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种期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化和自交结实率的影响
1
作者 康洪灿 李国生 +5 位作者 王锦艳 张义 段浩平 尹正钦 何荣满 钏兴宽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作为试验材料,在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展播种期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并确定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的... 选取7个具有代表性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作为试验材料,在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开展播种期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点,并确定不育系高产繁殖的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的影响较大,不同不育系育性转换和自交结实率峰值随着播期的变化呈现出较大差异,参试不育系均存在适宜播期。光敏型粳稻不育系育性转换主要受光长影响,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前提下,推迟播种有利于其育性转换,提高自交结实率,进而提高繁殖产量;温敏型早籼不育系由于生育期短,生长发育迅速,因此在保证秧龄的条件下,通过早播利用6月初的短时低温可获得基本产量;不同温敏型中籼不育系的生长发育和育性转换差异大,找准最佳播期是实现其高产高效繁殖的关键。通过分析施甸县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育基地多年气温变化情况,我们发现该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出现高温的概率较高,不育系繁殖育性敏感期应尽量错开该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两用核不育系 亲本繁殖 播期 育性转化敏感期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A_3类型后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威军 仪治本 +2 位作者 梁小红 李金梅 程庆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7-40,共4页
以高粱A3雄性不育系A3299,A32457,A3JW;相应的保持系B3299,B32457,B3JW;恢复系1174及用恢复系1174与3个A3不育系组配成3个杂交种的F1,F2群体为材料,分析高粱如类型后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田间3... 以高粱A3雄性不育系A3299,A32457,A3JW;相应的保持系B3299,B32457,B3JW;恢复系1174及用恢复系1174与3个A3不育系组配成3个杂交种的F1,F2群体为材料,分析高粱如类型后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田间3个F1组合的套袋结实率为10%-70%,平均约为50%,与花粉染色率相当。3个组合F2可育与不育单株比约为1:1,育性分离不同于配子体模式,也不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RT与R0.72和R1.0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与R0.25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RT=0.188R0.25+0.832R0.75+0.933R1.0,品种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CMS 花粉碘染色率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_2类型高粱后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的关系
3
作者 李金梅 赵威军 +2 位作者 仪治本 梁小红 程庆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3期24-27,共4页
以高粱A2雄性不育系(CMS)A2V4,A2TX622;相应的保持系B2V4,B2TX622;恢复系1383-2,晋粱5号及用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成3个杂交种(A2TX622×晋粱5号,A2V4×1383-2,A2V4×晋粱5号)的F1,F2群体为材料,进行A2类型高粱后代花粉碘染... 以高粱A2雄性不育系(CMS)A2V4,A2TX622;相应的保持系B2V4,B2TX622;恢复系1383-2,晋粱5号及用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成3个杂交种(A2TX622×晋粱5号,A2V4×1383-2,A2V4×晋粱5号)的F1,F2群体为材料,进行A2类型高粱后代花粉碘染色率与田间自交结实率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RT与R0.25,R0.75和R1.0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为RT=1.188×R0.25+0.906×R0.75+0.915×R1.0。品种间存在差异。A2V4×晋粱5号F2群体的回归方程为RT=-21.407×R0.25+3.966×R0.75+0.930×R1.0;A2V4×1383-2 F2群体的回归方程为RT=0.988×R0.75+0.928×R1.0;A2TX622×晋粱5号F2群体的回归方程为RT=1.247×R0.25+1.184×R0.75+0.931×R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CMS A2 花粉碘染色率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苜蓿扦插扩繁、移栽及自交结实率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舶 石凤翎 +4 位作者 高霞 乌日娜 杨艳婷 杨婕 王芬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71,115,共6页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四倍体组培苗为对照,利用组培扦插的方式扩繁苜蓿单倍体植株,筛选适合单倍体炼苗移栽的营养土,并对移栽成活的单倍体植株进行自交授粉,观测其生长和结荚情况。结果显示,新疆大叶苜蓿二倍体植株组培扦插适宜的生根培...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以四倍体组培苗为对照,利用组培扦插的方式扩繁苜蓿单倍体植株,筛选适合单倍体炼苗移栽的营养土,并对移栽成活的单倍体植株进行自交授粉,观测其生长和结荚情况。结果显示,新疆大叶苜蓿二倍体植株组培扦插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mg/L NAA+2%蔗糖+0.7%琼脂,生根率可达83%。进行炼苗移栽时,采用无菌营养土可使二倍体成活率达41.7%。苜蓿二倍体植株自交结实率和种子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四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 新疆大叶苜蓿 组培扦插 炼苗移栽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萱草自交、杂交及不同栽培环境结实率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金立敏 周玉珍 +1 位作者 郭志海 黄保健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760-2763,共4页
