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膜模型计算Schwarzschild -de Sitter黑洞的熵 被引量:6
1
作者 高长军 赵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用改进的brickwall模型———膜模型计算了Schwarzschild deSitter黑洞的熵 .把黑洞视界和宇宙视界附近一薄层物质场的熵分别看做各自视界的熵 ,计算结果与面积定理完全一致 .
关键词 Schwarzschild-deSitter黑洞 K-G方程 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体内细菌生物被膜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洋 易力 +1 位作者 程相朝 陆承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46-949,共4页
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是指单一或多种类群细菌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吸附于异物或组织表面,繁殖并分泌大量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聚集、粘连,形成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膜样物,是细菌微菌落聚集体。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 膜模型 动物体内 多糖蛋白复合物 应用 三维立体结构 周围环境 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化膜模型的开发及其在钢板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乐 宋晓冰 陈思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5,共7页
通用有限元程序的二次开发,可以较好地弥补现有钢板混凝土数值分析方法的不足。在对比分析钢板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钢板混凝土的软化膜模型,并将建立的模型通过UMAT用户子程序嵌入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在针对钢... 通用有限元程序的二次开发,可以较好地弥补现有钢板混凝土数值分析方法的不足。在对比分析钢板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钢板混凝土的软化膜模型,并将建立的模型通过UMAT用户子程序嵌入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在针对钢板混凝土双向拉压试验的数值分析中,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方法具备较强的准确性和通用性,为分析和设计复合荷载下的钢板混凝土结构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 软化膜模型 用户子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弱膜模型的自适应立体脑图像分割方法
4
作者 史勇红 戚飞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51-553,共3页
提出一种自动分割单通道磁共振脑图像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弱膜模型的基础上。此处的弱膜模型使用了两个空间上交织的马尔可夫随机场先验模型,其中之一对亮度测度建模以实现分段光滑性约束,另一个对非连续性建模以控制相邻体素间的... 提出一种自动分割单通道磁共振脑图像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弱膜模型的基础上。此处的弱膜模型使用了两个空间上交织的马尔可夫随机场先验模型,其中之一对亮度测度建模以实现分段光滑性约束,另一个对非连续性建模以控制相邻体素间的交互作用。依据这一模型,该方法使用贝叶斯理论和领域约束获得了区域和边界的最大后验概率估计。这种方法具有如下属性1大脑图像被准确地分割成白质、灰质和脑脊髓;2对噪声和亮度不一致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连续性 马尔可夫随机场 膜模型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式生物膜模型及E蛋白折叠模拟
5
作者 陈彦涛 刘剑洪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共5页
受计算速度所限,现有生物膜模拟多集中于膜内多肽链片断,对膜两侧的多肽链片断关注较少.通过构建隐式生物膜模型,在格子空间中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E蛋白的全序列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E蛋白在折叠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的热力学... 受计算速度所限,现有生物膜模拟多集中于膜内多肽链片断,对膜两侧的多肽链片断关注较少.通过构建隐式生物膜模型,在格子空间中针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E蛋白的全序列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E蛋白在折叠过程中存在两个明显的热力学转变:从无规线团开始,生物膜内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促使螺旋形成,导致coil-helix转变;在疏水相互作用下,膜两侧水溶液中的多肽链片断发生坍塌,导致coil-globule转变;最后形成稳定的跨膜构象,且跨膜序列与已有的预测结果基本符合.相关模拟手段体现了很高的计算效率,为后续的膜蛋白聚集体模拟研究提供了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 生物膜模型 蛋白 蛋白质折叠 格子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SFLOW程序液膜模型开发及初步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方年 沈峰 +1 位作者 程旭 黄兴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44-2050,共7页
本文基于三维CFD安全壳程序GASFLOW开发了热构件壁面上的液膜覆盖与蒸发模型。通过选定AP1000大破口事故序列,采用耦合了液膜模型的GASFLOW程序分析了AP1000核电厂安全壳内温度压力响应及其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的性能,并与相同事... 本文基于三维CFD安全壳程序GASFLOW开发了热构件壁面上的液膜覆盖与蒸发模型。通过选定AP1000大破口事故序列,采用耦合了液膜模型的GASFLOW程序分析了AP1000核电厂安全壳内温度压力响应及其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CS)的性能,并与相同事故序列下WGOTHIC、MELCOR、CONTAIN等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耦合了液膜模型的GASFLOW程序可用于分析PCS的热工水力行为,其基本功能满足计算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FLOW程序 膜模型 AP1000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安全壳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欧拉壁面液膜模型的三维热气防冰腔数值仿真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延 郭涛 常红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9-966,共8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拉壁面液膜(EWF)模型的热气防冰腔性能仿真计算的新方法。