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O_3)的作用与污染及其变化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成章伟 《科学技术创新》 2019年第8期24-25,共2页
臭氧(O_3)是地球大气中的微量气体,臭氧又称为超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的气体,具有刺激性特殊气味、淡蓝色的气体,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浓度的极大值在离地面20km-25km的大气平流层之间。本文论述了臭氧... 臭氧(O_3)是地球大气中的微量气体,臭氧又称为超氧,在常温常压下,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的气体,具有刺激性特殊气味、淡蓝色的气体,主要分布在10-50km高度的平流层大气中,浓度的极大值在离地面20km-25km的大气平流层之间。本文论述了臭氧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近地面低空臭氧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及臭氧在株洲地区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3) 应用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空气中臭氧浓度升高对“武运粳21”稻米物性及食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宋琪玲 齐义涛 +5 位作者 赵轶鹏 王云霞 李潘林 朱建国 王余龙 杨连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571,共6页
研究表明不断升高的地表臭氧浓度使作物生长受抑、产量下降,但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则不太清楚,特别是食味品质。本文于2009年和2010年在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依托自由空气中臭氧浓度增高(free air ozoneconcentration enrichment,O3-FACE)技... 研究表明不断升高的地表臭氧浓度使作物生长受抑、产量下降,但对作物品质的影响则不太清楚,特别是食味品质。本文于2009年和2010年在江苏省江都市小纪镇依托自由空气中臭氧浓度增高(free air ozoneconcentration enrichment,O3-FACE)技术平台,以本地主栽水稻品种"武运粳21"为供试材料,设置大气背景臭氧浓度和高臭氧浓度(比大气背景臭氧浓度高50%)2个水平,研究了地表臭氧浓度升高对粳稻物性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物性分析仪测定结果表明,高浓度臭氧使熟米硬度平均增加13.6%,达显著水平。食味计测定结果显示,高浓度臭氧使稻米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和综合值分别下降0.8%(P>0.1)、6.2%(P<0.1)、2.6%(P<0.1)、5.1%(P<0.05)、4.3%(P<0.05),使完整性增加2.0%(P<0.05)。不同年度间稻米物性和食味品质的差异较大,但年度与臭氧间的交互作用未达显著水平。以上结果表明,未来高浓度臭氧环境下生长的稻米蒸煮后将呈变硬趋势,食味品质总体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自由空气中臭氧浓度增高(o3-FACE) 水稻 物性 食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腐殖酸的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许亚群 沈进萍 +3 位作者 高乃云 谈国君 张正德 戴琦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64-67,74,共5页
在选取UV254作为腐殖酸浓度表征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初始腐殖酸浓度、Mn2+浓度、p H及常规处理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腐殖酸的去除是在臭氧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完成... 在选取UV254作为腐殖酸浓度表征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初始腐殖酸浓度、Mn2+浓度、p H及常规处理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腐殖酸的去除是在臭氧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腐殖酸初始浓度升高,出水腐殖酸的去除率反而下降;当原水中存在Mn2+离子时,Mn2+的催化作用凸显,且在Mn2+投加量为0.75 mg/L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的腐殖酸去除效果最佳;p H的升高和前置混凝沉淀均有利于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对腐殖酸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臭氧生物活性炭(o3 BAC) 溶解性有机碳 紫外光消光值(UV254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臭氧-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高酸重质原油含盐污水 被引量:5
4
作者 龚朝兵 肖立光 +2 位作者 钟震 花飞 徐辉军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5年第5期437-440,共4页
介绍了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300 m3/h臭氧(O3)-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BAF)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在进水COD平均值为98.09 mg/L,O3催化氧化池O3投加量为70 mg/L,O3接触氧化塔O3投加量为30 mg/L的条件下,装置总出水COD平均值为5... 介绍了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300 m3/h臭氧(O3)-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BAF)污水处理装置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在进水COD平均值为98.09 mg/L,O3催化氧化池O3投加量为70 mg/L,O3接触氧化塔O3投加量为30 mg/L的条件下,装置总出水COD平均值为55.73 mg/L,COD总去除率达到43.18%;长周期运行过程中,存在O3催化氧化池黏泥量大影响催化剂效率的问题,可采用加强反洗、将格栅网移至反洗水出水槽内、利用O3不断对催化剂进行在线表面再生和激活等措施进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重质原油 含盐污水 臭氧(o3)催化氧化 曝气生物滤池 化学需氧量(CoD) 臭氧 触氧化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和城市供水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陆坤明 《净水技术》 CAS 2010年第4期19-23,共5页