以苏英、瑾红、苏星、金背红、紫、暗中明、唐、星散、美国幻儿、斯特拉德奥、金环蚀、苏锦、金娃娃、高贵为亲本,对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品种自交与杂交的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与父、母本有关,sf-6与... 以苏英、瑾红、苏星、金背红、紫、暗中明、唐、星散、美国幻儿、斯特拉德奥、金环蚀、苏锦、金娃娃、高贵为亲本,对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品种自交与杂交的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的结实率与父、母本有关,sf-6与j-1无论正交还是反交,结实率都比其他组合高。n-4、nz-51、nzy-1无论采用露地栽培还是设施栽培,相应的杂交组合均不结实;sf-6人工自花授粉与开放性授粉结实率差异不大,均在60%以上,总体上看人工自花授粉明显好于开放性授粉;设施栽培的结实率高于露地栽培的结实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 自交结实率 杂交结实率 栽培环境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熟性披碱草自交、异交及开放授粉结实率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乌吉玛 德英 斯琴巴特尔 《内蒙古草业》 2013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分别对中熟和晚熟披碱草进行了不同授粉方式的套袋实验,并统计了其结实率。结果表明:1)披碱草中熟居群的不同授粉方式结实率之间差异显著;晚熟居群的开放授粉与自交的结实率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其异交授粉方式的结实率。2)... 本文分别对中熟和晚熟披碱草进行了不同授粉方式的套袋实验,并统计了其结实率。结果表明:1)披碱草中熟居群的不同授粉方式结实率之间差异显著;晚熟居群的开放授粉与自交的结实率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其异交授粉方式的结实率。2)比较穗不同部位小花结实率发现,中熟居群开放授粉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晚熟居群开放授粉与异交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与自交差异不显著。3)中熟与晚熟居群的开放授粉结实率间有极显著差异,而自交授粉结实率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异交授粉结实率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自交 异交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堇菜属植物花朵发育与自交结实克服的研究
7
作者 谢利娟 韩蕾 吴红芝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7-229,共3页
以三色堇和角堇无自交和自交结实率高的杂交亲本的母本为材料,观察堇菜属植物花朵发育与自交结实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三色堇和角堇的花朵发育都具有同样的规律,高自交率品种的花粉和柱头的成熟明显早于无自交后代的品种,高自交率品种的... 以三色堇和角堇无自交和自交结实率高的杂交亲本的母本为材料,观察堇菜属植物花朵发育与自交结实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三色堇和角堇的花朵发育都具有同样的规律,高自交率品种的花粉和柱头的成熟明显早于无自交后代的品种,高自交率品种的柱头接受花粉的时间长于无自交的品种。因此,在进行杂交种子生产时,可以通过提前授粉时间避免自身花粉对柱头的污染,克服自交种子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菜属植物 花朵发育 自交 自交结实率 花粉 柱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不育系制种安全性和繁殖结实率试验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红霞 《湖南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17-19,共3页
试验证明:通过技术处理的两系不育系能够实现双向彻底转育,既防止自交结实,保证制种安全,又能够完全自交结实,保证繁殖产量和纯度。
关键词 两系不育系 育性转化 临界温度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杀雄剂SQ-1反复施用与人工多次模拟降雨对其药效及植株结实率的影响
9
作者 徐仲阳 张改生 牛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44,共3页
为明确小麦杀雄剂SQ-1喷施后遇雨及雨后复喷对小麦的杀雄效果及异交结实率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冲洗SQ-1和重复喷药喷水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SQ-1的杀雄效果以及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杀雄剂SQ-1在雨前2 h喷施便可以被植株... 为明确小麦杀雄剂SQ-1喷施后遇雨及雨后复喷对小麦的杀雄效果及异交结实率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冲洗SQ-1和重复喷药喷水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SQ-1的杀雄效果以及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杀雄剂SQ-1在雨前2 h喷施便可以被植株吸收,达到良好的杀雄效果;(2)雨后复喷SQ-1可达到完全杀雄效果,但喷施次数越多异交结实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小麦 杀雄荆SQ-1 杀雄效果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同源多倍体水稻自交后代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邢少辰 周开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308-310,314,共4页
