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倪秀石 欧阳建 +5 位作者 黄嵘 王翀 管得宁 王中原 徐宏华 陈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或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和马法兰(BEAM)方案。采用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移植、随访期间的毒副作用。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0%,无事件生存率为5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感染、脱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短暂性神经症状加重,2例患者于移植后4.5个月和15个月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和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结论APBSCT治疗可明显阻止PMS患者的病情进展,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多发性硬化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临床研究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疗效及安全性 无复发生存率 严重肺部感染 CT治疗 APBS 环磷酰胺 转氨酶升高 进行性黄疸 全身放疗 足叶乙甙 阿糖胞苷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长期随访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凯 王继军 +3 位作者 赵伟 田磊 万伟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71-1476,共6页
本研究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疾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自199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运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6例,霍奇金淋巴瘤16例。预处理方案为:55例患者采... 本研究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疾病的疗效。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自199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运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56例,霍奇金淋巴瘤16例。预处理方案为:55例患者采用以全身放疗(TBI)联合环磷酰胺为基础,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再联合应用足叶乙甙和/或表阿霉素;另外22例患者采用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马法兰(BEAM)联合化疗方案。回输CD34+细胞均值为(6.6±4.9)×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移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ANC≥0.5×109/L)平均时间为12±4.4 d,血小板恢复(Plt≥20×109/L)平均时间为14±4.9 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4.2%。移植后随访6-21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年、3年、5年、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2.3±3.2)%;(81.4±4.9)%;(77.6±5.3)%;(68.9±6.8)%。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较好,长期随访患者生存率较高,且安全性良好。移植前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未达CR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预处理方案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茜 白海 +3 位作者 王存邦 王美亮 令亚琴 吴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34-1236,共3页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对5例MM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PBSCT前和预处理中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均应用硼替佐咪治疗。选择预处理方案为:硼替佐米(bortezomi... 本研究探讨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对5例MM患者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APBSCT前和预处理中以及移植后的维持治疗中均应用硼替佐咪治疗。选择预处理方案为:硼替佐米(bortezomib)+马法兰(melphalan)。输注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数为4.06×108(4.09×108-4.37×108)/kg,CD34+细胞数为3.98×106(2.49×106-8.2×106)/kg。结果表明:5例患者造血完全重建,中性粒细胞(ANC)大于0.5×109/L中位时间为14(13-25)天,Plt大于50×109/L中位时间为28(21-58)天。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5例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硼替佐米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M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给予硼替佐米维持治疗可能是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4
作者 苏毅 郑华金 +2 位作者 赵月华 邵文军 赵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5-837,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26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加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26例患者中25例获造血重建,16例获CR(61.53%),9例PR(34.61%),1...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26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加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26例患者中25例获造血重建,16例获CR(61.53%),9例PR(34.61%),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移植组3年无病生存率达41.70%。结论:对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具有较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淋巴瘤 自体细胞移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姜丽 朱尊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4-788,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本院行auto-PBHSCT治疗的96例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应用Kapan-Meier曲线和Long rank检验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患... 目的:分析影响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本院行auto-PBHSCT治疗的96例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总生存率应用Kapan-Meier曲线和Long rank检验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9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0.67个月,其治疗后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25%和71.8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245 U/L)、国际预后指数(IPI)为3-5分、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Ki-67高表达(≥65%)及骨髓浸润的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其生存率较低(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uto-PBHSCT前未达完全缓解状态和auto-PBHSCT后未行巩固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0.46、0.12,95%CI:0.22-0.95、0.02-0.82,P<0.05)。