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遥话“复合式动量双宾”结构研究——从“双及物”到“致使”的创新演变
1
作者 孙天琦 王怡璇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4-475,共12页
文章观察到在晋语平遥方言中动量成分可以出现在由“V给”构成的双宾结构中,形成非常有特色的“复合式动量双宾”结构,如“踢给兀家一脚”“冻给狗日一晚间”“跌给你一跤”等。平遥话中的“复合动量双宾式”不仅丰富了汉语双及物和致... 文章观察到在晋语平遥方言中动量成分可以出现在由“V给”构成的双宾结构中,形成非常有特色的“复合式动量双宾”结构,如“踢给兀家一脚”“冻给狗日一晚间”“跌给你一跤”等。平遥话中的“复合动量双宾式”不仅丰富了汉语双及物和致使范畴的表现形式,也展示了“V给”结构经由“双及物”到“致使”的独特发展路径。文章论证了平遥话中的“动量双宾式”既可以表达“给予”义,又可以表达“致使”义。其中,“踢给兀家一脚”类“动量双宾式”是把动作隐喻为转移物的“双及物结构”;而“冻给狗日一晚间”“跌给你一跤”类“动量双宾式”是可以表达“使令”及“允让”情景的致使结构。给予义“动量双宾式”中的“给”表示“给予义”,允准“准动量”;而致使义“动量双宾式”中的“给”表示“蒙受义”,允准“真动量”。伴随着“给”及“动量成分”的性质变化,“动量双宾式”展示出“给”字结构经由双及物结构向致使演变的独特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给” 动量双宾结构 双及物结构 致使结构 致使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颇语致使范畴声调交替的历时演变构拟 被引量:1
2
作者 饶敏 向柏霖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本文以景颇语中声调交替的致使动词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该现象提出构拟和解释。本文论证了景颇语致使范畴的声调交替源自致使前缀脱落这一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参照基兰提支语言的相关现象提出了另外一种更可行的分析... 本文以景颇语中声调交替的致使动词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该现象提出构拟和解释。本文论证了景颇语致使范畴的声调交替源自致使前缀脱落这一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参照基兰提支语言的相关现象提出了另外一种更可行的分析,即景颇语致使范畴的声调交替不是因致使前缀脱落造成的变化,而是施用态-t后缀脱落留下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颇语 致使范畴 声调交替 施用态 基兰提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迂回致使构式交替使用的力动态研究
3
作者 刘婧 黄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本研究从力动态视角,基于自建语料库的语义角色标注数据,并采用条件推断决策树及随机森林法探讨“把/将/使+N_(2)+V_(2)”交替使用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研究发现:(1)致事的有生性、致事的意愿性、受事的意愿性、致事与受事发力的一致... 本研究从力动态视角,基于自建语料库的语义角色标注数据,并采用条件推断决策树及随机森林法探讨“把/将/使+N_(2)+V_(2)”交替使用的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研究发现:(1)致事的有生性、致事的意愿性、受事的意愿性、致事与受事发力的一致性及致使类型等语义参数对迂回致使构式的交替使用有显著影响。(2)交替行为首先应该发生在同一致使类型。致事有意愿、致事与受事发力不一致的条件下,致使类型为“致使”或“阻止”,构式交替使用的可能性较大。受事有生命、有意愿,对结果有倾向的“使能”类事件中,“把+N2+V2”和“将+N2+V2”可交替使用。(3)基于语义单元分解的一词多义是迂回致使动词交替使用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迂回致使动词 力动态 语义角色标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表致使态的使成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豫峰 郑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7,共7页
本文分析汉语表致使态使成句的致使语的语法特征,认为致使语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连续统状态。同时描写和分析了N1和N2的语法特点,并根据N1、N2与致使语V1、V2的语义关联,归总出表致使态的使成句的四种基本句模。文章最后提出表致使态使成... 本文分析汉语表致使态使成句的致使语的语法特征,认为致使语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连续统状态。同时描写和分析了N1和N2的语法特点,并根据N1、N2与致使语V1、V2的语义关联,归总出表致使态的使成句的四种基本句模。文章最后提出表致使态使成句的致使意义是由句式中各个成分通过句法、语义互相配搭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 致使 致使原因 致使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使把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及其语用解释 被引量:64
5
作者 邵敬敏 赵春利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8,共8页