以稻桩保存的同源多倍体自交结实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多倍体自交后代的一些遗传特征。结果表明 :①同源多倍体自交后代大部分会保持其原来的倍性 ,但会有个别的变化 ;②自交后代的根尖中有不同倍性细胞共存的嵌合现象 ;③同源三倍体和同... 以稻桩保存的同源多倍体自交结实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多倍体自交后代的一些遗传特征。结果表明 :①同源多倍体自交后代大部分会保持其原来的倍性 ,但会有个别的变化 ;②自交后代的根尖中有不同倍性细胞共存的嵌合现象 ;③同源三倍体和同源四倍体之间的自交结实率没有明显的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同源多倍体 自交后代 遗传特征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花器性状及异交结实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佩甫 郎越 +1 位作者 裴新梧 袁潜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0期2317-2322,共6页
以7个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个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为材料,研究普通野生稻的花器性状和异交结实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花药长度和宽度、柱头长度和宽度及花粉量均比栽培稻大,但其花粉粒大小、花粉活... 以7个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和3个栽培稻(Oryza sativa L.)为材料,研究普通野生稻的花器性状和异交结实率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花药长度和宽度、柱头长度和宽度及花粉量均比栽培稻大,但其花粉粒大小、花粉活力、花粉可育度和套袋自交结实率均比栽培稻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野生稻的花药长度与花药宽度、花粉量与花药宽度、柱头长度与柱头宽度、柱头宽度与花柱夹角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花粉可育度与花粉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异交结实率与其花器性状和套袋自交结实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 花器性状 自交结实率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
12
作者 刘海英 陈芸 +6 位作者 茹振钢 陈向东 孔陈源 黄康兴 冯必得 马峥鸣 杨轩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9-566,共8页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以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0年10月12日)和晚播(2020年12月2日)条件下,分别于2021年3月22日和3月31日开始至... 为探究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366雄性育性的影响,以BNS366及其近等基因系郑麦366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秋季播种(2020年10月12日)和晚播(2020年12月2日)条件下,分别于2021年3月22日和3月31日开始至开花期前,设置0(清水,对照)、50、100、200、300、400和500μmol·L^(-1) MeJA(水溶液,喷施)7个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间花粉可育率和自交结实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郑麦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86.31%、70.36%和112.22%,在晚播条件下分别为82.53%、92.53%和166.18%,均正常可育;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2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为70.15%,比对照显著降低了42.07个百分点;在晚播条件下,200、300和5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74.71%、74.01%和73.45%,比对照显著降低了17.82、18.52和19.08个百分点;在两个播期下,郑麦366其他浓度MeJA处理的上述3个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366花粉可育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0.24%,100μmol·L^(-1) MeJA处理的花粉可育率为88.25%,达到正常可育水平,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分别为56.41%和94.01%,能正常结实,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366的上述3个指标分别为51.72%、41.23%和93.08%,正常可育,100μmol·L^(-1) MeJA处理的国际法自交结实率为39.72%,比对照显著降低了53.36个百分点;在两个播期下,BNS366其他浓度MeJA处理的上述3个指标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由此说明,在2020-2021年,外源MeJA对郑麦366和BNS366可育植株的雄性育性可能具有降低效应,对BNS366不育植株的雄性不育性具有较强恢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敏雄性不育 茉莉酸甲酯 花粉可育率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的鉴定 被引量:36
13