结论:auto-PBHSCT治疗可明显改善高危难治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预后,但auto-PBHSCT治疗后应进行巩固治疗以进一步提高远期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生存率 预后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IBu为预处理方案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1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吴炜 顾伟英 +4 位作者 董伟民 王彪 张晓梅 郑卓君 谢晓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197,共6页
目的:分析用大剂量伊达比星(IDA)联合马利兰(Bu)组成的IBu预处理方案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以IBu预处理方案(IDA 20 mg/m2,持续... 目的:分析用大剂量伊达比星(IDA)联合马利兰(Bu)组成的IBu预处理方案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HSCT)治疗低、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本院以IBu预处理方案(IDA 20 mg/m2,持续静脉滴注,移植前13至移植前11 d;Bu 0.8 mg/kg,6 h 1次,静脉滴注2h,移植前5至移植前2 d)的auto-PBHSCT治疗的11例低、中危AML(低危5例,中危6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记录不良反应和移植相关死亡(TRM)。以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和累积复发率(RR),以Cox回归对DFS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例患者获造血重建,1例患者在移植过程中死亡,TRM为9.1%。患者对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中位随访31.6(8.7-52.5)个月,结果7例患者(63.3%)仍然存活,其中6例患者(54.5%)处于持续完全缓解(CR)状态,中位OS及DFS未能获得;3年OS为(57.7±16.3)%,3年DFS为(52.5±17.6)%,3年RR为47.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诊断至移植间隔时间、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危险度分组(低危或中危)、移植前疾病状态(CR1或CR2)、回输单个核细胞数对DFS均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以IBu为预处理方案的auto-PBHSCT治疗低、中危AML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髓系白血病 伊达比星 白消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12
7
作者 于跃怡 谢淑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 移植手术 治疗 POEMS综合征 诊断 多系统损害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两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闰 李建勇 +4 位作者 陆化 钱思轩 洪鸣 徐卫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1-134,共4页
为了初步评价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PBSCT)治疗MM的疗效,对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正规化疗后进行序贯两次T-APBSCT,初次移植: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5μg/(kg.d),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第二次移植:动员方案... 为了初步评价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T-APBSCT)治疗MM的疗效,对3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经正规化疗后进行序贯两次T-APBSCT,初次移植: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5μg/(kg.d),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第二次移植:动员方案为CTX+足叶乙甙联合G-CSF,预处理方案为大剂量马法兰±全身照射。3例序贯两次移植的间隔分别为31、15和27周。两次移植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分别为4.7×108/kg、2.798×108/kg、6.08×108/kg和1.67×108/kg、2.798×108/kg、4.28×108/kg;CD34+细胞分别为3.25×106/kg、9.6×106/kg、5.91×106/kg和6.9×106/kg、9.6×106/kg、5.91×106/kg。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每两次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数≥1×109/L的时间为12、0、10天和12、25、0天,血小板数≥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2、0、10天和11、25、20天。随访时间44(19-58)月,2例存活(1例完全缓解,1例于处于平台期),1例于T-APB-SCT后58月死亡。结论:两次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的有效手段,动员方法简便安全,患者对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16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玉花 克晓燕 王良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APBSCT,其中2例接受了二次移植,1例接受CD34+细胞筛选后的自体外周血造...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确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APBSCT,其中2例接受了二次移植,1例接受CD34+细胞筛选后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继续常规化疗,13例患者给予α-干扰素维持治疗。结果:APBSCT可延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该组患者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8.75%±9.75%、0,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24.8个月。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5%±12.72%、18.33%±10.77%,平均总生存时间为37.4个月。本组移植患者的CR率高,达76.92%,接近国外报道。而且,移植后造血重建快,移植相关并发症少。结论:APBSCT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端众 肖青 +7 位作者 张红宾 唐晓琼 王建渝 王欣 杨泽松 陈建斌 刘林 王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APBSCT的NHL患...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APBSCT的NHL患者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中位年龄44岁(16~69)岁,缓解病例46例,部分缓解7例,复发难治3例。结果:56例移植患者中55例获造血重建,1例未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个/L的中位时间9.5 d(7~18 d)、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的中位时间11.5 d(6~24 d)。24例患者于粒细胞缺乏期时出现发热,5例出现轻中度腹泻,1例出现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出现带状疱疹。所有患者随访截止于2014年4月1日,中位随访时间20.25月(3.0~60.5月)。