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作力培养的自然本性之源——重读《爱弥尔》的教育哲学启示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洁 曹春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爱弥尔》 教育史 哲学启示 自然本性 教育思想家 重读 培养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驴记》中的“德性”“自然本性”与“历史秩序”——对马基雅维利消极命运观的阐释
2
作者 刘思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9-140,共12页
马基雅维利在部分作品中论述了“德性”与理性对命运的控制,这使他的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理性主义特征。但在《金驴记》中,他倒转了上述“德性”、理性与命运的控制关系:他一方面将人的自然本性描述为无节制的欲望与有限的能力,从而使人陷... 马基雅维利在部分作品中论述了“德性”与理性对命运的控制,这使他的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理性主义特征。但在《金驴记》中,他倒转了上述“德性”、理性与命运的控制关系:他一方面将人的自然本性描述为无节制的欲望与有限的能力,从而使人陷入永恒的矛盾处境中,并贬斥了人的“德性”与理性;另一方面,他将历史解释为一种统治人事的、循环的秩序,从而消泯了人的自主性的意义。《金驴记》对命运的消极论述也贯穿于马基雅维利的其他文本中,与对命运的积极论述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一论述既说明马基雅维利并非理性主义者,因为他否认了通过“德性”与理性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又说明马基雅维利与古典思想传统间的张力不仅源于他对理性在某些时刻的夸张自信,更源于他在其思想中为人类塑造的矛盾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 命运 理性主义 自然本性 历史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法理论及其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储昭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0-43,共4页
关键词 自然 近代西方文化 人的自然本性 自然权利 主体性思想 近代思想 人的解放 人类理性 希腊神话 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本乎自然——以格劳秀斯为切入点
4
作者 严存生 《东方法学》 2013年第4期15-27,共13页
"法本乎自然"是西方自然法学派的一个命题,这一命题包含着深刻的含义。从"自然"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入手,结合古典自然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有关论述,发现"自然"的两种基本用法,即作为实体的自然界和作为事物&qu... "法本乎自然"是西方自然法学派的一个命题,这一命题包含着深刻的含义。从"自然"一词的词源和词义入手,结合古典自然法学家格劳秀斯的有关论述,发现"自然"的两种基本用法,即作为实体的自然界和作为事物"本性"的自然。然后以后一种用法为主,探索了法的主体的人的两重本性: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特别是后者中的道德性及其与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把握更深层次的自然界的本性及其与法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有三种意义的法:实然的意志法、应然的道德法和必然的自然法,而这三者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借用格劳秀斯的的形象说法:道德法是意志法之母,自然法是意志法之祖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性 自然物的本性 实然法 应然法和必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自然为根的绿色发展伦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龙静云 吴涛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4,共7页
"以自然为根"作为人之为人的自然本性源于以下事实:人生命的产生源于自然之演化,自然是人类生身之"母";人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自然之养育,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人的发展与幸福离不开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自... "以自然为根"作为人之为人的自然本性源于以下事实:人生命的产生源于自然之演化,自然是人类生身之"母";人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自然之养育,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人的发展与幸福离不开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并过上美好生活之"基"。而近代以来人类的发展实践在创造工业辉煌与奇迹的同时,由于悖离"以自然为根"的人的自然本性,已经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造成人类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下降,使人的身心健康遭受各类危害,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我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原则与要求的前提下,为超越黑色发展模式及其造成的发展困境,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由此破解人类发展不可持续这一时代难题而作出的历史性谋划与创造性决策,因而具有重要的伦理属性和伦理价值。从认识论的层面看,绿色发展无疑是人类认识史的一次实质性飞跃,是人类的生态认识和生态智慧的结晶。从实践论的层面看,绿色发展恰恰是对人的自然本性--人类对自然的亲缘和依赖关系--有机协调、互利共生关系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为根 自然本性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蜕变:从《老子》到郭象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笑敢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52,166,共13页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 严遵《老子指归》、《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想尔注》、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以及郭象对《老子》和《庄子》的注疏和阐发这五部重要的注释类著作,对"自然"一词有着各具特色的解释、运用、乃至改造和创发。从中可见,《老子》之自然的哲学义或体系义并未得到后人的领悟和继承,而是汇入或淹没于百花各自盛开的景观之中。这种流变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自然一词的词义,但也忘却和掩盖了《老子》之自然的宏大眼光和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自然(本性自然) 外在自然 社会自然 《老子》 《老子指归》 《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想尔注》 《老子道德经注》 《庄子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治与人的本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杜承铭 《湖湘论坛》 1998年第2期38-41,共4页
