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3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箭横向模态耦合型自激振动的稳定性分析与仿真模拟
1
作者 商霖 张海瑞 +3 位作者 孙向春 宋志国 高峰 孙冬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了深入研究火箭飞行试验中出现的自激振动现象,建立了一个基于弹性力与气动力耦合的两自由度线性系统,阐明了俯仰和偏航自由度之间由于位移反馈而引发自激振动的工作机理。通过对系统运动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平衡点失去渐进稳定... 为了深入研究火箭飞行试验中出现的自激振动现象,建立了一个基于弹性力与气动力耦合的两自由度线性系统,阐明了俯仰和偏航自由度之间由于位移反馈而引发自激振动的工作机理。通过对系统运动方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平衡点失去渐进稳定特性并产生自激振动的判据。利用数值方法求解常微分方程组得到俯仰和偏航角位移时程曲线。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火箭飞行过程中出现的振动突然放大的现象是位移反馈导致的模态耦合型自激振动。此外,分析结果表明,自激振动发生前、后,通常会伴随有拍频振动或定频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耦合 位移反馈 稳定性分析 自激振动 拍频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焦摩擦自激振动系统的分岔控制及粘滑特性研究
2
作者 陈俊君 侯鹏 +1 位作者 高山凤 刘美红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57,共9页
为了研究焦炉推焦装置的动力学特性,文中基于Stribeck摩擦效应建立了双质体-传送带自激振动力学模型。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焦炉推焦系统的平衡点进行分析,计算求解了推焦系统的临界失稳速度。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焦炉推焦系... 为了研究焦炉推焦装置的动力学特性,文中基于Stribeck摩擦效应建立了双质体-传送带自激振动力学模型。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焦炉推焦系统的平衡点进行分析,计算求解了推焦系统的临界失稳速度。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焦炉推焦系统在不同驱动速度下的分岔特性,当装置驱动速度达到0.45时,系统出现了超临界Hopf分岔现象。基于Washout滤波器的控制器对系统的分岔行为进行控制,从系统的相图中发现控制器的引入能够有效减小极限环幅值的大小,从而减弱推焦装置自激振动的振幅。为改善推焦装置的粘滑运动,研究了系统参数对粘滑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压力比、静摩擦因数及增大刚度比均能缩短推焦装置发生粘滑运动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焦装置 非线性动力学 自激振动 Hopf分岔控制 Washout滤波器 粘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悬臂梁结构参数对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的影响
3
作者 朱瑞丹 刘方平 +1 位作者 何冬康 项载毓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2,共11页
针对滑动摩擦副普遍存在的摩擦自激振动问题,尝试通过安装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以实现摩擦自激振动能量的收集。基于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了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试验,建立该试验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及含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 针对滑动摩擦副普遍存在的摩擦自激振动问题,尝试通过安装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以实现摩擦自激振动能量的收集。基于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开展了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试验,建立该试验装置的有限元模型及含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5自由度数值模型,探讨了悬臂梁结构参数变化对压电陶瓷输出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的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可有效地将摩擦块∕摩擦盘滑动摩擦产生的摩擦自激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而且悬臂梁质量和刚度等结构参数通过改变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变形能力以影响摩擦自激振动能量收集效果;悬臂梁质量和刚度较小时,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使得压电陶瓷更好地将摩擦自激振动能量转换为电能;随着悬臂梁质量和刚度的增大,压电悬臂梁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变形能力减弱,导致压电陶瓷输出电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自激振动 压电悬臂梁 能量收集 有限元仿真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弓网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研究
4
作者 冯晓航 陈光雄 +3 位作者 梅桂明 董丙杰 赵鹏鹏 李先航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24,共7页