作者 孙宗修 熊振民 +1 位作者 闵绍楷 斯华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9-55,共7页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应用两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籼型5460不育系对温度与光照的反应。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对照品种(系)的育性在所有处理中都表现正常,而5460不育系在日最高/最低温度为27/22℃、平均为23.5℃时,不论光照时间为12.0h、1...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应用两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籼型5460不育系对温度与光照的反应。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对照品种(系)的育性在所有处理中都表现正常,而5460不育系在日最高/最低温度为27/22℃、平均为23.5℃时,不论光照时间为12.0h、13.5h 还是15.0h/日,其花粉育性与套袋自交结实率都基本正常,在33/28℃,平均为29.5℃时,不论光照如何,大部分植株表现为完全不育或高度不育。套袋自交结实率的方差分析表明,光照长度引起育性变化的差异不显著,不同温度间的差异极显著,光温互作效应也达到显著水平。试验表明5460不育系是“温度敏感型”的雄性不育系。这一结论与1987年福州地区的气象资料和5460不育系在当时当地的实际育性变化相符合。讨论了温度敏感型雄性不育水稻对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 不育系 水稻 温度敏感 育性变化 自交结实率 套袋 结论 实际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控温条件下的花粉育性比较 被引量:15
14
作者 宋国琦 胡银岗 +4 位作者 林凡云 董普辉 马翎健 宋喜悦 何蓓如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为了研究温敏不育系在可育和不育温度条件下的花粉发育情况,通过人工控温的方法对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017-310和A3017-312减数分裂期分别处在不育和可育温度条件下的花粉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温度条件(12~16℃)下,花粉... 为了研究温敏不育系在可育和不育温度条件下的花粉发育情况,通过人工控温的方法对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017-310和A3017-312减数分裂期分别处在不育和可育温度条件下的花粉育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温度条件(12~16℃)下,花粉粒多数败育,I2-KI染色不着色,染色不均匀,约1/3花粉粒发育至单核中后期或双核早期发生败育,大部分花粉粒发育到二核后期或三核期发生败育(染败),两个系的花粉粒碘染败育率分别为98.7%和99.0%,花粉萌发势分别为0.7%和0.5%,花药不开裂、不散粉,自交结实率均为0;可育温度条件下(正常分蘖穗为18~22℃,再生分蘖穗为20~25℃),花粉粒多数正常,花药能正常开裂、散粉,花粉粒在这两种可育温度条件下碘染的败育率无差异,均约为20%.花粉萌发势随温度升高而增加,A3017—310由60.7%增为71.5%。A3017-312由27.4%提高为63.1%;自交结实率(国际法)为34.6%~113.7%。A3017—310和A3017—312株系来源于同一组合的F6代,它们在不同的可育条件下,育性恢复程度有所不同,表明YS型温敏不育系在育性转换为可育后控制自交结实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度敏感雄性不育 花粉碘染 花粉萌发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变异及遗传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马翎健 宋喜悦 +1 位作者 胡银岗 何蓓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共4页
 通过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试验,观察了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变异,并结合各试验点的光温条件,分析了A31在7个不同生态点的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A31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日长是影响其育性的主导因素,在相近日长条件...  通过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试验,观察了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变异,并结合各试验点的光温条件,分析了A31在7个不同生态点的自交结实率。结果表明,A31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日长是影响其育性的主导因素,在相近日长条件下,温度对A31育性也有一定的影响;A31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约为14.5h。对光敏雄性不育系A31与恢复系1376杂交F2分离群体育性的研究表明,582株F2分离群体的平均结实率为42.16%,变异范围为0~86.67%,由于受异源胞质的影响,F2群体中可育株的平均自交结实率低于恢复系1376的平均结实率。卡方测验表明,F2群体的育性分离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比例,所以A31光敏育性可能是由1对基因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A31 育性转换 遗传特性 自交结实率 光周期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育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美兰 扬庚武 +4 位作者 孔得群 宋雪薇 朱潇 贺晓敏 茹振刚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03-1311,共9页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的育性转换规律,为不育系的转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于2011-2013年度连续2年采用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BNS366、BNS、矮抗58和扬麦13的育性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366表现出规律性育性... 为了揭示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的育性转换规律,为不育系的转育及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依据,于2011-2013年度连续2年采用大田分期播种试验分析了BNS366、BNS、矮抗58和扬麦13的育性特点。