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审美中的自我确证 |
张黔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3 |
9
|
|
2
|
欣赏是人的本质自我确证 |
龙协涛
|
《北方论丛》
CSSCI
|
1992 |
0 |
|
3
|
动漫造型之美——论动漫造型的自我确证 |
张焱
肖文
|
《艺术科技》
|
2014 |
2
|
|
4
|
从教育规训到自我确证:青少年教育的有效突围——观《青春变形记》有感 |
张鹏
|
《江苏教育》
|
2022 |
0 |
|
5
|
动漫造型之美——论动漫造型的自我确证 |
张焱
|
《艺术科技》
|
2013 |
0 |
|
6
|
在东西方交汇中的自我确证——关于胡峻涤作品解读 |
陈晓春
|
《上海艺术家》
|
2001 |
0 |
|
7
|
审美的根底在人的自我实现 |
张正方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02 |
0 |
|
8
|
论“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特性——兼论其学科独立性 |
李令永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9
|
论施坦伯格的“约翰斯赏析”——一个关于前卫艺术批评的反思 |
邱晓林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0
|
“后《阿凡达》”时代的电影艺术现实构建 |
徐允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1
|
“梦想”照进现实的实践:也论电影中的“技术叙事” |
林少雄
田承龙
|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2
|
人类学视域下的大学校园仪式文化研究 |
盛况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拉康欲望理论的发生学意义 |
刘玲
|
《钦州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4
|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自信 |
姜华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19 |
0 |
|
15
|
浅析艺术本质 |
杨晓
|
《电影评介》
|
2013 |
2
|
|
16
|
艺术的目的及其在艺术批评中的运用 |
殷莎
程妍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2 |
2
|
|
17
|
《我不是药神》:由“个体”到“群体”的镜语感知、意象阐释和人文关怀 |
潘国辉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0 |
3
|
|
18
|
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中的幸福哲学逻辑 |
张国顺
陶磊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9
|
与全民族共忏悔——读巴金的《随想录》的随想 |
陶鎔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1989 |
1
|
|
20
|
审美语境下的伤时诗浅探 |
高卉
|
《安康学院学报》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