通过FLUENT软件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框架求解水滴控制方程获取三维表面水滴撞击特性。通过对各微元的水收集率、水膜蒸发率等进行质量平衡分析得到了通过该微元... 提出了一种基于欧拉壁面液膜(EWF)模型的热气防冰腔性能仿真计算的新方法。通过FLUENT软件用户自定义标量(UDS)框架求解水滴控制方程获取三维表面水滴撞击特性。通过对各微元的水收集率、水膜蒸发率等进行质量平衡分析得到了通过该微元的质量流量,并以此作为EWF模型质量流量边界条件进行空气驱动下三维水膜厚度分布的计算,进而建立了防冰表面水膜流动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三维防冰表面的耦合换热模型,通过引入亚松弛因子实现了内外流场、水膜流动及蒙皮导热的松散耦合求解。通过对某发动机短舱模型三维算例计算结果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合理可信的,可以用于三维防冰腔性能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拉壁面液(EWF)模型 热气防冰 松散耦合 防冰热载荷 数值仿真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携液临界气流速计算新模型
8
作者 罗程程 李楠 +2 位作者 刘永辉 曹光强 叶长青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4,共9页
准确预测气井积液时机并提前采取合理排采措施可有效降低积液带来的风险。现有积液预测模型缺乏与气井积液特征对比分析,导致适应性较差。为此,开展了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气流速下液膜流动规律,基于液膜流动特征,定义了新的... 准确预测气井积液时机并提前采取合理排采措施可有效降低积液带来的风险。现有积液预测模型缺乏与气井积液特征对比分析,导致适应性较差。为此,开展了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不同气流速下液膜流动规律,基于液膜流动特征,定义了新的积液临界点;基于液膜层受力分析,建立了携液临界气流速机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反转后,液体并不会在井底聚集,而是以液体波动形式向上带液,液膜反转越严重,波动越明显;液膜反转时井筒流动相对稳定,与气井积液时所表现的特征不符,导致其计算携液临界气量值偏大;将液膜层流层向上和向下流动流量相等定义为积液临界点能够更好地捕捉气井积液动态;新模型在不同影响参数条件下均与液膜模型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实例井数据中预测精度最高。模型能够为气井积液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液 Turner模型 膜模型 可视化实验 携液临界气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LSTM及权重组合策略的膜污染预测
9
作者 陈坤杰 张士航 +3 位作者 劳裕婷 孙啸 贲宗友 柏钰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4-690,共7页
针对膜分离法回收谷朊粉加工废水中的蛋白质时极易出现的膜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权重组合模型用于对膜污染状况的预测。以谷朊粉加工废水提取回收中试生产线采集... 针对膜分离法回收谷朊粉加工废水中的蛋白质时极易出现的膜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的权重组合模型用于对膜污染状况的预测。以谷朊粉加工废水提取回收中试生产线采集的14个相关变量作为输入,以膜通量变化量作为输出,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Back propagation,BP)、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4种基准模型和BiLSTM模型1种给定模型,通过误差倒数法计算基准模型与给定模型的权重,构建权重组合预测模型;最后以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为评价指标,分析单项模型与权重组合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权重组合模型能够综合单项模型优点,在性能上显著优于单项模型;其中BP+BiLSTM+RF模型R^(2)高达0.9906,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MSE为1.004 L^(2)/(h^(2)·m^(4)),在所有模型中最低,相较BP、BiLSTM和RF单项模型,分别降低46.05%、67.24%、50.81%。所开发的权重组合模型可用于谷朊粉加工废水蛋白回收处理时膜污染程度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粉 污染预测模型 权重组合策略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电极膜内脱氮速率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建平 袁兴中 +1 位作者 渡智秀 黑田正和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8-422,共5页
通过研究生物电极脱氮过程中膜内物质运动和反应机理,建立了能够表现生物膜内脱氮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本模型中,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在生物膜内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氮被还原为氮气从而彻底将其去除。模型综合... 通过研究生物电极脱氮过程中膜内物质运动和反应机理,建立了能够表现生物膜内脱氮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在本模型中,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在生物膜内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硝酸氮被还原为氮气从而彻底将其去除。模型综合考虑了膜内物质迁移、扩散等对脱氮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氢气和醋酸同时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反应时去除硝酸氮的动力学方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假定生物膜厚度和反硝化菌脱氮活性不受生物浓度、时间和电极位置影响,并且认为生物膜内各反应物质的有效扩散系数约为其在水中分子扩散系数的80%。采用Runge Kutta法和ShaotingMathal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极反应器 生物膜模型 电子供体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润滑轧制入口膜厚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建林 康永林 张新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1,共4页
