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溶剂法制备SiO_(2)填充的碳氢树脂基覆铜板及其性能表征
1
作者 严玉茹 李会录 +2 位作者 王超 于紫萱 薛小龙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12,共12页
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为树脂基体,SiO_(2)为填料,采用双辊开炼机和平板硫化机通过热压法制备SiO_(2)/碳氢高频板。探究树脂膜成型方法,以及在开炼机制膜下不同含量、形貌的SiO_(2)对碳氢高频板介电性能、剥离强度、导热性能、拉... 以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为树脂基体,SiO_(2)为填料,采用双辊开炼机和平板硫化机通过热压法制备SiO_(2)/碳氢高频板。探究树脂膜成型方法,以及在开炼机制膜下不同含量、形貌的SiO_(2)对碳氢高频板介电性能、剥离强度、导热性能、拉伸性能和吸水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溶剂法制备的树脂胶膜,利用开炼机进行无溶剂制膜在复合树脂成型及材料性能等方面有明显优势;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碳氢高频板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增大,剥离强度和吸水率均降低;填充相同粒径、含量的SiO_(2)时,球形SiO_(2)/碳氢高频板的介电常数、介质损耗因数和吸水率低于角形SiO_(2)/碳氢高频板。当球形SiO_(2)质量分数为75%时,碳氢高频板的综合性能较优,介电常数低于3.3,介质损耗因数为0.002 2,吸水率低于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高频板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溶剂 低介质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聚合膜pH电极作内电极的气敏电极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袁若 吴海龙 +4 位作者 赵新宇 何晓梅 沈国励 章咏华 俞汝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0-43,共4页
研究了以中性载体为活性物的石墨内导平头溶剂聚合膜(SPM)pH电极作内电极的二氧化碳和氨气敏电极。电极的性能取决于中性载体的特性,其中以菸酸十八酯为内电极膜活性物的二氧化碳气敏电极和以二辛基十八胺为活性物的氨气敏电极性能较佳... 研究了以中性载体为活性物的石墨内导平头溶剂聚合膜(SPM)pH电极作内电极的二氧化碳和氨气敏电极。电极的性能取决于中性载体的特性,其中以菸酸十八酯为内电极膜活性物的二氧化碳气敏电极和以二辛基十八胺为活性物的氨气敏电极性能较佳。二氧化碳气敏电极用作丙酮酸脱羧酶酶电极的原电极,其性能院于传统的以玻璃pH电极作内电极的二氧化碳气敏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气敏电极 溶剂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苯型聚酰亚胺耐溶剂纳滤膜的制备 被引量:3
3
作者 房昺 潘凯 曹兵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两步法制备一种均苯型聚酰亚胺耐溶剂纳滤膜,重点研究热亚胺化进程对膜性能的影响.选用热亚胺化程序为200℃保持2.5h,250℃保持2h,300℃保持2h.测试结果表明耐溶剂纳滤膜在大部分测试溶剂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膜的几种纯溶剂通量均保持较... 两步法制备一种均苯型聚酰亚胺耐溶剂纳滤膜,重点研究热亚胺化进程对膜性能的影响.选用热亚胺化程序为200℃保持2.5h,250℃保持2h,300℃保持2h.测试结果表明耐溶剂纳滤膜在大部分测试溶剂中有较好的稳定性,膜的几种纯溶剂通量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同时对结晶紫和依来络蓝黑R水溶液的截留率分别达到99.8%和9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纳滤 两步法 聚酰亚胺 热亚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夹心膜电极电位法测定溶剂聚合物膜中杯芳烃-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生成常数 被引量:1
4
作者 狄晓威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67-1571,共5页
以双层夹心膜电极为指示电极,采用电位法测定了聚合物膜中活性离子载体杯[6]芳烃乙酯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生成常数.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夹心膜膜电位的方法,由测得的膜电位可计算出配合物的生成常数.以杯[6]芳烃乙酯为离子载体,测... 以双层夹心膜电极为指示电极,采用电位法测定了聚合物膜中活性离子载体杯[6]芳烃乙酯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生成常数.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夹心膜膜电位的方法,由测得的膜电位可计算出配合物的生成常数.以杯[6]芳烃乙酯为离子载体,测得其与Li^+,Na^+,K^+,Cs^+和NH^+_4等离子的配合物生成常数的对数值分别为6.14,6.48.6.74,7.43和6.21.制备了以Cs^+为主离子的选择性电极,采用固定干扰法,测得对Li^+,Na^+,K^+和NH^+_4等离子的选择性系数的对数值分别为-3.33,-2.54,-1.6和-2.9.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生成常数与选择性系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生成常数越大,电极对相应离子的选择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夹心 电极电位法 测定 溶剂聚合物 杯芳烃-金属离子配合物 生成常数 芳烃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兆利 王枢 郭竹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19677-19680,共4页
综述了复合纳滤膜的材料和结构,重点概述了复合纳滤膜的溶涨和膜性能下降的机制,并进一步介绍了近年来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复合纳滤 有机溶剂 溶涨 溶剂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溶剂高分子纳滤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鼎 邓慧宇 +2 位作者 邓兆龙 余志伟 那兵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1-3008,共8页
