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宋木生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8期869-872,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会昌县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医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病原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会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腹腔积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发生SBP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结果:96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腔积液标本中共检出10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占51.46%,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较为常见),革兰阳性菌50株(占48.54%,以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较为常见);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头孢唑林、苯唑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65.00%),对亚胺培南、复方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依替米星的耐药率较低(≤20.00%);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氨苄西林、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克林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利福平、庆大霉素、替加环素的耐药率较低(<20.00%)。结论:肝硬化患者合并SBP的常见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其普遍具有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开展抗感染治疗应尽量根据相关病原学检查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以保证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腹腔积液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联合血清炎性因子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2
作者 孙亚贤 官依婷 +4 位作者 李自娟 赵旭 贺凤 雷学芬 林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N%)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腹...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N%)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SBP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比较两组指标检测结果,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诊断价值,比较四项指标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试验组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的AUC分别为0.779、0.854、0.808、0.892;Cut-Off值分别为47.68、0.22、9.47、22.10;四项联合检测较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单项检测敏感度(88.90%vs.61.10%、80.60%、91.70%、83.30%)、特异度(100.00%vs.90.00%、76.60%、60.00%、83.30%)除hs-CRP外均显著升高。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水平显著升高,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利于SBP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粒细胞比例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TNF-α和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莉 浦俭斌 +2 位作者 王晓春 唐晶 杨根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2例肝炎HC合并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NF-α和IL-6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腹水常规检查及...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HC)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82例肝炎HC合并腹水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NF-α和IL-6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腹水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对确诊SBP组进行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清和腹水中TNF-α与IL-6水平。结果肝炎HC合并SBP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无合并SBP组(P<0.01),腹水更敏感。经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后,症状缓解后HC合并SBP患者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均下降(P<0.01),死亡组初始TNF-α和IL-6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检测对于SBP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判断与改善预后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邢汉前 刘俊微 +5 位作者 赵鸿 王开利 刘素霞 崔艳华 白雪 赵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应用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3.4岁。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双... 目的观察应用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53.4岁。在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双重腹水超滤回输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腹围、治疗当天尿量、24h尿量、血清尿素和肌酐、血清电解质、血清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前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乏力、纳差、腹胀不适症状明显改善56例(56/60),腹围均明显缩小;同治疗前比较,治疗当天尿量及24h尿量均增加(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尿素和肌酐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清电解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腹水蛋白浓度[(16.4±5.6)g/L]明显高于治疗前[(8.4±3.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60例患者出院时的转归中,好转42例,无效12例,死亡6例,总有效率70.0%。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出现头晕、乏力明显2例,肝区隐痛不适2例,无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重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是安全有效的,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LBP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刘金林 房颖 王涛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28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按照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A(合并SBP)、B(未合并SBP)两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B水平,并...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60例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按照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A(合并SBP)、B(未合并SBP)两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LPB水平,并对血清LBP水平进行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A组血清LBP为(97.76±10.08)μg/L,B组为(81.41±15.53)μg/L,两组比较P<0.01。血清LBP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77,LBP浓度检测对SBP诊断的灵敏性为75.00%、特异性为75.00%、阳性预测值为72.41%、阴性预测值为77.41%。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血清LBP水平升高,检测血清LBP水平对肝硬化并发SBP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脂多糖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PCT和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吴红丽 孙岳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伴腹水患者75例分为SBP组45例和非SBP组3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PCT、CRP、WBC、ESR水平,观察SBP组抗感染治疗后... 目的观察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将肝硬化伴腹水患者75例分为SBP组45例和非SBP组30例,比较两组入院时PCT、CRP、WBC、ESR水平,观察SBP组抗感染治疗后PCT、CRP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WBC、ESR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SBP组PCT、CRP、WBC、ESR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均<0.05)。经抗感染治疗,SBP组死亡者的血浆PCT、CRP持续阳性,直至恶化未见降低;好转患者治疗初期PCT、CRP逐渐降低,出院时均正常。PCT和CRP诊断SB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SBP组的ROC曲线下AUC依次为PCT>CRP>WBC>ESR。结论 SBP患者PCT、CRP升高,其可作为肝硬化伴SBP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艾卓 曲艺 +1 位作者 杨琰 李若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6期83-83,共1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腹腔积液病原菌培养阳性31例(26.7%),以G-杆菌为主23例(74.2%...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腹腔积液病原菌培养阳性31例(26.7%),以G-杆菌为主23例(74.2%),G-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依诺沙星等六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G-需氧杆菌为SBP细菌感染的主要来源,对明确诊断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存在其他高度怀疑SBP的临床表现时,不需等待腹腔积液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立即给予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原菌 药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满分消丸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0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裕红 熊焰 +1 位作者 阳航 陈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70-71,共2页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及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中满分消丸联合头孢噻肟钠治疗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中满分消丸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曹海丹 李腾庆 罗晓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5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消化内科近5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7例中,治...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消化内科近5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7例中,治愈39例(58.2%,39/67),好转20例(29.8%,20/67),死亡8例(12.0%,8/67),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自发性腹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刚 陈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5期8-10,共3页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结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诊疗的132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2例患者经确诊合并SBP者为观察组,60例无SBP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上述...