为研究弓网系统摩擦自激振动对碳滑板与接触线之间接触损耗的影响,基于摩擦自激振动理论,建立地铁刚柔过渡段处受电弓-接触网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复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弓网参数对该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弓网系统... 为研究弓网系统摩擦自激振动对碳滑板与接触线之间接触损耗的影响,基于摩擦自激振动理论,建立地铁刚柔过渡段处受电弓-接触网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利用复特征值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弓网参数对该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弓网系统由摩擦自激振动引起接触线波磨产生的主频为399.61 Hz;当摩擦系数大于或等于0.11时,受电弓-接触网系统出现不稳定振动,且摩擦系数越大,该系统出现不稳定振动的趋势越强;法向接触力、碳滑板与接触线的接触位置以及弓头弹簧刚度对弓网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的产生有很大影响;摩擦系数低于0.11并且选择合适的法向接触力或调整弓头弹簧刚度可以抑制甚至消除弓网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进而减少弓/网间摩擦引起的接触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系统 刚柔过渡 摩擦自激振动 复特征值分析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激振动的重载机车车轮多边形磨耗机理研究
5
作者 聂源江 戴焕云 陈龙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75-3087,共13页
为研究HX_(D)1型重载机车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形成机理,首先,开展线路动态跟踪试验,然后,建立理论模型对驱动系统自激振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机车全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结合Fastrip-USFD轮轨磨耗模型,对机车车轮多边形长期磨耗进行迭代仿真... 为研究HX_(D)1型重载机车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形成机理,首先,开展线路动态跟踪试验,然后,建立理论模型对驱动系统自激振动机理进行分析。基于机车全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结合Fastrip-USFD轮轨磨耗模型,对机车车轮多边形长期磨耗进行迭代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X_(D)1型重载机车存在明显的16~19阶车轮多边形磨耗,且机车运行过程中驱动系统普遍存在38 Hz左右的异常振动。机车的黏着极限态会激起驱动系统38 Hz的自激振动。车轮磨耗迭代仿真分析结果证实了驱动系统的自激振动是导致车轮发生16~19阶多边形磨耗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动 重载机车 车轮多边形 轮轨磨耗 诱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的模型优化研究
6
作者 张峻才 陈光雄 +3 位作者 常勇 唐宇 刘崧楠 华浩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前在进行轮轨间摩擦自激振动分析时,大多选择用轮对-直线轨道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来模拟车辆在曲线上的运行状态,而基于轮对-曲线轨道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的仿真计算较少。基于轮轨间摩擦自激振动导致钢轨波磨的理论,研究了频... 目前在进行轮轨间摩擦自激振动分析时,大多选择用轮对-直线轨道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来模拟车辆在曲线上的运行状态,而基于轮对-曲线轨道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的仿真计算较少。基于轮轨间摩擦自激振动导致钢轨波磨的理论,研究了频繁出现在地铁小半径曲线轨道上的波磨现象。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别建立轮对-直线轨道与轮对-曲线轨道摩擦自激振动有限元模型,采用复特征值分析法对比2种模型所预测的不稳定振动频率,并研究轨下垫板弹性模量和轮轨摩擦因数对钢轨波磨的影响。结果发现,轮对-曲线轨道模型更容易反映出轮轨接触时所产生的不稳定振动,且在低频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结果;增大轮轨摩擦因数和轨下垫板弹性模量会导致等效阻尼比绝对值增大,导致钢轨波磨更容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自激振动 曲线轨道 等效阻尼比 振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响应液晶弹性体悬臂梁的自激振动分析
7
作者 赵俊 孙晓蝶 +1 位作者 赵晓敏 严志权 《应用数学和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5-763,共9页
研究了液晶弹性体(LCE)悬臂梁的光驱自持续弯曲振动现象,建立了光驱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振型叠加法得到其半解析公式,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其动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恒定光照作用下,可以实现LCE悬臂梁周期性自激振动响应;同... 研究了液晶弹性体(LCE)悬臂梁的光驱自持续弯曲振动现象,建立了光驱振动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振型叠加法得到其半解析公式,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其动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恒定光照作用下,可以实现LCE悬臂梁周期性自激振动响应;同时表明LCE梁弯曲振动的振幅可通过调节光强、阻尼系数和热弛豫时间来控制,而梁振动的频率主要取决于热弛豫时间.研究结果在远程光驱驱动器、传感器、软微机器人和光能转换系统的设计等领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自激振动 悬臂梁 光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城市地铁弓网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特性对比研究
8
作者 邓洪 彭双千 崔晓璐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3-189,共7页