论法治与人的本性杜承铭一在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导出了人治与法治的不同思想。中国古代孔孟儒家学说是性善论的主要代表,在这一人性哲学基础上建构起了人治思想。他们相信人皆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善德本性。所... 论法治与人的本性杜承铭一在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性善恶的争论导出了人治与法治的不同思想。中国古代孔孟儒家学说是性善论的主要代表,在这一人性哲学基础上建构起了人治思想。他们相信人皆具有“仁、义、礼、智、信”的善德本性。所以,统治的核心在于实行“仁政”。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法治思想 法治与人 社会本性 法治秩序 人性论基础 价值目标 人的自然本性 工具性目标 人性基础 人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的自然审美观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利群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4-28,共5页
本文认为,庄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自然审美观源于庄子。并进而探讨了庄子自然说的特点、内涵、审美意味及其多重意义。
关键词 庄子思想 自然无为 多重意义 自然 政治观 自然 自然本性 主客体 大宗师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道家的审美理想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恩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82-89,共8页
“自然”─—道家的审美理想朱恩彬“贵自然”是中国传统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标准。溯其源头可归之于老庄哲学。随着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其影响遍及古代各种艺术类型,如诗歌、小说、戏曲、绘画等等。因此,探索它,解剖它... “自然”─—道家的审美理想朱恩彬“贵自然”是中国传统的美学理想和审美标准。溯其源头可归之于老庄哲学。随着社会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其影响遍及古代各种艺术类型,如诗歌、小说、戏曲、绘画等等。因此,探索它,解剖它,对理解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自然 《庄子·齐物论》 《老子》 审美理想 以天合天 人的自然本性 儒家 回归自然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的呼唤 从《钢琴课》看人性及两性关系
10
作者 李亚娟 《电影评介》 2001年第7期43-43,共1页
1993年 第46届金棕榈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1994年第66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最佳原著剧本奖、最佳女配角奖 第19届凯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 第4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演员奖。
关键词 钢琴课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人性 和谐的两性关系 电影学院奖 传统儒家伦理 西方现代文明 传统教育 服装设计 人的自然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
11
作者 楼宇烈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65-68,共4页
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人际等关系之中的,要受到社会职业、地位、法律、道德等等的制约。因此,人都是社会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是有其各自的性格、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意志追求的,从这方面讲,人又都是个体的人。人... 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人际等关系之中的,要受到社会职业、地位、法律、道德等等的制约。因此,人都是社会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是有其各自的性格、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意志追求的,从这方面讲,人又都是个体的人。人的这种两重性,构成了现实生活中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关系。社会要求个人服从其整体关系的制约,而个人则要求实现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意志。根据不同的社会情况和个人情况,这种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有时是统一时,有时是对立的。探讨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关系,是中外古今思想家、哲学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诚如人们常说的,中国哲学的特点是注重于社会人生和伦理,因此,中国哲学在探讨个人和社会的矛盾关系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关系 自然 矛盾关系 玄学 每个人 自然本性 中国哲学 理论 现实社会 道德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魏晋之际士人之自然适意观
12
作者 王丽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魏晋之际,有一部分士人,其言语“清淡玄远”,行为“放荡不羁”,思想“放任自流”,气质“粗旷浪漫”,成为一种时尚、风气。在当时“风誉扇于海内”,影响极大,他们“轻时傲世”,“纵情背礼”,起着“乱群惑众”的作用。然而,他们奉行的究... 魏晋之际,有一部分士人,其言语“清淡玄远”,行为“放荡不羁”,思想“放任自流”,气质“粗旷浪漫”,成为一种时尚、风气。在当时“风誉扇于海内”,影响极大,他们“轻时傲世”,“纵情背礼”,起着“乱群惑众”的作用。然而,他们奉行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呢?我以为他们奉行的是自然适意的人生观。一、自然无为,乃魏晋之际士人生活之指导思想魏晋之际,不少士人如何晏、王弼以及竹林七贤等人,读老庄,明自然,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好言老庄之风,他们推崇老庄的“因其固然”①。和“寂静无为”②的思想,并加以发挥,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③的理论,进而提出了以无为为本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氏 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晋 士人生活 人生观 自然本性 自然无为 竹林七贤 指导思想 老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休谟的自然主义
13
作者 罗中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23-30,共8页