作为一种孔径<2nm的压力驱动型分离膜,高分子纳滤膜在有机溶剂中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高分子纳滤膜的耐溶剂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结了近年来耐溶剂高分子纳滤膜在制备、分离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着重介绍了... 作为一种孔径<2nm的压力驱动型分离膜,高分子纳滤膜在有机溶剂中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高分子纳滤膜的耐溶剂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总结了近年来耐溶剂高分子纳滤膜在制备、分离机理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着重介绍了相转化、界面聚合、层层自组装等多种制备方法,并对今后耐溶剂高分子纳滤膜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纳滤 制备 分离机理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酰亚胺耐溶剂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树轩 黄良伟 +1 位作者 苏保卫 高学理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4,共8页
以商品聚酰亚胺(PI)为原料,采用相转化法和化学交联制备了交联聚酰亚胺耐溶剂超滤(SRUF)膜,分别考察了铸膜液中的PI浓度、空气蒸发时间、刮膜厚度等因素对SRUF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个因素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表征了SRUF膜在交联前... 以商品聚酰亚胺(PI)为原料,采用相转化法和化学交联制备了交联聚酰亚胺耐溶剂超滤(SRUF)膜,分别考察了铸膜液中的PI浓度、空气蒸发时间、刮膜厚度等因素对SRUF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个因素对膜微观结构的影响,表征了SRUF膜在交联前后化学结构的变化,并考察了膜的耐溶剂性能.结果表明,最优的制膜条件为PI质量分数20%,蒸发时间20s,刮膜厚度130μm,乙二胺交联时间5h,此时PI超滤膜的纯水通量可达790.5L/(m2·h),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为84.6%.所制备的SRUF膜在DMF中浸泡60天后,截留率仅下降2%,在DMF、NMP、DMSO、THF中浸泡3个月后,膜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膜具有优异的耐有机溶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相转化 溶剂超滤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溶剂纳滤膜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8
作者 水雪荣 李佳骐 +2 位作者 冯炜林 方传杰 朱利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2-201,共10页
有机溶剂纳滤(OSN)技术在化工与制药等行业的物料分离、药物浓缩与精制、溶剂与催化剂回收等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可大幅度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和碳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正成为膜技术的研究热点之... 有机溶剂纳滤(OSN)技术在化工与制药等行业的物料分离、药物浓缩与精制、溶剂与催化剂回收等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可大幅度降低分离过程的能耗和碳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正成为膜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耐溶剂膜材料是OSN技术的核心,针对OSN膜存在的溶剂通量小、分离精度低、耐溶胀性能不足等挑战,近年来研究者们取得了诸多重要的进展,包括OSN膜材料的设计与制备、OSN传质模型的探究、OSN膜的工程应用等,对这些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对OSN膜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展望.未来的基础研究工作应该着力解决膜材料的按需设计与结构调控、溶剂渗透模型与分离机理、膜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结构演变与性能退化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为高性能OSN膜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工程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纳滤 溶剂材料 微孔聚合物 二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量对聚酰亚胺纳滤膜耐溶剂、耐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可莹 潘凯 曹兵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7,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PI)纳滤膜,探究了前聚体聚酰胺酸(PAA)分子量对制得PI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控单体投料比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前聚体PAA,经亚胺化得到PI膜,最后考察其耐溶剂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随PAA分子量增大,PI膜表面由多... 采用两步法制备聚酰亚胺(PI)纳滤膜,探究了前聚体聚酰胺酸(PAA)分子量对制得PI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控单体投料比得到不同分子量的前聚体PAA,经亚胺化得到PI膜,最后考察其耐溶剂耐高温性能.结果表明,随PAA分子量增大,PI膜表面由多孔变为致密,通量下降;在一定PAA分子量范围内,对固绿(MW808)的截留率上升,从68.2%增加到93.8%;当PAA分子量进一步增加时截留率保持不变.对制得PI膜进行耐溶剂耐高温测试,发现PI膜在有机溶剂和高温环境中均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并且随PAA分子量增大,PI膜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增强.由较高PAA分子量制备的PI膜在有机溶剂中对固绿截留率保持在85%以上,高温环境中几乎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纳滤 聚酰亚胺 两步法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处理聚酰胺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晓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9-73,78,共6页
