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营养支持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快速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林天胜 张庆洪 +2 位作者 蔡桦立 熊迪生 尤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83-687,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科147例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接受快速康复治疗(fast track surgery,FTS),79例依我院常规执行围术期准备及处理,比较...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支持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康复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科147例右半结肠癌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接受快速康复治疗(fast track surgery,FTS),79例依我院常规执行围术期准备及处理,比较2组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常规组相比,FTS组在术后胃管留置时间[(1.6±0.6)d vs.(3.0±0.9)d,t=-10.565,P=0.000],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4.2±1.1)d vs.(9.3±2.3)d,t=-16.700,P=0.000],导尿管留置时间[(3.3±0.8)d vs.(3.7±1.0)d,t=-2.804,P=0.006],首次下地活动时间[(2.2±0.4)d vs.(2.5±0.6)d,t=-3.506,P=0.000],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4±0.9)d vs.(3.8±0.8)d,t=-2.853,P=0.002]以及术后住院时间[(8.6±2.7)d vs.(12.4±2.3)d,t=-9.369,P=0.000]明显缩短,而首次肛门排便时间无显著性差异[(4.5±1.1)d vs.(4.8±1.2)d,t=-1.570,P=0.059]。与常规组相比,FTS组术后非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减少[1.5%(1/68)vs.11.4%(9/79),χ~2=4.217,P=0.040],而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4%(3/68)vs.11.4%(9/79),χ~2=2.375,P=0.123]。结论基于FTS指南的术前营养支持减少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非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可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营养支持 快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右半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技能评价
2
作者 魏鹏宇 高加勒 +2 位作者 季冒童 谭园园 姚宏伟 《中国癌症杂志》 2025年第7期637-641,共5页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作为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标准术式,因其复杂的解剖层次和精细的操作技术要求,对手术医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临床实践中,手术技能评估仍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传统模式存在评估效率低下、标准...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作为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标准术式,因其复杂的解剖层次和精细的操作技术要求,对手术医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当前临床实践中,手术技能评估仍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评价,而这种传统模式存在评估效率低下、标准不统一等固有局限性。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为建立客观、精准的手术自动化评价体系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支撑。本文全面梳理了中国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现状,深入论证了构建智能化手术评价系统的临床必要性和技术可行性,并系统呈现了本中心在该领域的前沿探索成果。展望未来,基于AI的智能评价系统将有望实现手术技能评估的标准化和定量化,这不仅将革新外科医师培训体系、提升多中心临床研究质量,更将推动精准外科诊疗规范的标准化进程,对改善患者长期预后、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技能评价 人工智能 智能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汪金娇 师建慧 李永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观察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镇痛干预,观... 目的 观察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麻醉及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6月医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镇痛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比较两组的麻醉术后恢复、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拉姆齐(Ramsay)镇静评分,胃肠反应分级,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排便时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48 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胃肠反应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饮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术后5 d两组CD^(+)3、CD^(+)4、NK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CD^(+)8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关穴和足三里穴位刺激有利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及术后恢复,镇痛、镇静效果良好,胃肠功能恢复更快,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腹腔镜 内关穴 足三里 穴位刺激 根治术 麻醉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39
4
作者 杨世斌 韩方海 +3 位作者 肖隆斌 李明哲 黎文峰 何裕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19-1822,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比...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前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共46例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同期68例开放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同时比较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手术费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术前资料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和浸润深度及术后清扫淋巴结总数等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6.84 d,而开放组为11.7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6.63 m L,而开放组为141.5 m 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切口美观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放 右半肠癌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患者完整系膜切除术和D3根治术的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短期结果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丛进春 陈春生 +3 位作者 冯勇 马明星 夏志秀 刘鼎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591-1596,共6页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比较,探讨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其中开腹... 目的:通过与开腹手术的比较,探讨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别实施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其中开腹组82例、腹腔镜组96例,比较两组间的并发症、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要少于开腹组,切口长度也明显较开腹组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后者快,住院时间也较短(P<0.001),两组的手术时间以及检出的淋巴结数无差异(P>0.05)。术后吻合口漏、切口感染、出血、尿潴留、肠梗阻、淋巴漏的并发症两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随访56个月,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9.0%和91.7%(P=0.357),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4.6%和94.3%(P=0.8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Ⅱ/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完整系膜切除术/D3根治术是安全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肠癌 腹腔镜 完整系膜切除术 D3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6