运用平均流动模型求解混合润滑轧制变形区入口膜厚问题时 ,提出了混合因子m,它综合了流动因子x 和接触因子c 对入口膜厚的影响 ,简化了轧制润滑模型。计算和实验表明 ,在流体润滑条件下 ,表面粗糙效应对形膜亦有一定的影响 ,也即... 运用平均流动模型求解混合润滑轧制变形区入口膜厚问题时 ,提出了混合因子m,它综合了流动因子x 和接触因子c 对入口膜厚的影响 ,简化了轧制润滑模型。计算和实验表明 ,在流体润滑条件下 ,表面粗糙效应对形膜亦有一定的影响 ,也即混合因子m 还适用于流体润滑轧制 ,且修正了未考虑表面粗糙效应而引起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 混合润滑 混合因子 轧制工艺润滑 入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乳化油污水的超滤膜分离模型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兰娟 张才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8年第3期79-81,共3页
采用外压管式聚丙烯腈(PAN)超滤膜对含乳化油污水进行分离,由实验结果拟合出模型参数,建立了对含乳化油污水进行处理的数学模型。用模型进行通量预测,并结合实验结果对渗透通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操作压力大于... 采用外压管式聚丙烯腈(PAN)超滤膜对含乳化油污水进行分离,由实验结果拟合出模型参数,建立了对含乳化油污水进行处理的数学模型。用模型进行通量预测,并结合实验结果对渗透通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操作压力大于0.2MPa及料液中乳化油浓度≥3g/L时,膜面已形成凝胶层;当压力较低或浓度不大时,渗透通量受浓差极化渗透压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污水 污水处理 分离模型 超滤技术 炼油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塔膜流模型用于最小润湿速率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凌敬祥 曹元珍 李军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0,共4页
根据液体在填料表面膜状流动的特点 ,建立了填料塔的膜流模型 ,并将该模型用于填料塔最小润湿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 ,填料塔的最小润湿速率与填料大小无关 ,而与堆积方式有关。
关键词 填料塔 模型 最小润湿速率 最小喷淋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敏东 杨应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813-814,共2页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实验模型。方法:用自制的球囊在硬膜外压迫家兔脑组织,比较不同解压速度后动物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解压速度快可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严重;解压速... 目的:建立更符合临床的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实验模型。方法:用自制的球囊在硬膜外压迫家兔脑组织,比较不同解压速度后动物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病理改变。结果:解压速度快可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严重;解压速度慢,则未见产生硬膜下血肿,动物神经损伤及病理改变较轻。结论:此模型可以复制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重要临床特征,对急性脑损伤合并硬膜下血肿的基础研究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模型 动物 球囊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膜多基质模型及其对BAF处理合成污水的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代钧 曹琳 +1 位作者 严晨敏 龙腾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1-235,共5页
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3与传质反应方程相耦合,建立了生物膜多基质模型(BMSM),在此基础上,运用均相生物膜反应单元概念,导出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反应器一维模型.模型方程表明,出水基质浓度与生物膜表面积相关,与反应器体积无关.灵敏... 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3与传质反应方程相耦合,建立了生物膜多基质模型(BMSM),在此基础上,运用均相生物膜反应单元概念,导出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反应器一维模型.模型方程表明,出水基质浓度与生物膜表面积相关,与反应器体积无关.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出水水质对大部分动力学参数灵敏度较低,对生物膜参数如表面积、膜厚、活性附着生物量等灵敏度较高.进行了以陶球为滤料的BAF处理合成生活污水实验,测定了生物膜膜厚、生物膜干密度、生物膜面积分别为300μm、45kg/m3、5.65m2.用Matlab语言对BAF的稳态运行进行模拟,考察了COD、NH4+-N、NO3--N沿填料高度浓度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建立的BMSM能较好地模拟BAF的稳态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多基质模型 BAF反应器 一维模型 稳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血量致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稳定性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键 龙子江 +3 位作者 任振兴 陆松侠 高华武 田丽娜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50,F0003,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积的自体血液致大鼠硬膜下血肿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300μL、500μL、700μL(即分别向硬膜下注射300μL、500μL、700μL的自体血液)模型组。分别于术后第2、4、6、8、10、14天,每组各取6只,... 目的探讨不同体积的自体血液致大鼠硬膜下血肿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300μL、500μL、700μL(即分别向硬膜下注射300μL、500μL、700μL的自体血液)模型组。分别于术后第2、4、6、8、10、14天,每组各取6只,以腹主动脉取血,取脑组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NSE、S100B蛋白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300μL组血液的NSE在第2、4天时显著增加(P<0.01),在第6、8天时渐渐减少(P<0.05),说明血肿开始消散,在第10、14天时恢复到接近假手术组(P>0.05);500μL组和700μL组的NSE含量在第2、6、8、10、14天时都显著升高(P<0.01),而在第4天时升高不明显(P>0.05)。