随着有机溶剂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制药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耐溶剂纳滤膜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首先用对苯二甲胺(XDA)和乙二胺(EDA)的混合二胺交联聚醚酰亚胺(PEI)基膜,得到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支撑层。然后采用一步法,以1,2,4,5-均... 随着有机溶剂在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以及制药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耐溶剂纳滤膜的发展显得日益重要。首先用对苯二甲胺(XDA)和乙二胺(EDA)的混合二胺交联聚醚酰亚胺(PEI)基膜,得到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支撑层。然后采用一步法,以1,2,4,5-均苯四甲酰氯(BTC)的正己烷溶液为油相单体与支撑层表面游离的端胺基界面聚合反应,得到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分离层。最后用盐酸处理复合膜表面,提高其分离性能,并用红外,XPS,SEM等表征手段对膜进行分析。对盐酸处理前后的复合膜进行孔径分布、分盐、稳定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盐酸处理,复合膜对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通量增加1倍,对孟加拉红(RB)的截留率保持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二胺 溶剂纳滤 盐酸 聚醚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工大威海校区在耐溶剂纳滤膜研究方面取得突破
11
作者 《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2-52,共1页
近日,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瑛洁教授与校内教师合作在耐溶剂纳滤膜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成果以“olyelectrolyte Grafted MOFs Enable Conjugated Membranes for Molecular Separations in Dual Solvent Systems... 近日,中欧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瑛洁教授与校内教师合作在耐溶剂纳滤膜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成果以“olyelectrolyte Grafted MOFs Enable Conjugated Membranes for Molecular Separations in Dual Solvent Systems”(聚电解质接枝金属有机框架实现共轭膜双溶剂体系超快分子分离)为标题在线发表在《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纳滤 金属有机框架 校内教师 聚电解质 溶剂体系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膜法去除水中Cr(Ⅵ)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硕文 陈扬 万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51-155,共5页
本文采用液膜去除回收水中Cr(Ⅵ)。对膜溶剂、载体、稳定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了优选。用优选出的膜配方制成乳液处理含Cr(Ⅵ)水样,对制膜速度及时间、混合速度及时间、内外水相pH、膜内比及乳水比等操作条件对Cr(Ⅵ)去除... 本文采用液膜去除回收水中Cr(Ⅵ)。对膜溶剂、载体、稳定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了优选。用优选出的膜配方制成乳液处理含Cr(Ⅵ)水样,对制膜速度及时间、混合速度及时间、内外水相pH、膜内比及乳水比等操作条件对Cr(Ⅵ)去除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技术 废水处理 含铬废水 膜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型高分子分离膜的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慕秀秀 陈宇云 +4 位作者 李亚 王亚娟 姚利辉 仇丹 王灵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2-1030,共9页
膜分离技术具有效率高、投资相对较低、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在脱盐、环境保护、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规高分子分离膜在有机溶剂中难以保持形态稳定,限制了其在有机体系的应用,而通过交联改性可以... 膜分离技术具有效率高、投资相对较低、运行维护费用低等优点,在脱盐、环境保护、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医药和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常规高分子分离膜在有机溶剂中难以保持形态稳定,限制了其在有机体系的应用,而通过交联改性可以显著提高膜的耐有机溶剂性,继而可应用于物料分离、药物浓缩与精制、溶剂与催化剂回收等过程,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对高分子分离膜的交联研究进行了总结,根据交联剂引入膜中的工艺阶段,将交联方法分为交联剂预引入法、交联剂同步引入法和交联剂后引入法三种,并进一步根据交联机理或高分子材料对每种方法进行了详述,并对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材料 交联 预引入 同步引入 后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法制备聚酰亚胺中空纤维纳滤膜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香灵 于海军 +4 位作者 张靖昱 邹彤 金焱 王丽娜 曹义鸣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5,共7页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和小分子二元胺作为交联剂,对聚酰亚胺(PI)中空纤维膜进行化学交联来制备耐溶剂纳滤膜.考察了PEI分子量和交联时间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分离性能随PEI分子量的增加变差,随交联时间的增加变好.用... 以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PEI)和小分子二元胺作为交联剂,对聚酰亚胺(PI)中空纤维膜进行化学交联来制备耐溶剂纳滤膜.考察了PEI分子量和交联时间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分离性能随PEI分子量的增加变差,随交联时间的增加变好.用PEI600作为交联剂,交联时间为4h时,膜的纯水通量为8.3L/(m^2·h·MPa),对PEG1000的截留率为97.0%.3种小分子交联剂中,用乙二胺交联膜的分离性能较好,纯水通量为25.8L/(m^2·h·MPa),对PEG1000的截留率为82.6%.纳滤膜对药物三七总皂苷体系有良好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溶剂纳滤 化学交联 三七总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水电解隔膜材料最新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侯朋飞 康鹏 白建明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6,共5页