论休谟的自然主义罗中枢休谟哲学承上启下,独具特色,对18世纪下叶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内哲学界一直公认休谟哲学是经验主义、人本主义、怀疑主义的哲学,这种理解虽然抓住了休谟哲学的一些显著特征,但忽... 论休谟的自然主义罗中枢休谟哲学承上启下,独具特色,对18世纪下叶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国内哲学界一直公认休谟哲学是经验主义、人本主义、怀疑主义的哲学,这种理解虽然抓住了休谟哲学的一些显著特征,但忽视了其中更为根本的,作为其底蕴的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休谟哲学 怀疑主义 人本主义 经验主义者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人的自然本性 非理性 人性论 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也是美的本源
14
作者 袁振保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62-68,共7页
人和自然的对立的统一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劳动创造的美,或是自然生成的美,都是在这个对立统一之中。美既不能离开自然,也不能离开人。美是自然本性和人性的统一。把美片面地归结为劳动的创造,或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都是不正确的,都不能... 人和自然的对立的统一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劳动创造的美,或是自然生成的美,都是在这个对立统一之中。美既不能离开自然,也不能离开人。美是自然本性和人性的统一。把美片面地归结为劳动的创造,或自然事物本身的属性,都是不正确的,都不能解释纷纭复杂的美的现象和本质。近年来,国内美学讨论虽有很大进展,但是这两种片面性依然存在,这特别表现在对自然美的看法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统一 自然 自然本性 劳动创造 片面性 美学 人性 对象化 属性 本质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是什么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海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9-35,共7页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的意义之所在:一方面,如果知道人性的哪些因素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便不会要求人们改变这些不可改变的人性,便不会制定违背人性的恶劣道德,而能够制定符合人性的优良道德;另一方面,如果知道哪些人性因素是偶然的、可以改变的,便可以减少、禁止其与道德相违者,而增进、发扬其与道德相合者,从而使优良道德规范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社会本性 自然本性 同情心 动物性 安全需要 伦理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福克勒斯关于“命运”的思考——两部“俄狄浦斯”的悲剧观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27-131,共5页
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两部悲剧中对命运的体认有一个内在的发展过程: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更多显现为一种外在的必然性力量,个体和命运之间是一种紧张关系;在《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的俄狄浦斯开始... 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两部悲剧中对命运的体认有一个内在的发展过程:在《俄狄浦斯王》中,命运更多显现为一种外在的必然性力量,个体和命运之间是一种紧张关系;在《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中的俄狄浦斯开始转向对自身和城邦命运的内在沉思,最后与悲剧命运达成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 悲剧 命运 自然本性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教学的历史嬗变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亮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0-60,共1页
探究教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卢梭。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倡导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主张凡是儿童能从经验中学习的事物,都不要使他们从书本中去学,而经验主要来源于行,来源于探究。
关键词 探究教学 历史嬗变 自然主义教育 自然本性 卢梭 儿童 经验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道德教育的“人性论困局”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航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91,共6页
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人性的多元化理解,虽然有助于深化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却也使道德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性论困局"。走出道德教育的这种困局,必须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由本性的统一,把握人性的生成特性和可变特性,并致力于... 社会转型期,人们对人性的多元化理解,虽然有助于深化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却也使道德教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人性论困局"。走出道德教育的这种困局,必须基于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由本性的统一,把握人性的生成特性和可变特性,并致力于这样几个方面:正视人的自然本性,唤醒道德本能;化解人性的内在紧张和冲突,保持人性的完整;发现潜意识中的"秘密","扩充善端";在道德社区中帮助建构道德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自然本性 自由本性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家思想看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茂全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6,19,共4页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顺应天然,全生避害.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做法,背离了学生的实际.道家思想对于怎样正确处理好诸如“有与无”、“多与少”、“巧与拙”等关系,顺应学生的本性而帮助学生获得天然的、合理的发... 道家哲学的出发点是顺应天然,全生避害.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的做法,背离了学生的实际.道家思想对于怎样正确处理好诸如“有与无”、“多与少”、“巧与拙”等关系,顺应学生的本性而帮助学生获得天然的、合理的发展,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有与无 多与少 巧与拙 自然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荀子对先秦人性论的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文杰 《求是学刊》 1983年第3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人的自然本性 人性思想 秦人 人性论 道德观念 社会性 自然本性论 杨朱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