为探究山地城市As地铁车辆采用双弓受流相较于单弓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内在机理,对长大坡道弓网燃弧高发区段处单/双弓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特性开展研究。首先,分别建立As地铁单/双弓网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复特征值分析法对比研究单... 为探究山地城市As地铁车辆采用双弓受流相较于单弓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内在机理,对长大坡道弓网燃弧高发区段处单/双弓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特性开展研究。首先,分别建立As地铁单/双弓网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采用复特征值分析法对比研究单/双弓网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特性,并探究弓网摩擦系数、碳滑板及接触线材料密度和弹性模量对其振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山地城市地铁长大坡道区段因弓网滑动容易导致系统发生摩擦自激振动,其振动频率约为80 Hz,且单弓系统的趋势更为明显。在双弓系统中,将弓网摩擦系数控制在0.25以下能较好地抑制其摩擦自激振动;碳滑板的材料特性对弓网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影响较小,而接触线材料则对弓网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具有明显影响,减小接触线的材料密度和弹性模量均能降低弓网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弓网系统 摩擦自激振动 复特征值分析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界面浮动花键-柔性轴系自激振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润泽 马新星 +2 位作者 李坚 张振果 朱晔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57-68,共12页
针对直升机超临界尾传动轴系动力学设计需求,开展了浮动花键-柔性轴系自激振动研究。根据浮动花键联接结构形式,分别建立了花键齿面接触模型以及定位面接触模型。参照某型直升机尾水平传动轴系结构,建立了含有浮动花键、膜片联轴器及转... 针对直升机超临界尾传动轴系动力学设计需求,开展了浮动花键-柔性轴系自激振动研究。根据浮动花键联接结构形式,分别建立了花键齿面接触模型以及定位面接触模型。参照某型直升机尾水平传动轴系结构,建立了含有浮动花键、膜片联轴器及转轴的多界面浮动花键-柔性轴系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花键副摩擦诱导下摩擦因数、外阻尼、不平衡量及转速等对系统自激振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花键副摩擦因数增加,转轴和花键振动响应逐渐增加;在外阻尼和花键副摩擦满足一定条件时,系统可能发生自激振动;系统发生自激振动时处于超临界转速,其振动频率特征由转轴1阶弯曲频率主导,转速越靠近1阶临界转速,转轴振动响应幅值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系统 浮动花键 超临界 自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浮动花键的直升机超临界轴系自激振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迪 高洁 +4 位作者 胡柏安 李坚 倪德 曹鹏 吴学深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为避免含浮动花键超临界轴系的研制及工程应用中出现的自激失稳问题,以某型直升机超临界尾水平轴系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了短轴自激振动的产生机理,开展了浮动花键不同状态下的振动稳定性试验。研究表明:内摩擦阻尼力是短轴自激振动的根... 为避免含浮动花键超临界轴系的研制及工程应用中出现的自激失稳问题,以某型直升机超临界尾水平轴系为研究对象,定性分析了短轴自激振动的产生机理,开展了浮动花键不同状态下的振动稳定性试验。研究表明:内摩擦阻尼力是短轴自激振动的根本原因,其特征频率为短轴一阶固有频率。正常安装状态下,轴系运转平稳,自激振动幅值均在0.1 mm以下。润滑状态越差齿面损伤越严重,无润滑状态自激振动最大幅值为0.9 mm。定位面配合间隙超限会导致自激振动和齿面损伤,花键侧隙一定程度超限仅有齿面损伤,二者均超限时自激振动最大幅值为4.77 mm,极易发生失稳,且自激振动多出现在小载荷状态。实际应用中应加强振动监控,细化花键检查步骤,控制尾轴同轴度,确保工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动 浮动花键 超临界轴系 内摩擦 润滑状态 配合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轨摩擦自激振动导致曲线啸叫研究
11
作者 冯晓航 陈光雄 +2 位作者 董丙杰 宋启峰 唐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3-79,共7页
在地铁车辆通过狭窄的曲线轨道时,往往伴随着啸叫噪声的产生。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该研究考虑了列车在曲线轨道行驶时的轮轨接触状态,进而建立了轮对-轨道系统的摩擦耦合有限元模型。随后,通过复特征值分析对该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 在地铁车辆通过狭窄的曲线轨道时,往往伴随着啸叫噪声的产生。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该研究考虑了列车在曲线轨道行驶时的轮轨接触状态,进而建立了轮对-轨道系统的摩擦耦合有限元模型。随后,通过复特征值分析对该模型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了不同摩擦因数以及钢轨吸振器的类型及其参数对曲线啸叫产生趋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轮对-轨道系统由于摩擦自激振动而引起的曲线啸叫噪声频率为482.4 Hz、1 205.1 Hz和2 153.9 Hz,这与现场测试结果相一致。此外,当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0.25时,轮对-轨道系统才会出现2 153.9 Hz的曲线啸叫噪声频率;而安装钢轨侧面吸振器及增大其连接阻尼或者选择合适的轨底吸振器结构均能有效地缓解轮对-轨道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啸叫 轮轨接触 摩擦自激振动 复特征值分析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激振动激励器的流动控制汽车减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勃夫 陈自强 +2 位作者 孙亮 吴姚烨 徐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5-752,772,共9页