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BNS366表现出规律性育性转换特征。9月23日至10月17日播种,花粉败育率为99.77%~100%,自交不育度为99.21%~99.81%,每穗自交实粒数为0.10~0.51。10月25日播种,花粉败育率为91.78%~98.89%,自交不育度为92.86%~94.96%,每穗自交结实粒数为3.20~4.37,12月4日播种可育。BNS366具有两个育性转换的临界期,10月25日播期为不育变为高度不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12月4日播期为半不育转换为可育的育性转换临界期,不育期花粉以典型败育为主。BNS366可以作为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新的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敏不育系 育性转换 花粉育性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春温度变化对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BNS的育性转换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秦志英 孙海燕 +4 位作者 付庆云 卫笑 巴爱丽 茹振钢 李友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7,共7页
BNS是一个主体受温度控制的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表现为花粉发育在低温下(<8℃)不育,高温下(>12℃)可育。BNS不育性稳定,但年份间常有波动,一些年份自交结实率上升显著。为了弄清楚BNS育性波动的原因,连续3a观察不同播期的BNS穗分... BNS是一个主体受温度控制的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表现为花粉发育在低温下(<8℃)不育,高温下(>12℃)可育。BNS不育性稳定,但年份间常有波动,一些年份自交结实率上升显著。为了弄清楚BNS育性波动的原因,连续3a观察不同播期的BNS穗分化过程,分析连续6a调查的BNS自交结实率与对应年份的冬春温度变化,结果发现,冬季和春季温度的改变显著影响BNS的自交结实率。一般规律是,暖冬年份自交结实率低,寒冬较高,暖春年份自交结实率高,寒春较低。该现象的形成主要是BNS冬季生长发育速度所致,暖冬年份BNS冬季仍保持生长,到春季时完成温度敏感期前的发育,较早进入温度敏感期,此时的春季温度较低,因此BNS不育;然而在寒冬年份,BNS停止生长,春季需生长一定时间才进入温度敏感期,进入时气温已较高,因此诱导育性转换,自交结实率增高。BNS冬季生长发育速度在穗分化观察中得到验证。该机理解释了不同年份BNS自交结实率的波动,并根据冬春温度可预测BNS的育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BNS雄性不育 自交结实率 温度 暖冬 寒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梅与杏梅杂交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胡永红 张启翔 陈俊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149-151,共3页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原产我国西南地区及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而以川、滇、藏为中心.长江流域广泛栽培,在北京露地越冬困难.80年代北京引进抗寒性强的杏梅系品种,结束了北京地区梅花越冬困难的历史.但是,由于杏梅的枝姿、花期。
关键词 杏梅 长江流域 西南地区 品种群 杂交结实率 中国梅花 露地越冬 山杏 北京地区 自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稻露水和喷水去雄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樊龙江 吴建国 +2 位作者 石春海 叶伟宗 吴月友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4,共4页
研究了在不同季节利用天然露水和人工喷水进行籼稻去雄的效果.结果表明,将颖壳剪去2/3后,经过夜露水或喷水去雄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分别为2.1%和2.8%,异交结实率分别达到34.2%和29.2%.显微镜观察表明,露水和喷水可使水稻花粉吸水胀破.该去... 研究了在不同季节利用天然露水和人工喷水进行籼稻去雄的效果.结果表明,将颖壳剪去2/3后,经过夜露水或喷水去雄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分别为2.1%和2.8%,异交结实率分别达到34.2%和29.2%.显微镜观察表明,露水和喷水可使水稻花粉吸水胀破.该去雄方法在籼稻育种上可以作为一个简便快速的去雄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天然露水 人工喷水 去雄方法 季节 自交结实率 异交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倍体小滨麦与硬粒小麦杂交F_1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3 位作者 武军 傅杰 陈良超 孙志刚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2,共5页
八倍体小滨麦(OctoploidTritileymus)与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的杂交研究结果表明以八倍体小滨麦作母本,硬粒小麦作父本时,杂交结实率较高,平均为28.47%,而其反交结实率较低,平均仅为5.84%。杂种F1自交结实率极低,平均为1.11%;F1形态... 八倍体小滨麦(OctoploidTritileymus)与硬粒小麦(Triticumdurum)的杂交研究结果表明以八倍体小滨麦作母本,硬粒小麦作父本时,杂交结实率较高,平均为28.47%,而其反交结实率较低,平均仅为5.84%。杂种F1自交结实率极低,平均为1.11%;F1形态兼具硬粒小麦、普通小麦(Triticumaestivum)和滨麦(L.mollis)特性;杂种F1PMCMI染色体构型主要是14 +14 ,平均为13.51 +13.82 +0.14 +0.10 +0.02 ,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与滨麦J、N染色体组配对频率分别为3.02%和3.57%,说明D组与J、N组间基本无同源关系。同时杂种F1PMC后期有落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末期和末期出现大量二分孢子、四分孢子带微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滨麦 硬粒小麦 遗传学研究 细胞 普通小麦 杂交结实率 自交结实率 染色体构型 D染色体组 研究结果 杂种F1 平均 孢子带 末期 母本 父本 反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