作者 杨卫华 高愫 张松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8-320,328,共4页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接受CME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40例的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同一手术组施...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接受CME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40例的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同一手术组施行的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22.1±7.8)枚,明显多于开腹组(18.6±4.3)枚(t=2.436,P=0.017),其中Ⅱ期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t=0.758,P=0.454),Ⅲ期腹腔镜组明显多于开腹组[(23.0±6.0)枚vs.(18.2±5.1)枚,t=2.699,P=0.000]。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6,P=0.476;t=-1.547,P=0.126)。腹腔镜组术后引流管拔出时间[(9.0±1.3)d vs.(10.3±2.2)d,t=-2.950,P=0.004],术后排气时间[(3.1±1.2)vs.(4.8±1.4)d,t=-5.767,P=0.000],术后进食时间[(4.3±0.8)d vs.(6.2±1.3)d,t=-7.817,P=0.000],术后住院时间[(10.6±2.8)d vs.(15.8±4.6)d,t=-6.065,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vs.28.9%,χ2=4.504,P=0.034)均显著短于/低于开腹组。结论 CME在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可保证切除系膜的完整性和清扫更多的淋巴结,但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肠癌根治术 淋巴清扫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建新 袁燕文 +5 位作者 彭伟谦 唐煜欣 陈新岐 王毅钧 沈海平 李瑞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0-765,共6页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5月~2021年3月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检查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前...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9年5月~2021年3月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前检查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术前行薄层增强CT检查后运用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指导实际手术,对照组术前只行常规增强CT检查,观察实验组术中探查血管变异、肿瘤动脉供血、肿瘤定位等情况与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符合率、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结直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腹腔总引流量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手术耗时更短(P<0.05),在术中出血量、血管意外损伤比例、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肛门通气时间、并发症比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腹腔引流量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利用三维重建技术术前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和走向、肿瘤位置、各主要血管的解剖与变异以及癌肿供血血管,与实际手术探查符合率100%,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100%。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右半结肠癌的血管解剖和变异、以及肿瘤与供血动脉的关系,能更安全有效地从肿瘤学角度施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D3根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腹腔镜 右半肠癌 D3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被引量:21
8
作者 刘蔚东 张阳德 +1 位作者 Choi Gyuseog Lee Intaek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探讨遵循非接触分离原则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D3根治术的方法。方法:1996年6月~2004年8月对87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行D3根治术,按照沿外科干游离肠系膜上血管根部淋巴结、游离右半横结肠与升结肠、体外肿瘤肠管切除并吻合的手术... 目的:探讨遵循非接触分离原则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D3根治术的方法。方法:1996年6月~2004年8月对87例右半结肠癌腹腔镜下行D3根治术,按照沿外科干游离肠系膜上血管根部淋巴结、游离右半横结肠与升结肠、体外肿瘤肠管切除并吻合的手术路径进行手术。结果:手术时间120~397min,平均212min。淋巴结清扫总数9~91枚,平均35枚;其中结肠上旁淋巴结0~50枚,平均17.5枚;系膜间淋巴结0~20枚,平均10.4枚;血管根部淋巴结0~39枚,平均7.5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1%(14/87),其中切口感染8例(9.2%),术后肠梗阻2例(2.3%),术后吻合口周围炎2例(2.3%),腹腔脓肿与局限性积液2例(2.3%)。84例随访12~113个月,平均45个月,生存3年以上30例,期间失访36例。结论:在遵循肿瘤完整切除原则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操作路线明确、出血少、视野清晰,是完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痛切除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腹腔镜 D3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肠屏障功能和红细胞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韩栓柱 徐毅 +1 位作者 白鸿太 张彩举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肠屏障功能、红细胞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n=55)和B组(n=55),治疗期间,A组失访2例,B组失访3例,最终A组和B组...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患者肠屏障功能、红细胞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简单随机化法分为A组(n=55)和B组(n=55),治疗期间,A组失访2例,B组失访3例,最终A组和B组分别纳入53例和52例。2组均行腹腔镜手术,A组采取头侧入路,B组采取中间入路。统计2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预后及手术前后肠屏障功能(内毒素、D-乳酸、二胺氧化酶)、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花环率(TRR)]。