为了降低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文章采用一种基于内部结构流固耦合的自激振动激励器以产生高速、高频的脉冲微射流进行主动流动控制。通过ANSYS双向流固耦合仿真模拟激励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其产生的脉冲射流速度和频率,再从不同工作参数... 为了降低汽车行驶时的空气阻力,文章采用一种基于内部结构流固耦合的自激振动激励器以产生高速、高频的脉冲微射流进行主动流动控制。通过ANSYS双向流固耦合仿真模拟激励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其产生的脉冲射流速度和频率,再从不同工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其激励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将该激励器沿Ahmed类车体模型尾部的分离边缘布置,研究其对车体尾迹区流动拓扑结构的影响,并通过空气阻力系数分析其减阻效果。结果表明,自激振动激励器产生的脉冲微射流可以有效地控制减阻,最高可达7.12%的减阻效果。该研究为主动流动控制减阻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动励器 脉冲微射流 主动流动控制 双向流固耦合 Ahmed类车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轨道集电系统摩擦自激振动研究
13
作者 唐宇 陈光雄 +4 位作者 冯晓航 常勇 张峻才 华浩 刘崧楠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1,共7页
为了研究弹性轨道集电系统的振动特性,在实测靴轨系统振动加速度和噪声声压的基础上,建立集电靴-接触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复特征值分析法研究靴轨间接触摩擦因数、碳滑板磨耗量、靴轨接触位置以及升弓力大小对系统发生摩擦自激振动... 为了研究弹性轨道集电系统的振动特性,在实测靴轨系统振动加速度和噪声声压的基础上,建立集电靴-接触轨系统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复特征值分析法研究靴轨间接触摩擦因数、碳滑板磨耗量、靴轨接触位置以及升弓力大小对系统发生摩擦自激振动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靴轨系统振动加速度和噪声声压的优势频率分别为1450.2和1458.1 Hz;当摩擦因数大于或等于0.21时,系统将产生不稳定振动,且摩擦因数越大靴轨系统越容易产生不稳定振动;靴轨系统的不稳定振动趋势随浸金属碳滑板磨耗的增加而增大;当集电靴位于接触轨的膨胀接头位置时摩擦自激振动更易发生;不同升弓力时靴轨系统总会在1459.6 Hz左右发生摩擦自激振动。当摩擦因数小于0.21且集电靴的升弓力为630 N左右时,可有效抑制靴轨系统的摩擦自激振动,进而提升受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电靴 接触轨 摩擦自激振动 复特征值分析 浸金属碳滑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传动轴万向节摩擦引起的自激振动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雨 王明正 +1 位作者 赵建 于东洋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针对某四驱车急加速工况传动轴撞击中间支撑限位问题,建立考虑万向节内部摩擦的传动轴系统横向运动方程,识别原因为万向节内部摩擦引起的传动轴自激振动。建立包含万向节摆动Dahl摩擦的传动系ADAMS模型,利用仿真失稳转速评价主要参数变... 针对某四驱车急加速工况传动轴撞击中间支撑限位问题,建立考虑万向节内部摩擦的传动轴系统横向运动方程,识别原因为万向节内部摩擦引起的传动轴自激振动。建立包含万向节摆动Dahl摩擦的传动系ADAMS模型,利用仿真失稳转速评价主要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进行实车验证,结果表明:减小万向节摩擦、增加中间支撑刚度、优化传动轴夹角可提升系统稳定性。采用将万向节更改为DO节、优化中间支撑刚度的组合方案,消除了传动轴自激振动现象,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向节摩擦 支撑刚度 自激振动 传动轴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激振源自激振动深松机深松单体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云霞 张东兴 +3 位作者 杨丽 崔涛 李玉环 刘彦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48,共9页
针对弹簧激振源的自激振动深松机在土壤阻力差异大的不同地块作业时存在适应性差、自激振动易失效的问题,该文提出了液压激振源的新型自激振动深松方法,设计了液压激振源深松单体。通过建立深松铲力学和运动学模型,确定了液压缸的关键... 针对弹簧激振源的自激振动深松机在土壤阻力差异大的不同地块作业时存在适应性差、自激振动易失效的问题,该文提出了液压激振源的新型自激振动深松方法,设计了液压激振源深松单体。通过建立深松铲力学和运动学模型,确定了液压缸的关键结构参数;设计了压力调节系统,可实现液压缸压力快速调节;利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方法,以耕深变异系数、牵引力为评价指标,探究了液压缸压力、前进速度、土壤坚实度对液压激振源深松单体作业效果的影响规律;获得了耕深变异系数、牵引力为响应值的回归模型,求解出耕深变异系数、牵引力同时较小时对应的参数组合为液压缸压力3.6 MPa、作业速度1.4 km/h、土壤坚实度1.18 MPa。利用求解出的参数组合对回归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获得的耕深变异系数为3.56%,牵引力为1 300.70 kN,优于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结果,证明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该研究可为自激振动深松机具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振动 试验 深松 液压振源 自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胎非线性自激振动的动力学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宪武 左曙光 +2 位作者 雷镭 吴旭东 董保利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51-1254,共4页