本文试图破除旧说,指出“把”和“被”属于特殊的介词,因为它们还同时具有语用标记的作用。把字句可分为“处置把字句”和“致使把字句”两类,尤其是后者显示“把”实质上是焦点标记,属于前置标记,凸显的是动作在逆方向上对事物的主动... 本文试图破除旧说,指出“把”和“被”属于特殊的介词,因为它们还同时具有语用标记的作用。把字句可分为“处置把字句”和“致使把字句”两类,尤其是后者显示“把”实质上是焦点标记,属于前置标记,凸显的是动作在逆方向上对事物的主动性影响;而“被字句”则可分为“动因被字句”和“省隐被字句”,尤其是后者显示“被”实质上是话题标记,属于后置标记,凸显的是动作在逆方向上对事物的被动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把字句 省隐被字句 焦点标记 话题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1+V+得+N2+VP/AP构式的复合致使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熊学亮 杨子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3,共5页
试图通过对"N1+V+得+N2+VP/AP"类致使构式的原型范畴及语法整合研究,找出"那瓶酒喝得我晕头转向"类句式的认知理据,及其与该构式中其它成员相互间的深层促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更正目前对该现象本质的某些错误认识。
关键词 反转型使役结构 致使 构式 语法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早期致使义处置式的产生和来源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浩瑜 杨荣祥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0,共10页
早期致使义处置式并不如学术界之前所言始于"将"字式,它在"以"字式就已经开始萌芽和发展,进入中古汉语以后还有"持"字式,最后在"将/把"字式上完成最终的语法化。早期致使义处置式的各种类型表... 早期致使义处置式并不如学术界之前所言始于"将"字式,它在"以"字式就已经开始萌芽和发展,进入中古汉语以后还有"持"字式,最后在"将/把"字式上完成最终的语法化。早期致使义处置式的各种类型表现出高低不同的控制度,也体现出不同的意义类别,这是因为它们实际上来源于不同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义处置式 工具式 “将” “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使结构的原型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熊学亮 梁晓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06-110,共5页
本文在原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致使词汇范畴的原型特征,指出其原型是致使动词中的单纯词汇动词,介绍和分析了致使结构的深层结构,含纯词汇性致使动词的致使结构,及物性特征,事件结构特征,致使句式特征以及典型"致使-运动"性... 本文在原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致使词汇范畴的原型特征,指出其原型是致使动词中的单纯词汇动词,介绍和分析了致使结构的深层结构,含纯词汇性致使动词的致使结构,及物性特征,事件结构特征,致使句式特征以及典型"致使-运动"性致使结构。并把上述特征与Langacker(1991)的标准事件观察模式结合,设立了致使结构的理想化认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理论 致使结构 句式语法 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使动词语义韵翻译研究——基于俄汉平行语料库的专业文本 被引量:8
9
作者 陶源 胡谷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致使动词语义差别细微,与名词的搭配具有倾向性,表现出积极、中性或消极的语义韵,是研究翻译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双语平行语料库更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真实和较大规模的语料。以俄汉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从翻译文本的特征来看,... 致使动词语义差别细微,与名词的搭配具有倾向性,表现出积极、中性或消极的语义韵,是研究翻译问题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双语平行语料库更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真实和较大规模的语料。以俄汉平行语料库为基础,从翻译文本的特征来看,致使动词语义韵更加趋同于源语,与译入语相比呈现强化的特征;从其成因来看,源语的权势作用,俄汉语言语义表达式的差异,俄语动词体的差异和学术文本的翻译遵循"忠实原则"等,导致了翻译文本致使动词语义韵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汉平行语料库 致使动词 语义韵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使运动事件“把”字句构式的句法语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建伟 张晓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无论是英语致使运动事件构式,还是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汉语"把"字句,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寄寓在这些构式中的运动事件是因为构式各构成成分的协同作用才具有语言上的实现。为了分析"把"字的构式意义,本文选择了有界和... 无论是英语致使运动事件构式,还是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汉语"把"字句,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寄寓在这些构式中的运动事件是因为构式各构成成分的协同作用才具有语言上的实现。为了分析"把"字的构式意义,本文选择了有界和有定这两个重要的句法语义范畴,比较了表达运动事件的"把"字句与对应的英语表达,发现"把"字句表现出更高程度的有界显性和有定显性,这个结果可以视为汉语属于限界语言的一个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运动事件 “把”字句 有界 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致使义动结构式“NP+VR”考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为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11,共9页