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结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诊疗的132例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2例患者经确诊合并SBP者为观察组,60例无SBP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BP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腹痛、腹胀及腹部压痛;腹水常规检查显示观察组白细胞数为(9.86±2.84)×109/L,与对照组[(8.96±2.32)×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比值为(0.77±0.18),明显高于对照组(0.5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细菌培养检查结果显示12例细菌阳性,其中大肠埃希菌5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葡萄糖球菌1例,1例为混合真菌感染.结论 重型肝炎合并SBP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致病菌类多样,腹水检查效果不佳,中性粒细胞的检测可为该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病理诊断 传播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stix 10SG试纸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快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哈福双 韩涛 +5 位作者 李莹 周淑芬 梁宁 聂新华 朱争艳 邢晶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Multistix 10SG白细胞酯酶试纸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快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来自74位肝硬化腹水患者的223份腹水样本。采用Multistix 10SG白细胞酯酶试纸检测腹水中的白细胞酯酶水平,并与腹水细胞手动计数、腹水培养结果进... 目的探讨Multistix 10SG白细胞酯酶试纸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快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来自74位肝硬化腹水患者的223份腹水样本。采用Multistix 10SG白细胞酯酶试纸检测腹水中的白细胞酯酶水平,并与腹水细胞手动计数、腹水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试纸诊断结果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断标准行诊断一致性检验,并结合其他感染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99份腹水符合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Multistix 10SG白细胞酯酶检测结果以痕迹为阳性标准时,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精确度、阳性结果似然比、阴性结果似然比、k值分别67.7%、71.1%、65.0%、73.3%、69.5%、2.3、0.5、0.451(P<0.01);以1+为阳性标准,诊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精确度、阳性结果似然比、阴性结果似然比、k值分别21.2%、98.4%、91.3%、61.0%、64.1%、13.3、0.8、0.213(P<0.01)。结论Multistix 10SG白细胞酯酶试纸有助于SBP的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快速诊断 Multistix 10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淑荣 刘薇 赵文静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9期225-228,共4页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住院且入院后同时检测血PCT、CRP、腹水常规和腹水培养的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资料,SB...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吉林省肝胆病医院住院且入院后同时检测血PCT、CRP、腹水常规和腹水培养的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资料,SBP组52例,非SBP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CRP、PCT二项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并SBP的诊断价值。结果SBP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BP组;52例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13例(25.0%),其中PMN≥250×10^6/L的SBP患者中培养阳性为6例(13.3%);CRP、PCT和CRP+PCT预测肝硬化腹水并SB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866、0.916,当血清CRP>46.3mg/L,PCT>0.54ng/mL时,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SBP危险性越高;血清CRP联合PCT诊断肝硬化腹水并SBP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2%和92.3%。结论血清CRP联合PCT检测对肝硬化腹水并SBP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SB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世兵 王宇 刘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5期94-94,共1页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严重并发症 肝硬化腹水 临床分析 腹膜 临床资料 感染源 S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麟士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0,F003,共3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合并症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9
15
作者 陆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8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肝硬化腹水未发生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肝硬化腹水未发生细菌性腹膜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腹水持续时间、合并症、肝硬化形成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通过量因素分析,两组患者饮酒、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过量、血清白蛋白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升高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可以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rDNA测序在儿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学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君华 黄凤霞 +1 位作者 张书婉 余建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764-767,共4页
目的探讨Sanger法测序用于快速鉴定儿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的价值。方法用临床常见的16种细菌和3种真菌及人类基因组DNA验证一对新的16S rDNA通用引物PSL/P13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收集86例疑似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儿童的腹水标本5 ml... 目的探讨Sanger法测序用于快速鉴定儿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的价值。方法用临床常见的16种细菌和3种真菌及人类基因组DNA验证一对新的16S rDNA通用引物PSL/P13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收集86例疑似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儿童的腹水标本5 ml,其中4 ml常规细菌培养,剩余1 ml用于提取细菌DNA进行16S rDNA-PCR;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BLAST比对鉴定菌种,与培养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种真菌及人类基因组PCR均为阴性,16种细菌PCR阳性,PSL/P13P的检测下限为102CFU/ml。86例标本培养阳性率26.7%(23/86),PCR阳性率45.3%(39/86),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P〈0.05)。在37例PCR及测序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3.0%(27/37),以大肠埃希菌为主(14/37,占37.8%),革兰阳性球菌占27.0%(10/37),其中肠球菌最多(7/37,占18.9%)。结论通用引物PSL/P13P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检出率较常规培养方法高,结合测序能很好地鉴定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可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和流行病学方法在临床应用;儿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尤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16S核糖体核糖核酸 细菌 测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凤媛 徐希岳 《安徽医学》 2000年第3期10-12,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方法:对44例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 SBP的发生率为 10. 16%,致病菌以 G-菌多见。结论:肝硬化并发S... 目的:研究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方法:对44例肝硬化并发SBP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 SBP的发生率为 10. 16%,致病菌以 G-菌多见。结论:肝硬化并发SBP 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腹水进行性增加。腹水细胞计数和/或细菌培养是 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发生S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预防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置腹腔灌洗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护理 被引量:6
18
作者 居朝霞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22-923,共2页
关键词 留置腹腔灌洗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曲鹏 李振军 +3 位作者 谌建军 王彦军 袁红 方翠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5期123-124,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及临床转归情况;在今后临床中对此类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对本院消化内科近几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8例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感染细菌的种类及临床转归情况;在今后临床中对此类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对本院消化内科近几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48例中,治愈18例(37.5%),好转14例(29.17%),死亡16例(33.33%),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积极治疗肝硬化及并发症,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降低相关危险因素,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文平 陈瑞烈 《现代医院》 2004年第7期11-12,共2页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 ,减少漏诊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 2 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细菌种类以及临床特点 ,减少漏诊 ,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5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 2 4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5 3 3% ) ,共分离细菌 2 5株 ,包括 8种细菌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 ,占 4 8% ;38例 (84 4 % )患者腹水多形核白细胞 (PMN)比值≥ 0 5 0。结论 重型病毒性肝炎并发SBP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 ,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病毒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多形核白细胞 大肠杆菌 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氟喹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