考虑轮胎接地摩擦的非线性特性,建立胎面-地面系统的考虑时间延迟的动力学振动模型,以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阐明了轮胎的自激振动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Hopf分岔后出现的稳定极限环振动现象。通过MATLAB/Simulin... 考虑轮胎接地摩擦的非线性特性,建立胎面-地面系统的考虑时间延迟的动力学振动模型,以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为基础,阐明了轮胎的自激振动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Hopf分岔后出现的稳定极限环振动现象。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试验,证明了自激振动现象的存在,并且系统在临界车速发生了Hopf分岔,与实际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振动 极限环 自激振动 HOPF分岔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摩擦系统的自激振动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毅 王太勇 +1 位作者 李强 张莹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9-543,共5页
针对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双质体—传输带干摩擦系统,首先对系统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利用数值方法揭示系统在非内共振、1∶2和1∶3内共振三种情况下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通过分析可知,在传输带速度减小的过程中,系统的静平衡状态失稳... 针对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双质体—传输带干摩擦系统,首先对系统平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然后利用数值方法揭示系统在非内共振、1∶2和1∶3内共振三种情况下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通过分析可知,在传输带速度减小的过程中,系统的静平衡状态失稳,出现纯滑动和粘滞—滑动形式的干摩擦自激振动。另外,系统的内共振状态对干摩擦自激振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摩擦 稳定性 自激振动 粘-滑振动 内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SZL-420型自激振动深松机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0
18
作者 沈从举 贾首星 +4 位作者 潘俊兵 付威 李帆 代亚猛 何兴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1-177,共7页
【目的】研制一种自激振动深松机.这种深松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非线性土壤耕作阻力作用到振动深松铲上,压迫弹簧往复振动,从而减小机具的牵引阻力,降低功耗.【方法】通过性能试验和查询已经成熟的技术文献,设计深松铲的结构并优化.为了... 【目的】研制一种自激振动深松机.这种深松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非线性土壤耕作阻力作用到振动深松铲上,压迫弹簧往复振动,从而减小机具的牵引阻力,降低功耗.【方法】通过性能试验和查询已经成熟的技术文献,设计深松铲的结构并优化.为了评估样机性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田间试验表明,从无弹簧到Ⅱ号弹簧,深松机可减阻17.76%,深松深度为386.61~406.23mm,稳定性系数为93.30%左右,土壤蓬松度为24.18%~28.65%,土壤扰动系数为53.55%~57.06%,深松效果良好.【结论】本自激振动深松机能够有效减小牵引阻力,降低机具功耗,各项工作参数达到评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动 深松机 减阻 农业机械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致自激振动测量与机理解释 被引量:8
19
作者 岳前进 郭峰玮 +1 位作者 毕祥军 许宁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在海洋平台上观测到了冰致结构的稳态振动,以及冰力和平台响应间的频率锁定现象.通过对实测数据和冰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破碎机理分析,证明冰致稳态振动属于自激振动.给出了产生冰致自激振动的条件,提出了冰致自激振动的物理机制,指出冰致... 在海洋平台上观测到了冰致结构的稳态振动,以及冰力和平台响应间的频率锁定现象.通过对实测数据和冰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破碎机理分析,证明冰致稳态振动属于自激振动.给出了产生冰致自激振动的条件,提出了冰致自激振动的物理机制,指出冰致自激振动发生在冰加载速率的韧脆转变区,整个过程中冰内裂纹的形成与扩展受到了结构运动速度的控制.冰内部的微裂纹行为是解释与描述冰致自激振动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动 冰致振动 振动测量 冰力学行为 微裂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连轧机自激振动诊断与振动机理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马维金 李凤兰 熊诗波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2006年第4期261-264,共4页
描述了热连轧机的现场多点振动测试方法,利用振动信号的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包分析等现代信号分析技术,深入研究了轧机自激振动机理并诊断了振源位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轧机压下系统位移传感器定尺支座结构是引起系统不稳定的敏感... 描述了热连轧机的现场多点振动测试方法,利用振动信号的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包分析等现代信号分析技术,深入研究了轧机自激振动机理并诊断了振源位置。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的轧机压下系统位移传感器定尺支座结构是引起系统不稳定的敏感部位。该结构参数不合理,是导致压下系统反馈信号严重失真,诱发轧机工作机座自激振动的根源。分析结果和诊断结论对于制定合理的结构动力学修改策略,消除轧机自激振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自激振动 振动测试 小波包分析 振动机理分析 振源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