结果与B组相比,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中央淋巴结清扫时间、手术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术后3 d 2组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 2组RBC-ICR高于术前,TRR、RBC-C3bRR低于术前(P<0.05);术后1年随访,2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入路方案在右半结肠癌中效果相当,其中头侧入路腹腔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肠癌 腹腔镜手术 中间入路 头侧入路 肠屏障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手术要点与难点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祖定 伍家发 +4 位作者 刘中宁 陈翌 黄永柱 刘滨洋 姚松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741-743,754,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6月,对20例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曲癌,采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以解剖肠系膜上静脉进行淋巴结清扫,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最后离断外周固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6月,对20例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曲癌,采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以解剖肠系膜上静脉进行淋巴结清扫,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最后离断外周固定装置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17例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1例游离肠系膜血管根部时出血,2例腹腔粘连)。17例腹腔镜手术时间126~186rain,平均145.3min,术中出血60~200ml,平均85ml,清扫淋巴结12~18枚,平均16.5枚,阳性淋巴结0~7枚,平均4.4枚,术后24~72h恢复胃肠功能,术后住院8~13d,平均11d,均顺利恢复,术后切缘病理均无肿瘤残余。术后均予以化疗,随访6~26个月,平均20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掌握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要点与难点,可简化手术程序,节省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该方法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入路逆行法 右半肠癌D3根治术 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根治术24例报告 被引量:25
11
作者 马冰 杜晓辉 +2 位作者 夏绍友 田文 刘培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难点及处理。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4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按肿瘤处理原则,内侧入路,结扎相应血管,清扫淋巴结,并通过小切口在腹腔外进行切除吻合。结... 目的探讨回结肠血管为入路标志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的难点及处理。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4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术。按肿瘤处理原则,内侧入路,结扎相应血管,清扫淋巴结,并通过小切口在腹腔外进行切除吻合。结果 24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6~20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15~200 ml,平均40 ml。清扫淋巴结12~25枚,平均17枚。辅助切口4~7 cm,平均5 cm。术后住院6~9 d,平均7 d。除1例术后切口液化感染外,无其他切口或穿刺口并发症发生,无肠漏及腹腔感染等发生。18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2例发生肝转移,其余患者未见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正确选择后腹膜切开点,有利于肠系膜上静脉游离和融合筋膜间隙的分离;正确理解全结肠系膜切除、熟知胃结肠干的解剖变异,是减少术中出血和顺利完成规范化手术的成功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肠切除术 肠癌 肠系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龙慧 高爱敏 +2 位作者 白炳生 王忱 周春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3585-3587,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B...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组(A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B组),单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组(C组)。分别记录患者术后0、2、4、8、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8、16、24、48h采血测定P物质的浓度。记录各组追加镇痛药物剂量及术后第一次应用镇痛药的时间。记录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观察和记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不良事件。结果:B、C组各时间点VAS与A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C组手术结束时及术后各时间点P物质与A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术后基本生命体征指标波动在正常范围内。三组患者中C组有3例尿潴留。各组术后均没有追加镇痛药物。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超前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氟比洛芬酯 舒芬太尼 超前镇痛 老年 腹腔镜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建新 李彦君 +2 位作者 刘冰冰 彭晓静 郭平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3期1848-1850,185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行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开放静脉通路,面罩吸氧,监测心率(...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行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开放静脉通路,面罩吸氧,监测心率(HR)、血压(B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_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麻醉诱导后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4μg/k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mL,15min内泵注完毕,观察组右美托咪定按0.4μg·kg^(-1)·h^(-1)持续泵入,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泵入,直至手术结束。于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2h(T_1)、术毕即刻(T_2)、术后24h(T_3)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术前及术后4、12、24h采集静脉血,ELISA法测定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1(ET-1)水平;于术前及术后4、12、24h采集静脉血,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CD3^+、CD4^+、CD8^+、CD4^+/CD8^+。结果: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4、12、24h时NE降低(P<0.05),而对照组E、NE、ET-1均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4、12、24h时E、NE、ET-1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T0时比较,2组患者T2、T3时sIL-2R、IL-6、TNF-α均升高(P<0.05),观察组T2、T3时sIL-2R、IL-6、TNF-α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4、12、24h时CD3^+、CD4^+、CD8^+、CD4^+/CD8^+均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4、12、24h时CD3^+、CD4^+、CD8^+、CD4^+/CD8^+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有效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老年 腹腔镜 肠癌根治术 炎症因子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不同手术入路的比较 被引量:14
14
作者 韩亮 刘磊 王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4-467,共4页