300μL组血液的S100B蛋白含量在第4天时较高(P<0.01),在第2、6天时较低(P<0.05),在第8、10、14天时含量接近假手术组(P>0.05),说明血肿自行消散,损伤自行修复;500μL组和700μL组的S100B蛋白含量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P<0.05)。结论相对于300μL组和700μL组,500μL组下的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稳定性更好,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大鼠急性硬膜下血肿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血量 大鼠 急性硬下血肿模型 稳定性 NSE S100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麻醉方法对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建立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芳俊 胡建华 +1 位作者 杨宇焦 万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2-465,共4页
目的比较大鼠异氟烷吸入麻醉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对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将4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只。A组大鼠腹腔注射10g/L戊巴比妥钠溶液30mg/kg,术中根据需要追加首次剂量的1/4;B组采用吸... 目的比较大鼠异氟烷吸入麻醉与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对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建立的影响。方法将4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只。A组大鼠腹腔注射10g/L戊巴比妥钠溶液30mg/kg,术中根据需要追加首次剂量的1/4;B组采用吸入麻醉箱对大鼠进行麻醉诱导,并采用大鼠面罩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节吸入麻醉药的浓度。记录两组大鼠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麻醉效果,观察两组大鼠麻醉前后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体温变化情况,以及两组大鼠麻醉死亡和建模成功情况。结果两组大鼠月龄、体质量、术中血氧饱和度和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60min,A组大鼠心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麻醉后5min,A组大鼠呼吸频率较B组显著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麻醉诱导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术中B组麻醉效果明显较A组好(P<0.05);B组大鼠建模成功率明显较A组高,而麻醉死亡率较A组低(P<0.05)。结论大鼠异氟烷吸入麻醉具有操作简单、麻醉起效快、术中麻醉维持平稳、术后麻醉苏醒迅速等特点,能为大鼠蛛网膜下腔阻滞模型建立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异氟烷 吸入麻醉 戊巴比妥钠 腹腔注射 蛛网下腔阻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处理味精等电母液过程的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洪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5-118,122,共5页
无机陶瓷膜以其特有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除菌过程。为了更好的分析预测0.2μm陶瓷膜微滤处理等电母液过程,借助膜孔窄化模型1/Vf=1/Q0×1/t+Kp,通过不同流速条件下通量变化实验,确定模型参数Kp和1/Q0与流速u的关系为:Kp=-11.571u2+14... 无机陶瓷膜以其特有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除菌过程。为了更好的分析预测0.2μm陶瓷膜微滤处理等电母液过程,借助膜孔窄化模型1/Vf=1/Q0×1/t+Kp,通过不同流速条件下通量变化实验,确定模型参数Kp和1/Q0与流速u的关系为:Kp=-11.571u2+14.297u+141.06,1/Q0=6.25u2-38.88u+204.94。经实验验证,实验值与模型计算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小于5%,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描述陶瓷膜除菌过程,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等电母液 微滤 孔窄化模型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球形模型膜系统及其在膜通道研究中的应用
19
作者 邵丽清 董仁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0-102,共3页
介绍了一种双球形人工模型膜系统。提供了研究跨两个双层膜之间细胞连接重组和通道活性的机会.通常研究通道性质和膜重组所使用的脂质体和板形膜仅仅是一个细胞的双层膜模型,而此系统则为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联接模型.这里报告了该系统的... 介绍了一种双球形人工模型膜系统。提供了研究跨两个双层膜之间细胞连接重组和通道活性的机会.通常研究通道性质和膜重组所使用的脂质体和板形膜仅仅是一个细胞的双层膜模型,而此系统则为两个相邻细胞间的联接模型.这里报告了该系统的制备和在胞间通道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系统 人工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MEMS膜开关的力学解析模型
20
作者 郑惟彬 黄庆安 李拂晓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42,48,共5页
MEMS开关以其固有的低功耗、低插损和低交叉调制损耗等特性 ,在微波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设计新型开关结构和开关制作工艺上 ,对开关力学模型的研究较少。本文根据材料力学 ,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 MEMS开关以其固有的低功耗、低插损和低交叉调制损耗等特性 ,在微波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工作都集中在设计新型开关结构和开关制作工艺上 ,对开关力学模型的研究较少。本文根据材料力学 ,通过合理的假设和简化 ,推导出MEMS开关的静电力解析模型 ,并详细探讨开关阈值电压和开关几何尺寸及材料特性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 模型 阈值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