45例存活(其中5例带病生存),10例复发,11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复发)。复发率为17.9%,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分别为80.4%、71.4%。结论:APBSCT是治疗NHL的有效手段,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中玲 黄来全 +3 位作者 戴艳 苏贵平 蒋艺枝 黄东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9-75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在2013年7月我科确诊的1例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患者系39岁女性,以多发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特点,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表型为CD20^...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在2013年7月我科确诊的1例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患者系39岁女性,以多发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特点,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表型为CD20^-、CD3^+、CD4^-、CD8^-、CD56^+、TIA^-1^+、Ki^-67^+(约60%);浆细胞κ^+(部分)/λ^+(部分);组织细胞CD4^+、CD68/PGM1^+;βF1^-、EB病毒EBER原位杂交检查阴性。结果:给予包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获得疾病缓解,于2014年2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4 d粒细胞稳定植入,12 d血小板稳定植入。术后随访,缓解至今。结论: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容易误诊,疾病呈侵袭性,临床进展快,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治疗有一定疗效,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左旋门冬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99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婧 王利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2-1468,共7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5年于我院血液科接受APBSCT治疗的9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9例患...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5年于我院血液科接受APBSCT治疗的99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9例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31例,中位发病年龄44(16~69)岁。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88例(BNHL 60例,T-NHL 28例),霍奇金淋巴瘤11例;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2和IPI评分>2分别为78例和21例;移植前处于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状态的患者65例;临床分期Ⅲ~Ⅳ期者84例;移植前化疗中,31例B-NHL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29例未使用。(2)全部患者动员后均采集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其中2例未获得全面造血重建,后因脓毒血症死亡,其余患者均造血重建成功。全组中位随访时间25(0~109)个月,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74.70%和61.60%。移植前达CR状态患者的3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86.20%和76.90%;未达CR状态的3年OS率和PFS率分别为52.90%和32.40%;两组相比OS率和PF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移植前IPI评分处于低中危组(IPI≤2)患者的3年PFS率为69.20%,中高危组(IPI>2)3年PFS率为33.30%,2组间P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B-NHL患者的3年PFS率与T-NH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PFS率70.00%vs.42.90%,P=0.019)。B-NHL中应用1~2疗程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3~4疗程组与未使用组相比OS率和P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2,P=0.368)。结论:APBSCT是治疗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移植前未达CR状态、移植前IPI评分>2以及T-NHL为影响恶性淋巴瘤的预后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 淋巴瘤 预后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G6PD缺乏症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景勃 侯丽君 +4 位作者 何志国 陈璐华 朱旬 梁子彬 罗世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368-369,共2页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病例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现我科于2003年5月成功为1例合并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d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缺乏症的NHL患者...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的病例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现我科于2003年5月成功为1例合并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d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缺乏症的NHL患者进行APBSCT,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APBSCT G6PD缺乏症 NHL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国内外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4例临床观察
14
作者 陆化 李建勇 +4 位作者 汪承亚 任志宏 周小玉 徐卫 葛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干细胞采集时机,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例MM,化疗2~7次后动员。1例复发型,1例并发甲亢,另2例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加重组人粒系集落刺...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干细胞采集时机,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例MM,化疗2~7次后动员。1例复发型,1例并发甲亢,另2例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加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CTX 2.0 g每日1次,用2天,G-CSF5~10μg/kg,每日1次,WBC≥4.0 × 109/L时开始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平均为4.09×103/kg,CD34+细胞平均为3.48×10e/kg。造血干细胞冻存采用-80℃低温冰箱直接冻存法。预处理方案为美法仑180 mg/m2分次口服。结果:移植后WBC和血小板计数(BPC)低谷时问平均分别为+7.0天和+8.5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和BPC>20 × 109/L,平均为+10.75天。除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外,无其他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骨髓原幼浆细胞、M蛋白、β2-微球蛋白(MG)和C反应蛋白(CRP)多有改善,仅复发型的1例M蛋白反而增高。结论:MM病程早期及避免用美法仑是提高采集效果的重要因素。移植前疾病的状态影响移植效果,病情进展期移植可能疗效差。APBSCT造血重建快,疗效好,无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MM伴肾损者并非禁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APBSCT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二例