目的比较上方入路法与经典中间入路法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的优缺点。方法将武汉中心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上方入路组与经典中间入路组,分别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 目的比较上方入路法与经典中间入路法在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的优缺点。方法将武汉中心医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上方入路组与经典中间入路组,分别比较两组在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上方入路组在手术时间上显著短于经典中间入路组[(128.24±21.14)min vs.(166.45±30.23)min,P<0.01]、中转开腹率显著低于经典中间入路组(0%vs.7.14%,P=0.035)、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经典中间入路组[(45.67±10.66)mL vs.(78.45±40.28)mL,P<0.01],在一般资料、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上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采用上方入路法具有视野开阔、层次清晰、安全有效、失血量少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右半肠癌切除术 上方入路法 中间入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洋 陈志康 +1 位作者 郭雄 王雯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观察及评估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对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恢复、系统毒性等的影响。方法:分析8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组(A组)41例;常规手术对照组(B组)40例。分析比较两... 目的:观察及评估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对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恢复、系统毒性等的影响。方法:分析8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组(A组)41例;常规手术对照组(B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3 d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手术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AST、ALT、Cr、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具有良好的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雷替曲塞 腹腔镜根治术 腹腔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建新 沈海平 +8 位作者 袁燕文 李伊敏 李新 宋睿 唐煜欣 彭伟谦 王毅钧 李力波 李瑞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33-1540,共8页
目的初步探索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薄层增强CT检查后运用商业重建软件进... 目的初步探索三维可视化技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薄层增强CT检查后运用商业重建软件进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指导实际手术。结果三维可视化重建模型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和走向、肿瘤位置、各主要血管以及癌肿供血血管解剖与变异,与实际手术探查符合率100%,根据三维模型术前拟定的结直肠癌D3根治术手术方案与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100%。全组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血管意外损伤数目为0,手术时间(162.1±51.7)min,术中失血量(58.6±46.3)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51.7±36.7)h,术后住院时间(8.2±6.5)d。术后出现并发症者4例,其中炎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漏1例,淋巴漏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所有并发症均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无术中及术后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1±3.8)cm,淋巴结(包含系膜内癌结节)清扫数目(28.8±39.1)枚,其中阳性淋巴结数目(3.9±2.5)枚;肿瘤分期:Ⅰ期4例,Ⅱa期8例,Ⅱb期5例,Ⅲa期15例,Ⅲb期5例,Ⅲc期3例。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及其血管变异基础上,不但能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更能在符合肿瘤学基础上施行精准的腹腔镜结直肠癌D3根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技术 腹腔镜 肠癌 D3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71
17
作者 孙叶飞 张敬浩 周禹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48-851,共4页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2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患者护理前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较少、恢复较好,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P<0.05)。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减少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者恢复进程,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 腹腔镜 肠癌根治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18
作者 姚宏伟 傅卫 张同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 肠癌根治术 疗效评价 根治性手术切除 肠癌 手术操作 直肠手术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庞黎明 夏可义 +2 位作者 陈泛野 廖丹 李德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6期523-525,共3页
目的探讨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10月,行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43例,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0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9例,直肠癌Dixon手术16例,直肠癌Miles手... 目的探讨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10月,行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43例,其中右半结肠癌根治术10例,横结肠癌根治术3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9例,直肠癌Dixon手术16例,直肠癌Miles手术5例。术后37例行FOLFOX辅助化疗方案。结果 43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右半结肠切除术180~300min(平均240min),左半结肠切除术120~240min(平均180min),Dixon手术120~210min(平均150min),Miles手术170~210min(平均190min)。术中出血<150ml。手术切除淋巴结10~28个,平均16个,其中阳性5个。术后恢复顺利。43例随访4~10个月,平均7个月,未见切口种植及吻合口复发,腹部CT检查未发现远处转移。结论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避免了气腹对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一种安全、可行、经济的手术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 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孙念峰 王国斌 陶凯雄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5年2月68例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和病理资料。术中按传统根治术的要求使用超声刀游离结肠或直肠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和淋巴脂肪等组织。结...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5年2月68例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临床和病理资料。术中按传统根治术的要求使用超声刀游离结肠或直肠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和淋巴脂肪等组织。结肠癌根治性手术者,在腹部的左侧或右侧做5cm长的辅助切口,腹腔外行肠切除和肠吻合。Miles手术者在充分游离乙状结肠和直肠后,在左下腹做辅助性小切口(乙状结肠造口处),切断乙状结肠后,腹部手术者行乙状结肠造口,会阴手术组经会阴行直肠切除。结果行左半结肠癌根治20例,右半结肠癌根治12例,横结肠癌根治9例,切除包括肿块在内的肠管约13—21.5cm;行Dixon术18例,Miles术9例,下切缘距肿瘤下缘3—5cm。术后病理证实两切缘均未见癌。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45.2min。出血量20—80ml,平均48.5ml。淋巴结清扫数3~18个,平均11.2个。1例直肠癌行Miles术式者术后会阴部切口裂开,无其他并发症。63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3个月。6例因术后7~12个月发生肿瘤转移死亡,术后生存时间18~36个月。未发现腹壁小切口和穿刺孔转移。结论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肠癌根治术 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