巴结数目、大小、部位、病理结果。将试验组与对照组所得数据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患者行肩胛舌骨肌上颈淋巴清扫术,共检出淋巴结1137枚,纳米炭组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数(43.79±19.23)枚,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82±8.77)枚(P=0.019),两组均以Ⅲ区检出的淋巴结数最多,但纳米炭组Ⅱ区检出的淋巴结数及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65例全颈淋巴清扫术共检出淋巴结3938枚,纳米炭组平均每例检出淋巴结数为(66.67±20.02)枚,对照组为(53.03±20.98)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两组在各区(Ⅰ-Ⅴ区)检出淋巴结数的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4)。两种颈淋巴清扫术式中,纳米炭组检出微小淋巴结的比例和检获淋巴结的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0);纳米炭组中染色淋巴结癌转移的检出率高于未染色的淋巴结(P=0.000)。结论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可以显著提高cN0舌鳞状细胞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中淋巴结特别是微小淋巴结的检出率,有助于提高颈淋巴清扫术的彻底性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颈淋巴清扫术 纳米炭 淋巴结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贾志宇 陈彪 +5 位作者 郭立华 唐全勇 杨威 靳昕欣 蒋崇槟 张英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体外研究丹参酮ⅡA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0.625、1.25、2.5、5、10、20 mg/L的丹参酮ⅡA处理TCA-83细胞。应用MTT比色试验,Giemsa染色,Annexin-V-FITC和PI(propidium i-odide)双标记活细胞... 目的:体外研究丹参酮ⅡA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终浓度为0.625、1.25、2.5、5、10、20 mg/L的丹参酮ⅡA处理TCA-83细胞。应用MTT比色试验,Giemsa染色,Annexin-V-FITC和PI(propidium i-odide)双标记活细胞后,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TCA-83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情况。结果:丹参酮ⅡA对TCA-83的生长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用药组细胞凋亡率随处理时间延长和药物浓度增加而上升,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0 1)。结论:丹参酮ⅡA具有抑制舌癌细胞系TCA-83增殖和诱导其凋亡的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中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闯 李进 +2 位作者 李真华 周文文 周晓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舌鳞... 目的:探讨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PC cell-derived growth factor,PCD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舌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舌组织中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舌组织相比,PCDGF和MMP-9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随舌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增加而增加(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临床Ⅲ~Ⅳ期的表达高于临床Ⅰ~Ⅱ的表达(P〈0.05)。PCDGF和MMP-9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PCDGF和MMP-9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43,P〈0.01)。结论:PCDGF和MMP-9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畸胎瘤细胞源性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核糖核酸-21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寅 李龙江 +2 位作者 徐克 吕品 郑文龙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0-355,359,共7页
目的研究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2’O-Me修饰的正义和反义miR-21寡核苷酸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到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及其高转移株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 目的研究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2’O-Me修饰的正义和反义miR-21寡核苷酸序列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到舌鳞状细胞癌细胞Tca8113及其高转移株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染后miR-21在细胞中的表达变化,通过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细胞早期凋亡检测、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细胞早期凋亡情况、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靶向miR-21的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有效地抑制Tca8113及其高转移株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细胞内转染反义miR-21寡核苷酸序列后,可以降低舌鳞状细胞癌细胞中miR-21的表达,并对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微小核糖核酸-21 微小核糖核酸-21反义寡核苷酸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和β-catenin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白琳琳 张黎 +3 位作者 陈松岩 张秀鹏 徐洪涛 王恩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1(TC1)与β-catenin在舌鳞状细胞癌(OTSC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C1、β-catenin在100例OTSCC中的表达。应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似然比检验...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1(TC1)与β-catenin在舌鳞状细胞癌(OTSC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C1、β-catenin在100例OTSCC中的表达。应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似然比检验和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β-catenin与TC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与OTSCC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TC1在所有的OTSCC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而在正常舌部鳞状上皮组织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TC1的高表达与OTSCC的低分化程度(P=0.040)和高TNM分期(P<0.001)相关,并与β-catenin的表达相关(r=0.368,P<0.001)。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OTSCC的低分化(P=0.023)相关。结论 OTSCC普遍存在TC1的高表达。TC1的表达与β-catenin的表达及OTSCC的恶性进展呈正相关。高水平的TC1表达可能通过增强Wnt信号通路的活性促进OTSCC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C8Orf4 Β-CATENIN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玲玲 王升志 +2 位作者 刘旭阳 刘浩 宫兆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Pyk2)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在舌鳞状细胞癌(TSCC)及其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TSCC组织及3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TSCC组织中Pyk2和p-AKT蛋白均呈高表达,而在癌旁非肿瘤中呈低表达或无表达(P<0.05)。并且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γs=0.412)。Pyk2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而p-AKT只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Pyk2和p-AKT蛋白异常表达与TS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者有望成为明确TSCC恶性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的酪氨酸激酶2 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在不同浸润方式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黄喆 高志彪 +1 位作者 冯正虎 杨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88-490,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不同浸润方式的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参照Anneroth等描述的肿瘤浸润方式对65例舌鳞状细胞癌进行分型,运用免疫组化链...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不同浸润方式的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中的表达差异。方法:参照Anneroth等描述的肿瘤浸润方式对65例舌鳞状细胞癌进行分型,运用免疫组化链霉卵白素-过氧化酶法观察MMP-9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在不同浸润方式的舌鳞状细胞癌,MMP-9的表达不同。在Ⅲ、Ⅳ型的舌鳞状细胞癌中,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型,而且临床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结论:MMP-9与舌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方式密切相关,其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高表达可能与舌癌的浸润与早期淋巴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浸润方式 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小根 刘春栋 +1 位作者 罗陆侨 才晓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3-597,共5页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4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石蜡标本,进行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PAS)双重染色检测舌鳞状细胞癌中的VM。结果在42例舌鳞状细... 目的探讨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M)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筛选4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石蜡标本,进行HE染色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PAS)双重染色检测舌鳞状细胞癌中的VM。结果在42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存在VM的比例为42.86%(18/42),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有关,有VM组的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高于无VM组(P<0.05),有VM组的舌鳞状细胞癌组的分化程度低于无VM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鳞状细胞癌中存在VM,组织分化程度越低的舌鳞状细胞癌形成VM的能力越强,易发生转移,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血管生成拟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通过MAPK/STAT3信号通路诱导人口腔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凋亡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世禄 马乃全 +3 位作者 周期 符少川 衣小卓 李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用2~10μmol/L七氟烷作用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Hochest/PI双染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STAT3信号通... 目的:探究七氟烷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凋亡机制。方法:用2~10μmol/L七氟烷作用体外培养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Hochest/PI双染法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STAT3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以及通过加入MAPK抑制剂检测MAPK与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结果:七氟烷对Tca-8113细胞具明显的杀伤效应,IC_(50)=8μmol/L。七氟烷能够诱导Tca-8113细胞凋亡,促进Bax、cle-cas-3、cle-PARP、p-p38及p-JNK蛋白的表达,抑制Bcl-2、p-STAT3蛋白的表达;加入MAPK抑制剂后,细胞中p-p38、p-JNK、cle-cas-3及cle-PARP表达量降低,p-STAT3、p-ERK表达量增多。结论:七氟烷可能通过调控MAPK/STAT3信号通路从而导致Tca-8113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细胞Tca-8113细胞 细胞凋亡 MAPK信号通路 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