汉语自致使义构式"NP+VR"属于"弱致使义"范畴,构式义体现了一种"非预期的过量后果义"。从话语功能来看,该构式往往表达了在某种条件下所产生的主体非可控、非自主的生理或心理上某种消极性的状态变化。... 汉语自致使义构式"NP+VR"属于"弱致使义"范畴,构式义体现了一种"非预期的过量后果义"。从话语功能来看,该构式往往表达了在某种条件下所产生的主体非可控、非自主的生理或心理上某种消极性的状态变化。本文主要对汉语自致使义构式"NP+VR"的构式类型及其变式进行描写和解释。研究表明,汉语自致使义构式"NP+VR"虽然并不属于特征明显的"句式",但同样是一种具有特定构式义及话语功能的"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式 构式义 致使 致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动宾式离合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豫峰 郑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4,共6页
在现代汉语中,动宾式离合词是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体,它们可合可离。当动宾式离合词的两个语素离析后,往往可以构成各种致使语态句。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动宾式离合词构成的致使语态句进行句法、语义分析,并给出一定的认知解释。
关键词 动宾式离合词 致使 语法整合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动补复合词致使性特征的语法属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成镇权 梁锦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4,共8页
表达致使是汉语动补复合词的重要特征。动补复合词到底是在词库内还是句法层面上生成的,其致使性特征又是如何核查的,这些问题引起了生成语法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在评介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汉语动补复合词的... 表达致使是汉语动补复合词的重要特征。动补复合词到底是在词库内还是句法层面上生成的,其致使性特征又是如何核查的,这些问题引起了生成语法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本研究在评介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汉语动补复合词的句法、语义特征,探讨汉语动补复合词致使性特征的语法属性。考察结果表明,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致使性特征似应视为句法过程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补复合词 致使 生成语法 词库 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得OC”结构中“得”具有致使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其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22,共6页
本文从两种"得"字补语句"V/A得C"与"V/A得OC"出发,研究确定"V/A得OC"结构中"O"是"V/A得"的宾语,结构中的"得"具有致使义,而"V/A得C"的"得"... 本文从两种"得"字补语句"V/A得C"与"V/A得OC"出发,研究确定"V/A得OC"结构中"O"是"V/A得"的宾语,结构中的"得"具有致使义,而"V/A得C"的"得"与"V/A得OC"的"得"是两个不同的"得"。"V/A得OC"结构中的"得"来源于中古汉语中表致使义的独立使用的动词"得",经过类推和重新分析成为谓词的语缀,最终形成现代汉语"V/A得OC"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 致使 类推 重新分析 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致使语态句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豫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现代汉语中与致使语态相关的致使语态句有五类:"使"字句、"把"字句、"得"字句、使动句和使成句。其中,前三类句子为有标记致使语态句,后两类为无标记致使语态句。它们有不同的句式意义,所表现的致使义呈... 现代汉语中与致使语态相关的致使语态句有五类:"使"字句、"把"字句、"得"字句、使动句和使成句。其中,前三类句子为有标记致使语态句,后两类为无标记致使语态句。它们有不同的句式意义,所表现的致使义呈现一种连续统状态。在这五类致使语态句中,"使"字句是典型的致使语态句,使成句是非典型的致使语态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 因果 致使语态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视角下致使类兼语构式的概念套叠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刘云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21,共7页