概述了碱性电解水制氢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碱性电解水 多孔隔 阴离子交换 离子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聚苯并咪唑纳滤膜的结构调控及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彩秀 杨溢 +4 位作者 刘一婷 姜影 袁芳 王睿 陈冬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5-792,共8页
聚苯并咪唑(PBI)是一种类杂环聚合物,具有独特的耐高温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因而被广泛用作膜材料.PBI膜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在耐溶剂纳滤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PBI铸膜液中引入亲水性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通过... 聚苯并咪唑(PBI)是一种类杂环聚合物,具有独特的耐高温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因而被广泛用作膜材料.PBI膜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在耐溶剂纳滤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PBI铸膜液中引入亲水性添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通过调节PVP的含量来改变成膜过程中的动力学过程,继而对PBI膜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调控,从而改善其渗透通量.研究表明,随着制膜液中PVP含量的增加,通量不断升高,对染料的截留保持稳定.当PVP质量分数为15%时,PBI膜对亚甲基蓝的截留率达到99.18%,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并咪唑 聚乙烯吡咯烷酮 溶剂纳滤 渗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stic action of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in preparation of poly(vinyl butyral) hollow fiber membrane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被引量:3
17
作者 邱运仁 漆静 韦玉清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6期2184-2190,共7页
A systematic study of air gap distance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vinyl butyral)hollow fiber membrane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TIPS)has been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l... A systematic study of air gap distance effects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vinyl butyral)hollow fiber membrane via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TIPS)has been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llow fiber membrane prepared at air gap zero has no skin layer; the pore size near the outer surface is larger than that near the inner surface; and the special pore channel-like structure near the outer surface is formed,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with the typical sponge-like structure caused by TIPS and the finger-like structure caused by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NIPS),because of the synergistic action of non-solvent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at air gap zero.The pore size gradually decreases from outer surface layer to the intermediate layer,but increases gradually from intermediate layer to the inner surface layer.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gap distance,the pore size near the outer surface gets smaller and a dense skin layer is formed,and the pore size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the outer surface layer to the inner surface layer.Water permeability of the hollow fiber membrane decreases with air gap distance,the water permeability decreases sharply from 45.50×10-7 to 4.52×10-7 m3/(m2·s·kPa)as air gap increases from 0 to 10 mm at take-up speed of 0.236 m/s,further decreases from 4.52×10-7 to 1.00×10-8 m3/(m2·s·kPa)as the air gap increases from 10 to 40 mm.Both the breaking strength and the elongatio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air gap distance.The breaking strength increases from 2.25 MPa to 4.19 MPa and the elongation increases from 33.9% to 132.6% as air gap increases from 0 mm to 40 mm at take-up speed 0.236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ly induced phase separation hollow fiber membranes synergistic action hydrophilic membra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