该文介绍了我国水源微污染的概况,评述了水源微污染的危害性,并提出了饮用水安全的目标——"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要求在"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205个设市城市及350个问题突出的城镇饮用水安全问... 该文介绍了我国水源微污染的概况,评述了水源微污染的危害性,并提出了饮用水安全的目标——"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要求在"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205个设市城市及350个问题突出的城镇饮用水安全问题。综述了城市给水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的应用现状(全国仅1%的城市水厂及0.4%的供水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运行效果和运行中发现的问题等六个方面,其中微生物安全性(如剑水蚤)和臭氧化副产物溴酸盐是关注的热点。提出积极推动给水深度处理工艺的应用,加强对水源水质的检测,全面识别水中污染物的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给水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微污染 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 溴酸盐 剑水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葡萄无公害贮藏保鲜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朱东兴 胡冰 +1 位作者 陈小祥 朱盛庆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68,共4页
采用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不同浓度、臭氧(O3)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相结合处理我国南方产区的巨峰葡萄,并对其冷藏期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环境温度为10℃,相对湿度(RH)为60%~80%条件下,臭氧处理浓度和处理时... 采用乙烯受体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不同浓度、臭氧(O3)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相结合处理我国南方产区的巨峰葡萄,并对其冷藏期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处理环境温度为10℃,相对湿度(RH)为60%~80%条件下,臭氧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交互作用影响腐烂率,两者与腐烂率呈显著负相关(r=-0.9908),其中高浓度、长时间臭氧(O3)处理对供试鲜食葡萄的防腐保鲜效果更好一些,巨峰葡萄落粒率与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浓度相关性不大(r=-0.0428),可见该供试葡萄衰老引起的落粒可能不受乙烯直接影响,或果梗衰老引起的离层落粒可能不是该鲜食葡萄落粒的主要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葡萄 1-MCP(1-甲基环丙烯) 臭氧(o3 ) 无公害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一种烟草叶斑病的病因初步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任国敏 杨程 +4 位作者 李凡 吴德喜 蒋自立 龙亚芹 刘志永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8-511,共4页
近年来,在大理州局部烟区发生一种尚未明确病因的烟草褐色凹陷状的叶斑性病害,给当地烤烟生产带来较大危害。通过田间调查分析病害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比对文献资料,开展了可能的致病因子——臭氧(O3)危害试验。经臭氧处理后的烟株出... 近年来,在大理州局部烟区发生一种尚未明确病因的烟草褐色凹陷状的叶斑性病害,给当地烤烟生产带来较大危害。通过田间调查分析病害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及比对文献资料,开展了可能的致病因子——臭氧(O3)危害试验。经臭氧处理后的烟株出现褐色不规则凹陷状的斑点与发生在大理的一种烟草叶斑病症状相符,初步认为该叶斑病是由臭氧(O3)所致,属烟草气候性斑点病的类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叶斑病害 病因 臭氧(o3) 烟草气候性斑点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化学镀Ni-P/Ni-B双层复合镀层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祖军 王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F11期342-344,共3页
基于雷达波导管内表面电镀银层工作时极易被臭氧(O3)氧化腐蚀,从而影响到使用可靠性。为了解决雷达波导管内表面既具有优良导电性能又耐臭氧腐蚀的技术要求,对铝合金化学镀Ni-P/Ni-B双层复合合金镀层的操作方法、工艺条件及主要性能进... 基于雷达波导管内表面电镀银层工作时极易被臭氧(O3)氧化腐蚀,从而影响到使用可靠性。为了解决雷达波导管内表面既具有优良导电性能又耐臭氧腐蚀的技术要求,对铝合金化学镀Ni-P/Ni-B双层复合合金镀层的操作方法、工艺条件及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用Ni-P/Ni-B化学镀层替代电镀银层,导电性能有所降低,而耐臭氧腐蚀性能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导管 臭氧(o3) Ni-P/Ni-B双层复合合金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环境对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晟 朱美光 +1 位作者 季思蔚 李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71-3376,共6页
针对临近空间特有的紫外和臭氧(UV/O3)综合环境,以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紫外(UV)单因素和UV/O3综合因素恒定加速试验,利用AM0电特性测试、光学透光率测试、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检... 针对临近空间特有的紫外和臭氧(UV/O3)综合环境,以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紫外(UV)单因素和UV/O3综合因素恒定加速试验,利用AM0电特性测试、光学透光率测试、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检测技术研究分析电池性能变化特征及引起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在为期30 d的UV辐射(加速因子为2)以及UV/O3综合环境(加速因子为5)作用下,电池转换效率明显下降,电池上表面最外层有机封装材料发生碳化分解,表面损伤严重。臭氧与紫外环境共存条件下,对电池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互竞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紫外(UV) 臭氧(o3)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