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伊布替尼在治疗期间导致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9年2月在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单药伊...目的分析伊布替尼在治疗期间导致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9年2月在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单药伊布替尼导致TLS文献,并对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疾病、联合用药、TLS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例单药伊布替尼治疗原发肿瘤导致TLS患者,年龄57~75岁,均为男性,多数存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伴随疾病。发生TLS的时间均在用药7 d内。经过积极救治,4例患者均缓解,其中3例再次或继续使用伊布替尼,未再出现TLS。结论伊布替尼所致TLS虽发生率较低,可一旦出现后果严重,使用前应评估TLS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密切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将损伤程度降至最低。展开更多
本研究旨在提高对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 or lysis syndrom e,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本科收治的两例恶性淋巴瘤老年患者发生ATLS前肿瘤的进展情况,以及发...本研究旨在提高对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 or lysis syndrom e,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本科收治的两例恶性淋巴瘤老年患者发生ATLS前肿瘤的进展情况,以及发生ATLS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治疗反应等临床资料,探讨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表明,2例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患者发病前肿瘤负荷高,对治疗敏感,并存多项ATLS促发因素。发生ATLS后1例表现为低钾血症,1例表现为高钾血症。对2例患者均采用别嘌呤醇、水化、碱化尿液治疗,1例同时接受透析治疗,但2例最终因病情持续进展而死亡。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经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后很少发生ATLS,但若存在多项促发因素也可发生,一般在治疗后1-4天内发生。结论:ATLS是高危恶性淋巴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针对高危ATLS患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伊布替尼在治疗期间导致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9年2月在Web of Science、Pubmed、Springer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单药伊布替尼导致TLS文献,并对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疾病、联合用药、TLS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例单药伊布替尼治疗原发肿瘤导致TLS患者,年龄57~75岁,均为男性,多数存在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伴随疾病。发生TLS的时间均在用药7 d内。经过积极救治,4例患者均缓解,其中3例再次或继续使用伊布替尼,未再出现TLS。结论伊布替尼所致TLS虽发生率较低,可一旦出现后果严重,使用前应评估TLS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密切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症状,一旦发生,应及时治疗,将损伤程度降至最低。
文摘本研究旨在提高对老年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acute tum or lysis syndrom e,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7年本科收治的两例恶性淋巴瘤老年患者发生ATLS前肿瘤的进展情况,以及发生ATLS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和治疗反应等临床资料,探讨ATLS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表明,2例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患者发病前肿瘤负荷高,对治疗敏感,并存多项ATLS促发因素。发生ATLS后1例表现为低钾血症,1例表现为高钾血症。对2例患者均采用别嘌呤醇、水化、碱化尿液治疗,1例同时接受透析治疗,但2例最终因病情持续进展而死亡。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型)经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后很少发生ATLS,但若存在多项促发因素也可发生,一般在治疗后1-4天内发生。结论:ATLS是高危恶性淋巴瘤患者死亡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针对高危ATLS患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