15
作者 石淑文 宋华 +6 位作者 汤永民 杨世隆 沈红强 郭淑芬 魏键 鲍兴儿 钱柏芹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4-234,249,共2页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小儿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APBS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D20单克隆抗体和化疗预处理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16
作者 许晓军 何慧清 +4 位作者 郭子文 李孝红 李海容 余元龙 季明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82-682,共1页
关键词 CD20 化疗预处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例浆细胞病
17
作者 姜华 侯健 +3 位作者 傅卫军 袁振刚 张春阳 王东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浆细胞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环磷酰胺为主的化疗联合国产rh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后回输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6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和1例巨球蛋白血症( walden...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浆细胞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环磷酰胺为主的化疗联合国产rh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后回输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6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和1例巨球蛋白血症( 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WM)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 结果:APBSCT后7例患者全部达到完全缓解(CR)或接近CR,无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造血重建(干细胞回输后中性粒细胞ANC恢复至≥0.5×109/L)中位时间为12天,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5×109/L)持续中位时间为7天.其中3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16、3及4个月复发,其余4例EFS期分别已达4、7、17及23个月.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APBSCT对浆细胞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进行干细胞动员中使用国产的rhG-CSF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合并恶性黑色素瘤1例
18
作者 钟美佐 陈方平 +3 位作者 齐振华 唐果成 张国平 欧阳红斌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6期566-566,569,共2页
关键词 淋巴瘤 黑色素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晓忱 张梅 +6 位作者 李静 王晓宁 贺鹏程 刘心 习杰英 陈丽梅 王梦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0-652,共3页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对我院6例Durie分期为ⅡA~ⅢB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APBSCT,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7.5岁(39~56岁)。结果 6例患者...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对我院6例Durie分期为ⅡA~ⅢB期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实施APBSCT,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7.5岁(39~56岁)。结果 6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造血重建中位时间23 d(11~62 d)。移植相关并发症包括发热4例,口腔黏膜溃疡或糜烂3例,转氨酶升高3例,其中1例伴有黄疸,恶心呕吐3例,口腔黏膜血疱1例,腹泻1例。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6~28个月),1例患者于移植后第6个月死于肺部感染,有2例复发,分别在移植后第11个月和第20个月,前者于复发后第4个月死亡,后者经化疗后再次获得缓解。结论 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合并症少;前期诱导化疗阶段应用过马法兰可能是某些患者造血重建延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造血干细胞 自体移植 造血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B-NHL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前进 陈永升 +8 位作者 曾东风 李佳丽 朱丽丹 高蕾 高力 刘耀 尹晓林 张曦 孔佩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5,共9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2005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NHL、并行auto-HSCT治疗...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疗效。方法:选取本中心2005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为高危侵袭性及难治复发CD20^+B-NHL、并行auto-HSCT治疗的患者资料83例。联合R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共57例,未用R的患者为对照组,共26例。观察组患者在移植前联合R 375 mg/m^2进行免疫化疗及采集前体内净化,部分患者移植后也采用R进行了维持治疗;对照组除未应用R外,诱导、强化及移植方案与观察组相同。依据观察组患者应用R的时机及频次不同进行疗效的亚组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随访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结果:移植成功后所有患者均达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39(2-11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成功采集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造血重建时间两组无差异。观察组3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0%vs73.1%,P=0.037),无事件生存(EFS)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9.5%vs 65.4%,P=0.034);观察组患者死亡4例,复发3例(其中1例复发死亡,2例经巩固化疗后达CR2);对照组患者死亡7例,复发6例(其中4例复发死亡,2例经巩固化疗后达CR2)。亚组分析:移植前、采集前及移植后全程均使用R的32例患者与仅移植前化疗使用R的22例患者相比,OS、EFS率分别为97.0%vs 87.5%(P>0.05)和97.0%vs 76.2%(P=0.05);全程均使用R者与对照组比较,OS和EFS均有显著性差异(P=0.031,P=0.008);按R使用频次不同,其OS率依次为:1-2次(9例)88.9%,3-4次(29例)93.1%,≥5次(19例)94.7%,EFS率分别为77.8%、89.7%、94.7%。结论:在治疗高危侵袭及难治复发性CD20^+B-NHL患者的过程中,联合R的诱导化疗、干细胞采集前的R体内净化,以及移植后联合R维持治疗能明显改善行自体移植患者的OS及EFS,其中移植前、后均使用者,其EFS优于仅移植前使用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