本文在体认语言学视角下提出概念套叠模型,进一步分析致使类兼语构式的组配机制和认知成因。依据该模型,致使类兼语构式的句法套叠形成于其成分构式在概念层面的套叠;实现概念套叠的途径为相互依存关系;压制能促成相互依存关系的形成;... 本文在体认语言学视角下提出概念套叠模型,进一步分析致使类兼语构式的组配机制和认知成因。依据该模型,致使类兼语构式的句法套叠形成于其成分构式在概念层面的套叠;实现概念套叠的途径为相互依存关系;压制能促成相互依存关系的形成;语法构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压制关系为语法表征的组成部分。概念套叠源自生活中人们对实体物质套叠体验的映射,这也体现了"现实-认知-语言"这一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类兼语构式 体认语言学 概念套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句整合视野下致使结构对致使事件的压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人宁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28,共12页
致使结构都是由使因小句和使役小句整合而成的。致使结构对致使事件的压制方式有小句化、使役化、紧缩、省略、扣合、粘合、组合、非句化、内嵌、提升、融合和替换等。致使结构整合度由低到高的连续统是:致使复句<致使紧缩复句Ⅰ<... 致使结构都是由使因小句和使役小句整合而成的。致使结构对致使事件的压制方式有小句化、使役化、紧缩、省略、扣合、粘合、组合、非句化、内嵌、提升、融合和替换等。致使结构整合度由低到高的连续统是:致使复句<致使紧缩复句Ⅰ<致使紧缩复句Ⅱ<“使”字句<使令句<“V得”句/“V得”式重动句<动结式/动结式重动句<使动句。轻动词“V使”是所有致使结构的语义核心和句法核心。致使结构的类型不同,轻动词的位置不同。从底层事件结构看,轻动词“V使”的后面有个使果事件,而不是补语小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句整合 致使结构 压制 连续统 压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词上致使标记的产生及其对分析型致使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牛顺心 《语言科学》 2007年第3期50-66,共17页
汉语史上,分析型致使结构主要有使令式、致动式、组合式和隔开式四类。文章着重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这四类分析型致使结构,特别是隔开式致使结构的产生。发现在佛经翻译的影响下,汉语中曾经存在更为多样化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强化使... 汉语史上,分析型致使结构主要有使令式、致动式、组合式和隔开式四类。文章着重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探讨了这四类分析型致使结构,特别是隔开式致使结构的产生。发现在佛经翻译的影响下,汉语中曾经存在更为多样化的分析型致使结构:强化使令式(如"教授一切令离三涂")、强化致动式(如"使众生普令闻知")和强化组合式(如"熬蚕种令黄"),其中,强化致动式只出现在佛经文献之中,是语言接触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结构 分析型 动词上标记 强化致动式 隔开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现代汉语致使态的思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豫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30,共6页
本文从语态的角度把致使分为主动态、被动态和致使态,认为致使意义应从逻辑因果意义中剥离出来,致使态包含于致使。全文对致使和致使态的语法意义和形式特征作出分析,从而确定致使态的定义和内涵,提出致使态是表示述题以使动方式描述主... 本文从语态的角度把致使分为主动态、被动态和致使态,认为致使意义应从逻辑因果意义中剥离出来,致使态包含于致使。全文对致使和致使态的语法意义和形式特征作出分析,从而确定致使态的定义和内涵,提出致使态是表示述题以使动方式描述主题为动作原因运作情况的语态,它具有致使原因、致使对象和致使结果三要素。在表达致使义强度上,致使态与非致使态以及致使态内部都呈现出明显的连续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 因果 致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字情感致使构式化的事件结构认知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文旭 段红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5,共6页
探讨"得"字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式化过程及"得"字情感致使构式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得"字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式义源于人类自身对情感致使客观事件的具身体验,是对客观世界情感致... 探讨"得"字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式化过程及"得"字情感致使构式范畴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出以下两点结论:(1)"得"字情感致使构式的构式义源于人类自身对情感致使客观事件的具身体验,是对客观世界情感致使事件的临摹和概念化。其构式化缘于高频使用的情感致使句法表达式的抽象化和共性提取。(2)"得"字情感致使构式范畴的不同构式类型是对客观世界情感致使意象或次意象的线性编码。该范畴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依据与客观情感致使事件的不同象似性程度形成"原型-延伸"关系辐射性范畴。其演化类型编码的情感致使语义略有差异,构成一个语法网络,通过范畴化关系互相连接,是以不同方式将抽象的情感致使语义具体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 情感致使构式 事件结构 范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